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没有干一辈子的,同时军转地,各种福利待遇相当好,部队平时每个月的工资也挺高,现在想去也不容易,政审关,体检关,学历关,你都能过了吗?优秀人才才有机会去部队。
战友老方转业走的那天,时隔几十年了,想起来那场面还能让我们老兵眼睛湿润。
老方带着两个旅行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写着“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旅行袋。一个装了鼓鼓溜溜一兜子苹果,一个装着他的军装和其他物品,当兵10年就这点东西。两个旅行袋都是簇拥着送他的他们排的兵给提溜着,老方他们排的兵,一边送他走一边掉眼泪,有的还呜呜哭出了声。老方就当了6年排长就转业了,老方他们排有一个四川兵,家里兄弟姊妹9个,一到开学的时候,学杂费3元钱都拿不出来,老方就去邮局给邮寄30元钱,30元啊,老方是排长,一个月才52元。那个四川兵都复员了,老方一到开学的时候,还是给邮寄钱过去,老方对他们排的兵都好。
到了火车站,老方接过旅行兜子,在站台上开始用力抱他们排的兵,他脸上的眼泪就跟流水似的,战士们都哭,他转身上车,火车动的时候,战士都跟着火车在站台上跑,喊着:“排长……。”他们知道这一别就是一辈子。
老方是俺们老乡,因为是他老乡对他底细就知道的清楚。老方放弃前程,闹着转业回家,“罪魁祸首”就是方嫂子,年轻人没出息,大多都因为女人。老方申请完结婚政审以后,方嫂子来过一次部队。那天是猪倌刘磕巴“驾驶”驴吉普上火车站接的方嫂子,驴吉普就是毛驴车,刘磕巴天天跟猪在一起,但是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女人。
接方嫂子的驴吉普进了营区,是下午四点多钟,辽东南的秋天晚霞映红了半个天,黄色的沙土操场上两个营的好几百号兵,在进行训练。方嫂子坐在驴吉普上,围着一个大红色围脖,虽然距离不近,但是能看出来是一个标致女人,操场上的战士们都瞬间地溜号,偌大一个营区,看到一个女人太不容易了。不仅仅是战士们溜号,干部也溜号。刘磕巴本来可以绕过操场,他故意从操场过,不少战友说:“刘磕巴就是显皮,让不明真相的人认为他猪倌刘磕巴也有媳妇”
俺们这几个老乡提前就知道了方嫂子要来部队,也是方嫂子到的前一天,我们几个老乡提前去的家属院,去收拾的卫生,拉的煤和柴火。我们跟老方说:“明天嫂子到,你别势利眼,找当官的喝酒,明天必须我们几个老乡喝酒。”老方抗不住我们折腾他,答应了我们。
方嫂子身高在女人里是均称的那种,往上看眼仁有点发黄色,鼻子跟嘴都搭配得十分可爱,一说话一笑,细皮嫩肉的脸蛋。我们在营区一年到头也闻不到女人味,坐在家属院房子里的床上,方嫂子就站在我们身边起罐头,方嫂子身上的味是雪花膏或者嘎啦油的香味。
那个年代买不到啤酒,那天晚上我们喝的地瓜酒,喝了两瓶。喝完一瓶的时候,老方就急的不行了,跟我们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我们虽然没有跟女人在一起的经验,但是明白老方着急跟方嫂子睡觉。刘磕巴说再喝一瓶就走,其实老方还有一份担心,怕我们喝多了,星期天喝多了也不容许。
方嫂子走的时候,老方请假坐火车把方嫂子送到兴城县,还逛的商店,天就要冷了还在人民商场给方嫂子买了一双二棉鞋,说是试鞋的时候,老方蹲下来握着方嫂子柔嫩的小脚丫,亲自给试鞋,说是穿袜子试了一遍,脱袜子又试一遍。旁边的店员互相言语:“你看人家解放军对媳妇多好。”今天要是谈起,当年老方给方嫂子试鞋,方嫂子就跟俺们说:“那时候我的脚你大哥都愿意亲,现在碰到我脸就马上去洗手。”
经过了爱情变亲情这个漫长岁月演变以后,因为是亲情了,说是50多岁以后老两口就各睡个的了。
