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知识垄断到底有可怕呢?有举人功名的地主买套书都能肉痛得半天。
在晚清,已经混到举人的曾国藩在第一次考进士失败之后,到了江南的南京玩,看到一套《二十三史》,爱不释手,于是又借钱,又典当衣服的,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书本买下。
回到湖南老家,这件事让他老爹曾麟书这个考了十六次才混上秀才的人知道,那是心态非常复杂,一边笑,毕竟湖南那地方能看到一套完整的《二十三史》不容易,一边哭,因为那套《二十三史》真的太贵了,所以老头子且喜且诫老曾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也就说,你买了这套书,我不怪你,甚至我出钱给你补贴。不过既然买了,你就得好好读。然后老曾确实也用功读书,“由是侵晨起读,中夜而休,泛览百家,足不出户者几一年”。由此可见,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其实远胜古代,今天咱们能更自由地获取知识,实在不容易。
这里推荐下《曾国藩的经济课》,它会让你知道,在中国,努力挣钱和当小镇做题家才是大部分穷人翻身的唯二道路。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买一本,链接放在下面了。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以书之名#《重走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这是一本很棒的书,由前知名记者、著名的特稿写手、作家杨潇完成,历时3年,重走联大学生从长沙徒步至昆明的道路,翻开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写西南联大的书很多,市面上火热的也不少,比较通俗的读物有岳南先生的《南渡北归》,比较学术的有各大教授的日记笔记等等,几年前《无问西东》的上映,也让西南联大一度成为显学,成为中国大学历史上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
相比之下,杨潇的书有更强的贴近性,不像通俗读物会突出奇妙的段子和经历,也不至于像偏学术的资料那么呆板。作者以游记+历史资料整理重述的形式,去寻找那些学生的精神内核,遥想他们在家国磨难前的所思所考。作者用出众的文笔,带给读者一股新鲜的空气。
2021年,这本书收获了无数赞誉,被甄选入多项排行榜。如果你对西南联大感兴趣,你对徒步有热爱,这本书不应该错过。
今明两天考月考,今天没有监考任务,难得一觉睡到了9点,为明天的监考和阅卷养精蓄锐
今天又翻开了这本《自控力》,这本19年买的书,两年多的时间跟着我辗转从广州到长沙,又从长沙到老家。期间翻开过两次,每次都只读了一两章,这一次,我想认认真真地读完
练字打卡Day 9
今天回头看了看自己在这二年,在各大网络平台自己整理,以及发布的和还没有发布的初中地理原创课程及资料。
1.录制了全国通用版本主流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湖南教育出版社为主的同步课程,每一节课,每本书基础内容详细讲解。
2.录制了全国通用版初中地理培优课程系列(共120节课程)
3.录制了初中地理全册复习巩固刷图刷题练习课程(110节)
4.初中四本地理书知识点串讲,期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卷讲解。
5.坚持两年录制被直播讲解全国各省区近两年中考真题讲解及模拟题讲解。
6,自己汇总了整个初中全国通用版试题资料从基础能力综合70套密卷题库。
7,解答各地网友咨询地理问题上千问题。同时免费义务辅导2600人员学习问题。#教育听我说#
1825年夏夜湖南一农房内,一少年对着书抓耳挠腮,一黑影潜伏在悬樑上,突然,那黑影朝少年直扑而下……
少年正是曾国藩,老师要他今天一定要把一件功课做完,可要命的是,一篇很短的课文,他读了两个时辰都没有背下来,而且还磕磕巴巴,把文章背得支离破碎。
黑影藏在樑上又热又累又紧张,最后实在忍无可忍,直接跳了下来。曾国藩看着突然而来的陌生黑衣人,口中念念有词,人却发呆了。
只见了那黑影拍拍上身,并没有动刀,反而把曾国藩在背的文章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
并且以一种十分轻视的语气说:“我本想顺几样东西,实在受不了你这笨小子,就你这头脑,别读书了,安心种地去吧。”说完出门扬长而去。曾国藩望着小偷的黑影,愣楞地说不出话。
曾国藩小时候,没有强大记忆力,没有举一反三领悟力,更不是天才儿童,在同龄中,他完全属于笨小孩。不仅仅是他,他的父亲也是。
十年后的春天,曾国藩凭借时间换成绩的毅力,终于在第7次时考中秀才,而他的父亲考了16次,还是没过这道槛。比起他俩,祖上可能智商更不高。
但就是这对笨笨父子,成就了一个十代不衰的家族,后世出了200多个人才。
