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进了2023年,不觉已39岁,人到中年,一无是处,没有事业没有好的身体。曾经励志做一名公务员,却阴差阳错和自己的原因失之交臂。之后做过销售,干过超市,做过装卸,积累了一点小钱,却又因为投资失败付诸东流。80后的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凭实力走到今天的。9年义务教育我们没赶上,毕业分配工作没赶上,好政策也没享受到。但这不影响这一代人奋斗的决心,多少人在奋斗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多少人在创业的道路上铩羽而归。在别人眼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才是正常人的一生,好像每个人都是排版定做的人生模式,认为找个对象结婚生子,平静过完一生才是正常的生活。可我虽然是80后的人,却有一颗00后的心,不愿意人情世故,不愿意接触那些繁文缛节,我喜欢的生活是不用考虑俗世,不用为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烦恼。但自己年轻时没有拒绝的勇气,还是按照多数人的人生剧本一样走了过来。到了这个年纪,身体走下坡路,病痛一直困扰着我,严重影响了我的情绪和生活,让我苦不堪言,自暴自弃,也开始不想接触任何一切的身外事。都说来人间一趟,吃多少饭,喝多少水,挣多少钱,走多少路,经历多少波折,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注定的。所以我一直坚信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留不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是摆烂,也不是躺平,平常心对待,不畏死,也不求死,修身修心。
月薪一万在广州市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16年暨大硕士毕业,考过公务员、老师,都没上岸,本质肯定是自己太菜,不够优秀,但为了鼓励自己,都会把这些失败归咎于是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行,错过了秋招也错过了春招。
6月毕业尘埃落定的时候只能草草进企业就业,所以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刚毕业第一年的时候月薪3.5k,转正也才4.5K(太低了,都没到交税资格,对税前税后可以说都不知道是什么概念)和别人合租老破小小区,应该是800左右的月租,加上物业+宽带+电费,每月的月租在一千左右。第一份工作的工作地点在越秀,周边吃的在4.5k月薪的我是超额超额消费了,所以只好每天坚持自己做饭、带饭,一个月和同事一起叫一次大西豪,都算是奢侈了。为了增加自己收入,做了家教兼职,一周五天,每晚7:00-9:00辅导一个小学生做作业,一次100,这样下来一周就多了500的收入。回到家都晚上十点多了,还要准备第二天的饭菜,现在回想起来,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刚工作,还坚持给父母500元/月生活费,为了证明我在广州挺好,就这收入水平,没想到在这家公司我TM还存下了两万多块钱,记得17年有两个朋友买房向我借钱,我各借了一万给他们。
在第一家公司大概呆了一年零七个月,跳槽来到黄埔这家公司,入职时的月薪将近翻了一倍,税前8.9k,果真跳槽才是最快、最好、最直接的加薪途径,住公司宿舍,公司和个人各50%,两人合住,每个月大概500元,有食堂,吃饭都在食堂解决,大概15元/餐。当前的薪资还是能支撑自己部分随心所欲的支出,每年至少5000元用来做人情世故(朋友生日送礼、重要节假日礼品之类的),也是前期人情世故愿意吃亏,多付出,为自己20年在广州郊区的郊区买房种下了善缘。
在此之前,从没想过我有能力在广州买房,从来没有过。因为真的没存到什么钱,薪资高了,你的生活质量水平也随之提高。支出和收入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以前买一件衣服就两三百,现在有能力会买一千以上,更追求质感之类的等等。买房真的是非常偶然的邂逅事件,有个朋友一直在科普自己买房的历程,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只要能凑到首付,买房是很容易的。说了自己手里的流动资金2万,是如何凑到首付。也是在这个朋友的劝说下,抱着看热闹的态度,一起去看了知识城的楼盘,也就只看了那个楼盘。,我盘算了一下,果真,买房这件事,我踮踮脚尖也是有可能的。因为 一直在这家公司,很幸运遇到赏识的领导认可你的能力,薪资涨到税前刚好踩线20,到手17左右。每月房贷肯定是没问题的,关键就是首付了,思前想后,抱着试一试的心理,给好朋友们打电话借钱,没有一个电话是被拒绝的,毫不夸张首付全靠朋友信任凑齐了。
也是从买房起,开始记录自己的每笔消费支出,克制自己的各项消费,将一些不必要的消费开始降级或取消。当时消费水平已经上升到一套夏天的衣服要一千多,不在自己做饭,吃饭基本外卖,一个外卖至少二十多,还经常叫餐馆的,每餐大概是50多一顿,周末就约朋友聚餐,每餐人均200左右,包包开始买coach这类的轻奢,合租宿舍几百块,自己在外面租公寓3500元/月,总之就是赚的多,花的也多。
