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孩子成长的路径有以下四条:
1.接受体制内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然后找工作。
中高考要确保不被淘汰,就要达到规定的合格率,各城市的中考录取比例基本在49-50%(全部算上),高考变数大,要分双一流和一二三本和大专的录取比例,总体比例肯定高于中考,但是,双一流+重点一本的高考录取率,还低于中考比例。
比较残酷的是,即使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却有一部分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不在此阐述。
2.接受体制内教育,不同的是毕业后父母安排进入体制内事业单位或做公务员。这叫拼爹,还要看子女愿不愿意去。
以上两条路径,是90%以上的家庭子女的成长路径。
3.接受体制内或私立学校教育,初中或高中或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毕业后找工作。这条路径仅占1%不足。
也就是说,你如果无法接受体制内教育,要么有实力去私立学校,要么留在公立学校,然后通过英语标准化国际化考试,也可以成长成才。
同时,语言本身就是生存技能,学好了可以养活自己,造福他人。
4.不接受体制内教育+私立学校教育,子承父业,女承母业,从小接受家庭私塾式熏陶教育,传承家族企业,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条路径就更少了,比例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还有极少数家庭在没有经济实力,也没有好的教育背景的条件下,通过自身后天努力成才的,但这毕竟还是极少数,相信大多数家庭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成才的。未来,职业技能教育一定是大有一番作为的。这一条成才路径反而是一个新的突破口和教育新生力量。
总结:
1.勤奋,毅力,是大多数家庭子女成才的关键因素,因为学习成绩不是靠人脉关系和金钱决定的,即使你有钱,如果不勤奋,没有毅力,你也很难通过中高考和大学的系列考试。
所以,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钱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大问题。
2.有权有钱的家庭,如果懂得教育的价值,父母的言传身教会促使孩子发奋努力,视野开阔,从而前途光明。当然也有败家子啃老族,一辈子碌碌无为,极少数忽略不计。
3.既不勤奋努力,又无权无势,这样的家庭真的很难过,一辈子跟柴米油盐打交道,胸无点墨,视野狭隘,事事算计,父母子女改变命运的机会几乎为零。
这个分析提醒我们,生而为人,父母应该胸怀大志,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教育,熟悉行业,专业,就业,创业四个关键概念,做一个身心健全,有智慧,有情怀,有担当的人,不愧对自己,不愧对社会,不愧对家庭。
作者:石达教育 石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