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的日记(四)一一自我约定七条
今天1960年5月12日,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共产党员。再过两个月,我参加工作就进入第十个年头了。如此我要做好以下几条:
一、努力学习。我小学文化,但我要多看书多动脑,勤查字典,练好钢笔字;
二、努力工作。在领导面前不卑不亢,就事论事,理性对待,努力完成其交代的工作;
三、换位思考。在农民面前,在群众面前,一定要记住我是贫苦农民的儿子,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四、守信用守底线。绝不违法违纪,有错就改,自行担当担责,不推卸责任;
五、从他人身上吸取经验教训。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
六、经受得住委屈。对他人的误解或曲解,不急不躁,保持理性心态,客观对待;
七、珍惜名声。人生艰难,工作辛苦麻烦,虽如此,我更要珍惜自己的名声,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名声。
看了家父的七条自我约定文字,他年轻时的坚忍帅气,英俊之形象又出现在我眼前,在微笑,在对我说话。我想,时间不回头,人生几十年,生命走向单行线,珍惜自己、做好自己,保持理性心态,客观而坚忍地对待一切。如此自己的内心深处就会安宁,快乐幸福。[比心]
2022年12月24日夜摘抄、大家周末好![比心]
注,图1家父老照片、图2家父工作经历证明
#一段话回顾我的2022# 2022年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我谈不到什么创作,仅是边学习边为头条撰写了一些稿件。
对于写作,在头条这几年有如下体会:
成绩属过去,认真总结教训。
退休前我搞过宣传工作,当时做得还不错,仅部,局,省,市的表彰证书就几十本,这都过去的事了。
退休后我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任性的玩了起来,
而不动笔写作了,就这样荒废了近20年的时间!2019年当我进入头条后,再拿起"笔"来,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了。因此,采取应负的态度,因为脑子里没有"故事"了,手也觉得"不听使唤"了!心里虽有不甘,但是已经力不从心了。不怕朋友们笑话,我曾
在2021年因文章质量低,被头条"移出创作者名单"一次扣除40分,这件事对我打击很大,总结哪一个阶段所写的文章主要是浮衍,不认真,太随意,对自已写作放松了要求。
要认真,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学习,才能笔耕不辍。
至此后,我到书店买了些有关写作和李开复等名人的书籍认真学习,为自已"充充电"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首先是岁数大了,记忆力明显下降,过去看一遍就能记住,现在看三遍,待到用时仍然记不清楚。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用到我身上拾到好处。为了解决错别字多的问题,孩子们又给我一部能识别错别字的平扳手机,这对我写文章,查资料帮助很大,大大增长了我写作的兴趣,近半年来我除了写头条,其余时间大部分用来看书学习,我觉得写作水平在逐渐提高,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近半年的时间获得同城头条达人称号的文章就20多篇,当然这与头条的关心和朋友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用坚韧和勤奋,扫除写作路上的拦路虎,为办好头条尽微薄之力。
不能不承认,象我这个年龄做任何事情都面临很多困难,特别是写作,对生活的阅历和积累的经验,在脑子里已经很淡薄了,想独具慧眼是不现实了。比如,过去看到任何事情,脑子里马上会产生不同版本的故事,随手捻来就是篇文章,现在这种灵感少了,恼子里有些空,但是实践告许我,你认准的事,只要坚持不放弃,是不会被社会淘汰的。因此,今年我要认真对待疫情对我的影响,在头脑还比较清醒,手脚还较便利的情况下,继续努力学习,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提高写作质量,以更好的成绩回报头条领导和我尊敬的朋友们的关心支持。
一句话:我之所以没放弃是热爱生活,介绍我国的青山绿水,和周围人民群众中的生活,故事是我的爱好,也是我一位老宣传工作者的"天职"。
无论你何时打开头条,都有晒收益的存在。
晒爆款的自然是总结推广经验,因为这个经验有可能再次成为爆款。
晒"零仓"的自然是满腹的牢骚置疑,因为这牢骚和置疑可能会引发共鸣,一不小心成为爆款。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爆款之经验很难爆款,零仓之置疑最后都化作了慨叹。证明了什么?证明了无论你看到的泡沫有多大,大家都愿意加杠杆。
经验当然可复制,但到哪里去粘贴呢?置疑当然可共频,但到哪里去投诉呢?
大家为什么入头条?不仅因为门槛低,不仅因为有零碎的无聊的时间,而且因为入门前,你早已在内心设置了不错的收益预期,配套设置了无比公平的机制预期。但经疫情的洗礼,你应该明白,事实并不一定会如你所愿。
新年伊始,希望大家多读点书,少谈经验,少发牢骚。功成不必在我,对做头条来说,不是很好的嘛!