曾国藩更是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与历史上那些天才相比,出身普通,智商一般,却能逆袭创造奇迹的人,往往更值得学习。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一直到他遇见这位黑衣大哥前,他都属于普通小孩,但受此刺激后,曾国藩开始勤能补拙版本。
在1838年,曾国藩第二次参加会试,成为进士。
科考上岸此后十年,他竟然一帆风顺,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1840年,授翰林院检讨。1843年为四川乡试正考官。1845年任会试同考官。1846年渊阁直阁事。1847年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1848年稽察中书科事务。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二品官位。
为什么有如此一帆风顺的表现,曾国藩曾总结四条经验。
一是立志,希望将来匡扶天下,这是大志。他原名曾子城,曾国藩也是此时改的。
二是早起。人只有早起,才能精神充沛,心思单纯把事情做好。这是从小事做起。
三是忙起来。白天忙碌,晚上就没有心思想乱七八糟事走歪路。阻止犯错。
四是写日记。每天写日记,总结优点,反思缺点。
这些经验,如今看来也是很有意义。立大志,小事做起,坚持好习惯,不断提醒总结自己。
也有人说,曾国藩是因为有军机大臣穆彰阿这位贵人,其实具备可贵品质的人,才会遇到贵人。
一帆风顺,给不了匤扶天下,而机遇才是坚持的回报。
1851,太平军广西起事,沿江而下,直取南京。清军毫无作用。
1852年,曾国藩奉谕组建湖南湘军。并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整顿纪律。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分两路一路向华北进军,目标北京;另一路西进徽赣鄂,并向湖南湘军压来。
1854年,曾国藩的水师240艘及五千军队,在岳州大败,后逃到靖港,又一次大败。曾国藩羞愤之极,竟欲自尽。
好在半年后湘军再次收复武昌,又在田家获得大捷。与此同时,各地清军已经占据优势。
正当乘胜追击时,曾国藩反而又遭遇了连续大败。
湘军进至九江时,遭到太平军的顽强阻击,曾国藩的一部分军队困在了鄱阳湖;另一部则是大败,部队折损支离破碎。连遭失利,曾国藩心灰意冷,再次投水自杀。
1855年,曾国藩分两路攻打九江和武昌,但两军主将双双战死,曾国藩自己也遭到石达开的威胁,几乎面临绝境。然而不久,太平军内部发生内讧。曾国藩的湘军又缓了过来。
败战越多官越大,1860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统领江南军事。
就在这年,英法联军打到北京,清帝逃往热河。而曾国藩也泥菩萨难保,在祁门受困。直到左宗棠增援祁门,形势才开始好转。各地的太平军逐渐被围困。
1864年七月,曾国藩终于攻克南京。曾国藩打的战多,被赐一等“毅勇”侯。
与王阳明比起来,曾国藩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但他坚持到了最后,终于打败了太平军,用一将功成万骨枯来形容毫不为过。
剿灭太平军后,其实曾国藩还指挥过几场战役,比如1865年山东剿捻军。捻军越剿越大,后来被李鸿章替换。1871年时,他的直隶总督又被李鸿章换任。1872年,曾国藩病逝。
曾国藩在打战上确实很难说有多大天赋,但在战略思想上是优秀的,比如训练湘军、主办洋务、建立江南制造局、建立海军等,另外在培养人才上也是有娇人的成绩。
比如说湘军的选人标准,就有一条,要有忠义血性,但是曾国藩却把选拔从儒生士子中去选择。据统计,湘军将领179人中,儒生有104人。可见,湘军不是由武人建立的,而是由文人建起来的,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
从曾国藩的一生可以看出,普通人逆袭成为大人物,并不见得一定要有多高智商,但是志向非常重要,坚持良好的习惯更加重要,大志着眼,小事着手,人人都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打开眼界##九月打卡挑战##不只是历史故事#
曾国藩传强推,值得你熬夜看完的传记
这是我2022年读过最最最好的一本书,熬夜终于读完,封面已经丢了,忍不住再次推荐。
这本书会告诉你,曾国藩如何以一种笨拙的精神,诠释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
书名:《曾国藩传》
作者:赵宏杰
曾国藩的智商平平,天姿平常,从小读死书,死读书,连续考了7次,才中了秀才。
身体条件很差,31岁经常耳鸣,33岁患上眼疾,36岁开始带老花镜,35岁又得了皮肤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神经病皮炎,一直折磨他到去世。
性格毛病很多,傲慢,虚伪,好色,说话直言不讳,在官场里几乎将同僚和上级全部得罪。
一个这样的人,是如何在未来的职场里逆袭的呢?
