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参加19个编制考试都没过】
一个考生,将自己5年的考试都记录了下来。
5年期间,他参加19个编制考试,这毅力还是挺值得佩服的。但是越考越差以后,他还在坚持继续考。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欢迎讨论。#公务员#
身边有很多例子,有很多孩子当初上的大学也不错,专业也不是太冷门,考事业编、考公务员、考三支一扶,都没有结果。有时候会幸运的进入面试,但终是离上岸还差那么一点点。而后,分数是越差越多。家长在孩子的学习班上也下了血本,却没有收成。
有的孩子,明明你看不上他们的学历,有的是大专,再好一点就是通过成人高考,或者其他途径再取得本科学历,却能“一鸣惊人”,经过一两次考试,居然顺利进入编制内。有人说这上哪说理去啊!不排除有一些运气问题,人吃哪口饭估计是注定了的。
哈哈!有一个小同事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考试,考的内容很杂,天文地理,生活常识,物理化学,逻辑推理等等,就是知道的啷嫌越多越好。”
知道啥是啷嫌吗?我也不确定这两字是不是这样写,人家说的就是这个音。就是杂七杂八的各种知识,都得支愣着耳朵听着,记住。
#成都头条#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一个朋友当年高考超重本线考入成都理工大学某专业(具体那个专业记不清了和新能源有关),我们都认为以他的学习能力,以后再考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个国企,那日子可以说是过得相当巴适,毕业后他是去考研了,可是去考的审计的研究生,而且目标院校还是西南财经大学,感觉这个专业跨度是真的很大,并且学校也选得太好了,答案可想而知,没有考上,随后的几年里,也有备考过研究生还有公务员,感觉越考越差;到现在,却在某银行卖理财产品,天天要业绩考核,累成狗!哎,现在才觉得那会年轻的时候就是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成都身边事##工作#
二十年时间,工资从1600、8000、6000、20000到负债,这就是折腾的后果。
二十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巢湖粮库,事业单位,一个月工资1600,不满意,干了一年辞职了;
十八年前,在合肥一家杂志社,从事传媒工作,稿费加业务提成,月工资8000左右,不满意,两年后辞职;
十五年前,公考上岸,在省直公安机关上班,一个月工资,住房公积金加工资6000,七年后,不满意辞职;
八年前,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月工资两万元,从董事长助理干到总经理,五年后辞职;
三年前,自己创业,目前负债200万。
总是喜欢折腾,别人是越折腾越好,我是越折腾越差。三年时间,干丢两套房。
尤其是疫情以来,对于创业者是个不小的压力。每次遇到压力,总是拿成功的企业家安慰自己。
不然,还能怎样呢?
我感觉现实总是轮回的,如今计划生育没了,国有经济趋势又热了。所以有人说体制内的人,越老越值钱!体制外的人,无论你是985还是211,除去那些经商办实体的,靠出卖脑力体力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越老越不值钱!疫情营商环境原来越差,经济形势不妙,谁都不傻啊…
如果你在四十岁后丢失了工作,到六十五岁退休还有大概二十多年左右,你未来生活的道路肯定不会是坦途!大概率可能是贫困与艰辛或者做临时工!这可能就是一些大学毕业生舍弃私企财团的高薪资,转而报考公务员进国企央企的主要原因!
有人说:凤凰传奇现在是不是后悔死了,在大红大紫的时候居然放弃文工团的干部职位,自己出去单飞。没想到如今娱乐圈不景气,越混越差,这些年也没什么作品!
我觉得没什么后悔的,人家都实现财务自由了,曾经一年挣的钱是普通人几辈子挣不来的,何悔之有。
这和有的公务员国企下海经商一样,这要看是什么大环境下,本人的才华怎样,能否在当时的大环境施展才华。凤凰传奇这对凤凰已展翅飞翔十多年,大红大紫赢得了极大的红利,事实他们的路没有走错。
铁饭碗对于你我普通人来说香,但凡外面挣得超过铁饭碗三五倍以上就不值得留恋了,更何况他们何止三五十倍。
就像马云说他后悔没当老师,你信?!
#情感点评大赏#
你发现没,自身越差的人,越乐于鄙视别人。他们总是鄙视身边人,而且不是靠资格,而是自以为是。
周末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聊到她的叔叔,感叹原本平平无奇的叔叔,竟然在县城有了地皮,还给儿子全款买了一套房,一辆车,儿子还考上了公务员进了公安系统,更让他们羡慕的是娶了好媳妇儿,因为老丈人也是老资格的公务员。
言谈之间尽是羡慕。
这时,朋友70多岁的父亲眯着眼“哼”了几声,道出了他亲弟弟那“不堪的内幕”。
“他那房子又不是靠他本事建起来的。当初他给领导当司机,经常跟着人家一起吃饭,听说了那个地方的开发政策,就赶紧把地皮买了下来。那会儿多便宜呀,几千块钱就买下来了。要不他能有今天?!”
“他给儿子买房的钱,又不是他儿子自己挣的,他这个钱哪来的?还不是他们自己省啊抠门啊省出来的!要不然凭他们的本事,能有这个积蓄!”
“他儿子有什么本事?公务员又算什么?夫妻两个每个月的工资加起来都不到1万,能个der啊!哼,哼哼~"
说的时候手舞足蹈,一脸不屑鄙夷。
听完虎躯一震:
还有人这么说自己的亲兄弟?