【#环球时报社评#:“乙类乙管”新阶段,为世界增添新期待】1月8日起,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在这一天,多地口岸正式恢复通关,暂停三年的跨境旅游也重新开通,与之相伴的是机票、酒店搜索量和预订量的飙升,以及多国对中国游客的热情期盼。在国内,近来随着防疫措施的持续优化,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街上车多了,餐馆和游乐场人多了,各地消费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人头攒动。在经历了三年的艰难抗疫历程后,我们终于赢得了这场“苦战”的战略主动,迎来重要转折点。
为实现向“乙类乙管”的平稳过渡,最近多项优化政策文件陆续发布,国家卫健委公布了第十版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与“新十条”的落实在政策上相呼应;强调“关口前移”,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新冠治疗仍延续医保临时支付政策……可以说,“乙类乙管”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
这三年的抗疫很艰难,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深切感触。中国是个大国,人口多、地域广、各地发展不均衡,这样的“家底”决定了它在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众多不同的任务,如何在“众口难调”的各种目标之间寻找最大公约数,实现社会集体利益的最优解,这从来不是一道轻松的单选题。三年来,中国可以说是生生把病毒“耗”到了毒性较弱的时间点,再因时因势主动调整对策,在新的形势下努力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难度平衡。这本身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践行。
我们看到,一些最先进入疫情高峰的城市已经基本上平稳渡过,但仍有不少地方依然面临疫情流行的压力。尽管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但现在还远未到可以歇脚的地步,“乙类乙管”也绝非放任不管,工作重心的调整将意味着更加精细的服务和保障,对各方面工作的要求是更高了而不是变低了,它将更加考验我们的智慧、勇气和应变能力。如何把疫情防控工作关口前置、重心前移,把各项优化措施抓得更细、做得更实,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是当前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乙类乙管”在国内落地,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也随之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对经济升温和人文交流增多的期待最为高涨。国际舆论不约而同地指出,中国的开放是个好消息,将带动全球旅游业的回暖,亚洲国家预期尤其乐观。泰国公共卫生部长阿努廷认为,这是重振本国经济,补偿近三年来遭受损失的机会。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不断优化调整防疫措施的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最近这几天,围绕美国众议长选举的“一波三折”,再次暴露了其国内政治的极化与撕裂,而接下来围绕大选的两党博弈将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同时,俄乌冲突也没有出现缓和迹象,地区稳定还存在诸多未知数。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的意义将更加凸显。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全球商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从2019年的13%增至2021年底的15%,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的关键作用。“乙类乙管”后,人流、物流将进一步畅通,也将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信心。
在“乙类乙管”正式实施的前一天,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已经开始。据估计,今年春运期间大约有20亿人次出行,几乎是去年的两倍,也是2019年水平的70%。这应该是三年来最热闹的一个除夕。无数人将踏上团圆之路,尽管路上仍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无法阻挡人们共同向前走的坚定决心。事实证明,只要团结,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只要坚持,就一定能看到曙光。正是这种共识,让我们在不确定性中构建确定性,让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充满信心。
历史证明,人们会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祈祷][祈祷][祈祷]
白同学哟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2023年出现经济衰退预言?历史上的“大萧条”,还要再一次上演?
11:4570、80年代的人都 经历过的事儿,你记得吗?
记得自己以前刚步入社会,那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中,由于在农村生长,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人,没有这方面的传教言论,自己辍学出来工作后,也是一个老实的人,根本不懂这些细节!有一次办个计生证,需要写证明,到村委开,两手空空去,村委干部见到后说印不在家,送到镇上去干啥用了,刁难!无办法,只能灰溜溜回来。一个月后,买包好烟,提上两瓶(乐果)白酒去,干部见状,虚寒了几句就帮忙写了个证明,盖上红红的大印。通过这样的细节,我一步一步懂得这些道理。。。大家认为我说得对吗?欢迎留言。。。
#怎样用一句话证明你的大致年龄# 从我出生到粮票完全退出流通市场经历了二十五个春秋。
为当年这位连队主管点赞!看后倍感亲切,重温过去的军旅生活激动的心情由燃而生。因此也为我们以前的亲身经历而自豪,实践证明我们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
雪域情怀吧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人1987年,廖锡龙副司令到塔克逊,为啥点名这名饲养员转为志愿兵?
昨晚看《县委大院》第十七集,我被这集里面剧情吓了一跳。鹿泉乡长岭村驻村书记肖俊学被山体滑坡的碎石砸死,其实第二天他的驻村工作就结束,可以返回县城单位的。可偏偏在这节骨眼,肖俊学在乡间路上送了命。肖俊学,是个没有背景的老实人,驻村工作也不容易,被贫困户刘喜呼来喝去当下人使唤。就为“进农家”工作留有痕迹(签字),要把刘喜服侍得舒服,这懒惰的老光棍才肯签名。还有那长岭村支书三宝,是个经验老道的村官,做事遵循自己的套路,圆滑世故。最可气的是,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他开车叫了三个人就去山体滑坡现场搬碎石;这不,山上碎石滚落,落在肖俊学的脑袋上,活不了了。三宝难辞其咎。
鹿泉乡党委书记李来友赶到医院后,知晓肖俊学没救后,跟三宝一样有点慌乱,赶紧抽根烟镇定一下。偏偏三宝掏出的火机打不着,才把烟拿在手里作罢。随即李来友就问三宝:“为什么我的刹车片还吱吱响啊,我不是刚换的吗?”这话一问,三宝一愣,随后李来友又质问:“是不是你找那的修车换了个旧的。”三宝一转念答到:“不会吧,那他是不想在鹿泉乡干了。”当时我看到这里,一头雾水,怎么突然提到刹车片呢?显然三宝已了然乡党委书记的话,才顺着李来友的话接茬,装无辜还拍了他的马屁。这两个老狐狸。
后来一琢磨,我知道他们对话里的机锋,他们是在对口供,为自己的责任开脱。你想想肖俊学的死,他们两人脱不了干系,至少是安全事故。倘若肖俊学的家属一闹,县里追究下来,他们的乌纱帽都得丢。于是他们就预演了一出戏,证明肖俊学的死是意外事故:那天肖俊学在刘喜那喝了点酒,酒后驾车去山体滑坡现场,因为刹车片失灵,出了事故身亡。结果如他们所愿,除了李来友到肖俊学父亲面前掉的几颗眼泪,长岭村一片平静祥和。人们都接受了他酒后驾车意外去逝的消息,没有什么可疑的。那两个同去山体滑坡的村干哪里敢说什么真相,三宝不得敲他们的脑袋。
人心叵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