他给自己立下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和课程标准,翻译成现代汉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早起。天不亮,就起床。
2、静坐。每天静坐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
3、读书不二。每天读十页经书,十页史书。
4、谨言。警惕不乱说话。
5、保身。节制欲望,注意养生。
6、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记录与朋友闲聊获得的启发。
7、每个月做几篇文章,写几首诗。
8、练字。
9、夜不出门。
曾国藩自述三十而立,立下了成为圣贤人,于是有着非常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但这一路历经三任领导,仕途失意,又达到鼎盛,几经周折。
[心星]初期,受到道光皇帝赏识。
主要是因为他性格与道光皇帝相投。曾国藩比较踏实,实在,是一个湖南乡下的年轻人,没见过世面,憨头憨脑,说话很直。
[心星]后来道光死后,由他的咸丰皇帝继承。
因咸丰皇帝不作为,他直接上一道奏折,批判咸丰三大缺点:
一、见小不见大,小事精明,大事糊涂。
二、“徒尚文饰”,不求实际。
三、刚愎自用,出尔反尔,自食其言。
自然因为他不识时务,得罪了咸丰皇帝,在为达成自己的目标,不顾及同僚利益。于是在工作上领导不重视他,同事们排挤他,实属无奈,退场,回家受孝。
太平天国起义,出于国家的利益考虑,他开始参与团练,从一个文官,成为了一个武官,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李鸿章,左宗棠等同时代的人物里,他却是成就最大的人。
[心星]咸丰死后,慈禧太后和奕䜣掌管一切。
对于曾国藩的能力非常认可,多次提拔,但因为外国人等各种问题,被贴上汉奸的名头,失去民心,举国上下对其抨击,官场一度陷入黑暗。
文中有一段话对他概述,令人心酸:
曾国藩的一生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失败的。他是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补天的女娲。然而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自己一生的奋斗,最后竟然如拔刀斫水,并不能丝毫影响水之东流。#阅读的温度# #阅读# #曾国藩#
我文化高小生,从80年代起学习法律知识一一一是否能获得“法考科目”书籍!
【法考-本科】
猜猜清末第一“猛”省是谁?
生猛山鲜湖南当仁不让。
平心而论,公元1800年之前,湖南省的存在感实在是低得很,还不如大胡建(也很低)。
但是19世纪开始,湖南省人才爆炸式诞生,使湖南成为接下来一百多年的第一“猛”省。
(1)陶澍。早期带头大哥,按下湖南爆发按钮的第一人,曾国藩领路人、忘年交。
(2)贺长龄。辅佐陶澍,主持编订《皇朝经世文编》,云贵总督。
(3)魏源。历史书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那哥们,《海国图志》。
(4)胡林翼。陶澍女婿,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5)左宗棠。左公,民族英雄,收复平定新疆,没有他,如今去新疆大概率算出国游了(李鸿章这货主张放弃新疆)。
(6)曾国藩。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佬,湘军人才群领袖,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个人希望他应该顺势干掉慈禧老太太,这个老太太简直是。。。垃圾。
(7)郭嵩焘。中国首位驻外使节,晚清杰出外交家。
(8)谭嗣同、蔡锷、杨度、劳崇光、李星阮、江忠源等等。
(9)新中国开国将帅中湖南籍的有:元帅3名、大将6名、上将19名、中将45名、少将131名。其中:元帅将近1/3、大将超过一半、上将1/3、中将1/4。
湖南人可能不善于读书考科举,但是打仗一流,有韧劲、不怕死。
不得不说,NL不分的湖南人有血性,响当当的好汉。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做有用人(之一)
从1987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以来,我离开江西广丰老家三十多年了,一直想与老家的孩子们谈谈心,今天终于有点时间。在徐志霖博士为明德书院倡议的“博士寄语”里,我虽然不是正宗博士,但也不揣冒昧,献上了一则“寄语”:读万卷书,悟人生真理;行万里路,交世间朋友。这不仅是一碗“心灵鸡汤”,更是我半百人生的感悟。
