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头条#疫情下,您关心的所有劳工问题全在这里了,有需要请收藏转发[谢谢]希望疫情尽快结束!
1.因封楼等疫情管控导致停工,工资如何发放?
答: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明电〔2020〕5号)关于停工、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相关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可以理解为:一、正常上班的,正常发工资;二、如果不上班的,按停工、停产的工资支付相关规定执行,即第一个月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第二个月起发生活费。
2.疫情防控期间,工资能否推迟发放或只发放部分?
答:如发工资的时间在延迟复工期内,因为单位无法正常工作,推迟发放合理。如果确实因为企业经营困难无法在复工后及时发放的,可以与工会或职代会或员工大会协商推迟发放,但注意不应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广西壮族自治区规定是最长不得超过30天。至于工资是否能只发部分,应与所有员工协商来确定。
3.疫情防控期间医护人员和有关防控人员有什么额外待遇?
答:享受额外的津贴。《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体的其他人员,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并给予适当的津贴。”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传染病疫情防治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的通知》(人社部规〔2016〕4号)的规定,对于直接接触待排查病例或确诊病例,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病例标本采集和病原检测等工作相关人员,按照每人每天 300 元予以补助;对于参加疫情防控的其他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按照每人每天 200 元予以补助。当日工作时间累积超过4小时的,按照一天计算;在4小时以下的,按照半天计算。
4.员工因为交通限制等防控措施无法回到单位复工,工资如何支付?
答:这种情形,可优先安排年休假,休假期间工资正常支付,如果时间较长的,也可引导员工办理事假手续、协商待岗、劳动合同中止等。事假无须支付工资,协商待岗、劳动合同中止等由双方协商相应待遇。如协商不成的,工资支付争议较大。
5.出差职工因疫情不能返岗,工资如何支付?
答:按正常工资支付。
6.劳动者在强制隔离治疗、观察期间,用人单位是否要正常发放其工资?
答:应当正常发放。
7.根据政府部门的通知,劳动者自行居家隔离14天期间,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工资?
答:因疫情情况,政府要求员工自行居家隔离。在员工自行隔离的14天内,企业应严格落实隔离的要求,可以安排工作员工在家远程办公或者安排休带薪年假,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当按照其正常出勤的工资标准向职工支付劳动报酬。
如果员工未感染或者疑似感染,也不属于密切接触者,但是自我要求在上班前在家自行隔离,此种情形下,如果员工不同意远程办公,也不同意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协商,安排休年休假,或者协商工资待遇,如协商不成的,可以按无薪事假处理不予支付工资。
8.因为疫情,企业生产因疫情所急需的物资,员工可以拒绝加班吗?
答:员工不可以拒绝。
9.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解除后,员工拒绝返岗上班,企业可否对员工作违纪处理?
答:可以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解除后,除非有正当理由,比如被确诊感染,或者被政府送到指定区域进行强制隔离等非因员工本人的原因,员工不得拒绝企业要求返岗上班的正当请求。否则,企业有权按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包括解除劳动合同。
10.员工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用人单位该如何处理?
答:如果员工属于确诊或者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企业单位应当不予安排其上班,并安排其休病假。《传染病防治法》第九条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广西人喜欢喝酒名声在外,具体能不能喝酒不太清楚,但接触过的老婆广西的亲戚朋友,都只喝少量米酒或不喝酒,不像我们北方人,男女都能喝点白酒。
昨天下午巡查车间时,发现有个员工躺在栈板上呼呼大睡,当时感觉很惊讶!大白天的,员工竟然敢这样在车间睡觉,而且现场管理也没有人报备。
我马上喊了两声,想提醒他起来,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又试着摇了一下他的腿,也是同样没有动静。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出事了吧?赶紧使劲的拍打两边的胶箱,睡着的人才有点动静,说话迷迷糊糊的。
本身员工的广西口音太重,听的不是非常清楚,马上找了现场的管理人员。原来该员工从早上上班就在这里睡,已经提醒他多次离开,去他所在的工作区域,但因为现场太忙,管理人员就没有理会。
他从早上上班一直睡到下午两点多,脸色苍白的有点吓人。我马上联系他的部门主管,及时的送去医院打点滴解酒。
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他经常这样喝酒,而且喝酒的方式非常奇葩。用白色的那种用来装花生油的桶,买一桶米酒回来,用吸管慢慢喝一整夜。
现场管理人员可能出于好心,让他休息缓和一下,但是没考虑到让员工请病假回去休息。实际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结局,因为你现在不知道他自身的状况。
去年12月,有同事高血压引发脑溢血,30分钟就走了,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早点打120电话,也许还能来得及。
所以千万不能忽视人在这种醉酒状态,或其他隐性病突发时的严重性。很可能就是最坏的结果,为了身体健康,还是尽量少饮酒,甚至熬夜喝一整夜的酒,人身体超过它的承受力,就容易猝死。
#健康解密# #东莞头条# #头条健康#
1941年,林秋若被捕,她一直不承认自己的身份。一天,敌人照常审她,敌人说,你不招,有人把你招出来了。林秋若以为完了,难道真有人把自己供出来了?
