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人事# | 陈海斌同志任国家电投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2022年1月7日下午,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通报了中组部关于陈海斌同志任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的决定。上述任命按有关法律规定办理。
#央企人事调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近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组部领导委托,中组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曾毅同志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的规定办理。@CEC中国电子
临危受命,在任5年,他铁腕反腐送进去87人,为地方引资30多亿,以一己之力把“全国贫困县”拉进旅游大县。任内得罪人无数,多次被威胁举报,他却获得湖北省委巡视组长“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的评价!
这个人就是前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一个梦想“白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清华才子,一个温文儒雅却铁腕治贪嫉恶如仇的汉子,一个站在人生巅峰却急流勇退的官员。
2011年,陈行甲空降到巴东任县委书记。对于巴东县,他一点都不陌生,甚至很熟悉!
几年前,他在拜祭母亲时,一群巴东少年莫名其妙地出现,痛打他一顿。2年前,邓玉娇事件把世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这个山区县城,当地官场震动。在他上任2个月前,某贪腐官员被异地羁押在巴东,却莫名死亡。
陈行甲想过来此必须先烧“三把火”,也预料到会有一些抵触。可是,他没想到自己将陷入一场近乎悲壮甚至惨烈的“斗争”。
对于这个扶贫了十几年依旧贫困的县城,陈行甲可谓倾注了无数心血。他飞上高空宣传当地旅游,亲自录制MV节省请歌星的巨资,在山山水水间他跋涉了数年,贫困却依旧不变。
至此,陈行甲终于认识到发现了贫困的源头,于是,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反腐的征程......多名县委官员被他送上法庭,几十名不法的商人被他送进监狱,在反腐斗争最激烈的时刻,他的轿车被加装了钢板,以防不轨者孤注一掷。
可是,此时却有人隔空传话要和他鱼死网破。深明大义的妻子一如既往支持他不改“白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梦想,曾经教诲他“干净穿衣,干净做人”的母亲在泉下微笑回回入梦,立誓为民做主的陈行甲更不愿做儿子眼中的“逃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陈行甲持剑傲笑披甲前行,因为,这早已不是暗中歪曲检举就可以得逞的时代,也不是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坏人弹杯欢庆的时代。
2015年,由于陈行甲在当地的卓著政绩,他入选为“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又被中组部列入重点考察提拔名单。
尽管途中风雨交加,尽管一路行来被一些人中伤妒忌,陈行甲却不愿收起“勇猛精进”的行进姿态,更不愿做一个圆滑保身的旧式政客。但任满后的陈行甲却不顾当地人的挽留,翩然隐退,身后留下无数谜团。
2016年,陈行甲公开辞职,拒绝了万民送行,拒绝了好友道别,悄然匿迹。如他在公开辞行信中所言:挥一挥手而来,挥一挥手而去,清清地不带走一片云彩。
陈行甲用“清清”二字向巴东人民交了一份长达5年的考卷:清廉如水,清白做人!
四年时间匆匆而逝,不解真相的人期盼着陈行甲的复出消息。
可是,一等再等,人们得到的只是他转投公益事业的消息。他是被伤了心?还是对仕途没了兴趣?有看透人生浮沉的政客说:为政5年,他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啊!
众说纷纭,街头巷尾尽是惋惜猜测,不过,熟悉陈行甲的人知道他一定会归来!
2020年底,陈行甲突然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亲书一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揭开了他沉寂四年的人生轨迹。原来,他没有解甲归田,也没有心灰意冷,而是转入人生的下半场,为教育、为医疗、为孩子去做不拿一分薪水的公益事业去了!
居庙堂则为其政,处江湖则悯其民。
这就是陈行甲,一个面对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妥协、不让步,永远走在前面的人!
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中,陈行甲没有曲笔隐晦,没有掩饰做作。从幼时父母对他的教育、年轻求学时老师的教诲、成家后妻儿对他的支持谈起,直到巴东官场的风云幻变、几度沉浮......
已经天命之年的陈行甲没有变,依旧不改他既往的直率风格,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人性的坦诚、真挚和淳朴,让为商者深受其益,让为政者高山仰止。
詹国枢先生读完他的书后,连夜写了一封信给陈行甲,冲融胸中块垒。在信中,他用12字评价陈行甲:激情如火,纯真似婴,嫉恶如仇!