在南开求学七载之后,我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进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一直在政策研究室和法制处工作,从2001年起担任副处级调研员,之后前往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简称RPI)学习一年,获得管理学硕士后返回原单位工作,然后在2007年调动到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旋即被派往非洲的赞比亚共和国,参与筹建我国在非洲第一个海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赞比亚中国经济贸易合作区。2010年12月,我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辞职,留在赞比亚创业,目前经营一家私营企业,主要从事建筑工程和房地产开发业务。主业之外,我担任赞比亚华侨华人总会副会长兼铜带省分会会长、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领事保护联络员。
从1994年参加工作之后,我的身份出现了两次重大变更,第一次是从政府官员变为国有企业干部,第二次是从国有企业干部变为私营企业主。曾经有朋友戏称我是赞比亚学历最高的“包工头”,我一直坦然受之;也有朋友尊称我是赞比亚的“侨领”,我一直感到惴惴不安、受之有愧。不过,在年近半百之际,我可以自豪地说,自己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是一个对家庭、朋友和社会有用的人。
小时候,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我先后读过两所小学,分别是枧底中心小学和洋基小学,然后很幸运地进入县城的广丰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学习。当时还没有进入“信息大爆炸”时代,书籍还是比较缺乏的。由于父亲是枧底学校的教师,我得以在家里和学校的图书室里看了许多书,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放学之后,我们要帮家里干活,例如砍柴火、挖猪菜;寒暑假期间,我们要去生产队出工和挣工分,例如挑猪粪和搬石头。后来长大之后,遇上分田到户,就要帮家里插秧、“呼田”和“割谷”。由于我个子矮、力气小,在生产队挣工分和帮家里干活都很吃力,包括父母在内的许多人都预言,你除了读书没有别的更好出路。于是,我比邻居的孩子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读书上,学习成绩也逐渐提高。
毋庸讳言,我国的城乡差别和教育鸿沟是客观存在的,估计到了世界大同也不可能完全消除。从枧底到县城读初中,我第一次接触英文,而当时县城的同学已经在小学读过一两年的英语课,于是我感到了自身的差距。坦率地说,我当时所在的初中班级学习风气不算好,调皮捣蛋的同学很多,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们都感到头疼,在6个学期里我们先后经历了张鑑炎、刘根云、黄英、江宗囹、柯恩云5个班主任。得益于父母的“预言”和老师们的表扬,我一直没有放弃读书,课上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做作业,属于听话的好学生之一,于是在中考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进入广丰中学高中部的重点班学习。经常听到一些孩子抱怨所在的学校或者班级不好,也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而不惜重金去买“学区房”。我只想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当我从广丰县城来到天津市,英语再次成为我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由于客观条件的匮乏,我的英语成绩尽管不错,但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很差。在广丰中学的6年里,我连录音机和英语磁带都很少看见,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同学在高中时就上过“外教”的课。于是每次英语考试时,听力部分基本靠“蒙”,写作部分基本靠“编”,尽管成绩还过得去,但听力和写作一直是我心中的“痛点”。但是大学期间一次英语听力测验的结果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刺激,我照常考了12分左右(满分为20分),而一个湖南男同学居然考出18分,把来自大城市的女同学都甩在后面,令我感到瞠目结舌。我向这个湖南同学“取经”,他说没有什么诀窍,就是反复听磁带呀。多年以后,我一直记得这件事。南开读研期间,为了在“托福(TOEFL)”考试中获得600分以上的好成绩(当时满分为677分),我在两个月内听完了53盘英语磁带,每盘听3遍,每遍1小时,最终考出了617分。自此以后,我对于英语听力不再畏惧三分。大家可以算一下,听完53盘磁带花了约160小时,也就是说我在那两个月里平均每天用3小时来练习听力,除了上课、吃饭和睡觉时间,基本上就是时时戴着耳机听英语。
2003年,湖南的李明亮博士毕业后回到老家,村里敲锣打鼓迎接他。没想到,他这一呆就不再出去找工作,而是在家啃老十年。面对父母的质问,他却表示:“你们和妹妹养我老就行。”
