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西北有高楼》被指美化南京大屠杀主战犯朝香宫鸠彦王,涉嫌洗白日本,歪曲历史。
经查,小说《西北有高楼》是木更工作室2014年出版的图书,而这个木更工作室的IP地址就在台湾省台北市!该书作者是穆卿衣,出版社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守护城市记忆
六朝古都,遗珍遍地。2014年6月,在南京市文广局指导支持下,由南京市文广新局领导整合执法总队牵头组建成立南京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总队。目前120位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时间总计达27000小时,提交文物保护 巡查表近2500份,报告文物安全总隐患或紧急线索180佘件。报据这些技系,市.区两级文物行政执法机构及公安机关已办结4起文物违法奖件,其中两起在全国范围产生较大影响。
图三是啥君识否?长乐未央灶台文字您认全?
成都成为全国第七个两万亿俱乐部城市。成都已经官宣破两万亿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从2014年破万亿到2022年两万亿,只不过短短八年时间。现在成都逐渐拉开和杭州、武汉、南京的差距,基本算是独一档。想想也是神奇,中国拥有两万亿城市的省份一共就三个,四川就占了一个。
1911年12月,南京。“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各省代表大合影。
关于这次大会2014年10月16日出版的《中国档案报》这样介绍: 12月29日,在辛亥革命中为筹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而设立的“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在南京丁家桥原江苏咨议局会场,举行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会上,来自直隶、奉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17个省的代表每省一票,采用无记名的投票方法进行选举。候选人为孙中山、黄兴、黎元洪。投票结果为孙中山得16票,黄兴得1票。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优势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结果公布后,音乐大作,在场代表和列席的军界、学界人士起立欢呼。随即推正、副议长汤尔和、王宠惠赴上海欢迎孙中山。这次选举在“群雄并起”的革命时局中,史无前例地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和程序确立了国家元首,开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崭新历史。
退休6年后,南京原正厅级干部成玉祥被查!
11月28日,权威媒体发布消息,南京市原正局级干部成玉祥突然被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从家中带走,紧接着通报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截至被查时,成玉祥已经退休6年,可能他早已经习惯了,认为退休6年肯定是高枕无忧了,可是他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只要触碰红线,账早晚是要算的!
公开资料显示,1956年出生的成玉祥是南京本地人,曾任原江宁县委常委,期间援藏担任墨竹工卡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援藏结束后回来任南京市江宁区委常委、副区长,后来又调至建邺区担任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2年后再次跨区调动,出任南京市浦口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南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2010年再次提拔重用,担任南京市浦口区委书记、南京高新区党工委书记,2014年开始担任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1年后被免职,在2016年7月退休!不曾想,退休6年后,成玉祥被查!
#媒体人周刊#
【七年了,请市纪监委彻查真相!】
今天,是年三十也是辞旧迎新之日,如果不是从南京市级某档案室调出来2014年南京战友实名举报被泄露信息和被被举报人威胁”原始证据,老兵很难相信南京战友的创伤。整整七年了战友还在走在“举报”艰难的路,可当地个别部门及领导就是不给予明确答复。
2021年刚刚到来,我这位可怜(身体不好)战友得知国家《退役军人保障法》己出台,同时又看到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会议召开,他又鼓起了勇气再次自己写信实名举报当地那位有权有势力的人。
军人,今生当兵,一生光荣
老兵,完成光荣使命要尊重
新的一年将来临了,金陵兵魂祝愿战友反映的问题能彻查!也真诚地希望战友依法举报,相信市级相关部门关注并重视“退役军人”诉求,从而保障退役军人权益!(照片一为2014年原始证据,照片二为2021年举报内容)
又一小说《西北有高楼》被指美化南京大屠杀主战犯,让人痛心
近日,一名为《风情不摇晃》的网络小说因女主角和毒枭的爱恨情节被@四川戒毒点名批评。随后,有网友曝出,一名为《西北有高楼》的网络小说涉嫌洗白日本、歪曲历史。小说《西北有高楼》被指美化南京大屠杀主战犯,小说创作有哪些底线?