她想了想,很快又恢复了镇定,问敌人,谁招的?你找来跟我对质。
敌人变着花样说,你们共产党跑掉的人,我们都抓到了,邵荃麟已在江西吉安抓到了。你不招,他招了。
林秋若一听就明白了,这是敌人在诈她,邵荃麟当时还在福建南平工作,儿童保育会地下党支部只有她一个人被捕,其他被捕的「犯人」都不知道她是中共党员。
因此她胸有成竹,镇静地反问,我没有跑,不是更证明我不是共党了吗?敌人无可奈何。
林秋若一共被审讯了四次,每次都不是在同一个地方。
第一次受审,是在茅家岭监狱。监狱长卫俊立(绰号「狗头」)劈头就问,你是异党分子吗?
林秋若回答,什么叫异党?中国党派多得很,谁是异党?谁是正党?
狗头问,你说中国有哪些党派?
林秋若说,有共产党、国民党、国家主义派、社会民主党……
狗头又问:你是共党吗?
林秋若说,不是。狗头笑了笑,说,那你怎么进这里来的?林回复,我也想知道,你们为什么凭空抓人!
第二次受审,是在茅家岭数里之外的杨家湖村一个审讯室。
这次特务问她主要与什么人来往,干了些什么工作,林秋若对答如流,没有丝毫破绽。
后两次受审,敌人依旧没有问出什么。林秋若态度很坚决,坚不吐实。
敌人黔驴技穷,无计可施。但又不甘心将林秋若轻易释放,只好将她长期关押。
林秋若被囚期间体弱多病,身体状况一直很差。特训班副队长少校特务余健解放后交待,林秋若因身体不好,生活不习惯,经常请病假,不愿出操、跑步,经常集合迟到,学员队长王寿山说她多愁多病,好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在集中营险恶的环境中,林秋若主要是隐蔽身份,保护自己,争取出狱。
她虽然没有像其他一些暴露了身份的被囚志士那样,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但始终坚贞不屈,与其他战友团结一致,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抗争。
1942年5月,日军大举进犯浙赣线,设在上饶的国民党三战区司令部不得不撤离,集中营也于6月5日向福建省迁移。
林秋若和难友们背着自己的衣物,拖着虚弱的身躯,在烈日炎炎下被荷枪实弹的敌人押解着盘山而行。
他们接连走了二十多天,由于山里阴冷潮湿,瘴气弥漫,蚊蝇肆虐,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林秋若染上了疟疾,使本来就伤病在身的她更是体力不支了。
好在林坚持了下来,七个月后,她终于等到了希望。
1942年10月25日,黄绍雄从浙江到广西桂林途中,派他的副官手持国民党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批准保释的信函,到集中营找特务头子张超,要求「保释」林秋若。
由于林秋若在狱中始终没有暴露中共地下党员的身份,敌人只好将她无条件释放。至此,林秋若结束了她在集中营的21个月生活。
解放后,林秋若历任重庆市妇联宣教部长、副主任,全国妇联宣教部科长等职。1983年离休,享受老红军待遇。
2006年1月,林秋若病逝,享年92岁。
#今日头条#
一个太医治死两个皇帝,是该判腰斩还是凌迟呢?怎么也得夷三族吧!
结果人家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他善终了。
没错,他善终了。
这就是明朝先后把宪宗孝宗送走的太医院院判刘文泰 ——刘太医的“壮举”。
刘文泰本是宪宗时通政司的右通政,妥妥的文职,也不知道他怎么就转岗到太医院担任太医院使者。
让一个文件收发员,担任医院院长,这靠谱吗?
这是相当的不靠谱。
史书上说刘太医:“投剂乖方,致陨宪宗。”
翻译过来就是:刘太医用错药方,拿下一杀,送走宪宗。
既然发生了重大医疗事故,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直接走流程把刘太医咔嚓了事。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按理说,把皇帝治死了,不给你来个凌迟处死,剐个三天就算是皇恩浩荡了,结果是刘太医在治死宪宗之后,面对给事中韩重、御史陈谷等人的弹劾,处理结果居然是从四品的太医院使,降级为五品的太医院院判,还是留在太医院。
作为家属的孝宗居然是这样处理治死自己亲爹的庸医,还把他留在太医院,这不是给刘太医双杀的机会吗?