在兴城县临上火车前,老方领着方嫂子就在古城春风楼吃的饭,要了一碗猪肉炖粉条,两碗米饭,花了不到2元钱,半斤全国粮票。
女人到什么时候都比男人痴情,俺们这帮战友都离开部队多少年了,保存当兵时候的信保存最好的就是方嫂子。那信也可以叫情书,又不像情书,因为当年的信上几乎没有恩恩爱爱之类的语言。我们要是上老方家喝酒,喝到兴头上,有的时候方嫂子就站在凳子上,伸手从立柜顶上拿下来一打子信,信封已经陈旧,上面还有红色的军邮印章,都是老方在部队写给方嫂子的。
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老方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一晃退休7年了。四年前孩子在南方有孩子了,方嫂子就自己先去了南方帮助照看孙子,说帮助看个一年两年老两口就打算哪好就上哪儿溜达溜达。这孙子可是隔辈亲,一看上就摆脱不了了,两年前老方也从黑龙江去了南方,老两口一起照看孙子。
老方前几天跟方嫂子说:“咱俩顶多再给他们看三年,三年咱俩就70岁了,刘磕巴说到了70岁跟团旅游都不要了。”
方嫂子对老方的话只是听听,她打算看孙子看到看不动为止。但是,这话她没有跟老方说。
昨天晚上老方喝了两瓶啤酒,还跟在三亚猫冬的战友于老二视频聊天一个多小时。于老二说:“浙江那么冷,你和嫂子来我这吧。”老方说:“上你那里吃住用不用给钱?”
于老二说:“八十年代你们上我家饭店吃饭给过钱吗?”
老方:“反正我是没给过,我明白了,八十年代都不给钱,现在你于老二更不能要钱了。”
老方说:“等我告诉这帮小子,明年冬天都上三亚找你去。”
于老二:“你让我多活两年吧!”
同样是1964年入伍的,同样是1992年转业回上海工作,同样军职是上校,政委:团长,前者按排市教委,后者进国企化工企业,最后退休工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其中差距有2500元之多。因此转业//择业,要多权衡,全面考虑,全方位考察,方能步步为上。
昨天,组织部门到老王所在的单位考察干部,勾起了老王的辛酸事,一怒之下,老王全程都没有参加!
老王50出头,技术级副营转业,到地方后拿的副科的工资,级别却是科员。也许是因为人老实,脾气倔,难免得罪人,虽然工作上一直勤恳,提拨却一直没有他的份。
眼睁睁地从30多岁熬到了快50岁,才给解决了个副主任科员,还没高兴几天呢,职级并行开始了,老王直接被转为四级主任科员,和一帮新任的90后四级主任科员为伍,这让老王很郁闷!
转眼三年过去了,老王还在四级主任科员的位置上原地踏步,尽快解决三级主任科员,是老王目前最大的愿望!
老王鼓起勇气找了一把手,找了人事科长,找了分管领导,但眼看着今年过去一半了,自己的事还没有一点动静,这让老王心里很不是滋味!
待遇解决不了,让老实人老王内心很拧巴!他想躺平不干了,但又做不到,只能私底下发发牢骚,发牢骚发习惯了,最后终究没能忍住,将牢骚发到了支部的组织生活会上。
虽说会上大家都对老王表示了理解和同情,说得冠冕堂皇的,但会后有人议论的话就很不好听了!
没有感同身受,谁能理解老王的苦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啊!
昨天考察干部的事,又让老王联想到了自己的处境,眼看着别人步步高升,自己50多岁的人了还在四级主任科员的位置上徘徊不前,混得还不如刚上班没几年的90后,老王能不生气吗?所以老王全程没有参加干部考察!
要知道,老王可是9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入伍的,副营转业混到他这个地步,实在是不多见啊!
唉,人哪,怎么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