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推文写关于城投的相关话题,不少网友在留言区讨论,总结出一下几种观点,说点自己看法,本人虽然在城投工作,但城投模式存在地区差异,理解的不全面,希望大家理解,欢迎留言讨论:
1、城投的钱都花到什么地方。ZF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如:公园、绿化、道路、桥梁、隧道、地铁、学校、医院、九通一平等,这些基础设施都超级费钱,没有资本愿意进入,就好像搭台唱戏一样,没有现成的戏台,也就不能引来资本投资,城投做的就是搭台。
2、城投资产价值无法实现变现,没有存在的价值。是的,绿化、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都是全民在免费使用,不是所有资产都只能用经济价值一把尺来衡量的,社会价值对人们同样重要,它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基础,要想富先修路就是这个道理。城投自身没有创造经济价值,但因为它的存在,完成基础设施,为资本进入提供保障,能说城投没有存在意义吗。

3、城投有不少的收费地方,怎么就亏损了。基础设施建成后基本没有什么收费地方,或许也会有少量收费,但与巨量投资成本及其利息相比,那又能算点什么。ZF把城市停车位收费、物业服务、市政养护服务等交给城投,这些服务收费金额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只是进行资本融资中的一个小故事罢了。资本逐利这一基本原理大家不会不知道吧,资本不愿进入基建投资就是有力的证据。
4、城投可以拿到优质地块做房地产开发来回血。大家都知道,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才是正确的,城投毕竟不是专业房企,房产开发走的是短平快路线,和时间赛跑,碧桂园最经典的半年销售回款,城投差距有点远。况且城投拿地也是最近几年房地产不好才有的事,以前优质地块都是ZF用来招商引资的,城投没有这些好处。
5、城投员工的高额工资,高管贪腐。本人在城投有6年的工作经历,对周边的城投也有一定的了解,员工工资与普通公务员相比还有一些的差距,或相当,高额工资是不可能的,至于贪腐,那就不是我来评价,要客观看待城投,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阴暗面,民企存在、美丽国同样存在。

6、一条路一年修一遍,工程修好挖了再修。这可能误解城投了,重修大部分是质量问题,ZF工程的逻辑是这样的,ZF提出项目要求,城投作为甲方出钱出力,招标产生施工方为乙方进行承建,乙方承建出现质量问题当然需要重建,至于甲乙之间有没有什么利益往来,咱就不知道。那是JW的事情。
7、房地产跨了,没有卖地收入,城投没钱还债。逻辑有点乱啊,地方ZF卖地取得收入是ZF收入,与城投收入无关,只是因为ZF没有收入了,才让城投来拿地,资金用来拍地,当然就没有多余的钱还债。这样说是不是清晰一点。
8、城投没有收益,向商业银行举债,不符合商业逻辑,银行怎么愿意借钱呢。城投属于国企,有ZF背书,它至少不会跑路吧,银行客户经理经常谈一些小微民企,今天还看起来红红火火,一笔贷款放出去后,晚上就卷铺盖跑路,职工工资社保,供应商货款,银行贷款统统不管,这样搞几次,谁还敢放款给小微民企,这也是小微贷款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9、不知道最近为什么针对城投。个人认为这与某些唱空ZG自媒体带节奏有关,当下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就有各种不同思潮泛起。
10、城投最后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前有债务打包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体现中国智慧,再来一次未尝不可。
是的,不同地区差距很大呢。所以有机会还是往发达地区跑呀[呲牙][呲牙]#公务员# #公务员备考# #考编# #考公#
小黑炭要闪闪发光昨天发了一个身边公务员年入20w+的视频,很多朋友评论说是谣言,夸张了,也是看到大家的评论,才感受到幅员辽阔的祖国,确实很多方面还参差不齐,尤其经济方面。现在我就网友疑问一一解释。首先介绍下自己,目前是一家科局单位的临时工,身边接触的多是体制人。他们都是说考个编制很有必要。我也算是老油条了,大大小小也考了十来次了,偶尔进面,都没能上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