走近一个英雄,了解一个时代,让光明照进内心,这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值得您细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看一看。
#陈行甲# #阅读的温度#
陈行甲曾经这么自我解嘲:“我能当个县委书记已是祖坟冒青烟,我从来没想当大官,官当多大算是大呢? ”
可是,你知道吗?就是他这个九品芝麻官,曾经将87名干部和老板送进监狱的人,后来在提拔公示期内断然裸辞的县委书记。
曾经有人预言,陈行甲将前途无量,因为他不但有能力有担当,更有魄力。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还被湖北省定为“州级领导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为了宣传湖北巴东旅游,他直播三千米跳伞,亲自演唱MV,轰动网络,成为轰动一时的“网红书记”,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呼他“甲哥”。
但他却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辞去县委书记职务和公职,并在告别信中说:“清清的我走了,正如我清清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关键时刻裸辞也引起了很多人的猜疑,有人说是因为他个性鲜明、锋芒毕露,得罪了不少人,甚至被别人举报并列出了六大罪状:自我竭力炒作、捞取政治资本、思想意识差、心胸狭隘、借反腐泄私愤、做人品质差等。
在《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这本书中,陈行甲深情回忆道,在童年时期,他母亲就教育过他:“哪怕是补丁衣服,我们也要穿得干干净净。”
今年初,陈行甲出了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他打算把卖书的收益捐给自己的慈善基金。
没想到一月份的新书,到现在已经是第四次印刷了,出版本书的人民日报出版社都说这是=从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该书讲述了陈行甲自童年到卸任巴东县委书记后做起公益事业期间的经历和感受。
陈行甲在自己的新书《在峡江的转弯处》中第一次披露了自己辞官不做的原因:
原来陈行甲到巴东当县委书记8个月后,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这个抑郁症来自两方面的压力。
2011年,陈行甲从宜昌市宜都区长任上空降巴东担任县委书记,这就把许多人原本计划好的升迁道路给堵住了。
当时的巴东县长刘冰一路从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副书记到县长多年,就等着接任县委书记,结果陈行甲来了。
这样一来,县长无法升任书记,副书记也无法升任县长,常务副县长自然不能担任副书记,一批人的仕途晋升就此被堵住了。
这些人对陈行甲自然是深恶痛绝了,他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会表示反对,连说个普通话都受到同僚的嘲讽,陈行甲明显感觉到被边缘化,被孤立了。
以县长为代表的一批本土派重要官员,表面上支持他的工作,其实暗地里却不断使绊子,出阴招,让陈行甲有苦难言。
但是为了工作,他只好咬牙坚持,后来严重到晚上吃了安眠药也难以入睡,饭量一天天减少,身体一天天消瘦。
幸亏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陈行甲在江苏一家精神科的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情况才有所好转,这之后,他又吃了两年多的药物,直到2014才彻底治好。
就在这其中,当时的巴东县县长,得到风声,亲自跑到州里,强调陈行甲得了“神经病”,不适合当县委书记,要求上级撤陈行甲的职务。这些对还在抑郁症中的陈行甲都很不利。
当然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波折,都一一在书中讲述了。 难怪在位期间,他就多次公开声称“你们看的所有小说,所有电视剧,都没有我这一生的经历精彩”。
生活远远比小说更精彩。
陈行甲如今以不同的身份,同样努力做着伟大的事业,在我看来,陈行甲的这一生无疑是很成功了,正如他在新书中说的那样:我在巴东的使命完成了,今后,我将把一切献给公益。
他的新书《陈行甲人生笔记出版》出版后以后,他的儿子说:“谨此祝福,并把此书献给一切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的人!”
为什么这本书能够大火,读完后,我想无外乎两个原因:
真实感人:这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写成,其真实性更有代入感,有着真情实感,比虚构的故事更加震撼人心。
独特曲折:作者的经历比较独特而曲折,更加吸引人。
如果想了解更多陈行甲的个人成长轨迹和工作故事,可以读读这本书。也许我们可以从陈行甲的这本自传体中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景象,我们可以从他的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思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陈行甲以铁腕反腐的坚定信心同一切与人民作对的人斗争,在裸辞后依然如火如荼干着为人民、为信念的事业,用行动证明了他对得起老百姓对他的诸多赞誉!这样的陈行甲,你们喜欢吗?可点击下方链接看看陈行甲官场大片一般的人生经历!
