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里因退休空缺一个编制,局长马上叫人事科长物色一位写手,要求就三个基本素质即可:会写材料、人品好、男同志、能够服从组织安排加班!可以直接调人,暂时可解决虚职,下步还可以解决实职,可人事科长梳理了一遍,又到组织部请求推荐,还叫周边熟悉的领导和同事推荐,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这类同志现在可是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冒出来一个基本都被两办、组织部、纪委这些核心机关选走了,其他单位想要人很难。
这些年每年市里都新招录了大量公务员,几乎都是全日制本科,甚至还有很多985、211大学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既然基数更大,应该人才更多呀?可为何可供选择的反而更少了呢?经过调研,人事科长给我们分析了原因,他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现在基层新进公务员呈现女多男少局面,而很多市级机关选人直接要男同志,这就导致看似基数庞大,其实可供选择的并没有增加。
第二,现在一些新进公务员不愿意从事文字材料工作,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需要长期加班加点,也要有些天赋,现在新进公务员很多不愿意干,不愿意写不愿意练。而二十年前,很多市、县两级写材料的都是当时的中专生、以及教师转岗过来的中师生,大家基础条件差,都想方设法想通过努力鲤鱼跳农门改变现状,可现在很多新进公务员家庭条件都不差,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刚参加工作父母就给买了房,已经缺少了奋斗的动力也就不愿意再干文字材料工作。
第三,需求量大也导致供不应求,几乎每个单位都需要写手,每个单位都缺写手,可写手也就那么多,这就导致供不应求局面。
第四,个别地方激励机制不健全,没让多干者多得,鞭打快牛,让干活者也不愿意再干活,这也是导致写手少的一个方面。
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榆林头条# 横山区公益性岗位待遇问题
咨询:榆林市定边县明文规定公益性岗位在本岗位干够三年后,可参照事业编给待遇,给定边的在职公益性人员极大信心。请问横山是否有此规划?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回复:1.横山区暂无此计划;2.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开发,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属于临时性用工。它是政府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的一项援助措施,是阶段性、过渡性政策,不同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也没有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就业困难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锻炼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后,应逐步退出公益性岗位,并通过转岗稳定就业。
我公务员刚入职有一个同事刚辞职,辞职直接上了单位“热搜”,成了食堂人人必谈的新闻。法考全省第一,辞职去当律师了。
一转眼我现在上班已经四年了,其实一直都有想辞职的念头。
不适合体制内,倒不是因为什么触碰原则的问题,只是觉得太累了,人和人之间付出的真心可以转眼就被抹杀掉。
每次都在想“性格决定命运”,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人。
像陀的《少年》里说的那样「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爸爸跟我说过,要现实一点,同事也跟我说过要实事求是。但还是做不到啊,每次都不喜欢做让别人纠结让别人为难的事,所以也常常吃亏。
其实往往在别人眼里根本就是不是什么大事的事情,对我来说是很反感的的事情。有着艺术细胞的灵魂,更向往精神上的自由吧。
所以一直都不停止学习和阅读,总觉得思想上要更纯粹一些,不能在固化的环境中渐渐迷失。
同事都说我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如果有选择我是绝对不会从事现在工作的,不是它不好,而是风暴也分种类,要寻找一场值得我们与之抗衡并且愿意一直面对下去的风暴,为之热爱的事业。
往往跟同学聊起的时候,认为我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是福是祸,只有自己知道其中的滋味吧。
还是没有勇气辞职。因为我很幸运,遇到了几个很好很好的同事。在人情冷漠的机关,也多了许多快乐和不舍得。
同事A:除了工作能力极强之外,是一个特别爱生活的人,每天自己带饭,喜欢研究摄影和香水,每年会在我过生日的时候送手工制作的贺卡一张。
同事B:可以说是一个跟我很像的人,经常会对同一个问题发出同样的疑问,同时说出同样的话。
会互相安利许多书,会对一些现象进行深刻探讨,每次都受益良多。是我陷入究竟该不该转岗困境时,求助的人,我愿称之为知己。