《西北有高楼》这部小说出版于2014年,小说中的日本皇族原型为乙级战犯--南京大屠杀主要元凶朝香宫鸠彦王,小说中还有位有良心、有道德的日本高官重光葵--现实中的甲级战犯,而小说中的反派人物叫东史郎--现实世界中积极反思直面侵略战争罪行的有良知的日本人
正面人物全是现实世界中的日本战犯,反派人物反而是反侵略、揭示日本暴行的有良知的人士,说这都是巧合我想没有一个正常人会相信吧!作品全线下架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类三观扭曲的文学作品纷纷被网友撕开真面目,遭众人唾弃。
还有之前的《悉尼往事》大致了解了下,这本书与《风情不摇晃》有异曲同工之妙,讲述的是留学少女和黑帮成员的爱恨情仇,中间男主被抓进戒毒所,女主向戒毒所行贿希望他们能宽带自己的爱人,最后男女主还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了一起,可以说相当离谱了。
网友纷纷呼吁文学创作需要底线,不能因为流量、销量而违背自己的良知和历史,前人流血牺牲不是为了让后代对战犯进行各种美化,军警保家卫国也不是为了让年幼无知的学生被歌颂黑帮爱情的作品扭曲三观、转而共情罪犯声讨缉毒警的!
网友也纷纷讨论很奇怪这种题材的小说是怎么通过审核出版的?!如今虽然这些小说都搜索不到了被下架,但是也让很多青少年看到,他们是小说的主要群体,很难保证他们的价值观没有被带偏受到影响,不然缉毒警察的流血牺牲又算什么?
#历史##历史有知识##历史头条#
2014年,常某搬进了南京市秦淮区某小区。由于居住房屋距离小区正门较远,常某经常将共享单车骑到楼下才停车。
2018年11月,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更换了物业服务公司。由于南京市新出台的《共享单车管理规定》,要求共享单车需按区域和点位规范停放,并设置禁停区,因此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物业公司需要做好小区非机动车辆管理,不能让共享单车进入小区。
同时,双方约定了6个月的过渡期,物业合同在2019年4月生效。
2019年4月4日,常某再次骑行共享单车进入小区时,遭到了新物业公司保安的阻拦。常某执意要骑车进入,双方发生了口角,常某还报警找来了民警。
6天后,常某照旧要骑行共享单车进入小区,又与保安发生了激烈的口头谩骂,导致110再次出警。
民警调解现场,常某认为长久以来自己都能骑行进入小区,无法理解物业公司的行为,甚至要求更换物业公司。
但物业公司觉得自己更占理,一来自己完全是按合同行事,共享单车能不能进入小区,常某应当去找业主委员会;二来将共享单车停在小区内会影响非小区业主的使用,不符合共享单车设置的初衷。
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常某以物业公司侵犯其合法权益,将物业公司告上了法庭。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进行了调查,发现经过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常某骑行的单车在APP以及车身上明确提示,“请将单车停放在路边公共停车处”。
于是,法院指出,常某骑行共享单车进入小区,将占用归全体业主所有的道路,是否准许,业主委员会已经在物业合同中给予了否定回答。同时,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已经对共享单车按区域和点位规范停放作出指导性意见,共享单车经营企业也积极响应,并在手机APP中作出明确提示,使用者理应按规范要求骑行停放。
据此,法院认定物业公司对常某的制止是合法的正当履职行为,不构成对常某的侵权。
“她让世界听到了被捂住的哭声”2014年,36岁华裔女作家饮弹自尽,引来230多家美国媒体集体向她致敬,日本却如释重负,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此人名叫张纯如,是第二代美籍华裔。
去年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85周年,在12月13日纪念日那天,举国上下悼念遇难同胞,警报声响彻在中国上空,不仅告慰逝者,更是警醒国人,坚决不能再次让悲剧重演,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我们在铭记那段惨痛历史的同时,也应该记住张纯如这个名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华儿女。
张纯如孤身一人,穷极一生来探寻历史,亲临南京,造访幸存者,写出全英的《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只为将这段外国人不了解的悲剧完整的展现到世界面前,揭露日本侵华战争所犯下的罪行。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利·威塞尔说过这么一句话:“忘记大屠杀就等于第二次屠杀”。
而翻开《南京大屠杀》一书的扉页,我们就能看到《华盛顿邮报》作家乔治·威尔的评价语:“此书,终结了第二次南京大屠杀”。
可以说,张纯如用笔当做刻刀,将这段历史深深刻到了全世界的心中,让全球人民听到了那段被捂住的哭声,谴责侵华日军犯下的一桩桩罪行。然而,就在此书爆火的7年后,张纯如却饮弹自尽,此时她只有36岁。
