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市直与非省会市直机关,公务员职级晋升速度怎么就相差这么大?] 2007年,我家在某省某8线县级市区内购得一处私人自建的房产,据前房主说,该房产急于脱手,是因为自己优秀的儿子小李,当年大学本科毕业,就考上了所在地的某地级市公安局机关的公务员(非省会市),为了尽快帮儿子在上班的城市买一套住房,因此决定将这套房子转让给了我们。
而2007年时,我家闺女正好在读大二,2009年大学本科毕业。相较于前房主儿子小李的“一帆风顺”,我家闺女的考公之路,就要艰难得多,曲折得多:2009年至2016年7年时间,她先后参加了6次国考、省考,其中就有4次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有年考海关国考,800人参考她笔试都考了个第一名),进入面试,但前3次面试过后,都令人痛惜地落选了。直到2016年那次她参加的省考,才得以扭转乾坤,最终以笔试、面试、综合成绩均排第一的“战绩”,成功考取了我家房子前房主儿子所在省省会城市人民法院的公务员岗位。
道路虽然曲折,付出虽然艰苦,但结果还是令人感到欣慰的:2016年年底正式入职;公务员试用一年期满,如期转正;至2021年底,公务员年度考评,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2022年初,被市人民政府荣记三等功1次,晋级为副科级。工作、事业来了个“逆袭”,在常人看来已是变得“一帆风顺”的了。
近日,在前房主母亲去世的悼念仪式上,我有幸于15年后,与前房主母子再次相见。寒暄过后,我自然关心起小李在体制内个人的发展情况来了。我问小李公安工作是在市局,还是区属分局?小李答曰“市局”。我再问是担任何官位?小李答曰“大队长”!好家伙,大队长,又是市局直属,边听我心里边推算着:小李自2007年考进公务员队伍,至2023年1月,迄今应该有15年多的时间了吧,按个人正常发展及这个大队长职务,应该不是副处级,也最少是个正科级的官儿了吧?于是,我再试探性地向小李进一步发问,副处级了吧?听到我这一问,小李顿时显得有点不好意思,细声地说“副科级”。
啊,副科级?我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15年公干,居然只混得了一个副科级,那不是简直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小李看我不相信,他用了十分肯定的语气证明自己就是副科级。
小李是非省会市级直属机关的公务员,工作15年后,还是副科级级别;而我家闺女,是省会市级直属机关的公务员,工作5年多后,就已晋升为副科级了。两相比较,前者的晋升速度,是不是要落后后者太多了呀!
另外,小李所在城市的年GDP总量大约为4000亿元左右,而我家闺女所在城市的年GDP总量已达到了13000亿元以上。众所周知,公务员的个人收入,除了由个人的职级确定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要与所在地方的财政收入状况挂勾的。那么,据上述数据判断,公务员因所处城市不同,其收入差距的不同将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