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康熙病重垂危,临终前,连下三道圣旨,将宠臣张廷玉一贬再贬。张家上下惊慌失措,如临大敌。次子张若霭更是哭着问怎么办?张廷玉却说:“谢主隆恩。”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父亲是康熙朝的大学士张英,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一次,张家桐城老宅因为庭院的事,和邻居起了争执。两家为了三尺宽的地方争论不休,还闹到了官府。
张家人觉得张英在朝为官,可以为家里撑腰,于是写信给他,要他走一下后门。不想,张英回了一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还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收到信后,顿悟,立刻让出三尺地。邻居见状,也让出三尺地。于是,著名景点“六尺巷”由此产生。
康熙给张廷玉的评价是才思敏捷还特别会“读”自己的心思,所以康熙跟他很亲近,等到康熙五十五年时,张廷玉已经是二品大官了。
可就在之后的第六年,张廷玉突然被康熙从二品降到了五品,连贬三级。是张廷玉猜错了帝王心思惹得康熙不开心了么?并不是。
之所以康熙突然要贬张廷玉是因为当时的康熙已经病重命不久矣。
老皇帝的去世往往会伴随着激烈的夺嫡之争,夺嫡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拉拢朝中的重臣支持自己,站对了队,等到新皇登基自然是好处大大滴,但如果选错了,等新皇登基可就有你好受的了。
张廷玉的儿子跑去安慰被降职父亲,向来宠辱不惊的张廷玉却喜形于色,对儿子说:“静待新君恩赐!”张廷玉的儿子一听这话,恍然大悟,这才弄明白康熙此举的意图,连忙给父亲道贺。
在康熙朝的末期,朝堂之上许多大臣被牵扯进九龙夺嫡,落得不得善终。康熙此举是把张廷玉调离朝堂,让张廷玉能远离夺嫡风波,安安稳稳等到新帝登基。
凭借张廷玉的资历,新帝登基之后一定会重新重用张廷玉。正如张廷玉所预料的,雍正登上皇位以后,将张廷玉官复原职。
雍正很信任张廷玉,很多家国大事都是由张廷玉起草的。雍正和张廷玉还有一层关系,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曾经当过雍正的老师。雍正很尊敬张廷玉,许多国家大事都会与张廷玉讨论再做决定。
康雍交替期间,事情非常多,每天需要谕旨多达十多次。大多数时候都是雍正“口授大意”,张廷玉字斟句酌,形成圣旨。雍正愈发觉得张廷玉是个人才。
雍正帝是个务实的皇帝,长久以来,历史学家称雍正为“职业皇帝”。雍正在位13年,事必躬亲,又独出心裁地创造出密折制度。因为工作量大,“雍正一年仅休息三天,每天睡眠五小时。”
相对于雍正的勤勉,张廷玉更甚。史书记载:“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间有待至一二鼓。”意思是说,张廷玉经常加班到凌晨。
只有张廷玉母亲病逝时,雍正特意放了他三月假。虽然放假,活还得干,异地办公。张廷玉刚离开半个月,雍正帝就通过驿站写信给他:“朕即位以来,在廷大臣一日不曾相离者,惟卿一人。义固君臣,情同契友。今相隔月余,每每思念。”
雍正皇帝对张廷玉有着提拔之恩,所以张廷玉的标签也就此康熙重臣变成了雍正的宠臣,这样雍正皇帝才能用的放心,而张廷玉也会感恩戴德,更加全心全力的报效朝廷。
也有人说他是效仿王翦自污以保全自身和家族。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无法改变,张廷玉三朝老臣,康乾盛世文官之首。
一帝一臣”,以往的成就并不意味着他们作为臣子会得到新皇帝的认可。
因此,上个皇帝越宠的臣子那么位置越高,危险性越大。
如果是一个被新皇帝镇压的人,那才是永远站不起来的真正机会。
所以,现在不妨退到二线,等待时机。
多隆阿和鲍超不和,使曾国藩颇伤脑筋。打援,主要靠鲍超的霆字宫,不能撤鲍超;多隆阿在安庆附近打仗多年,地形熟悉,也不能换多隆阿。
二人联合鲍超勇猛,但头脑简单;多隆阿硬打不行,但算计尚可。二人要携起手来,才可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早几年,曾国藩处理这样的事,必定采取强硬的措施,要么强迫鲍超听多隆阿的命令,要么断然调离多隆阿。但现在的曾国藩,不想用这样生硬的办法了。他温语安慰鲍超,留他住下,一面派人去挂车河,将多隆阿请来。
多隆阿来了,身后跟了一个随从额尔真。多隆阿虽然能讲汉话,却不识汉文,平日公牍书函,凡汉文均由额尔真诵读,回信亦由额尔真代办,额尔真也总是跟着他参加各种会晤。
曾国藩客气地接待多隆阿。寒喧毕,多隆阿问:“不知大人将多某从挂车河唤来有何要事?”
