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公务员招聘作曲

兄长恩师 (去年我写过如父亲般已经仙逝的赵老师,今儿写写如兄长般的窦老师。)

兄长恩师

(去年我写过如父亲般已经仙逝的赵老师,今儿写写如兄长般的窦老师。)

中午收到窦老师的微信,问我最近苏州咋样? 老师的风格一向如此, 简简单单的两句。

老师是我高二的班主任,教地理。只年长我们六七岁,我们是他毕业后带的第二届,所以年龄悬殊不大。

老师很有才,气质很文艺,拉的一手好二胡,会作曲会写词,唱歌也很好听,还会吉他和钢琴。这些在如今的社会,并不觉得有啥特别,但在九十年代的农村,真的就是个奇才,他都是自学的。他和我一样,也是标准的农民子弟,家里有个小小的豆腐作坊,父母种田卖豆腐。

我们学校在一小镇上,大多数同学和老师都住校,窦老师也是,住的学校的教工宿舍。闲下来他喜欢骑车去校外采风。

那年春天,他班会课上说,塔影村有个孤寡老太太一个人独居,身体也不好,愿意学雷锋的同学自愿报名,定期去照顾老太太。

我主动报了名,自那以后和几个同学每周都去看望老人家。给老人家做做家务,陪她聊聊天。老师也经常和我们一起去,他对待老人家就像自己的亲奶奶,经常买水果买肉。

高二时我们班一男生明恋我,老师得知后找我谈心,他推心置腹的告诉我:你这样的出生,读书是唯一的出路,你可以更优秀。那男孩子虽然还不错,但是太年轻稚嫩,给不了你好的人生,别影响你学习。

记得有次我重感冒,那天晚自习请了假,睡的迷迷糊糊时宿管阿姨叫醒我,给了我一个菠萝。阿姨告诉我说是你们班主任送来的,让你吃了好好睡一觉。那菠萝好大,可惜没有去皮,我看着它不知道从何下口[呲牙]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菠萝,那个年代的农村小镇,菠萝可是个稀罕物[捂脸]

前面写过老师是个文艺青年,他经常在操场上拉二胡,弹吉他。有段时间,他拉的二胡越来越忧伤。我们都在背后议论,老师是不是失恋了[呲牙]之前有次他悄悄告诉过我,他在和我们班某个同学的姐姐谈恋爱,那个姐姐是邻镇卫生院的护士。

那周的班会课上,老师胡子拉碴的跟我们倾诉:他确实失恋了[捂脸]…因为那个姐姐的父母嫌他家穷,工作也在乡镇,他们希望女儿找个城里人。老师说着说着有点哽咽,他反复告诫我们:好好学习,不要早恋,都考上大学去城里工作,才不会和他今天一样的痛苦。

我后来去了南京读书,与老师一直有书信联系。老师告诉我,塔影的老太太走了;老师告诉我,他又谈了个护士姐姐,这次的护士姐姐不嫌他穷,约好了一起努力调往城里;因为教地理不受重视,他准备考研,到时来南京看我……

终于他考上了,也来了南京读书,真的兑现诺言来学校看我。他请我吃饭,看电影,还给我看了护士姐姐的照片,又漂亮又温柔。

再然后我毕业来了苏州,有几年联系少了。生完畅妞后,有次老师电话我,告诉我他考了公务员,如今是某个局的副局长,回老家记得去他那坐坐。

从那以后,我回家经常去他那,他来苏州出差也一定提前通知我,我会全力接待他和他的同事们。同学们请老师吃饭,只要告诉老师我回去了,他肯定来[呲牙]同学们都羡慕,说老师对我最好[我想静静]

17年,我筹备了商会,经常帮老家政府招商对接,也经常帮老师引荐客商。

18年,老师中年又得一子。第一时间激动的微信我,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19年春天,老师父亲去世。他发信息告诉我:老父亲走了!我放下工作赶回去,老师见我未语泪先流。

19年9月,我病了,但我没主动跟老师说。某天,老师发了微信来,邀请我回去听扬剧,依然啥也没问。一直把我爱听扬剧记在了心里[流泪][流泪]

20年5月,我化疗结束,老师邀请我回老家,他带着师娘和两个孩子,陪我们一家玩了一整天,吃住都安排的妥妥当当。老师知道我的喜好,让我住最美的庄园,吃我最喜欢的美食,依然没问我一句关于生病的事。

之后我恢复工作,因为在老家的业务关系,只要我需要,老师肯定陪我去应酬,其实他本人不爱喝酒更不喜欢饭局。老师不仅去,还帮我定好饭店,经常悄悄的提前买单。

我带姐妹们回去,老师也很用心的招待。姐妹们说,老师很像老师,温文尔雅;老师又不像个老师,更像你的哥哥。

我迷茫时,会去老师那蹭茶,一起聊工作聊生活,聊子女聊书法……反正海阔天空啥都聊。老师的大儿子,曾经在苏州读了一年书,我也经常邀请他来家里吃饭,就像自己的侄子。

老师的确更像个兄长,话不多但懂我,给我的建议经常一语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三十年了,老师真的一直这么做的。而我,何其有幸,有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兄长[呲牙][祈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71268/
1
上一篇青海公务员体检通知(青海公务员体检严不严)
下一篇 江苏选调公务员职位表(江苏省级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