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工龄考上公务员定级(有工龄的新录用公务员定级)

单位正营职军转干部老魏定了一级科员,心里有些不痛快,以往的做法是正营军转干部定正科级,套二级主任科员,但现在由于首批套转早已结束,各单位职级岗位基本占满,所以老魏这个去年军转的正营职干部就定级为一级科

单位正营职军转干部老魏定了一级科员,心里有些不痛快,以往的做法是正营军转干部定正科级,套二级主任科员,但现在由于首批套转早已结束,各单位职级岗位基本占满,所以老魏这个去年军转的正营职干部就定级为一级科员。

看了这个故事,小编认为:

我深有体会。军转干部到地方以后,等于从零开始,真的是一穷二白。别的地方不说,反正我是降级安排了。

人家毕业刚几年的就和我工龄满20年的一个职级,没地方去说理。

找谁说都没用,说是军转干部是宝贵财富,可是说和做却是两码事。

说多了,领导还烦。不如不说,坦然面对。

要不然能怎么办呢?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删)

转业两年后,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当过兵的人真的比较显老。

我是89年出生的,我办公室旁边有个其他部门的女孩小倩,是88年出生的。

因为我军校本科毕业就定级定衔参加工作了,加上大学4年算工龄,安置的时候没有降级安排,现在是三级主任科员。

小倩是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不知道她是上学晚了还是中间参加过工作,目前也是刚套改为三级主任科员。按理说,我两级别是一样的,只不过我工龄长一点而已。

但是,小倩人美又会打扮,长发飘飘,一袭长裙,虽说也是30出头的女人,但是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而我就不一样了,大学进入军校后就成了女汉子,特别是刚毕业分配到基层边防海岛工作了5年,皮肤接受着海边紫外线的侵蚀,虽说人长得还行,但是和小倩相比,明显苍老许多。

那么问题来了,每次和小倩在单位相遇的时候,我们都会互相热情地打招呼,她也会叫我一声:小杨姐,早啊!

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解释,虽然她比我大一岁,但是我真的看起来比她老。所以我也没有纠正过她,感觉被人家叫一声姐也蛮好的。

今天中午吃完饭,在楼梯里又碰见小倩了,她也是和我打了一声招呼:姐,吃过饭啦?

这让我仔细想了想自己身边认识的一些人,比如我们部门的一把手,已经50多岁了,但是看起来真的没有实际年龄那么大;反而原来部队的一些领导,刚正团,40岁左右就已经出现许多白发,肤色也比较苍老。

虽然不完全绝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兵的人真的会比相同年龄体制内的人,显得苍老一些,特别是“基层老野”和驻守边防的战友。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心理层面,第二是工作和环境层面,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

从心理层面看,军人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很多工作涉及的利害关系很重大,工作任务重,时限要求紧,标准要求很高,特别是等级森严,不能轻易出差错,这就导致长期处于高压的工作环境,心理压力也比较大,工作时经常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

从工作和环境层面看,很多军人的工作环境很差,比如前段时间我们看到的边防英雄们,常年驻守在艰苦的环境里。以我自己刚毕业那5年的工作为例,虽然和这些英雄们的环境比起来,好太多太多了,但也是长期在海岛上训练巡逻执勤,海边的紫外线是非常强烈的,就是用再多的防晒霜,也无济于事。就算不是在边防部队服役,普通环境下因为长期在风吹日晒雨淋中开展训练,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显得成熟稳重了。

虽然自己已经脱下军装,但我还是从内心深处敬佩那些最可爱的人,因为经历过,所以懂得他们的不容易。

如果你身边也有当过兵的人,可以拉着他找一个相同年纪的人站一起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像我说的那样呢?#最可爱的人#

求助! 求助! 求助!

本人是84年参加工作的计划内合同工,当时按规定领取正式工待遇,另加副食补贴五元,按84年参加工作计算工龄,期间工作努力,由于技术熟练,3年后还带上了徒弟,并于87年招为正式合同制工人,按84年参加工作审批定级,领取二级正式工待遇。后来于93年调入现在单位,工作至今38年六个月从未间断过。

由于历史原因,那时的档案管理也可能不够重视,我本人也不能管理决定自己档案内容的,所以档案有什么缺少什么我也不知道,一直到93年调到现单位时,单位人事科才发现84年至87年这段时间的档案记录缺失,只有87年定级调资审批表记录参加工作时间为84年。按照要求单位要求我去找原单位开了证明说明情况并加盖了原单位公章和劳动局公章,并附上84年原单位劳资科按照县劳动局批复招我为合同工的派工通知和薪酬通知、84年财务科给劳动车间的工资介绍信、84年劳动车间第一次发放工资的工资表,87年招为正式工前一个月的工资表,证明我计划内合同工的劳动关系一直到87年从未间断。于是现单位也认定并按照84年参加工作并计算工龄一直到现在。

38年多了,我认真工作从未间断过,因此也积劳成疾身体出现了很多毛病,一身病痛本想着今年就要退休可以歇息一下了,可因为现在单位社保缴纳地以缺失84-87年档案材料为由,不给我计算工龄办不了退休,说是要我84至87年每年都要签订劳动合同才能认定我的工龄,我咨询很多人查阅很多资料,也没见那个人说以前有谁是每年签订劳动合同的,难道我们小地方以前县劳动局的计划内招工都不算吗?我档案中记录和提交的所有资料都不管用吗?档案缺失不是我的错,难道就只能我自己买单吗?

