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阜南公务员职位表(阜阳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安徽两地迎来新任县委书记】9月7日上午,濉溪县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宣布中共安徽省委、中共淮北市委关于濉溪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经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市委决定:郭海磊同志任濉溪县委书记,不

【安徽两地迎来新任县委书记】9月7日上午,濉溪县领导干部大会召开,宣布中共安徽省委、中共淮北市委关于濉溪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经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市委决定:郭海磊同志任濉溪县委书记,不再担任濉溪县人民政府县长职务;提名孙进同志为濉溪县人民政府县长候选人。

9月7日上午,阜南召开全县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市委关于阜南县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省委、市委决定:李云川同志任阜南县委书记。

很多学校,中级和高级职称岗位都不多,每年评职称的时候都争的头破血流,看到阜南一中,高级职称还有80个名额,中级职称,还有118多个名额。今年光高中英语科目就六个人,通过了高级职称评选。估计很多人都羡慕这么多岗位

1955年,聂鹤亭对自己的军衔评定不满意,曾误解朱老总的决定,爽约毛主席,还触怒了罗帅,性情耿直刚烈,冲动喜怒。1956年被中央补授军衔,他是谁?为何敢同国家重要领导如此嬉闹?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

他叫聂鹤亭,1905年出生于安徽省阜南县,大小就十分聪明,对读书写字很感兴趣,他家与大多数家庭一样,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更别说花钱培养他学习了。

父母尽力支持他念了几年书后,聂鹤亭就选择了辍学务农,后来机缘巧合之下参加过游行示威,与同学一起谈论政治,理想。革命的火种,悄然种在心里。1926年,21岁,正值青春的聂鹤亭正式踏入军旅生涯,刚参加国民革命军的他就凭着一腔热血,勇猛地冲进军阀阵地,很快便吸引了上司的注意,升级成了排长。

1927年,南昌起义,原连长秦跃军作战中受了重伤,他被推上连长的职务。

1930年,他来到红四军,毛主席亲自出面接见,任命他为红四军十一师参谋长,而毛主席,当时是师长。长征期间,他受命攻占重镇新田,这场战役中他英勇奋战,率领我军两个团,连夜赶到目的地,顺利攻下重镇新田,打败驻守的2000多名敌军。

之后敌人接连发起9次进攻,两军战火打得猛烈,重镇新田数案件化为一片火海,他心中没有滋生出半点退意,反而再次率领两个团,与敌人展开了生死存亡的厮杀,最终他4000人的部队,仅剩不到四分之一时,终于等到了补给队伍,之后他便成为了主席身边的得力爱将,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当然他的英勇战绩远不止这些,渡江战役他派遣红一团来到乌江,成功渡过。百团大战中他果敢自信,立下赫赫战功,率领过晋察冀军部队共计作战330余次,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为革命事业的发展起到促进性作用。

聂鹤亭被海伦·斯诺记录在书刊中,他被赞誉为“最帅的红军军官”、“红军大学三巨头”,是中国共产党70位著名人物之一。

聂鹤亭战绩斐然,可他的脾气性格却是一大问题,周士第上将还曾评价他:“聂鹤亭是个太刚烈的人”。他也因为这样的性格,影响到了别人对他的影响,曾经毛主席要替他践行时,他没有赴约,也没有提前跟主席打招呼,而是悄悄离开了延安,直接爽了主席的约,给主席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

1955年,是中国军队历史中群星闪耀的一年,授衔仪式上很多为国贡献的军人都获得了军衔,而聂鹤亭这没有得此殊荣,他对组织这样的决定很是不悦,身边同自己一样级别的将军都被授衔了,于是他去到罗帅那里抱怨了几句,也因为此事,他还受到了批评。或许是好事多磨,1956年1月25日,中央补授了12位将军,聂鹤亭就是其中之一。

