刚看到一则新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某地纪委发现,某中心公车进行改革后,保留3辆公务车,却办了17张加油卡,有15张显示为正常使用状态。很明显,存在私车公养。具体一查,不出所料,涉及的人主要是领导班子成员、以及财务人员。
有意思的是,在这则新闻里,财务人员享受领导班子成员待遇。事实上,这是许多单位普通现象。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财务是门技术活,领导很多事情都不离开财务,诸如报账,预算等等。当然,责任也很大。财务在很多单位往往也是非常忙的岗位。
你怎么看这样的事情,欢迎关注@兄弟说公考 留言评论。
#公务员# #职场#
某地基层公务员食堂的日常,我看的馋了[泪奔][泪奔][泪奔]
写了个兄弟硕士毕业任副营职五六年,最后转业安置进了事业编,引来很多网友留言。
有不少网友一口咬定我胡说八道,说我编故事。
也有一些网友感觉我说的话是滑天下之大稽。在他们眼里,事业编是用来安置士官的,军官基本都是进公务员,再不济也得安排个参公事业编。
当然,也有一些了解真实情况的人留言。
各地有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了解也很正常。如果我昨天再多写两句,恐怕要有更多的人喷我,说不定还会说我造谣生事呢!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呢?其实,我提到的那个小硕并不算最遗憾的,因为还有干了多年正营职的、还有一些获得博士学位的军官被划在了行政编的线外呢!
但回头再想想,为什么这么多人说我编故事、说我胡说八道呢?
只能说这样的安置政策确实超出了大部分人的常识范围,已经滑出了大多数人认知的下线。还有人说,肯定是有问题挨过处理才安置进事业编的。这个网友友分析得没错。某地就是把受过处分军转限制在了选择企事业单位的范围内。但大多数人没犯错,只是因为一道莫名其妙看似公平的分数线而被划定了身份,然后就和受过处分一样的境遇。
没办法,既然选择了这个地方,就得接受这个地方的规则。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某个拿到好几连冠双拥模范的城市,每年都有近三分之一的军转干部只能选择企事业单位。不知道这个双拥模范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实。
近几年,事业编制较行政编各方面都越来越悬殊,这一大批本会在军改期间得以妥善安置的转业干部,现在落得个尴尬无比的境地。面对转业安置中的连环坑,也许现在还能调整心态。但长此以往,未来的他们不知会作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