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凑钱送他去北大,毕业后他靠卖猪肉成亿万富翁,为了还村民的恩情,他修建258栋别墅送给乡亲们,没想到别墅不仅分发不出去,还惹来了一片骂声。
这个人叫陈生,他出生于广西湛江遂溪县官湖村,上面有两个哥哥。陈生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一辈子都在干农活,大字不识几个,他们坚信只有读书才有出路。
在陈生12岁那年,父亲离世,家里没了顶梁柱,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几个孩子上学的学费成了难题。
两个哥哥主动提出辍学,外出打工,全力供陈生上学。为了不辜负家人的期望,陈生努力读书,复读两年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
在当时,官湖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村里难得出了个大学生,村里人都纷纷道贺。
陈生的母亲却愁眉苦脸,因为家里实在太穷,连去北京的车费都凑不齐,更不要说学费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改变命运的机会溜走。
村民们知道了陈家的难处,自发地筹钱资助陈生上大学,陈生把这份恩情记在了心里。
1984年,陈生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州市委办公厅当公务员,一个月有几十元的工资。他打算从基层做起,慢慢往上升,然后带着家人摆脱贫困。
然而,在办公厅干了6年,陈生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80元,每月还要寄50元回家,日子过得紧巴巴。因为屋里没有任何值得人惦记的东西,他甚至晚上睡觉从不关门。
一次闲逛时,陈生想跟摊主聊会儿天,没想到摊主说:“我加把劲儿一晚上能挣三十多元呢,没空闲谈。”陈生愣住了,没想到摆摊这么挣钱,一晚上的收入相当于他半个月的工资。
看着家里贫穷的境况,陈生决定辞职下海经商。第一次摆地摊,他只用了几晚上就挣了曾经一个月的工资。后来他还陆续卖过菜、酒、房子和饮料,而且都做得不错。
摆摊攒了一笔资金之后,陈生决定转战养殖业。陈生把养鸡事业经营得如火如荼,但没多久他决定放弃:“养鸡挺好,可只能通过鸡贩子卖出去,市场上鱼龙混杂的鸡会影响自己的口碑。”
他发现养猪的市场更大,而且这个领域尚没有猪肉品牌,他决定打造一个“壹号土猪”的IP。
陈生说:“就算卖猪肉,我也要卖出北大的水平来。”为了把控质量,确保饲养出来的土猪无药残、激素残留,他开了一个“屠夫学校”,专门培训员工,并亲自为学校撰写20万字的教材。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生的壹号土猪一经面世,就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很快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年销量达到了22万头猪。
后来,陈生的身价高达上百亿,他从未忘记村民曾经的帮助,他决定花2亿元修建258套别墅送给村里人。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别墅建好后,又在分配上出现了问题。
有人说家里兄弟多,要多分几套;有人说分配的别墅位置不好,想换个位置好的别墅;还有人说拆掉老房子建别墅必须给赔偿金。
部分人因心中不满,还恶意砸掉了别墅的玻璃,只要陈生在家,就会有人上门讨公道,陈生心灰意冷,明明做了利民的好事,却遭到许多村民的指责。于是,他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回老家。
尽管如此,陈生还是不希望送别墅的计划就此搁浅。他派人到村里挨家挨户了解村民的想法,安抚村民的情绪,重新制定分配方案。
陈生意识到,比起送别墅,解决就业问题才是关键。
按照新的分配方式分好房后,他鼓励村民搞养殖业,派专人教大家如何养猪,并承诺公司每年都会进村收购,不会让村里的猪卖不出去。
村民搞养殖业后,钱包渐渐鼓了起来。另外,陈生还在村里建学校,设立奖学金,鼓励村里的孩子上学。
村里人的生活在陈生的帮助下越过越好,虽然送别墅的举动引发了许多争议,但官湖村确实在陈生的帮助下发展了起来。
俗话说,共苦容易同甘难。陈生富裕后从未忘记家乡的贫穷,他没有装腔作势,而是用实际行动帮助乡亲们,将官湖村的经济带动起来。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前人们不理解陈生的选择,现在看到他的成就,也都纷纷称赞他的本事。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更是一种力量。相信陈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传递出了良善的温暖。这样向上的影响力,才令人钦佩!#头条发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