#人物##抗日老兵的故事##历史#

聂鹤亭22岁参加南昌起义,官至装甲兵副司令,为什么1956年才补授中将: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首批175人授予中将军衔。1956年和1958年各授1人,分别是聂鹤亭和贺诚。被授予军衔的开国将军,既要考虑革命资历,政治素质,战功,也要看定级时的职务和级别。聂鹤亭将军的革命资历非常老,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命,新中国成立后,任装甲兵副司令,可以说是位高权重,战功赫赫,授予上将是妥妥的事情,而聂鹤亭将军授予中将,还是补授的,这其中的历史原因比较复杂。聂鹤亭(1905一1971),安徽阜南县人,七岁时读私塾,师范专科学院体育糸毕业,又在江西军事学院学习半年,可以说是文武全才。北伐战争时,聂鹤亭将军进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营长许继慎是他的入党借绍人。南昌起义时,聂鹤亭将军任25师73团6连长,资历和林彪元帅,粟裕大将是一样的。聂鹤亭将军身材高大英俊,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称将军是“骑士","最高大最漂亮的红军军官!”由于,战争环境熏陶,聂鹤亭将军心直口快,性如烈火,口无遮拦,考虑问题简单,对他的成长产生困挠。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元帅把剩余的部队编入范石生的十六军,对外称第47师140团。时任第二大队副队长的聂鹤亭将军死活不同意加入,执意要去上海找党中央。朱德,陈毅劝说无效后,只能让他离去。聂鹤亭将军展转来到广州,和老上级叶挺参加广州起义。1930年,聂鹤亭将军来到中央苏区,见到了朱总司令,心中非常愧疚,主动向朱总司令道歉,朱总司令度量大如海,根本就不戒意他的幼秩和莽撞,对他委以重任。红军时期,聂鹤亭将军任过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是重要干部之一。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叶挺将军受命组建新四军,他调老部下聂鹤亭去工作。聂鹤亭将军当时的职务是中央军委参谋部部长。毛主席同意了聂鹤亭将军去新四军工作,但要求,聂鹤亭走之前来叙叙旧。聂鹤亭将军怕毛主席中途变掛,竟不辞而别,这件事影响非常不好。后来,聂鹤亭没有参加新四军,而是中途留在武汉办事处任高参,展转又回到了延安。聂鹤亭将军想对上次未能赴毛主席之约解释一下,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留下终生遗憾。解放战争时期,聂鹤亭将军去了东北,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他的南下攻克锦州的战略,和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可见将军军事谋略之高。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聂鹤亭将军听说自已只授了个中将,自恃老资格,觉得党中央给予的职位太低,从而,闹情绪,闹矛盾,,受到中央军委严重警告,要成他端正太度,作出深刻检查。据说,总干部部一些领导看不惯他的作法,主张给他授个少将军衔。负责受衔工作的老上级罗荣桓元帅原则性比较强,本着团结同志,帮助同志原则。聂鹤亭是三十多年的老革命,除了脾气火爆,口无遮拦外,并无大事大非问题,仍主张授予聂鹤亭中将军衔。1956年1月25日,聂鹤亭将军补授中将军衔,距第一次授衔已四个月。

阜南县今年招聘教师39名,近日有网友在网上留言提问阜南今年教师招聘计划,官方给出的回复是:今年中小学教师39名。

这个数字很低啊,最近几年越来越低,每年毕业那么多师范生,备考压力很大啊,说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岗位逐年减少,这样的僧多粥少就会让很多人开始病急乱投医。

敢说很多人在备考时都会报班,那班可不便宜啊,包过的都是几万块钱,而普通班也得万把块钱,其实只要底子扎实加上后天努力一#阜阳头条#

#阜阳头条##如今教师行业,前景怎样#

刮目相看一一成语前事今声系列之156(安徽滁州篇6)

(原创:苗宗杰)

刮目相看读音[guā mù xiāng kàn],意为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刮目:擦亮眼睛。该成语也可说“刮目相待”,最早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原文为"(鲁)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个成语两个当事人,一个是吕蒙,为阜阳阜南人;一个是鲁肃,滁州定远人。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他从小学了一身好武艺。吕蒙十五六岁时,曾偷偷跟着姐夫邓当去参战。邓当发现后很生气,就告诉了丈母娘。母亲要惩罚他,吕蒙却说:“我不去参战,又怎么能有机会立功呢?”。邓当手下的小班长看不起吕蒙,说:“这小孩蛋子,能干啥?”后来这个班长遇到吕蒙,又当面嘲笑侮辱他。吕蒙一怒之下杀了这个班长,再去向公安局长袁雄自首。袁雄觉得他很有胆色,就帮他向孙策求情。孙策于是将吕蒙留在身边,几年后又调任后勤部副处长之类的职务。孙策死后,孙权icon接管政权,并开始整顿军队。吕蒙知道了,就想办法为部下赶制了一批统一的服装,并加紧操练。孙权检阅军队时,认为他治军有方。之后,吕蒙就跟随孙权征战天下,屡建奇功,成为孙权手下一员大将。

吕蒙从小家里贫穷,没有读过几年书。所以虽然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他文臣武将仍然觉得他没有什么政治远见,心里轻视他。孙权看在眼里,就对吕蒙说:“你已是军长了,要提高文化素质,不能连总结、请示、方案之类的文件都看不懂。”吕蒙一听,赶紧推说自己军务繁忙,没有时间看书学习。孙权又说:“你说你忙,难道比我还忙?”吕蒙听了孙权的话,才开始努力学习。他做什么事都很认真,读书学习也很专心刻苦,日积月累,他读的书竟然比一般的书生都要多。

