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们铁道兵学院原来的院长和政委的住房!政委李庆柳,开国少将,湖北麻城人,四方面军的!我认识的几个叔叔还是战士的时候,公务排的,在院里给首长拔过草,修果树,种蔬菜!现在拔草的老战士也都六十多了,退休了!
将军落魄被关,妻子不探望反写决裂信,解禁后他开枪示警绝情离婚
夫妻本应是同林鸟
眼前,只有沉默的守卫和空荡荡的房间。面对这一切,许世友感慨不已。
处境如此艰难,许世友本以为家人将会是自己的后盾,是自己唯一的依靠。谁料到,他的妻子不仅没有雪中送炭,反而给了本就郁郁寡欢的许世友一记当头棒喝。
许世友的妻子就是雷明珍,原本与许世友夫妻一体的她,面对如此落魄的许世友,却没有前往探视,反而亲手写就一封绝交信送至许世友身边,向他提出了离婚。后来,许世友的紧闭解除,却再也没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了。
当时,雷明珍以为许世友前途无望,为了今后生活选择离开许世友。可她不曾想到的是,许世友只是一时遭逢变故,很快又"东山再起"了。后悔不已的雷明珍再次认错,却无法挽回许世友的心。许世友选择了开枪示警,以示与妻子离婚的决心。
之后,许世友与一名工厂女工再婚,彻底断绝了雷明珍想要复合的念头。可即便是两人分道扬镳,可许世友依旧做到了仁至义尽。另嫁他人的雷明珍,因为政治原因,儿女无法参军。还是许世友特地出面,帮忙解决了这件事情。
不由让人感慨,许世友真乃大丈夫也!
心胸宽广的许世友,这一生也足以让无数人为之肃然起敬。
出生清贫却战功赫赫
1905年2月,许世友降临人生,在湖北麻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开始了自己的一生。就算许世友的父辈努力拼搏,也很难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为了能让许世友有一口饱饭吃,许世友8岁就被拳师带去了嵩山少林寺。
身在少林寺的许世友,如鱼得水,十分珍惜这个提升自己的机会,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出生贫苦的许世友,深知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一心想要为民生疾苦而奋斗。受到当时进步思潮影响,许世友积极投身到救亡图存的运动中去。
一路革命走来,许世友英勇无畏,足智多谋。虽然步步高升,但许世友的心态始终平和如初,作战也依旧是身先士卒。
1933年7月,许世友被任命为红九军副军长兼二十五师师长。在此后的数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积极参加敢死队,为了革命奋不顾身,曾四次负伤。在一次保卫战中,他坚持与阵地共存亡,灵活运用机动战术,打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仗。
此后数年,许世友一直以山东为主战场。在齐鲁大地上立下战功无数。无论是日军还是敌伪分子,听到他的名号都要避之一二。1947年,他更是在孟良崮战役中,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王牌军队"74师",令无数人啧啧称道。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被任命为山东军区总司令。此外,又先后担任了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等多项职务。
英雄 也有柔肠百转
一生戎马沙场的将军许世友,他的铮铮铁骨下也有柔软儿女情长。
当年的许世友已经小有成就,但许世友的母亲却希望儿子能尽快成婚。一向孝顺的许世友,这次也没有拒绝母亲的安排,听命迎娶了邻村年长自己四岁的朱锡民。面对备受母亲青睐的妻子,许世友也是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与爱护。只可惜,新婚后第三天,许世友就要离开妻子外出作战了。
身已许国,便再难许家。
许世友在外作战,残忍的匪徒就在他的家乡烧杀抢夺,将对军队的怨气全部发泄到无辜的百姓身上。也是在这场大屠杀中,许世友的弟弟不幸遇难。他的妻子朱锡民也听从了许世友母亲的劝说,改嫁他人。
就这样,身经百战的许世友在情感上却停滞不前。直到,在部队单身多年的许世友,被雷明珍大胆追求,最后选择与她喜结良缘。两人结合后,也曾是一段神仙眷侣生活。即便分居两地,两人恩爱的生活也没被影响到。
直到那场变故突生,雷明珍主动写信要斩断二人情谊。许世友也选择忍痛放手,还曾经的爱人自由。可将军也有自己的骄傲,不愿意为她再回头。
回首此生,最令许世友痛心的并非是他的婚姻,而是他未能一直在母亲身边尽孝。
许世友将军年少丧父,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这几十年的戎马岁月中,许世友一直奋斗在战争前线,选择了为国尽忠,只能割舍掉为母尽孝。因此,许世友的心中常怀对慈母的愧疚。"打小我就离开了家,没有能在母亲身边一直照顾她。死了以后,我希望能和她作伴。"
当年,许世友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费尽波折才找到空暇时间,请假回家探视母亲。一见母亲,许世友便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他也不为所动。
许世友再见到母亲,就是七年后了。为了勘察地形而路过的许世友万分痛心,他眼睁睁看着已经74岁高龄的母亲还在喂猪、砍柴,不禁潸然泪下。
只可惜,直到母亲撒手人寰,公务缠身的许世友也没能赶回去见老人最后一面。为此,他万分遗憾。许世友悲痛不已,当即立下誓言:"等我死后,一定葬在母亲旁边,为她守坟。"也正因如此,面对后来推行的在领导干部中实施的《火葬倡议书》,他也拒绝在上面签名。关于许世友返乡土葬这件事,邓小平也选择了体谅,批示道"下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