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山东邹城尚寨村,对一座藩王陵的发掘已到墓门,突然泥沙俱下,考古考家吓得大叫一声:不好!然后撒腿就跑。
1/
1969年5月的一天,有人举报,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一伙村民正在盗挖陵墓,已经挖到砖墙了。
邹城市文物部门闻讯,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并予以制止。
此时,陵墓损毁严重,但并没有挖到核心部分。按考古专家的说法:就算他们再挖两个月,都挖不到墓室。
这什么意思啊?
2/
那么,这座墓是谁的?
人们都说是鲁王陵,但到底是哪一代鲁王呢?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封了27个藩王到全国各地。藩王都是世袭罔替,封到山东的鲁王先后就有13个。
明史非常清楚地记载:鲁荒王墓位于九龙山。而这座墓就位于九龙山。
一个说是鲁王,一个又说是鲁荒王,怎么回事?
原来,第一代鲁王叫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十五岁时就被封为藩王,封地位于山东邹城一带。
然而,这个朱檀年纪轻轻的就不学好,迷恋上了炼丹,乞求长生不老。结果,十九岁那年,由于食用丹药过量,中毒暴毙而亡。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不仅痛心,也很生气,怒赐谥号:荒,葬于九龙山下。鲁荒王的封号就是这么来的。
3/
面对被村民破坏的古墓,该怎么办?挖,还是不挖?
最后决定:挖!还就沿着村民挖的坑接着向下挖。很快,一面完整的墓墙出现在了考古队的眼前。
这道墙,在明代墓葬中叫金刚墙。如同明清建筑里的“照壁”,又叫“萧墙”,萧墙之内就是内宅,家庭生活的私密之地。
而中国人事死如事生,阴宅仿照阳宅,就用“金刚墙”代替了“照壁”。
金刚墙的背后,应是墓室的大门,墓主人的地下“内宅”——地宫。可是,当考古队兴奋地面对金刚墙的时候,却转而为难了。
砌墙的青砖可谓巨大,都是特制的墓砖,每块重达上百公斤。
考古队大汗淋漓,一块一块艰难地拆除青砖,并向上连拖带拽地搬运,才把金刚墙全部拆除。
本以为拆除了金刚墙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可接下来的一幕让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甚至是失望:里面竟然不是地宫的大门,而是1 5米厚的填土。
这是怎么回事啊?难道是墓主人摆下的迷魂阵?
考古队又花了一个多月,才清理掉所有填土,可前面又是一面红色砖墙,原来是双层金刚墙。
这一下,后面该是地宫了吧,果然,拆除了这一层墙,地宫的红色大门出现了。
就在考古队准备打开地宫门的瞬间,意外发生了,吓得考古专家大叫一声:不好!然后撒腿就跑!——塌方了!
考古队头顶炎炎烈日,忙了一个夏天挖掘的坑,又被上方的泥土填满了。
锄禾日当午,发掘真辛苦。
那时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设备也先进。
可是,还没等大家缓过劲来,天公也不作美,陡降暴雨,雨水灌满了坑洞,一个夏天的成果泡了汤。
此后,又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清理完成。
开门在即,所有人却心有余悸!同时也有点犹豫。为什么会这样呢?