这样换别的时期,单单把皇帝治死一点,就够你九族瑟瑟发抖了。
套用网上一句话:这么魔幻的剧情,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但刘太医就是和没事人一样,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去太医院上班照样去上班。
或许有人会说,宪宗的死也不能全怪人家刘太医,宪宗在位后期本来就是作死一般地沉迷丹药。后来的神医李时珍遇上嗑药的忠孝帝君嘉靖道长不也束手无策。而且人家刘太医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写 的《本草品汇精要》,李时珍就是受了这本书的启发,才有了后来的被誉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
(旁白:我怎么记得小学课文写的是李时珍看到医书记载有误,看不下去的李时珍才决心自己写一本的。)
且不说《本草品汇精要》是不是李时珍看不下去的哪一本。
《本草品汇精要》这个本身就很无厘头。
从“品汇精要”这四个字,就可以看出这本书是怎么回事了。
弘治十六年,明孝宗下诏,让太医院重新修订宋元医书,说白了就是把以前的医书进行汇编去重,这事也就落在刘太医头上。
刘太医接旨后的表现很有趣,史书记载:“文泰等于草本实懵然。”
弄死宪宗那会,还以说是文泰同志刚刚到岗,业务不熟,这都在太医院干了十六年加了,临床医学本科都够毕业三四会了,一个学徒耳濡目染这么多年下来知识储备都足够出师了。
但刘太医等人面对前朝医书,反应是懵的,可见刘太医双杀绝非偶然了。
懵归懵,活还得干,弄死宪宗也算是让孝宗提前上岗,但不干活无异于抗旨,也够杀头的。
不会咋整?
刘太医打翰林院的主意,毕竟翰林院主要工作也是抄抄写写,又都是全国考试名列前茅的学霸,找他们当枪手是再适合不过的。
但人家翰林院不干。
首先,虽然都是学霸,但他们也不懂,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又不是《黄帝内经》,隔行如隔山的。
其次,他们主要工作是抄抄写写没错,但都是起草诏书、编修史书等重要文件。
最后,翰林院是什么地方,是国家重要的人才储备库,这哪一个不是进六部的主?
你居然让我们修医书,太掉价了,不干,坚决不干。
孝宗也不管,最后这本《本草品汇精要》就在太医院和翰林院两院互相扯皮之下,花了两年时间修好了。
书修好了,不知道孝宗有没有看,估计没有,有的话也不至于又被刘太医送走。
弘治十八年四月,孝宗偶感风寒让太监传旨和百官说,我放两天病假,你们该干嘛干嘛,都好好的。
然而没过几天,宫里就给内阁下了皇帝病危通知书,这回百官集体懵逼了。
紧接着就是孝宗召见阁臣立遗嘱,然后就去见宪宗了。
这是啥情况啊?前两天还只是风寒,今天就凉凉。
得查,这也好查,皇帝干啥都记录。
一查,又是刘太医让皇帝吃错药。
啥都不用说了,刘太医和其他几个负责人,脖子上这一刀是没跑了。
如果这都不死,那就真的是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但诡异的事情又发生了。
死后拿到文正头衔的李东阳、谢迁,居然当了刘太医的辩护律师,硬是把死刑改成流放。
流放当广西的刘太医,还在广西生活了好几年才去世。
一个庸医送走两皇帝,十大酷刑上个遍都嫌轻,结局居然是善终,这让宪宗孝宗上哪说理去。
至于李东阳谢迁两人为什么给刘太医辩护,史料上也没说,就像他送走宪宗后为什么还能在太医院祸害孝宗一样。
之所以有这么玄幻的剧情,还得追溯到宪宗时期奇葩的传奉官制度。
这帮传奉官是绕过科举,也不需要通过吏部,直接由皇帝任命,这帮人就像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一样,身份、成谜。
刘文泰就是这种来路不明的关系户之一,这种关系户的数量一度超过京城正牌文官数量,这也就是宪宗后期被骂为昏君的原因之一。
任命大量传奉官,除了造成冗官,也让一群不学无术、善于钻营、与文官集团有千丝万缕裙带关系的家伙充斥朝廷。
宪宗孝宗是吃错药而死的,某种意义来说,药方是他们父子自己开的。
#历史# #历史三千问# #明朝#
在学校班主任工作群里这样怼校长,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