曾国藩神色严肃地说:“倘若没有大事,将军军务繁忙,鄙人怎能打扰。”说罢,吩咐荆七:“把那封匿名信件取来给多将军看。”
荆七进到内室,捧出一封信函来。曾国藩接过,双手递给多隆阿,多隆阿随手给了额尔真。额尔真看着看着,脸色很不自在,看完后也不作声。多隆阿奇怪,问:“信上写的什么?说与本都统听听。”
额尔直略为跨踏后,说:“大人,这封信说驻守在桐城县南的军队军纪差,骚扰百姓,将百姓家的鸡子搜括一空。”
“放屁!”多隆阿骂道,“这都是鲍超干的,怎么算到老子头上来了!”“多将军莫发怒,这里还有一封说好的。”说话之间,荆七又从里屋额尔真看后面露喜色,对多隆阿说:“这封信夸将军智勇非凡,半拿出一封信。
多隆阿平时常叫额尔真诵读《三国演义》以为乐,并以张飞自比,今见别人真的把他比作张飞,喜不自禁。只是这劫营之事乃鲍超干的,与自己无关,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脸上红红的,颇不自然。曾国藩将这些都看在眼里,慢慢地说:“我这里关于多将军在挂车河一带打长毛援兵的信还有几封,就不一一给将军看了,这些信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没有提鲍超一个字。”
“鲍超搜刮鸡子的事,也算到我的头上,真正可恼。”多隆阿一点也没有觉察到曾国藩的用心,自个儿唠唠叨叨。六年前,当多隆阿从江宁奉僧格林沁密令来到武昌时,曾国藩不过一在籍侍郎,湘勇也只是初次获胜的练勇,他把自己摆在监视者和指挥者的地位。六年后的今天,曾国藩已是实权在握的两江总督,奉命统率两江境内所有军事力量,湘勇战果累累,威名震天下,根本不是朝廷旗兵、绿营所可比拟的。多隆阿再狂妄,再有僧格林沁这个强后台,他也不敢像过去那样目空一切了,何况曾国藩对他优礼有加呢?故当曾国藩神色庄重地对他说话时,多隆阿也规规矩矩地以属下的身份恭听。
“多将军,我岂不知半夜劫营乃鲍超所为,岂不知好吃鸡乃鲍超的嗜好,抢鸡必定是他的勾当,但我向朝廷禀报,也会如同世人给我写的信一样,功也罢,过也罢,都要算到你多礼堂将军的头上。眼下,长毛倾数万人马前来援救安庆,挂车河一带的战场,乃天下第一大战场,皇上座注,四海瞩目,东南半壁的安危,系于将军人。多将军只能与部属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打败长毛,方才不负皇上所托,世人所望;倘若此时与部下不和,贻误战机,让长毛占了便宜,多将军,你想过没有,那时你如何向皇上交代?”
曾国落这几句话说得多隆阿神色棘然,他心悦诚服地说:“大人教得是。”
曾国落见他能够听得进,心里喜欢,继续说下去:“世以多、鲍并称其实我心中有数,鲍如何可与多比?这几年鲍超能得名,实靠将军菌鲍超乃一蠢悍武夫,只知硬打瞎冲,又不懂算计,又不讲军纪,岂可以与将军比得?将军出身世家,深通韬略,善古军机,驭下有方,爱民如子,古之司马粮萱用兵,也未必能超过将军。鄙人之所以将鲍超从皖南调来,正是让他有机会跟着将军学习带兵之法。日前我已将此种用心与超挑明,鲍超愿听将军调配,并无二心。况且鲍超勇猛,亦世间少有,只要将军调配得宜,是可以发挥大作用的。将军为打援主帅,鲍超之功,即将军之功。相反鲍超之失,亦是将军之失。愿将军慎思。”多隆阿听了这番话后,心里明白过来,不好意思地说:“前向多某器局狭窄了,造成误会,回去后就向鲍春霆认错。”
曾国藩笑道:“鲍超早被召来训话了。今天就在我这里来个杯酒释前嫌吧!荆七,去把鲍提督请来。”
一会儿鲍超上来,见多隆阿在座,高叫起来:“多礼堂,你为何要上奏皇上弹劾我?”
曾国藩喝住:“鲍提督,快不要误会,多副都统专来接你回去的。”多隆阿忙站起来,顺着曾国藩的话头说:“春霆兄,切莫听信谣传,我如何会弹幼你呢!昨天寻你商讨军事,得知你已到东流,我便赶到东流来接你了。春霆兄,我们一起回挂车河吧!”