中组部:近日就做好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有关问题接受专访时指出,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加强政治素质考察,把牢廉洁底线,不能把有硬伤、暗伤的人选进来。(央视新闻)
【黑龙江省2023年度定向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年轻干部队伍“源头工程”建设,大力吸引高层次高素质优秀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助推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根据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选调生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8〕17号),经研究决定,2023年度继续面向部分高校定向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高校名单见附件1)。详情请点击→ 网页链接
#太原头条#【@太原人!党的二十大代表如何选?中组部负责人回应】#党的二十大代表共2300名#。党中央要求,二十大代表应具有广泛代表性:①保证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比例;②注重推荐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党员中的先进模范人物;③女党员和少数民族党员应占一定比例;④严把人选身份关,防止“顶帽子”。#太原身边事##太原头条#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李琳 汤华
在任5年不惧明枪暗箭法办87人,高调扶贫为地方引资30多亿,任满后,巴东县前父母官陈行甲不顾众人挽留,翩然隐退,身后留下的却是串串问号!
人在巅峰却急流勇退,陈行甲是功成身退,还是心灰意冷?
2011年,当陈行甲空降到巴东任县委书记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前曾被一群巴东少年痛殴的他会以父母官的身份来到这里主政,也不会想到这个出过烈女邓玉娇的巴东官场依旧暗流奔涌,更不会想到他将陷入一场近乎悲壮甚至惨烈的斗争,戮力独行。
在反腐斗争最激烈的时刻,陈行甲的轿车被加装了钢板,以防不轨者的孤注一掷。
多名县委官员被他送上法庭,几十名勾结不法的商人被他送进监狱,居然还有人叫嚣着要和他鱼死网破。深明大义的妻子一如既往支持他不改“白衣怒马仗剑天涯”的梦想,曾经教诲他“干净穿衣,干净做人”的母亲在泉下微笑回回入梦,立誓为民做主的陈行甲更不愿做儿子眼中的逃兵。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陈行甲持剑傲笑披甲前行,因为,这早已不是暗中歪曲检举就可以得逞的时代,也不是让英雄流血又流泪恶人弹杯欢庆的时代。一证清白后,湖北省委巡视组组长樊仁富这样评价陈行甲:“一身正气,一身杀气,一身朝气”!
2015年,由于陈行甲在当地的卓著政绩,他入选了“全国百名优秀县委书记”行列,又被中组部列入重点考察提拔名单。
尽管途中风雨交加,尽管一路行来被一些人中伤妒忌,陈行甲却不愿收起“勇猛精进”的行进姿态,更不愿做一个圆滑保身的旧式政客。
2016年,任期已满的陈行甲悄然辞职,不顾万人挽留,暗弹离别之泪。如他自己所言:挥一挥手而来,挥一挥手而去,清清地不带走一片云彩。
君子如玉,晶莹清澈。
陈行甲用“清清”二字向巴东人民交了一份长达5年的考卷,清廉如水,清净做人!
多少人曾鼓励自己的子女走进正道,走来走去,自己却走了偏道。多少人立志做堂堂正正的君子,最后自己却把握不住,成了伪君子。但陈兴甲不会!
一个从未进行专业训练却不惜危险而飞上3000米的高空为巴东旅游宣传的英雄,一个被当地少年痛殴过却不计前嫌为当地百姓无悔奉献的官员,一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士,又怎么可能放弃心灵的净土明珠暗投呢?
四年时间匆匆而逝,不解真相的人期盼着陈行甲的最新消息。
有人猜测他不忍流言择地隐居,有人暗叹他身心疲惫解甲归田,有人却信誓旦旦地说:陈行甲已经投身公益事业,开始了人生的下半场!
2020年底,陈行甲突然出现在世人的面前,一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揭开了他沉寂四年的人生轨迹。原来,他没有解甲归田,也没有心灰意冷,而是转入人生的下半场,为教育、为医疗、为孩子去做不拿一分薪水的公益事业去了!