同事C:我认为非常勤奋刻苦有能力的人之一(87年的副处)。会给我许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顺利解决问题。使得我也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因为你发现优秀的人都在努力。
当然还有一些就不一一列举了。我确实很幸运,因为很多人也许一辈子也不会遇到这种神仙同事。每一个人都非常的优秀,处在不同的部门,万里挑一的工作能力,过硬的作风,低调务实的态度。
所以常常也很纠结,相处久了更像并肩战斗是战友,不舍得离开。
东部地区二线城市boc(架构是二级分行),20年从分行后台岗位离职,讲讲自己工作感受吧
一、工作时间和强度
我们市boc入职第一年必须要在柜面,后续也不保证多久能转岗,我知道的最夸张的985本硕进行3年还在柜面。我在柜面时间比较短,干了一年柜台就转岗了,之后在支行和分行的综合部门,算是后台了。
(1)柜台那一年分在市区支行营业部,业务繁忙,不过好处是有食堂中午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每天早上七点一刻接库包,我家住的近,六点半起床洗漱吃早饭,到单位接了库包准备准备开晨会,八点左右营业;晚上五点送库包,然后看传票处理日常杂事,五点半能走算是早的,碰上要信息治理或者培训开会,八九点走也是常态。中午吃饭三十分钟在食堂,对私柜台没有午休,几个柜员轮流吃午饭,遇上厅堂人多有时候一点钟去食堂,都没什么饭菜了。
我所在的网点每周休息两天(不保证),周末网点关门的一天+非周末的一天,非周末的一天如果分行要开会那休息就泡汤了,周末经常会有外拓营销啥的,最惨的时候连着一个月没有休息,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五一、十一、春节等假期都不是完整休息,最早的时候是做一休一,这两年也出现过春节网点只休息一天或者两天的情况。柜面工作机械化操作比较多,被客户骂哭也不是没有,加上偶尔出现失误多付少付钱之类的,都要靠自己去找客户沟通,倒霉的损失也只能自己承担了。
(2)转岗后,后台岗位正常工作时间8:30-17:30,中午两小时午休。但一般我都是六点以后下班的,加班到九十点也不是没有过,周末忙起来也要加班,中午领导一个电话也可能要一边吃饭一边弄材料。工作感觉就是综合内勤,事情比较杂,各个部门都会来催你要数据、材料。说实在的业务经理一两年后已经学不到什么东西,曾经考虑过转岗客户经理、产品经理,没竞聘成功。
二、收入和福利
15年入行的试用期,研究生一个月3500,本科生3000,转正后有一块绩效奖金会根据不同网点业绩来变化,不过基本每月总收入还是4000以内。第一年年终奖2500,我也是惊呆了。20年离职前,每个月到手5000上下吧,年终奖要看分行的业绩了,反正离职前一年总体到手税后10万左右,被其他在金融行业的朋友吊打。五险一金比较规范,公积金比例相对企业还是比较高的。不过架不住总收入低缴费基数不行啊。。。而且这几年银行的收入是在走下坡路的,我认识的几个老同志普遍反映10年以前是银行收入的辉煌时期,现在已经不行了,也就是没几年退休了还是待待吧,年轻人有机会还是要跳出去。
银行的基本福利还是比较稳定的,过节费、生日卡、洗衣卡啥的都会按时发,甚至每年的工作服也能省一大笔衣服的支出。(吐槽一句我辞职信交了还在干活的时候,发福利就没我的份了,这都不是人走茶凉的问题了。)但是这些福利啥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其实也是有保障的,而且我这边公务员收入还不错,这也是促使我选择公务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是事务性的工作,当然选择甲方而不是乙方了。
我没做过客户经理,了解过他们的一些情况,从我认识的几个客户经理来说,收入方面比非营销岗位多,但是跟其他行比还是太低了,一般跳槽去其他城商行的经理收入至少翻一倍,所以这两年我这的boc客户经理流失也比较严重。行里搞了竞业协议(这不是高大上的互联网行业才有的吗),然而。。并没有用,该走的还是会用脚投票。
三、职业规划
作为后台业务经理,没有相关序列晋升机会,认识很多其他部门的业务经理,可能就这么一辈子都在这个岗位了,收入上变化也不大。客户经理序列虽然晋升渠道有,但是要做到优秀也不是容易的事,周末加班、晚上喝酒喝到吐的情况不少。极个别优秀90后也有一路从柜员、经理、网点负责人、支行部门主任、支行分管行长的,但是也是背景和能力兼有,且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学金融想做偏研究类的工作,在分行基本没有对应的岗位,全员营销趋势明显,比如信用卡、存款、etc,每年开门红都是全员推动,无一幸免。
对于想考虑银行且学历学校都不错的同志,在同等条件下建议还是选择省行及以上机构,之前打听了一下省行后台普通员工到手收入20万+,所谓舒服的银行后台,应该是在说他们吧。地级市的银行机构还是营销为王,跟高大上的金融基本无关。
对于学历一般的朋友,刚毕业,进银行算是一份听起来体面的工作,但是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自我反思了一下,感觉还是应该从柜面出来就去客户经理岗位锻炼,既能学到银行的核心业务,作出业绩有利于行内晋升,也能积累客户基础方便以后跳槽。不要因为害怕营销指标而选择综合岗、后勤岗。银行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是客户,是中间业务收入,所以只有营销岗才是对于没有关系背景的人来说最能提升能力、积累客户资源、实现收入增长的渠道。当然对于家境不错,就想找个稳定的工作,不指望赚大钱养家的人,如果有关系的话基层机构的后台岗位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