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连任后,法国数百名外交官又开始罢工。就在今天,法国突然爆发了20年来首次外交官罢工潮,数百名法国外交官和多家相关工会罢工,抗议马克龙政府今年4月宣布的公务员改革法令。
2017年,马克龙上任后第一个表示,希望对法国内的高级公务员队伍进行改革,搞定期轮换调动。
上一任期,马克龙希望的这个计划只是停留在嘴上,并没有落地。可是这一任期开启,马克龙又提及此项改革,一旦轮换调动计划真的执行,这就意味着法国“职业外交可能面临终结”。
此前,已经有不少法国大使表示要参与罢工。同时,法国前驻美大使阿罗德对马克龙搞出来的这一计划表示担心,因为一旦论调改革实施,这就意味着,马克龙可以随意挑选驻外大使。
#我要上 头条# #法国数百名外交官罢工#
四月六日下午,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宣布已向行政长官递交辞职信。事实上,政圈一直流传李家超即将辞职参选下届特首。

四月四日早上,现任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将不会寻求连任,并在同一个记者会上表示,“至今未收到任何官员辞职”。
到了四月六日下午升任不够一年的政务司司长李家超宣布:“今日下午我向行政长官递交辞职信,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务司司长的职务。”李家超又说︰“我在信内表示,我辞职的原因,是如果我的辞职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我打算准备参加下一任行政长官选举。我感谢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在2017年7月委任我为保安局局长,并且在2021年6月委任我为政务司司长。我感谢各政治委任官员的团队合作。我多谢香港市民,我能够在政府服务市民超过40年,我感到光荣,我更想藉这个机会,感谢多年来跟我一起共事的各公务员同事,感谢他们的努力不懈、尽忠职守。”
李家超纪律部队出身,如当选将成为本港首位出身“武官”系统的行政首长。

现在,让笔者简述一下李家超的履历:
1997年:李家超获晋升为总警司。
2010年:李家超获委任为警务处副处长(管理)。
2012年:李家超提早退休,由警务处副处长改任保安局副局长;五年后更上一层楼,获委任为局长,亦是本港回归后首名警队出身的保安局局长。
2017年:李家超获委任为保安局局长,是香港特区历史上首位警察出身的保安局局长。
2021年:李家超获委任为政务司司长,成为香港特区历史上首位警察出身的政务司司长。
李家超任内有多项重要工作,包括:(1)首次引用《社团条例》,禁止香港民族党运作。(2)冻结壹传媒集团三间公司的冻结资产。(3)带领候选人资格审查委员会,审视参选人是否“真诚爱国”,取消郑松泰等人的议员资格。(4)第五波疫情期间,带队到深圳同内地讨论通关,及专家对接的安排。

“四年前就想让蒋万安选台北市长!”吴敦义:今年也是很有机会赢
2022九合一选举11月26日登场,中国国民党派出“立委”蒋万安光复台北市,台湾公教军警消联合总会5日成立后援会,国民党前党主席吴敦义也到场力挺,并透露其时四年前他就曾考虑让蒋万安来选台北市长,但可惜因故未能如愿。
吴敦义说,四年前他担任国民党主席时,就想让蒋万安参选,如果当时选了,现在就已经坐上市长宝座,2022就是竞选连任的。
不过,吴敦义表示,虽然晚了四年,但我信在大家全力支持下,蒋万安今年底必然可以顺利前进台北市政府,为国民党2024年拿回执权做准备。
吴敦义也提到,军公教警消人员一直都是社会中最稳定的力量,过去国民党执政时期,都能让公务员在执行公务之外,也能保有最基本的尊严,但民进党执政之后,年改过程退休的军警、公务人员与老师一再被羞辱。