今年马上结束,值得庆幸的两件大事,借朋友的钱都还了,房子按时收楼了。广州是一个很有温度的城市,不同薪资水平都可以活得很好。
期待明年能存到装修的钱,要是可以,希望能买一辆车,不需要多好,满足代步即可。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日子真的有在慢慢变好。
星光不负赶路人
又是一年毕业季,以此献给高考,考研,考公,也是自己的一些经历感悟,很菜写的也不够好,只是最近心情很差,随手写的一段话,那些个奋笔疾书的夜晚,那些默默无闻的日子,那些努力前行的人们。作为一名大学毕业一年的学生,尝试过考研参加过国考,面对省考失利,家人的期盼,亲戚朋友的“问候”,在家全职公考的我很难过,很丧气,很迷茫,想放弃,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有结果,并不比谁付出的少,但是我没有选择放弃,心情差了会出门走走,听着音乐不论目的也没有方向,整理好自己的情绪,偶尔会跑跑步,学学新事物什么的,等心情好了继续学习,妈妈劝我可能不适合学习,朋友会给我介绍一些不错的面试机会,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可能是证明自己亦或是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没有不坚持的道理,可能后者多一些,外面下这小雨,决定出去走一走,我们不比谁差,我们还有目标,我们一定成功。在对自己已经在准备和即将准备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奋笔疾书静下心来,那些低头努力的日子都将酝酿一个更自信的抬首。#五一小长假#
省考失败快一周了,迷茫了一周。
今年32岁了,行业内卷,前景堪忧,年初动了公考的心思,也想着考回老家,以便跟老婆小孩在一块。
于是于1月8号开始在职自学,每天下班都学习2到3个小时。因为延期,也摆烂2个多月,最终考前一个月又开始并坚持到考试。笔试稀里糊涂的还不错,行测79.2分,申论78分,岗位第一。面试以为自学可以搞定,最终紧张严重失误,别逆袭,一切归零。
第一次公考感受,准备公考真的像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黑屋里,不知道外界的情况,不知道对手的实力,极容易造成焦虑,毕竟除了第一都是失败者。失败后感觉就是像辛辛苦苦搭建的积木,快要完工了,一阵风吹来,哄然倒塌。如果要再次考试,感觉就是在废墟上,利用已有的材料重新搭建起来。迷茫,是否要再考一年,真的不想再刷行测和申论了,更不想准备面试了。
5.30已经过去5天了,但还没走出失败的苦闷,本以为这次稳了,谁曾想进了考场,看见七个考官就一个没低头,其他六个都低头写,结果等他们都抬头是以为打完分了,然后就想当然的停止答题,然后有可能全场最低了,唉,这就是经验,以后不管你看不见我,我都会不停的往下说,不要再受你们干扰了,2021对公考说拜拜,2022如果再来,我一定会最高最好的准备。
有这样的公务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失败。素质堪忧,这是一个为人民服务人?我们理解你什么?
华夏时报《华夏时报》官方账号“错过女儿成人礼引争议” #郑州社区书记刘红英出面回应#
00:24没有别的意思,认知问题。
奋斗到底能不能成功?!
哪怕失败了,死去,也在成功的路上,内心充满光明!
名星也好,公务员也好,教师也好,脚踏实地都会有归宿,当正态度,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反正人都要有后人來维持,不然怎么失败也不知,智识也不是万能的,也要有人提醒,不然错误不知那束的。
年轻人可以靠傲骨立世吗?
青年人自尊自信不可或缺,但是,有自知之明也很重要,刚走向社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甘居人下,方可走得更远。
有些年轻人,特别是男青年,往往自识过高,眼高手低。考公务员失败,打工又总认为老板不能慧眼识珠,反复跳槽,不断炒老板鱿鱼;自己当老板吧,又把仅有的一点本钱赔光。
一气之下,变成宅男,窝在家里暗自欣赏唐人李白,皇帝召见不下跪的傲骨;诸葛亮独居陋室,赢得刘备三顾茅庐的傲气;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骨气。
幻想自己也变成李白,受世人敬仰;也像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也像诸葛亮,有人三顾茅庐。甚至幻想成为女生崇拜的偶像。
殊不知,傲骨是需要资本的。你没有李白的才情和道德文章,不赢得世人推崇,赢得帝王之心,皇帝也懒得理你;没有鲁迅叱咤风云的如椽之笔,千夫也懒得指你;没有像诸葛亮的才华扬名立万,刘备也不会三顾茅庐。
说的这些都没有,空讲傲骨,那就是骄傲自大,就是孤芳自赏。假如还是啃老族,养活自己都困难,还是清醒一点吧,还是现实一点吧。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此时不搏何时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迎着困难上,方见英雄本色。走出家门吧,机会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