李明亮的父母是湖南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靠种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苦。
李明亮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但他们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他们也希望李明亮以后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因此,自从李明亮上学后,父母就让他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学习上,家里的农活也不让他插手,都是妹妹在家做家务帮手。
有次李明亮晚上洗完澡,他顺便把家里的衣服都洗了,但母亲看到后,把李明亮呵斥了一顿:“我们把所有期望都放在你身上,你有这心思在这里洗衣服,还不如多点时间去学习。”
自此,李明亮就把所有心思放在学习上了。甚至连他鞋袜、内裤母亲都会帮他洗,可以说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最终李明亮不负众望,名列前茅,不仅考上了重点高中,还考进了湖南当地的名牌大学。
本硕连读的他毕业后,还考入了四川一所学校读起了博士。父母看到李明亮学有所成,心里倍感欣慰。
2003年,李明亮博士毕业后回到老家,村里敲锣打鼓迎接他。李明亮还从学校带回来整整几百箱书放在他房间,运费还花了3000多元。
父母原以为李明亮回到家后会很快出去找工作,但没想到自从他回来后,把自己关闭在房间看书,也不再出门。
父亲每天都会来敲他房门,但李明亮都不回应,家里的农活回来后也没帮忙干过。
李明亮甚至还对父母表示:“你们和妹妹养我老就行。”
父亲很生气,他们一家为了李明亮的学业可是付出不少。为了供他读书,妹妹还辍学外出打工。甚至家里的屋子漏水,他们一家也舍不得修,只为多省点钱给李明亮读书。
一家人每天都在争吵中渡过,原因都是因为李明亮读了那么多年书却不出去,但李明亮每次只会把自己关在房里。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得沸沸扬扬,曾经的高材学子李明亮是村里的羡慕对象,如今却成为全村人笑柄。
好奇的村民经常会跑到李明亮的家中了解原因,但都被李明亮驱赶出门。
于是,李明亮就在家里啃老了整整10年,转眼间也37岁了。这10年来,李明亮依然是把自己困在房里看书,没有踏出房门一步。
无奈之下,父亲找来了记者,记者知道这件事后觉得很怪异。一个人整整呆在家里看了10年书,莫非是在家里搞学术研究?
但记者赶到李明亮家中后,家中的几百箱书整整齐齐地叠在李明亮的床边。李明亮告诉记者,他并没有搞学术研究,只是每天不断在重复看书。
当记者询问李明亮不去工作的原因时,他解释道,这十年来他都无法安心入睡,每天晚上都会失眠头痛,经常要服用药物缓解,这让他无法外出工作。
但父母认为李明亮说的都是扯淡,都觉得是李明亮晚上熬夜导致的。
记者带了李明亮去看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调解开导下,李明亮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李明亮根本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原因是同宿舍的室友在他晚上睡觉时,只要发出一点声音,他就无法安心入睡,这也导致了他失眠。
这种情况也造成了他成绩急速下滑,但他一想到父母对他的期望,他觉得压力很大,但又不敢松懈。
后来,李明亮实在顶不住压力,跟学校申请了退学,躲回了家里。回到家后的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只能将精神寄托在书本上。
心理医生告诉记者,认为他的情况属于幼稚型人格。虽然他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的内心还是个小孩子,所以他始终不能承担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责任。这也导致他回避现实,不愿意与人往来的现状。
也就是说,父母对他期望太大了,时刻给李明亮压力,也只关注了他的学习,并没有重视他的心理成长。
李明亮的父母知道原因后,开始自责后悔,意识到这么多年来没有关心孩子的压力,只是一味希望他能读好书改善家里生活。父母表示,会慢慢帮助李明亮做好心理调整,回归正常生活。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共同的期盼,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更是如此,读书确实是贫困孩子唯一能改变命运的阶梯,也是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希望。
但作为父母,除了读书,也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疏导孩子的压力,在孩子生活中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培养一个有人格健全的孩子。
对于啃老博士李明亮,大家怎么看呢?#情感点评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