曾国藩说:“莫忙,莫忙,在我这里吃了饭再走,你送给鲍提督那坛古井贡酒,也让我尝尝味。”
多隆阿先是一愣,见曾国藩大笑,也便跟着笑起来。见多隆阿当着曾国藩的面辟了谣,又特地赶来接他,还送了一坛好酒,直肠子鲍超怒气已消,立刻关注了小编[来看我][赞][祈祷]
才华横溢的将军、艺术家、外交家黄镇。 黄镇,字白知,名士元,1909年生于桐城县东乡(现属枞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6岁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6年参加学生运动被捕,释放后被迫转入新华艺术大学。毕业后,回乡任教。
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兵,军衔中尉参谋。1932年,黄镇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为了庆祝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黄镇创作了巨幅油漆画《粉碎敌人的围剿》,受到毛泽东和与会代表的称赞。1934年随军开始长征。他在长征中创作独幕话剧《破草鞋》深受士兵喜爱,创作的《打骑兵歌》在红军中广为流传。
1943年5月,黄镇任豫北工作委员会书记,统一领导开辟豫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指挥林南战役;建立太行军区的第七、第八军分区。1943年担任太行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指挥道清战役、安阳战役等局部反攻作战,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大片国土。
1948年7月,黄镇调到西柏坡军委政治部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主持设计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起草许多条例,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发展做了基础性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黄镇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了27年。1950年任我国驻匈牙利首任大使兼管我国与阿尔巴尼亚的外交事务。1954年调任驻印度尼西亚大使,保护周恩来总理顺利出席万隆会议。1961年回国任外交部副部长,主管亚非地区事务。1962年10月,中印边境发生冲突,他作为特使走访亚洲等许多国家,阐明我方态度和冲突事实真相,取得了国际舆论对我国的支持。1964年1月,他被选派为驻法国首任大使。从1971年到1973年负责与美国代表秘密访华的联络工作。1973年以我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身份,赴美开展工作,促进了中美双方相互了解,推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1977年12月起,他出任中宣部第一副部长,兼文化部党组副书记、部长和对外文委党组书记、主任,从事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导工作。从1982年下半年起,他退居二线。
1989年12月19日,光明磊落、正直朴实、才华横溢的将军、艺术家、外交家黄镇,静静地离我们而去。
#红色大别山#在大别山,皖西地区的金寨县南畈乡,有个村子叫宋畈村。老红军、新四军烈士胡继亭的家乡就在这里。
胡继亭(1916一1944),又名胡继庭,14岁(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的秘书。1934年11月,红25军走上长征路,胡继亭留在大别山坚持斗争,担任红28军政委高敬亭的秘书。后任中共鄂东北道委书记。抗日爆发后,胡继亭曾以秘书名义随高敬亭与国民党谈判。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后,胡继亭任第七团政治处主任。也是四支队军政委员会委员之一。
1938年9月间,胡继亭和副团长顾仕在安庆至合肥公路上,相继发起范家岗、棋盘岭战斗,歼日军二百余名,毁日军汽车百余辆。特别是9月3日的桐城棋盘岭伏击战,尤为漂亮。
11月9日,胡继亭再次在棋盘岭设伏,再次取胜,摧毁了日军的2辆装甲车,大振新四军军威。12月,胡继亭调任九团政委。次年到皖南的军部学习,后调淮南。
于1943年3月任新四军七师皖南支队兼皖江军区皖南军分区参谋长。曾被日军拘捕,未暴露身份,经组织营救出狱,于9月改任任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兼皖江军区沿江军分区参谋长,并任中共桐(城)怀(宁)潜(山)中心县委书记。1944年2月12日,在今安徽省枞阳陈瑶湖一带指挥部队反击国民党桂系顽军进攻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8岁。
1866年,康海洋王率太平军主力在嘉阳县与清军统帅左宗唐交战,下令围攻钱贵人,不久,钱贵人被俘。活活被折磨死,在那里,他也东征西战,这场战斗,这场战斗,终于变成了南家的梦想。
钱桂林,太平军名将之一,安徽桐城人。他是太平军最大的叛徒陈树池的同伙。他原是安徽桐城的大地主。几年来,李修成在桐城担任和天侯,加入了太平军。
其实千鬼人原名千鬼人,只是因为避讳西王萧朝鬼的名字,才改名千鬼人。
太平军将领黄文进、李渊占领常熟后,李修“收买”常熟土地,指责二人违反制度,将二人赶走,任命手下钱某,将桂林调离。
当时钱贵人掌管民政,侯德龙掌管军事,为李修成筹款,为他建功德碑。
久而久之,钱桂林越发的嚣张跋扈,靠的是忠君李修。不久,他以丑陋的手段将侯德龙赶下台,夺取了军政大权。在常熟,他独自加入太平军,成为常熟城防卫司令。
钱桂林出任常熟政委后,开始自行管理常熟。洪秀全不悦,斥责他。在此过程中,钱贵人的上司忠王李修说:这让钱贵人不寒而栗。
1861年,中王李徐成率军攻杭州,钱贵仁被留下留在常熟。钱贵人认为时机已到,派人联系了省长薛焕。作为江苏省部长,他表示愿意带领全省投降,争取更好的未来。
投降计划“密集”启动后不久,忠君李修成在杭州听到“风声”就赶回苏州,消息很快传遍了常熟城。怕自己的汉奸身份暴露,决定去苏州向李修成汇报军事事宜,以防万一。
钱贵人去了苏州后,忠心耿耿的王立修稳定了钱贵人,让他住在苏州。 1862年10月,雨花台之战打响,洪素全王下诏指挥李素成。
李修成接到命令后,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上战场,将钱桂林留在苏州。钱桂林看到了另一个机会,邀请了常熟的暴君许少渠。使者,联系江苏巡抚李鸿章,表达投降清朝的意向。
然而这个计划被李修成知道了,于是李修成派兵回苏州,派兵逮捕了富豪徐少群并处死,这让钱贵人非常害怕。把他关进监狱,判处他死刑。
钱桂林为自己的性命忧心忡忡时,常熟的将领罗国忠率部向江苏巡抚李鸿章投降。 .