各位谁有过相同的经历,说说你们的建议和解决办法,谢谢大家了!

作为一名曾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我和农民伯伯一起摸爬滚打了近十年。邻居的谢大妈是铁路职工家属,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每次做了好吃的都会叫我,哪怕是炒了点蚕豆,都要抓几把放在我的衣兜里。也和他们一起去交公粮,晒干风净后,生产队挑选最好的上交给国库。交公粮的农民排着长长的队伍,粮站检验员用牙齿咬稻谷干湿定级、定价。

回城后在一家企业工作,在农村劳动的时间也算工龄,转正定级时并不吃亏。我知道,虽然干一样的农活,农民朋友肯定享受不到和我一样的工龄工资和相应的福利待遇,這就是那个年代的城乡差别吧。我知道农民的酸甜苦辣和贡献,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善良纯朴、已经老去的农村大爷大妈们。现在,知道年满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政府补贴,虽然不多,我也由衷地高兴。老年农民享受基础养老金天经地义,为什么总有人对此说三道四呢?

当年国企,我这个985大学生不如初中生

1992年,我从中南工业大学毕业去了陕西一家国企。进厂后,奇葩事情一大摞,今天单表与我同龄顶替进厂的初中毕业生,是如何全方位碾压我这个985大学生的。

背景介绍:

所谓顶替进厂,就是父母退休,孩子顶替进厂,初中毕业以上即可。以下简称“顶替生”

1。分房碾压:

住房是分配的,按照分数排分,从高到低。大体按照

分数=工龄项(上班工作年限,当兵年限)+年龄项(周岁年限)

+其他加分项(结婚加2分,有孩子加2分,有超过12岁孩子加4分等等)

+特殊加分项(劳模,职称等加2—8分)

工龄项,年龄与我一样,工龄比我多3+4,3念高中,4年大学,碾压我7分

2。工资碾压:

当时的工资按照,定级的基本工资(例如:工人一个级别,一级钳工直到八级钳工,技术岗一个级别)+各种补贴(交通费,洗理费,书报费等等。。。)

顶替生一般都是工人,但进厂早,等我大学毕业进厂 他们一般都是三级工人 四级工人了,而我连助理工程师都不是,自然工资又被摔下几个大级,一大级工资,大约18块,唉,又被碾压了。。。

所以,在这个国营厂子里,门卫,烧锅炉的,吹砂工,等等简易工作岗位,不要小看他们,工资分分钟碾压你。

一个工作三十年的门卫,收入与高级工程师基本一样

安置事业单位工勤岗位战友收悉!

各地对于退役军人安置后的政策各不相同,但相关的转岗、晋升都是依据上级人社部门,或者是劳动部门的文件来进行。

对于大多数退役士兵,安置基本都是初级工岗位,目前只有四川省等少数几个省份安置工作是有专门的定级文件,先按照对应服役年限套取中级工、高级工,待取得相关技能证件后再进行更高一级的晋升。

湖南省等部分省份出台专门的技能晋升文件,只要学历达到,工龄达到,单位申报即可,希望更多的地区能够出台细则,让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妥妥滴。

待遇上来再说,毕竟待遇是主要的。

人如酒,酒如人,越陈越香越醇。

老酒经历过时间的沉淀,酒香愈发浓郁,酒味愈甘醇;人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历经时光的打磨、累积阅历,才能使人生沉淀得更加丰盈。

工龄四十年的范廷友,是舍得酒业沉淀12万吨老酒的见证者,从最年轻的沱牌人到目前在职时间最长的舍得员工之一,与酒相伴的岁月让他与舍得老酒建立起最纯粹的关联。

万般皆是缘,酒香忆童年。范廷友的父母都是公司的酒厂工人,半辈子都在与酒打交道。童年时期的范廷友,每次闻到扑鼻而来的缕缕酒香,都如痴如醉,自小的耳濡目染,也让他对公司十分向往,“想要成为一名沱牌员工”成了他的第一个人生目标。

1982年,范廷友毛遂自荐进入到酒厂工作,从洗瓶工到基酒验收员,从零开始跟着师傅学习基酒尝评,再到公司技术骨干,成为“非遗技艺传承人”之一……范廷友已在公司扎根40年。

40年的时间,范廷友见证了一粒粒粮食转化为陈酿,见证了公司舍得用时、用心陈酿每一瓶老酒的全过程。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公司就对最优质的基酒进行战略储存,在40多年的时间里,公司积累了超12万吨老酒。40年间,他坚守在岗位上,悉心守护着舍得老酒,亲历12万吨老酒的诞生。