张纯如出生于1968年,父母都是从事科研的教授,张纯如并没有局限在父母从事的理工领域,而是在年幼时就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文学天赋,十几岁就能写出水平不低的诗,因此,张纯如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
在顺利取得写作硕士学位后,张纯如成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她的稿件受到报社的热烈欢迎,读者数量很可观。张纯如的天赋引起了很多出版人的注意,其中包括哈珀柯林斯出版社的苏珊·拉宾。由于她华裔的身份,苏珊建议她可以写一本有关钱学森的作品。
张纯如接受了苏珊的建议,四处走访了两年时间,才写出了《蚕丝》这本书。里面不仅讲述了钱学森从美国如何临近艰难回归祖国,以及他个人的传奇一生,还诉说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
《蚕丝》从1994年出版上市后便一路畅销,如果按照正常发展,张纯如前途无量,但她却毅然选择了另一条满是荆棘的道路。
对于那段惨痛历史,出生在美国的张纯如了解并不多,大多都是父母讲述给她的。张纯如的的外祖父正是南京人,幸运的是他在南京大屠杀前就拖家带口逃到了美国,不然不可能有现在。
最初张纯如只是知道过去的中国经历了太多苦难,她对于同胞的经历深感同情。这时的张纯如还想象不到那段历史到底有多么惨烈,直至一次偶然参加了抗日战争照片展,那一张张照片深深触动着张纯如的心。
张纯如的父母从小就告诉女儿:“要记住来时的路,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华儿女”。
经过一番挣扎,张纯如决定为那30万同胞发声。但是在美国,真实纪录那段历史的资料非常少,能找到的资料一只手就能数过来。因此,张纯如来到了南京。
踏上南京的土地,看着一片繁华的景象,张纯如很难把这个地方与她看到的那些照片和资料联系起来。在多名中国学者的帮助下,张纯如来到了多处大屠杀遗址,拜访幸存者,纪录下他们的亲生经历。
随着资料越来越多,张纯如内心的悲愤也越多越盛。在写作时,张纯如的进度非常缓慢,主要原因就是她无法回想那段历史,每次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才能下笔。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那个时间,我也就是其中的一具尸体了,一具无名的尸体。”
1997年,《南京大屠杀》在美国出版,一上市,这本书便霸占了畅销榜单三个半月,销量成功突破50万册,引发民众热议。
美国作为广泛的媒体《纽约时报》评价称,这本书是60多年来首次打破美、日沉默,用英文告知世界,完整揭露日军罪行的著作。
大多媒体人都对这本书评价很高,称这是个“火种”,他们需要将其传递下去,不能让火苗熄灭。
随后,张纯如便带着这本书四处签售,还顶着日本重压出版了日文版《南京大屠杀》。此举引发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暴怒,日本驻美大使甚至公开在电视台与张纯如展开辩论,张纯如的话语让他哑口无言,无法反驳,但直到最后,日本大使都没有道歉。
但是,张纯如的生活充满了威胁和恐吓,有次她还收到了装着子弹的恐吓信。长期过着这样的生活,张纯如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最终不堪重负,心理彻底崩溃。
2004年11月9日,年仅36岁的张纯如选择了饮弹自杀。引发了230余家美国媒体集体登报,向她致敬。与此同时,一直处在压力中的日本右翼势力,松了一口气。
“虽然张纯如倒下了,但无数个张纯如站了出来!”
即便距离张纯如去世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日本依然没有道歉,但无数中国留学生还在为之而努力,在高校毕业典礼上,在世界景点下,举着“日本欠30万南京遇难同胞一个道歉”的标语,来告诉世界这段历史。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逝者已矣,生者奋进!
#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历史##国际##人物#
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明武宗朱厚照决定御驾亲征,但等朱厚照率军走到半路却发现:宁王已经被王阳明给拿下了。朱厚照大发雷霆:我都还没到,你怎么可以把他抓了呢?马上把他放了,让我来!
大明王朝正德14年的六月,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反叛朝廷。七月初,他带领他的全部人马出江西乡围攻安庆,然后兵锋直指南京。
消息传到京城啊,朝野震动。大明王朝的第十代皇帝朱厚照决定御驾亲征,要与朱宸濠决一死战。可是,当他率领大军刚出北京城,就从南昌转来战报,宁王朱宸濠被俘,江西的叛乱被平定了。
从宁王朱宸濠宣布造反到他造反被平定,仅有43天时间。而这期间啊,朝廷没有提供一兵一卒,所有人都懵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王明阳顺手给解决的!