逃过劫难,钱贵人依旧忐忑不安。表面上,他还是听从了李修成,暗中谋划着投奔清军的路。
1864年春,钱桂林调往杭州,随康海阳王驻守。不过没过多久,清军统帅左宗棠就率领清军出击,康王、王海洋、钱桂林并不是左宗棠的敌人,双方交战数日,只剩下康王、王海洋和钱桂林。千归仁不堪重负,无法抗拒,败下阵来。
战败后,康海洋王选择率军出征江西,钱桂林率领2000余人大军跪在杭州城外,恳求左宗棠投降。为扩大势力,清军左中堂接受钱桂林投降,任第四总司令。
重归清宫的钱桂林为了效忠清朝,不仅改名为“安邦”,还主动请来了清军统帅左宗棠,前锋在江西摧毁太平军战壕。
清军所长左宗棠见钱贵连急于出力,同意率军追击江西太平军。
此战,钱贵人一马当先,勇往直前,但康海洋王恼怒钱贵人是清军的前锋,立即下令包围了钱贵人。太平军被活捉。钱桂林被活捉后,被康海洋王训斥后被活活折磨致死。
钱贵人可以说是太平军叛军中最倒霉的一个。他在常熟“苦苦蛰伏”多年。经过四次叛乱计划,他终于叛乱成功,加入了清军。左宗棠麾下,钱桂林立志立功,急功近利,却死于嘉应府之战,成了名誉扫地的“炮灰”。
抗战时,日军七千人猛攻桐城大小关,川军死伤遍地皆是,师长杨汉域报告:“大小关附近激战惨烈,已无法死守!”杨森答复:“谁退下来我就枪毙谁!”
杨森于1884年2月20日出生在四川广安,1904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四川省省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司令。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军第四路总指挥。抗日战争爆发后,率第二十军东进抗日
1937年8月,杨森奉命率领第二十军参加上海保卫战,10月14日所部抵达上海。在淞沪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下,防守大场、蕴藻浜一线阵地。
杨森指挥二十军官兵,与敌激战,杀伤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致使敌军终未能攻破大场。坚持到第四天,才由广西部队接防。
川军第二十军公认有较强的战斗力,在淞沪战场7天时间内,伤亡十余名营、团长,280名连、排长及7000余名士兵,全军撤至嘉定。杨森被提升为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十军军长,调往安庆补训部队。
1938年6月6日,日军第六师团的先头部队由合肥向南出发,直向舒城、桐城扑来。6月8日,杨森命令第一三三师周翰熙旅在姚溪与日军激战阻敌南下。日军攻势迅猛,一部从正面攻击,一部从左翼迁回将周旅包围,但日军无法正面突破周旅七里河阵地,于6月10日早晨迁回周旅左翼。周旅同梁泽民旅互相掩护退守舒城、桐城间的大 小关。
杨森下令第一三三师死守大小关。日军不待我军有喘息的机会,当日就对大小关发起攻击。日军以主力三千人,携重炮多门猛攻。至11日,敌军增兵至七千人,在炮火和坦克的掩护下猛攻,并以飞机九架轮番轰炸。我军伤亡惨重,战斗官兵愈来愈少,连伙夫也拿枪上了阵地。眼看不能支持,师长杨汉域向杨森报告:“大小关附近激战惨烈,已无法死守!”
杨森的答复十分干脆:“谁退下来我就枪毙谁!”