读过这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有人感慨陈行甲对儿时母亲教诲的念念不忘,有人击节称赞他的相濡以沫深明大义的妻子,有人为他不要一分薪水捉襟见肘的生活难过,有人沉迷于他在巴东官场惊心动魄的砥砺岁月,更有人钦佩他激流勇进的勇气......
《人民日报》前编辑詹国枢更是给了陈行甲12字的高度评价:激情如火,纯真似婴,嫉恶如仇!
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中,陈行甲没有曲笔隐晦,没有掩饰做作。一如他既往的直率风格,字里行间透露的坦诚、真挚和淳朴,让为商者深受其益,让为政者高山仰止。最后,陈行甲还坦承,这部书的收益将用于儿童公益上,一文不取。
庙堂江湖,唯众生须臾不忘。这就是陈行甲,一个向往江湖、仗剑天涯的现实英雄,面对物欲横流的时代,不妥协,不让步,帮我们看清前路的人!
走近一个英雄,了解一个时代,让光明照进内心,这部《陈行甲的人生笔记》值得您细读。
#墨池文化读书会##陈行甲#
陈行甲人生笔记 省委书记【墨池文化】
1980年1月3日:原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刘玉堂少将在武汉病逝,时年67岁[蜡烛]。
刘玉堂1913年出生于江西兴国,1930年参加红军,曾担任少共国际师43团政委,1933年被派往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任少共湘鄂赣省委书记。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刘玉堂在湘鄂赣省军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湘鄂赣省军区政委傅秋涛领导重建红16师,刘玉堂于1936年2月转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红16师政委(师长方步舟)。
1937年底,刘玉堂赴延安入党校学习,后任中组部晋西南巡视团团长,中共青年委员会军体部副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赴东北,刘玉堂历任西满军区安广县独立团团长,黑龙江纵队三大队政委,吉林军区政治部直工部部长,东满军区兵站部政委,东北野战军东线兵团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
建国后,刘玉堂任中南军区后勤运输部第二部长,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
1951年刘玉堂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后勤部运输部部长。
回国后,任中南军区后勤车管部第二部长。
1955年9月刘玉堂改任武汉军区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参谋长,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红16师是三年游击战争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正规师番号,1937年8月改编成新四军第一支队第1团,在整编新四军1支队1团的这段时间里,刘玉堂担任了湘鄂赣红军驻武汉代表,参与了与果府方面的谈判,不久后刘玉堂就前往延安学习。
请注意此时的新四军1支队1团干部名单:1支队副司令兼1团长是傅秋涛上将,1团副团长是江渭清,团参谋长王怀生(1941年之后牺牲于上饶,老红军干部,据说是新四军年龄最大的军事干部),团政治处主任钟期光,此外1支队2团的政治处主任同样是由红16师政治部宣传科长肖国生(1939年牺牲于丹徒),此外1支队2团团长张正坤(长征路上的6军团18师政委,牺牲于上饶),2团参谋长王必成都是长征干部回派的就不多介绍了。
其实1支队参谋长胡发坚也是长征回派干部,长征路上杨得志团长的参谋长,曾经担任过红1军团1师参谋长,如果不是1939年牺牲于江苏武进,55年至少授个中将。
当然了,事实上1937年上级把刘玉堂调回延安学习,其实是对他坚持3年游击战争贡献的肯定。但是有资料称1939年刘玉堂就学习毕业了,并且留校担任班主任。但是我认为这个时间点应该与1940年1月八路军129师发起对顽军石友三部和孙良诚部的反顽作战,建立起连续,同时1940年当年果军已经开始谋划了针对皖南新四军军部的阴谋,我理解就是刘玉堂此时无法回到老部队了。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即使刘玉堂能够在1939年之前回到新四军,上述新四军1支队干部的损失情况,大家也能基本有个概念了,遗憾就是刘玉堂如果回到新四军,55年就一定会是一级独立自由勋章,问题也有就是危险巨大。
反过来说,刘玉堂将军能够在建国后淡泊名利,勤俭节约,并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也说明老人家根本不在于名利和地位,反而是我们现代人多了这些身外之物的烦扰。#历史上的今天##图说军史##老照片的故事#[给你小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