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从不乱买开始# 省钱的确能致小富,闷声的确能发小财。其实,我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花钱的自主权。1997年到2001年,我在首府上大学。当时,我在大学里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200左右,包含伙食费和购买日用品。但家里对我的期望是每月500元生活费,有时他们还埋怨我不肯花钱,每回检查我的取钱记录的会后,他们都会嫌我取得太少。那时,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很瘦,因为知道家里收入不多,实在舍不得在吃喝上花太多钱。宿舍里的兄弟花钱大手大脚,却每天都在哀叹:“钱,钱,钱!”我们宿舍有一个同学,家里是农村的,经济的确困难,一家人只靠母亲打工维持生活和支付读书的费用。但是,当我腰间什么都还没有的时候,这个同学已经买了几百块的寻呼机,当我桌面空空如也的时候,这个同学已经买了几千块的台式电脑。别的同学外出逛街,不是满载而归就是吃得红光满面,不是玩得意犹未尽就是喝得东倒西歪。我外出逛街,出门的时候口袋里有10块钱,回到的时候口袋里还是10块钱。刚才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是每月是600多元工资。仅仅一年多以后,我的存折里就有了一万多的积蓄。一方面,由于单位福利真的很好,我几乎不必动用基本工资就能维持很好的生活,另一方面,我的确很少花钱。人家交际广、应酬多,消费也多,我却是个宅男,关起门来一门心思备考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收入用来支付伙食费和购买生活用品就完了,闷声省小钱。因此,当很多人都成为“月光族”的时候,我却在悄悄当我的“守财奴”。到了娶妻生子以后,我才慢慢体会到月光族的滋味。买房子的首付几乎用尽了我的积蓄,月供倒是不用操心,用公积金就行,但装修房子的钱又把我们夫妻俩剩下的钱给淘了个干净。养孩子的各种费用是一笔大钱,奶粉、医药费、学费、兴趣班、资料费、玩具、书本、零食,林林总总都得精打细算。买了车以后,油费、保养费、洗车钱、这些都得好好算算。还有各种迎来送往,一个人当宅男的时候倒不觉得有负担,成家后这些东西特别讲究,过年过节各种繁文缛节一样也不能少,花费一度如流水一般。尽管如此,我们夫妻俩过得还是比较宽裕的,因为我们都不是大手大脚的人,对家里的收支,我妻子也有一本笔记本记着。支付了那些大头的费用之后,时间一长,我们的积蓄还是慢慢有所返增的。我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每月各自的基本工资也有几千,维持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不至于让手头太紧。我小姨子是开舞蹈室的,生意上一个人操持,虽然压力很大,但收入也还算不错,几年下来,挣下了一栋天地楼和一部大众车,还在自己打拼的城市买了一间商品房。她老公是搞林场的,还与兄弟合资买了一部挖掘机到处揽工程。但小姨子经常会抱怨这个男人挣不到钱,不是姨夫不赚钱,而是收支糊里糊涂。一方面因为姨夫文化低,不会算账,跟兄弟合伙赚到钱也不做账,挣来的钱到底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反正长年以来没往家里拿回来一分钱。另一方面,姨夫花钱也是大手大脚,自己的钱用在什么地方,姨夫从来不记,因此问起个人收支,他是一概不清楚。小姨子为了这种事没少和姨夫吵架,有时甚至到了闹离婚的地步。列宁同志讲过:“要富日子穷过。”勤俭持家从来就不过时。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够用、好用、用得明白、用得舒心。(图文无关)
#武威头条#2023年1月4日,坐标:甘肃武威,进入腊月,最最常见的就是劳动局门口一大波一大波的农民工,投诉要工资,这几天的现象就是劳动局门口总是人山人海的,这一年能挣钱的时候被封在了家中,解封后已经进入冬季,各工地基本已经停工,工期延误,工资拖欠到处可见,工期未完成,该付的工程款未付,导致老板们没钱支付农民工工资,这也是上级领导欠缺考虑,武威的经济这几年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有些老板有钱不支付,有些老板因为上级拖欠导致下级拖欠,还是公务员好呀,疫情期间工资照常发,羡慕呀[捂脸][捂脸][捂脸][捂脸]#武威身边事##我要上微头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18禁]
一到月初,各种账单就来了:话费,电费,花呗还款,网购的还款(拼多多,美团,淘宝有些商家都是先发货再付款),诚意赊还款……
提前消费,不代表免费。
有亲戚、朋友办好多信用卡,然后互相拆借,提前消费,搞到后来还不上的,然后银行也不知道哪里搞到的联系方式,到七大姨八大婆,街坊邻居,村委各个地方电话过去联系借款人,催债。如果是我,我觉得很丢人。[捂脸]
我一个同学办了十多张各种银行信用卡,都是互相拆解,消费,车子换了几次了,房子也买两套,俩娃,俩人一个老师,一个公务员,小县城,工资根本不够一家人开销,就信用卡透支,她说她有个小本本,记录了各个银行还款时间,然后就这样套来套去,好多年了。我真佩服她。要是我,早就还不上了。
还是我保守,一直信用卡都没有[呲牙]
教师:公务员工资多少,我们就要多少
公务员:教师放假,我们就要放假,寒暑假走起
教师:公务员不发,我们也可以不发
公务员:教师不放假,我们也可以不放假
你礼貌呢?
礼貌:关我事?
教师和公务员持平,不是会提高多少,而是公务员会大大减少,毕竟教师的数量可比公务员多多了。而用于支付公职人员的资金总数,并不会突然增加。
一切还要看国家,锅里有了,盘子里才可能有
当然,锅里有了,盘子里还是会有差距
我辈岂是蓬蒿人,我辈修士岂惜此身
毕竟我们多数人既不是教师,也不是公务员,望着别人干嘛
冲鸭,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