杨汉域在阵地死战不退,直到日军攻击部队已距大关五十米的距离了,才奉令退守潜山,在潜山至桐城间再度同日军激战,第三九九团少校营长沈德全指挥全营奋力阻敌,壮烈牺牲。日军的另一部从水陆两路钳击安庆,由于驻防合肥的国军何成濬部不战而走,使杨森部腹背受敌,被迫放弃安庆,撤退到汉口。
1939年6月,杨森带兵驻守湖南平江,秉承蒋介石密令,派特务营长何学植将新四军设在平江县嘉义镇的通信处包围,制造了同室操戈的“平江惨案”。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杨森负责防守鄂南山地,虽没能在正面挡住日军33师团的突击,但依靠不断的顽强侧击和追击,拖慢了日军的进军步伐。
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杨森中了日军的佯动之计,抽调主力围攻大云山的日军一个联队,导致正面新墙河防线战力空虚,被日军迅速突破,战区增援的几个军在开进途中就因时间差的关系被日军各个击破。10月,陈诚发动15个师围攻宜昌日军第13师团,占领长沙的日军被迫退兵,这时九战区就杨森所部战力最为完整,在日军撤退的时候给予了日军很大杀伤。
1943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杨森在堵截日军后撤途中,在珠影山全歼了企图接应的日军第9混成旅团的一个大队500人。
1944年8月,长衡会战,杨森司令部被日军包围在茶陵,他突围后率所部赴广西参加桂柳会战,在柳州外围的修仁,第二十军同日军发生激战。在战斗中,日军分割突击,第一三三师被敌主力包围。日军在这里意外地捕捉到杨森主力,不断集结重兵攻击。为了打破包围,搜索连长杨羲臣率全连向日军发起猛烈冲击,第二排排长蒋秀廷等人阵亡。此战中,第一三三师再次遭受惨重伤亡,第三九七团团长彭泽生掩护师部及主力撤退,坚持战斗到最后牺牲,又一个骁勇善战的主力团长血洒疆场,杨森闻报,痛心不已。
至此,杨森下属2个军长期转战消耗,兵力加起来都不到七千,还不如1937年的一个师完整,之后他卸去军职,把20军交给侄孙杨干才、副手夏炯带领。
1944年11月,杨森调任贵州省主席。他于1937年离开贵州开赴抗日前线,转战十来个省,最后又回到了贵州。
1947年,杨森调任重庆市长,同时兼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后被任命为重庆卫戍总司令。1950年4月,被任命为上将国策顾问,后任中华体育协进会理事长。在四川军阀中,杨森敛财手段很高,赚的钱无法数计。1977年5月17日,杨森去世,终年96岁。
【桐城人物芳华】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乐圃,桐城人称为“老宰相”的著名历史人物。
康熙六年(1667)进士,选庶吉士。会父秉彝卒,乞假归里。十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内廷开设南书房,选词臣日侍左右,张入选。
康熙每日听政之后,即转懋勤殿,与词臣讲论经文。张英晨入暮归,殷勤供职,凡民生利弊,四方水旱,知无不言。康熙常称赞他有古大臣的风度,将西安门内瀛台之西的房子赐其居住,开创了词臣赐居禁城内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他以葬父再次乞假归,筑室龙眠山中,居四年召回京师。迁兵部侍郎,调礼部,兼管詹事府,充经筵讲官。二十八年擢工部尚书,再调任礼部尚书,充《国史》、《一统志》、《渊鉴内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汉方略》总裁官。
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四十年,张英乞退获准,临行前,赐宴于畅春园。四十四年,康熙南行,张英于淮安迎驾,赐御书榜额,白金一千。
至江宁,总督阿山打算额外增加耗银,供皇帝南巡费用,知府陈鹏年反对,阿山怒,欲借此加罪于陈。张英入见时,康熙问他江南有哪些清廉官吏,即以陈鹏年所对,于是陈得免于祸,且受提拔重用,成为一代名臣。
张英清静寡欲,宽宏大量,有关他的“六尺巷”的故事,至今犹传为美谈。
立朝数十年,亲贤臣,远奸佞。有所荐举,不使人知。平生不务虚名,以立诚为本。