从基酒到成品酒,一款酒的问世,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喝酒的人享受着杯盏之间的豪爽,背后却离不开尝评师们日复一日的付出。作为老酒的选拔者与守护者,范廷友一头扎进基酒尝评工作中刻苦钻研,对老酒定级以及分级储存做出了卓越贡献。

范廷友清楚地记得,1989年这个令所有沱牌舍得人引以为豪的年份。这一年,他在师傅的带领下,有幸参与到了沱牌争创“中国名酒”的活动中。他们调制了数百种酒体小样,并内部进行了数轮暗评,选出最佳标样酒去参赛。经历了激烈的角逐,沱牌迎来了高光时刻——荣膺“中国名酒”称号。

要知道,参评“中国名酒”的标样酒,都是从70年代开始储存的老酒中精选调制的,能荣膺这个荣誉是对老酒过硬品质的最大肯定。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让范廷友对基酒尝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卓越的追求,在沱牌获得金质奖章的那一刻,也让他的内心扎下了另一个目标,他要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他也要成为沱牌的骄傲!

沱牌成为中国名酒后,公司迎来了迅猛发展。作为老百姓喝得起的最优质白酒,沱牌受到了热烈的追捧。随之而来的是,公司基酒产量及储存量加大,对培养尝评技艺人才有了迫切需求。

作为尝评室主任,多年来,他在把好定级质量关的同时,坚持每年对储藏的基酒进行全面的普查尝评、定级储藏,每月还要对基酒口味质量进行分析,并及时将质量信息反馈回酿酒车间,守好老酒质量大门。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需要范廷友经历长时间高强度高要求的“魔鬼式”尝评训练。

后来,他还肩负起培养基酒尝评人才的重任,一手创办了属于沱牌的“基酒尝评黄埔军校”——尝评定级室。范廷友苦心培养了30余名省级基酒尝评技术人员,为公司酒体设计岗位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尝评技艺精湛的优秀人才,如今已有3位成为了国家级白酒评委。

今年,已入行40年的范廷友,是在职时间最长的“舍得人”之一。 从“门外汉”到“国家白酒评委”的修成,从尝评员到鉴评、勾调师,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为了练就舌尖上的“绝活”,成就舌尖上的“艺术”,范廷友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诱惑”,完全痴迷于这份“清规戒律”的职业。

为了保持口腔味觉的敏感度,他不能吃最爱的麻辣食物,要避免感冒,忍受刺激性强的新酒灼伤舌头……正是这样的勤学苦练,和持之以恒的积累,才是他修成“国家一级品酒师”的原因。

国家一级品酒师、四川中国白酒金三角专家委员会委员,公司第11代非遗技艺传承人……一个个响亮的头衔体现的是行业的肯定、社会的认可;一份份闪光的荣誉诠释的是不懈的坚持、坚韧的奋斗;一项项丰硕的成果依靠的是工匠的精神、爱酒的情怀。

从业四十年,范廷友始终用匠心维护着舍得老酒,从基础学起、从小事干起、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在他心里,这不仅是一名舍得人的担当,更是作为一名党员先锋的使命。而12万吨老酒的老熟也完美契合了他的成长轨迹,造就了他这独一无二的杯酒人生。

我是储蓄代办员1986年在农业银行上班2004年买断1994年养老保险全省统一缴的至今,2021年已满52岁办理退休现在社保局94年之前不算工龄,一定要有招工表,定级表,调资表请问我该怎么办!单位现在又不补请指点

大多数企业,工资与职称无关,而事业单位,比如教师,职称差一级,工资待遇差一大截。这就是企业评职称大家都泰然处之,而事业单位评职称挤破了头了缘故。不管什么只要触及利益,就容易产生矛盾。

刚参加工作时,一年后晋助工,工资定级72元,另有12元的书报补助,然后一年后定级96元,超趆了一般同龄工人,让人羡慕嫉妒,自我感觉也不错。一级工资12元,每年晋一级,另有3%额外晋升指标,普涨硬条件卡,3%就要评,以此产生诸多问题,拍桌子的,堵领导门的,骂娘的,几个月才重归平静。这种晋级的结果是趆老工资赿高。

后来改革成岗位上资,在其岗取其薪,老职工又不愿意了,骂骂冽冽比资历。工人岗同管理岗拉开差距,工资与职称、技术等级脱了钩。同时,工人晋级成为被动行为,管理人员报职称的积极性也没了。

大约在2006年左右,退休人员长工资时高级职称增加一块职称补助。一时大家评职称的热情又上去了,工人奔着高级技师,技术人员奔着高级工程师,后来,烟台市一年仅职称额外多发200多万元退休金,于是取消了这个待遇。职称又被大家抛弃了。

现在退休不管工人、技师、高工还是工程师,退休金计算公式一样,主要与工龄和缴费相关。同样是高级工程师,企业退休和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天上地下。

这也是大学毕业生扎堆考编进事业单位、机关的缘因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71862/
1
上一篇广西省公务员考试大纲(广西公务员备考资料)
下一篇 南阳公务员遴选2020(2021年南阳市招录公务员岗位明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