过了几年,鲁肃接替周瑜当了司令员。鲁肃是一代儒将,认为吕蒙只是一介武将,所以言谈间不是很重视他。有人劝鲁肃说:“吕将军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武夫了。”鲁肃听了不相信,就到部队去调研,和吕蒙边喝酒边聊天,吕蒙详细分析起天下形势,指明当时的利害关系。鲁肃听了大惊,他赶紧站起来拍着吕蒙的背说:“我真没想到,如今你的才能谋略竟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武夫了!”吕蒙只是微微一笑,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从此以后,鲁肃和吕蒙就成了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商讨大事,立下了许多战功。吕蒙也越来越有智谋,后来还设计为孙权夺回了荆州,砍了蜀汉名将关羽icon的脑袋,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今社会有些人看别人时却往往带上有色眼镜。别人进步和成功,自己往往“视而不见”,这是印象先入为主的原因。一切事物和人都在变化着,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凝固的眼光去看待。曾经有过的优点或缺点,辉煌或失败,都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将来。“三岁看到老”,往往将人看“死”。人的智慧时刻在提高,所以,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官员祈求升迁发达,商人祈求财源滚滚,军人祈求旗开得胜,帝王祈求江山永固,农人祈求风调雨顺,百工祈求从业兴旺,这在从前都少不了要焚香祭拜一一关公、一个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大神。

以至于今天,在华夏各地、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一带,仍都把他敬为财神,尊为武圣,致以最高的礼仪来膜拜。

真实的历史人物,关羽,他武艺高强,勇猛善战,被誉为“熊虎之将”,但他还是被吕蒙用智计打败,想知道吕蒙为什么这么厉害吗?

吕蒙(约179年~220年),字子明,安徽阜南吕家岗人。十六岁偷偷跟随姐夫邓当军队打仗,被邓当发现后,厉声喝叱他,但吕蒙依旧偷偷跟随。

作战归来邓当告诉吕母,吕母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现在这样贫贱的日子,实在是难以生活下去。外出作战,说不定可以获得功劳,取得富贵。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吕母怜惜而饶恕了他。

邓当的一个手下,见吕蒙年幼,就说:“吕蒙有什么能耐,这不是把自己往口虎里送吗?”后来,又当面耻笑羞辱吕蒙,吕蒙怒而举刀杀之。

他逃到了同乡郑长家中,通过校尉袁雄出来自首,并为吕蒙说情,后将他推荐给孙策。孙策见吕蒙确有过人之处,便把他安排在身边作事。

几年后,邓当去世,吕蒙接替邓当职务。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接掌江东大权。吕蒙就一直跟随孙权南征北战,他作战英勇,为东吴的建国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吕蒙因家贫,自小未得读书,不懂礼仪文饰,行事鲁莽,大家都昵称他“吴下阿蒙”。

一次,孙权与吕蒙在一起时,孙权说:“吕将军,你现在与我一起执掌国家大政,要读点书,学些文化知识,这样才好。”吕蒙就推说军务繁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不是说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你只粗略地阅读、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忙,难道你比我处理的事务还要多?我自己就常读书,感到受益颇多。”

吕蒙乃悟,从此以后,每天军务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时间来读书。他还聘请了二位老师,来指导他读书,于是,越读越有味,后来竟成为一位饱学之士。

鲁肃在周瑜死后,按任大都督,新官上任啊,都要巡视一遍。路过吕蒙军区,和吕蒙聊过后,鲁肃惊奇地发现:“吕蒙兄如今雄才大略,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看还有谁敢再叫你吴下阿蒙!”

这就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由来。吕蒙开始读书之后,再也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他学会了智取。

东吴自立国后,一直想夺回关羽镇守的荆州,但一直没有成功。而荆州一日不夺回,就对东吴有一天威胁。

鲁肃去世前,推荐吕蒙接替了他的职务。吕蒙当上统帅后,一面采取各种军事步骤,一面联合魏国。

首先吕蒙仅凭三封书信,就拿回了长江、零陵等南三郡。

到了襄樊之战的时候,吕蒙先是推荐了陆逊代替他坐镇夏口,他则白衣渡江,成功骗过了关羽,随后则暗中返回夏口,杀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即使一代名将关羽败走麦城,夺回了荆州。

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是吕蒙凭智计攻城的结果。论勇武,关羽自然不逊于吕蒙,是吕蒙在读书后,智谋出众,这才能战胜关羽。#历史上智计出众的名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70434/
1
上一篇公务员的如今机遇(公务员发财的机会)
下一篇 苏州公务员 体检医院(苏州公务员入职体检医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