中年即作《芙蓉双溪图记》,寄托园林之思。及致仕归里,居住于桐城龙眠双溪之间,徜徉山水,吟咏自娱。喜种树,爱佳茗。尝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告诫子弟。
乡居七年卒,谥文端。雍正时,追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乾隆初,加赠太傅。
张英致力于经学研究,诗文也很有造诣。著有《易经衷论》、《书经衷论》(均《四库全书》著录)、《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文端集》并存于世。#安庆头条##历史# #安徽# ”
1947年大年三十,张玉春所在的二营战士们正在行军,被一阵急促“哒哒哒”的枪声惊吓。伪装成买年货的敌军,脱下长袍,掏出长枪向我军扫射,来势凶猛,战士们仓惶应对。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军想独吞战争胜利果实。
解放了立煌县桐城县后,我军奉命继续进攻岳西县。
张玉春所在的2营,任务是消灭敌人的援兵。
战士们被敌军偷袭,被迫应对,且打且退,退到大别山的半山腰。
负责断后的6连,轻机枪手刘东明退到半山腰后,转身卧在草地,对准敌人开火,不料敌人也对我军猛烈开火,刘东明被一颗子弹射中头部,壮烈牺牲。
张玉春见状愤怒烧红了眼,大骂:“狗 日的”扛起轻机枪,对准敌人猛烈扫射。战士们也对着敌人开火,前面的敌人倒下一片,后面的敌人不敢再上前。
2营官兵顺利摆脱了敌人,退到山上。
天色渐黑,敌人望着密密麻麻的丛林,不敢进攻。营长决定趁天黑撤退,走了一阵发现后面是绝壁,下面是湖泊,无路可退。营长命令,寻找向导,经寻找还真的找到会说本地话的向导。他好心带着士兵们下山,跟他走了一段,才发现他带着战士们走向绝路,经过盘问,发现他是一名敌军奸细,当场就被枪毙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战士们找到了一处充满荆棘的小路,在后半夜胜利下了山。
当时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白崇禧不断向大别山增兵,企图将我军尽数消灭。
为了甩开敌人,首长决定突出包围,伺机对敌人致命一击,已经18天不分昼夜的急行军。
战士们的生活非常艰苦,缺衣少粮,天气寒冷,吃的是从山上采的野果松子,铺的松针睡,改成铺稻草,则被跳蚤咬,痒的受不了。偶尔在山下的村民菜地里,采一些菜叶子炖一锅粥改善伙食。
一天凌晨4点,战士们走进柳树集镇,观察哨报告,我军受到三面夹击,三面都是敌军,前面又是湖泊。天上下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首长决定迅速渡江,战士们在不知水流情况、水深浅度的情况下,相互扶持,互相帮衬,绝大多数战士们顺利渡江。他们上了岸,没过一阵,身上的衣服结成薄冰,他们觉得上岸了反而没有在水里暖和,走起路来嘎嘣嘎嘣的冰块往下落。
战士们在空旷的雪地行军,目标明显,突然敌军的侦察机在我军上方盘旋,首长命令,战士们拉开队伍,过了大约20分钟,两架敌机呼啸而来,向我军偷了几颗子弹,随着轰隆隆的爆炸声,张玉春所在的6连,牺牲了10多人。
战士们好不容易甩开敌人进入村庄, 战士们疲惫不堪,天寒地冻,饥寒交加,便起锅烧饭。张玉春的班长,端着半盘开水,打算洗脚,洗掉一身的疲惫。冻麻木的双脚泡到开水里面,完全没有知觉,当有知觉的时候已经烫得脱了皮,疼得班长在地上直打滚。
这时,轰隆隆的敌机又追上来,张玉春顾不上吃饭,听从命令和战士们一起撤离,本想搭架子抬班长,已经来不及,烫伤的班长只好交给了乡亲们照顾。
一天夜里,国民党军88师,追上我军,一段时间的追赶,敌军已经精疲力尽,疲惫不堪。有的敌军实在走不动,躺在地上休息。这是打击敌人绝佳的机会。
侦察员确定了敌军的具体位置,就在张家店宿营,随即调动3个团的兵力,将敌人团团围住,战斗从下午6点开始打响,直到次日,凌晨5点结束,激战十多个小时,歼灭敌人2500多人,收缴了大量武器弹药。
张玉春分配得到一挺机枪,他兴奋的掂了又掂,试了又试,将其扛在自己的肩上。
1948年1月,我军全部撤离大别山,休整近两个月,期间,战士们加强锻炼,补充武器弹药,同时做干粮、打草鞋,整装待发,为了长期作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而努力奋战!
