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建议郑强教授担任清华北大的校长!//@完美熊猫lT:公务员为人民服务,老师教书,育人,解惑,医生治病救人,人道主义,这是职责,
正能量国学智慧传承#郑强教授 #中国最牛教授郑强 #中国教师福利待遇
02:33我也有一个女儿94年的北大研究生毕业,省级政府公务员,到现在我不能提结婚,怎么办?我也很烦心。
连北大毕业生也要当教师,说明了教师的工资高的离谱了,我的邻居退休了,是一个连小学也没有毕业的小学教师,退休金八千多,天天海吃海喝,不是到这里旅游,就是到那里旅游,这些人,一生当中没有了什么负担了,反观那些在工厂上班的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千块钱,还要去养小孩上学,还要赡养老人,还要交房贷,建议,还是把这些高工资的人降一降了,现在都是击破头的要当公务员和教师了,应当把那些已经没有积极性的人开除出局,让这样的人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这不是误人子弟么?老百姓需要的是有责任心的人民教师,

北大教授称“ 能找到工作就没必要考研“,这要看找到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是公务员还是一个月3000元的工作?近年来,“考研热”持续升温,近日,北大某院长发表言论说,大学生如果在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就完全没有必要读研究生,不如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该院长的话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表面上看,该院长的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工作。
但是找份什么样的工作,找一个多少月薪的工作,这就和学历挂钩了。
如果本科毕业后,马上能够考上公务员,或者能进事业编制的单位或大型国企,那基本上可以不用考研了。
但是如果是去私企打工拿着4000、5000元一个月的工资的这种工作,毕业生只能够维持基本的温饱问题,还要被私企老板各种虐,五险一金买最低的,还有的偷偷不买,而且一不小心还有可能被裁员,这种工作,估计学生很难接受。接受了也干不长时间。所以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大概率会去考研究生。

而且,如今很多事业编制的单位或大型国企,研究生学历是最低的门槛了,很多单位更是需要博士。不是有新闻报道,深圳的中学都招清华北大的博士生了。
所以,不是学生们想内卷,而是这些招人的单位逼着他们内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北大教授是站着说话不腰痛,他没有去找过工作,他根本不知道毕业生找工作的痛苦,他以为毕业生都是没事干、闲的发慌才去考研的。
1:北大教授的工资是多少?这个教授是否可以说一下他的收入?
2:现在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是多少?有没有低于5000的?
3:年终奖金和分红要不要缴税?如果不交,算不算偷税漏税?
4:对子现在的物价来说5000块钱究竟多不多?一个月5000的收入究竟猴年马月能买得起房子,还得考虑教育和医疗支出,每月5000收入真的能存下钱吗?

个人富不算富,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们的工资待遇差别能有多大呢?1918年冬,毛泽东经李大钊介绍,在北大谋得了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月薪8元,而同在北大图书馆当馆长的李大钊月薪是120元。在北大任教的周作人是三级教授,月薪是240元;北大文科学长(相当于正教授吧)陈独秀每月工资是300元;北大文科教授兼哲学研究室主任胡适,月薪也是300元;归国后以“特任”资格出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经过当时国务会议决定,确定为一级校长,月薪600元。也就是说,当时北大校长的工资水平竟然是图书馆助理员的75倍,这还不算内勤人员之类的!当时还存在这样一种思维:官员没有理由赚得比学者少。当时鲁迅在教育部当公务员,是教育部部员,每月可以拿到300元,这也是其宁愿忍受十多年仕途生涯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当时他雇佣一个保姆月薪才3元!当时教育部总长(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工资是1000元,甚至比享受特殊待遇的北大校长蔡元培还要多200元。大家可能对当时的物价没有什么直观的感受。举个例子:1919年,鲁迅与其二弟周作人合买了新街口八道湾11号宅院,花了4000元(一说为3500元)。这是一套典型的三进大四合院,21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另有几间厢房。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失和,鲁迅另行购买一处住宅,位于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即现今的北京鲁迅博物馆。这是一座小四合院,但占地也达400平米,3间南房3间北房,东西各3小间厢房,一共花了800元。再加上改造维修费用,总共也不超过1000元,其财力可见一斑。试问,这样一套小四合院,在今天的北京又能有多少人能买下呢?!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这句话果然是至理名言。
现在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考编已经不再是新闻,以前不被人看好,或者说根本不在这些天之骄子眼中的街道办事处,现在居然能够成为香饽饽,真的是让人大跌眼镜。
在人们印象当中,能考上北大清华的都属于天之骄子,学霸中的学霸,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应该成为教授,科学家。
但是没想到现在这些天之骄子居然会去竞争一个街道办事处的编制,抛开专业以及个人能力等问题,只能说现在的就业形势真的是太差了。
前几天京东,阿里,腾讯大裁员,而疫情之下失业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工作也是越来越不好找,博士都去送外卖了,于是公务员越来越多地成为大学生的首选求职目标。
不能说这些北大博士生考编有错,只能说现实太残酷吧,哪怕是北大的天之骄子,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了。#北大博士考街道办城管#

【北大教授张维迎:如果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去当官,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损失!】
“我们中国人很富有企业家精神,但是在国内的话,长期历史当中,当官是最好的选择!”
是的,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官运亨通,才是鹏程万里,才是光耀门楣!
我们的教育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当大官!”谁能当官,就是谁家祖坟冒青烟了!
于是,我们现在无数大学毕业生,包括清北毕业生,国外名牌大学毕业生都纷纷加入考公大军!
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不仅工作收入高,福利好,职业稳定,只要不犯错误,可以终生无忧!不用担心失业,不用担心欠薪!几乎躺赢!
所以,张维迎教授认为:“最优秀的人都去当官,不做企业,这对社会是一种损失!”
“做企业是个创造财富的过程,政府当官是个财富分配的过程!”是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财富,还有什么可以分配的呢?!
“那如果我们最优秀的人不去创造财富,而是去分配财富,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会有不好的影响!”
这真是语重心长啊!各位客官,你是否认同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紫藤 #公务员# #考公# #就业#
自杀学生父母的职业多是老师!为什么呢?
微博上发布过一条消息:
专门研究学生心理的北大徐凯文教授称,
自s学生父母职业分布显示:
教师、医护、公务员位列前三。
在分布图中,29个教师,27个是中小学老师、2位大学教师。
教师、医生和公务员,都是活在大体制之中的。当然,这是一个小范围样本,说服力不够,但也值得引以为鉴。
想对银川的中小学老师们说:请包容自己的孩子,不要过于焦虑、不要过于苛刻
#银川#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