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含有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让千万儿童遭受折磨,三聚氰胺究竟是什?为什么要往奶粉里加入三聚氰胺?
2008年,记者简光州发文,将甘肃14名婴儿疑似因喝三鹿奶粉同患肾病一事发上网络,捅破了田文华的虚伪面具,掀起人民群众对全国毒奶粉公司的对抗之战。
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调查中,对109家企业的291个批次的产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22家企业69个批次的产品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其中除了亲口承认还有700吨有毒奶粉在市场流通的三鹿,还有蒙牛、伊利、青岛圣元等著名公司。
三聚氰胺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加在劣质奶粉里,为什么会导致婴儿尿血、结石,肾功能受损甚至死亡?
俗称“密胺”的三聚氰胺,常见的化工原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白色、无味,对身体有害,是绝不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的,被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名单公布为2B类致癌物。
不可吸入、食入,甚至不可接触皮肤。但由于三聚氰胺作为化工原料广为使用,会在食物生产过程中,从外界环境、食品包装袋等地方进入食品中,因此,国家制定了相关条例,要求三聚氰胺在成人食品中限量值为2-5mg/kg,婴幼儿食品中含量不得高于1mg/kg。
按道理来讲,三聚氰胺并非食品添加剂,也没有特殊的香味,这样彻底的有毒有害物质,没有理由被主动添加到奶粉里,为什么三鹿等奶制品公司,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添加三聚氰胺呢?
这是因为三聚氰胺的一项特质,他的含氮量达到了66%。当时国内奶粉合格标准中,蛋白质含量是很重要的,奶粉中蛋白质的来源,就是原料的牛奶,而达标的优质牛奶是一笔很大的成本,因此就有黑心企业往原料奶中掺水。
而当时国内检测食品中蛋白质含量采用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就是通过检测奶粉中氮的含量,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因此在掺水的、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原料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就能顺利的通过蛋白质含量检测,上市销售。
因此很多乳制品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当原料奶中掺水过多,导致蛋白质含量不够时,在利益的趋势下,就选择依靠添加三聚氰胺来提高蛋白质检测含量,甚至一度在乳制品行业之间盛行起来。
虽然通过后来的庭审我们知悉,三鹿事件中,并非是三鹿公司添加了三聚氰胺,而是奶站的负责人,是其对奶源监管不力,在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这件事上,其公司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们生产并流向市场的毒奶粉,造成了当时全国39万婴儿患病,甚至有五名孩子夭折,只有很小一部分治愈出院,有些至今都没有痊愈,他们的手指不能弯曲,连拿起笔写字都做不到。
但当时的三鹿公司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一事被曝光后,其公司还在负隅顽抗,不愿承认,私下里却干着将毒奶粉秘密召回,改制成液态奶制品;为了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让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仍然继续生产的勾当。
这批毒奶粉还钻了法律的漏洞,三鹿集团的负责人拿着欧盟关于成人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的标准来进行推算。最后认为每公斤奶粉中,三聚氰胺只要不超过20毫克,就是合格的婴幼儿食品,而这个标准超过国内关于婴幼儿产品的三聚氰胺含量的二十倍!
而他们却心安理得的将这些毒奶粉拿到市场上进行售卖,仅仅在他们做出继续生产这个决定后的一个月内,就生产了72个批次的毒奶粉,总量达到904.24吨!
在后来国家对该案件的调查中,将之前检测出三聚氰胺的22家公司的奶粉再次进行三聚氰胺含量检测,其中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最高,达到了惊人的2563mg/kg!其他品牌均在0.09~619mg/kg之内。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也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三鹿的董事长田文华,从昔日的“乳制品女王“变成了”毒奶大王“,我们仍要反思,在这件事情上,不仅仅是三鹿公司本身和奶站工作人员的问题。
劣质奶粉事件早在2003年就出现在中国,导致了“大头娃娃”事件,当时最初的涉事公司就有三鹿集团,但之后又称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统计错误,将三鹿公司剔除了下架名单。
而2008年三鹿再次出现毒奶粉事件,从2007年12月出现第一例婴儿尿血事发,到最后国家出手案件解决花了将近九个月的时间,案件中还牵涉处理了很多公务员。
现在我们国家相关法律完备,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食品安全就是每个公民的生命安全,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的食品安全卫士的努力下,中国的食品安全会越来越好。
#头条创作挑战赛##三鹿奶粉##三聚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