张玉春21岁参军,参加多次战争。途经15个省,37年的军旅生涯,10多处轻伤,一处重伤,经军队医院鉴定为三等乙级伤残,荣立三等功。
张玉春是战士们英勇奋战的典型代表,他们是一个个无惧生死的革命勇士,或许曾有着响亮的名字,或许仅仅是战友口中,那个谁谁谁,或许连名字都不得而知,只是战场上擦肩而过,默默无闻。是他们用青春和血汗来保卫国家,为我们打下一个太平盛世。
#历史#
阿桂之父阿克敦,是章佳氏家族中地位最为显赫的人。正是他,为这个古老的家族奠定了辉煌的基业,与擅骑射的八旗子弟不同的是,阿桂父子是八旗子弟中的少数例外——满洲人中以文起家、科考入仕、能文能武的朝廷重臣。
阿克敦在1708年中举人,1709年中进士。中进士以后的阿克敦,仕途特别顺利:担任过广东巡抚、两广总督、兵部侍郎、刑部尚书兼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多次代表皇帝出使朝鲜和厄鲁特蒙古;战功赫赫,在学问上,声名显赫,著有《德荫堂集》十六卷,最后在太子太保任上致仕,死后谥号文襄。
虎父无犬子,阿克敦为阿桂请来了高水平的老师,著名的经学家、桐城派作家,方苞的弟子沈彤,用极大的心血把最好的资源灌输在阿桂身上,阿桂不负众望,18岁,成了国子监的大学生,21岁中举人,任大理寺丞,后升至吏部员外郎,充军机处章京。
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阿桂赫赫战功都是从三次出征大、小金川中刷来的。
1748年冬,乾隆命令八旗大军出征大、小金川地区,兵部尚书班第出督军饷,阿桂从参军事。
这是阿桂第一次出征,前线的川陕总督张广泗围困金川叛乱头目莎罗奔,莎罗奔依靠地理与以逸待劳的双重优势负隅顽抗,张广泗没有更好的办法,乾隆又派大学士讷亲过去,起用岳钟琪配合。张广泗和讷亲内耗不断,乾隆勃然大怒,先后召回两人回京处死。这时候,岳钟琪告发阿桂勾结张广泗,蒙蔽讷亲,结果阿桂无缘无故中枪,被逮捕下狱。
但很快阿桂就放出来了,因为他背后有个强悍的父亲阿克敦,势力庞大,阿克敦的面子还是要给的。第一次领兵出征大、小金川地区就落得个如此的结果,也有可能是阿克敦和乾隆达成共识,磨炼其筋骨心智。
1764年,阿桂从伊犁将军调任四川总督,这次没去打仗,而是调研大小金川地区,了解其风土人情,地理位置,为下一次进攻做好准备,收集土司朗卡与绰斯甲布等打内战的消息,回京汇报乾隆。
1772年,阿桂终于独当一面,此时,大金川土司朗卡已死,其子索诺木与小金川土司僧格桑结伙反清。四川提督阿桂带温福征讨,阿桂主张先攻打小金川,暂置大金川于不顾,他旗开得胜,连克巴朗拉、达木巴宗及资哩山、阿喀木雅等寨,温福三路进攻,阿桂自西路阿喀木雅前攻,僧格桑及索诺木均派人至清营请罪。
5月,阿桂率领南路精兵,跋山涉水,攻取碉寨,连战皆捷,12月初攻占了信格宗和美诺两地,同时,温福占领了听郭宗,僧格桑逃入大金川,其父泽旺被擒获,小金川全部荡平。
小金川既已荡平,阿桂准备立即进攻大金川。没想到,悍将温福阵亡,小金川蠢蠢欲动,降而复叛,阿桂从四川提督调任为定边将军,这是他第一次任大军主帅。阿桂受命危难之秋,调出南路之师,与援兵合为一路,迅速重占得而复失的小金川地区。
新疆叛乱平定后,需要继续在伊犁驻兵,斩断叛乱火苗。阿桂奉命前往南疆,守卫阿克苏。千军万马长期驻扎在伊犁,后勤供给是大问题!
阿桂向皇帝建议,屯田。从伊犁地区的海努克古城试行屯田,在阿桂组织和各族军民的配合下,伊犁的屯田获得成效,解决了当地军民的吃饭问题,之后逐渐扩大伊犁地区的屯田规模,达到伊犁全境自给有余。
得到皇帝的批准,阿桂出台了多项措施:一、实行民屯,准许维吾尔族人民屯田;二、实行军屯,增派官兵驻防屯田;三、在伊犁河谷次第建城设县;四、备足屯田所用的牲畜。他还制定了屯田章程:甲缺宜均齐;钱粮宜画一;员缺宜变通;产业宜均分;家口宜量给养赡。
阿桂还建议将内地大批犯人发遣到伊犁种地,交给屯兵看管,每人种地12亩,年交粮6石。屯田效果显著,当地的畜牧业、商业相应也发展起来。伊犁九城也先后建成,伊犁就像内地一样繁荣,阿桂是首功。
在文治方面,阿桂拥有多项技能,他治水能力很强,这可是个技术活。在乾隆朝后期,阿桂经常以军机大臣的身份,被乾隆帝派往各地,解决棘手难题,最重要的就是办理河工。
乾隆44年,黄河在河南仪封、兰阳等地决口,水势汹涌,阿桂紧急前往,详细勘察了黄河决口的情况,决定在下游王家庄修筑黄坝,到45年,所修的堤坝完工,决口被堵住了。他数十次奉命治理河工海塘,止住水灾率近百分百,堪称治水专家!