六月初九,王阳明从南昌出发,奔福州去,本来是受兵部尚书王琼的安排,让他去福州解决军人哗变的问题。
6月15日,也就是朱宸濠造反的第二天,王阳明来到了江西的丰城。丰城知县一见王阳明啊,就对王阳明说,朱宸濠造反了。王阳明一听这话呢,就决定福州不去了,立刻换下官服向西到了临江府。
王阳明定下计策,为了防止朱宸濠北上,立刻伪造了一道皇帝的密旨,王阳明找了一位细作,把密旨藏在了此人的衣服的夹层里,然后让他化装成使者潜入朱宸濠控制的区域,结果这个细作果真被朱宸濠的巡逻兵抓住了,从他身上搜出了密旨。朱宸濠相信了,怕中了埋伏,迟迟不敢出兵。
在这期间,王阳明不断调兵遣将,等宁王反应过来,自己被王阳明忽悠了,立刻攻打安庆,打完安庆就打南京。但这时,王阳明已经召集了8万军队,最后宁王被王阳明摁在鄱阳湖打败了。
得知王阳明已经擒获宁王,太监张忠、许泰等人为了争功,给皇帝献上“荒唐的一计”让王阳明放了宁王,再由皇帝亲自指挥抓住宁王,这样就可以显示出皇帝的威仪,功劳也归皇帝和身边的宠臣了。
谁料皇帝一听竟然还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派锦衣卫前去传口谕,锦衣卫带着皇上的令牌找到王阳明,要他交出宁王。王阳明事先已经得知消息,于是不肯相见,这是违背圣旨,是大罪过。
部下苦劝,不要这样和皇帝对着干。王阳明说:“人子对于父母的错乱命令,若可说话就涕泣相劝。我不能做阿谀之人。”
见王阳明不听劝,部下只好岔开话题,问:那该给锦衣卫多少辛苦费呢?王阳明说:只给五两银子。”锦衣卫看到递来的五两银子,觉得这是在侮辱自己,他直接甩手拒收。
没想到次日辞行,王阳明拉着他的手说:“我曾下锦衣卫狱甚久,未见像您这样轻财重义的。昨天那点儿薄礼是我的意思,只是个礼节而已。您不要,令我惶愧。我别无长处,只会作文字。他日当表彰,让人知道锦衣卫中还有像您这样的。”王阳明一番话,弄得那个锦衣卫无话可说。心学大师的智慧略见一斑。
说起王阳明就不得不说“龙场悟道”了
1506年,王阳明因为得罪了大太监刘瑾,被乱棍教训了一番后贬到贵州。可刘瑾却没打算让王阳明活着过去,于是沿途派出了几十个锦衣卫追杀他。王阳明何等聪明,通过各种计谋,终究是安全抵达贵州。
但贵州龙场人烟稀少,荆棘丛生,在这里,没有粮食,王阳明只好自己动手种菜耕田,没有住所,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王阳明逐渐忘记了功名利禄和都城的繁华,他把心放沉,开始享受着可以潜心思考的时间,思考起自己之前没有思考出结果的圣贤之道。
公元1508年,王阳明大笑着从山洞中奔出,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圣人之道原本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向外物寻求真理反而是错误的方式,向自己的内心求理才是真正的圣人之理。从此,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明阳心学诞生了。这门学问后来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指明灯,也使得王阳明跻身于孔孟朱圣贤行列。
悟出了自己的道,王阳明的内心得到了久违的平静,他开坛授课,把自己的道分享给大家,成为圣贤的王阳明,将“心学”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客,他不花费一兵一卒,只写了一封信就剿匪无数;用到战争上,他成了最可怕的军事家,他一生打仗无数,未尝败绩……
王阳明逝世后五十四年,官方特批从祀孔庙,与薛瑄、胡居仁、陈献章一起成为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王阳明的从祀,表明他的心学最终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后来,阳明心学还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心中都有圣贤之道,良知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而做圣贤,就是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最真实的自我。
人生是一场修行,你永远成不了完美的别人,但可以成为完美的自己!
古人云:欲成大事,必读王阳明。推荐一本《王阳明心学》给你,这本书里包含了阳明先生全部思想的精华,以及如何实现“知行合一”的法门。这是一本了解古代圣贤,开启思想智慧的好书。
所以,如果你也想要实现自我超越和触碰自己的圣贤之心,那么不妨看一看这本《王阳明心学》,它能帮助你实现心灵的超脱,看见更完美的自己,戳下方链接带回家吧↓↓
欲成大事,必读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