吴敦义说,四年前的地方选举,他们打了漂亮的一战,今年执政党种种施政都悖离民意,民怨反弹更胜上一届,尤其最近两名年轻的警察被一个逃脱的受刑人杀害,这其中也有很多值得检讨的地方。 “大势来看,今年选举我们也是很有机会赢的,但大家既要同心协力,更不能掉以轻心”,并预祝蒋万安顺利成功。(薛洋/编辑)
【苏纳克当选英国首相,与奥巴马在美国“上位”性质大不相同,但后续影响很大】
美国总统老拜登,又闹出笑话了。
当地时间10月24日,白宫举行了印度教传统节日“排灯节”的庆祝活动。美国总统拜登祝刚满58岁的印度裔副总统哈里斯“生日快乐”时,一张口,就把在场的众人“雷住”了:先是说哈里斯“今年30岁”,大家先是一愣,但还以为拜登在开玩笑;然而,拜登接着又称哈里斯为“伟大的总统”,这一下,众人实在无法淡定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拜登首次称哈里斯为“总统”了,也让一直以来攻击他“年事已高”、“健康状况堪忧”的美国保守派媒体又一次抓住把柄。美国福克斯新闻则嘲讽说,“失态”已成为拜登的代名词。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3月的一场记者会上,拜登竟然称哈里斯为“第一夫人”。除失言的问题外,拜登在就任后的多次差点摔倒和一些奇怪的手势,也使得其健康问题广受外界关注。
美国国内对拜登“年事已高”的质疑声音,正逐渐增大。尽管此前不久,白宫方面表示,即将年满80岁高龄的拜登,已确定参加2024年美国大选、争取连任总统;但如今,舆论都在热议:拜登是不是身体健康实在欠佳,有意要让哈里斯“接班”了?
再加上苏纳克刚刚出任英国首相,印度舆论一片欢腾:美国和英国两个世界级大国,而且都是白人占主体的大国,都要让印度裔“当家”了。印度总统莫迪,更是第一时间向苏纳克发了贺电。

西方媒体也纷纷鼓噪称:当年,作为黑人的奥巴马,能成为美国总统,是“民主制度下的政治突破”;因此,如今的苏纳克当选首相,也是英国“民主制度的胜利”。
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儿;其实,奥巴马在美国的上位,与苏纳克在英国掌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混为一谈。
美国本来就是移民国家,对非白人掌权的容忍度也高得多。至于奥巴马,则更值得说道一下:他的父亲虽然是黑人,但他的母亲是白人,而且是犹太人。奥巴马是跟着白人妈妈长大的,可谓“黑皮白心”;他的上台,也与犹太财团的力挺密切相关。
英国与美国大不相同:它是当今世界上几个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发源地,自从实施近代议会制以来,英国的政治原则向来“白人精英”统治,它的基础是“文官制”,也就是所谓“公务员制度。而英国王室,更是注重血统的传承。英国政治高层中,这种对肤色和血统的心理认知,其实是根深蒂固的。

因此,即便到了21世纪,英国政治的“金字塔塔尖”仍然是白人。苏纳克这样的非白人精英能够长期担任内阁大臣乃至晋位首相,说明英国固有的政治传统已然面临严峻考验。
这种变局的大背景,是英国在经济、疫情、能源等多重危机里越陷越深;但白人政客们根本无力化解这些问题,只能靠一味地炒作反华、反俄等议题来转移视线。特拉斯的迅速下台,保守党内的白人政客“无人能再担首相之责”,都已证明:白人精英,已经无法拯救英国了。
因此,苏纳克成为首相,恰恰映射出“英国式民主”的危机乃至末路:靠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治游戏规则,已经无法造就和选拔出执掌英国的白人政治精英了。
英国白人继目睹印度裔这样的有色人种后裔在经济上“独步逍遥”之后,又看到了他们在政治上“太阿倒持”,虽然情难以堪,却无可奈何。
如今,我们也要看看美国:如果真的有一天,在苏纳克这个“先例”的鼓舞下,一个不折不扣的有色人种后裔,在有色人种势力的力挺下,成为了美国总统;那么,一直默认以“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新教徒”为社会中坚和政治精英的美国白人们,还会淡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