他颇通文墨,1777年,担任《四库全书》馆总裁,开始成为《四库全书》编写组的领导;两年后,又奉旨编修《盛京通志》;1781年,又领衔编撰了《平定两金川方略》。
和珅在阿桂面前,从来不敢造次。和珅为钦差大臣,与大学士阿桂前往督师,阿桂不适,让和珅先行,到达甘肃之后,军中战将瞧不起他,不听调遣。阿桂到达甘肃之后,和珅向阿桂告状,阿桂立即升帐派兵,诸将听从号令,阿桂转身问和珅说:“我怎么看不出来谁不听调遣呀?您说应该杀谁呀?”和珅才知道阿桂的厉害,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年迈的阿桂鄙夷和珅,但他很有分寸,只能做到“不与同直庐,朝夕入直,必离立数十武。和珅就与语,漫应之,终不移一步”而已。
第四十八军大别山抗日战史(二)
1.军部进入岳西: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48军退往安徽大别山区休整。12月,奉第五战区长官命令,廖磊兼安徽省主席,张义纯为2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军长。48军军部驻在六安麻埠,随后移驻六安独山。138师开进六安县城。176师在副军长兼师长的区寿年率领下进驻岳西县,不久换防到桐城。
1939年11月,区寿年任军长,郑沧溶接任176师师长。48军参加了随枣会战、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1940年7月,苏祖馨代理军长(1942年3月到职),率部参加枣宜会战。1940年,48军军部移驻霍山县深沟埠,此后该军由第5战区直辖。所辖138师驻太湖、潜山、岳西;176师驻桐城、庐江;第十一游击纵队(后改为135师)驻扎安庆、怀宁、桐城等县。 1942年1月,为了避开日军大扫荡,48军军部从深沟埠移驻岳西县的汤池畈刘氏宗祠。这时军部要员是:军长苏祖馨,秘书苏建侯,参谋长杨赞模,副官处长苏一清,参谋处长曾乐斌,经理处长廖宗英,军法处长韦化宏(原为吴家瑞),军医处长叶德元,军官队队长刘盛才。在汤池驻扎的还有军直特务营(营长徐振南)、通讯营(营长韩鸿),重兵营(营长唐朝刚)。
2.第176师战史:
第176师前身属蔡廷锴第19路军,1932年曾参加淞沪战役,抗击日寇;1937年 “七七”事变前改编为176师,第二次参加淞沪抗战。在嘉定谭家头、常熟塘两场战役中,团长谢鼎新、褚兆月、蔡朝煜均战死,阵亡中级军官18人,士兵226人。
1938年6月, 176师奉命布防潜山、太湖、怀宁各县。1938年6月19日, 176师初到安庆,即在怀宁县石牌镇重创日军,致敌伤亡千人,接着在太湖县重创日军清水师团。安庆民谣:“要吃鬼子肉,只有一七六”。 176师1056团(后改编为526团)团长莫敌是军魂,备受民众推崇。1938年12月,师长区寿年率部从霍山移师岳西进行休整,师部驻来榜河徐家老屋,部队驻扎衙前、汤池、连云、三河等地。次年春,换防到桐城,师部驻青草塥。之后转战于庐江、桐城、怀宁、潜山、太湖、望江、宿松、黄梅等县。 《岳西县志》记载:1938年12月底, 176师政工大队来岳西,大队长刘保罗,副大队长俞仲武;与中共抗日工作团及县抗日政治工作队,分赴各区、乡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9月28日,驻安庆日军300余人夜袭桐城县练潭镇,妄图攻占大横山战略要地。176师在大横山设伏,激战一昼夜,歼敌200余人,并乘胜追击,将日军逼回安庆城。11月,区寿年升任军长,郑沧溶接任师长。1940年 1月2日,莫敌率团夜袭安庆,歼敌百余; 3月20日,莫敌部冲入安庆日军机场,焚汽油800余桶; 8月7日,莫敌率野战补充团歼怀宁大桥头日伪军。10月,在四棵枞、三桥、黄泥墩一带与来犯日军激战3日,歼敌1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1943年春在练潭反击战中,击沉汽艇十余艘,敌军死伤数十人……
1942年1月,李本一调任138师师长,谭何易升任176师师长。此时,176师三个团,526团(团长覃惠波)驻毛坦厂,527团(团长杨剑奇)驻青草隔,528团(团长周益雄)驻庐江。1942年6月, 176师在争夺安庆城郊狮子山、寨山、洪家船、杨大山的战斗中,毙敌中队长以下200余官兵。日军在赶往湖北黄梅增援途中,被176师拦腰痛击,击毙崎山中队长以下70人。
1942年 夏, 谭何易率 527团3营在桐城白兔湖边大横山伏击日军116师团2个中队,毙伤甚多。1943年初,日寇组织17000兵力扫荡天柱山,此役176师歼敌一千余人。1943年 12月 ,176师527团出击安庆大、小龙山日军据点,师直属搜索连破击上古镇据点通讯工具,夺取敌战略储备物资。
176师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安抚百姓,打击敌人,因此攻无不克,战无不胜。176师勇敢抗日,爱护百姓,也赢得了人民的爱戴。从176师走出的将领极多,师长先后更换多人,皆因战功而获升迁,他们是:1938年区寿年、1939年11月郑沧溶继任、1941年6月谭何易继任、1943年12月 李本一继任、1945年5月秦靖继任、1947年黄建猷继任。
史料记载176师1942年底前:“越时六年,转战数省,大小百战,歼敌数千,阵亡校官6人、尉官89人、士兵3618人。”
为纪念阵亡官兵,光大为国捐躯精神,1942年6月,师长谭何易、安庆督察专员范苑声决定在潜山野人寨修建烈士公墓,民众自发捐款。
苏祖馨军长捐款2000元,并为忠烈祠廊柱题联一副:
负弩效前驱,碧血黄沙殉一死;
遗骸正丘首,青山白骨共千秋。
为抚养烈士遗孤,范苑声先生在烈士陵园旁边创办了“安徽省私立景忠中学”。景忠中学校名几经演变,现为野寨中学。野寨中学内抗日忠烈祠现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