5/
考古人都知道,朱元璋开国之初就有了简葬的明文规定:“丧祭遗物,毋用金玉。”费尽心力发掘了半年,不会空手而归吧?可是,事已至此,还有退路吗?别无选择了。
6/
鲁王陵的地宫宫门,是由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每扇重达1500公斤。正面雕刻着纵横9排门钉,贴有金箔,门上刷着朱砂红,上有一对镀金铁铺首,被一把长达57公分的铁锁锁着。
考古队忐忑地打开墓门,可眼前的一切让他们惊呆了,这哪里是“毋葬金玉”哦,简直就是地下宝库!允我慢慢道来。
鲁王陵坐北朝南,地宫南北总长约20.6米,由前室与后室组成,中间有一条2米长的甬道。这是明代墓葬的基本结构。
前室中间放着一口巨大的万年灯大陶缸。缸高1.5米,口径1米。
万年灯后面的中间位置,摆着一张红色御案,案西边的本匣内,是“鲁王之宝”木印!这是鲁王办公的地方。
在御案的后面,是由木雕彩绘俑组成的庞大的仪仗队,车马阵,共计432个形态各异的陶俑。
地宫后室,即鲁王寝宫,用砖雕刻而成的须弥座棺床上,放着一口朱漆金丝楠木棺椁。棺床两边各摆着四张桌子。东侧的戗金漆箱里,内有鲁王生前穿戴的冠、冕、袍、靴、玉带,上朝用的玉圭等。
两边桌上还放着文房四宝,琴棋书画等物件。特别是那张古琴,尤其引人注目。
7/
这个鲁荒王真的够“荒唐”的,不仅荒唐,还敢公然违抗圣上的旨意。
他鲁荒王真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可是,朱元璋的第24个儿子,湖北钟祥郢靖王朱栋死后,陪葬品有金银玉器800多件,特别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元青花梅瓶,还成了湖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了。
还有,朱元璋的重孙,湖北钟祥的明藩王梁庄王朱瞻垍墓,出土了金玉5300多件,金盆、金壶、金臂钏等,简直就是金库。
天高皇帝远!
贫苦出身的朱元璋,建国之初,追忆过往,充分认识到历代王朝因奢侈腐化之风盛行,使国家王权受损,民怨沸腾,最终导致灭国的下场,所以,向来倡导勤俭治国。然而,他的儿子们却无法理解他的良苦用心,这也是封建王朝的宿命!
来济宁10余天就要回去了,归纳了以下感受与大家分享:
1、济宁绿化好。人们置身于绿化广场之中,抖空竹、跳舞、唱歌、健身,幸福感强。望去满眼盛开的鲜花把济宁装点的十分漂亮。
2、济宁的交通好。有些道路虽不是很宽,但车辆通行有序,人们出行文明。遇红灯亮起,人们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车辆通行顺畅。听济宁当地人讲,济宁堵车严重。我外出办事在高峰时段途经洸河路琵琶山至共青团路段,共青团路与洸河路交口至共青团路人民公园路段,以及建设路,红星路,供销路,太白路等,留意了一下,高峰时车辆比平时多不少,但基本上一个信号周期都能通过。例外的是学生上学集中过马路,司机礼让,致车辆短时间有局部堵车,需等待通过。我开车计算了一下,较平峰时用时略多,但与我家乡的堵车相比,这的交通在我们那里就算是通畅的。城际交通也非常好。
3、济宁的交通警察和交通志愿者非常敬业,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他们是济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4、济宁政府的民生工作搞得好。早晚高峰全员免费乘车,60岁以上老人全天免费乘车,包括城际公交,让我这个60刚过的外地人也以平等身份位列其中,开始我都觉得惊讶。有济宁朋友向我介绍说,泗水,邹城等搞得更好。由于时间关系,其它地方没能去,但我相信济宁当地朋友的介绍,这恰恰说明山东省整体搞得就是好。
5、济宁的美食让我大饱口福。甏肉干饭,羊糁汤,羊头,羊杂,草食抹锅饼,馓子,鲜嫩的香椿,玉堂酱菜等,都让我每餐增添饮食快乐。
6、济宁城市卫生搞得很好。各条街道都非常干净,公厕干净整洁,环卫工人始终都在岗位上,为这个城市的卫生辛劳着。
以上是我到济宁10余天的真实感受,由于自己所走区域有限,所见有限,与大家分享的难免不全面。但济宁人的坦诚热情、方便的交通、满眼的鲜花绿树、公务人员的良好形象,让我对济宁这座城市产生了向往。
我喜欢济宁!
以上真实感受,不当之处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