70多岁的老人怎么会说出这种话?
“叔叔”通过信息差抓住机会,买下地皮盖房,有错?
“叔叔”夫妻俩工资不高省吃俭用攒钱给儿子买房这种事,也能被嘲?
强大的观念差冲击,忍不住问了问朋友爸爸是什么来历,听完恍然大悟!
老人家年轻时在部队待过多年,退伍后在家种田地,后推荐其弟弟也去当兵,结果弟弟当兵回来做了某领导的司机,做事踏实勤恳能屈能伸。
老人家一生忠于田地,中途有多次翻身机会,也尝试过,但碍于面子或受不了那个气,全部半路撂了挑子,觉得还是种田稳妥、自由。如今谈起来,最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服役。他说他当年带过的兵,很多人后来都事业有成,前两年大家组织聚会,都是他们组织,他们承担费用,他都是跟着免费吃免费玩,说到这,一脸自豪,意犹未尽......
聊到这,也理解他为何给“兄弟”泼冷水了。
自身越差,越乐于鄙视别人,而且他鄙视你,不是靠资格,而是靠自以为是。自己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改变的人,他害怕自己学不会,更害怕别人竟然学得会、竟然改变。如果原本跟他同一起点,甚至原本不如他的人,竟然最后改变成功,这对他来说等于证明他的失败。
这怎么能忍?那就使劲泼水,恨不得泼开水。对方的成绩都是因为投机取巧,都是“投机分子”,那就不屑一顾,是一定要打压滴!
然而他给兄弟破的冷水,除了让兄弟俩闹矛盾外,人家没因此受一丁点挫,反而越来越好。
自己活得乏善可陈,却鄙视他人的果实,可悲。
你自己活得稀里糊涂,你的鄙视分文不值,我们该干嘛干嘛,就是比你好,一直比你好。有这个想法的,可贺。
如果你来当官,你会是一个贪官吗?
中央台播出的纪录片《零容忍》大家都看了吗?讲的是国家治理官员贪污腐败的纪录片,观后感就是震撼,上至省级中央下至县机关国企,贪污金额动辄几十万,几个亿,都跟玩似的,跟电视剧《扫黑风暴多》有过之而无不及,官官相护,官商勾结,给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简直太可恶了,有的连贫苦户的钱都要贪污!这种人看了简直都该下地狱!太气愤了,老百姓终其一生,可能只能吃饱饭而已,他们随随便便一次都够老百姓奋斗几辈子的!多不公平呀
我也在想哪一个官员在入党的时候不是奔着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报效祖国去的,怎么就做着做着就忘记了初心了呢
其中一个落马的官员讲到一个词‘围猎’,那些商人为了达到目的时时刻刻都在围猎你,腐蚀,你的家人,你的朋友,每时每刻你的眼前都是诱惑的陷阱,一单放松警惕,一失足就就第二次第三次的刹不住车,就慢慢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其实我们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中也是如此啊,时时刻刻都充满着诱惑,好玩的游戏,好看的短视频,肥皂剧,喝酒,抽烟,有太多让人快速感觉到快乐的诱惑,没有一点自制力的人就会在这些诱惑中废掉,就跟当官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谁不是满腔热血信心满对人生充满了希望呀,可就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就开始不一样了
始终坚持自己理想的人,并克制自己的长期主义者开始在自己的领悟做的风生水起
被比较容易获得的快乐抓走的人,止步不前不说还可能越活越差劲
个人人生和公务员事业是一样的,抵制得了诱惑坚持理想终会有所成就,堕落的人生只是一个人越活越差而已,一个堕的公务员真是人名的不幸!
堂弟在家蹲了3年了,说起来很唏嘘,他可能是时代下最典型的越努力越差的代表。
前几周和堂弟聊过一次,堂弟自称自己是985废物,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问题是堂弟真的很上进,但为什么这牌就打得这么烂呢?
他从小就是小镇做题家,西南地区的人,从小努力上进,记得是13年高考的,没有超常发挥,也没有失常,就是平时的水平,当时超一本线也就一百几十分,心高气傲,立志当科学家。堂弟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在很多事上都让堂弟自己拿主意,造就了他自大的性格。那个时候他异想天开,认为自己能干翻大事业,报志愿的时候,其实啥也不懂,也不知道哪个专业好,父母也给不了意见。
那时候堂弟想:师范,没意思,临床,要读五年,不划算,思前想后,就它了-制药工程,是人都有生老病死,都要吃药,学好了,当科学家,研发新药,造福人类,不好,还可以去医院药房,哈哈哈,真是个聪明。
就这样,他被西南某985录取了。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自堂弟介绍时,就隐隐觉得不对劲,大伙都死气沉沉,总感觉哪不对劲,后来很久之后,堂弟才知道很多人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在很久以后,堂弟发现自己掉坑了,可惜那个时候已经太晚了,殊不知,高考将是堂弟人生的高光时刻,当然,这是后话
那个时候,生化环材劝退之风还没有现在这么盛行,计算机也没有现在这么吃香!很多人都入坑而不知自救,具体怎么自救?包括堂弟自己,但堂弟总觉得哪不对劲…具体是哪,也说不上,(这个问题直到堂弟读了弗兰克扬,霍华德等劝退大佬的文章才隐约找到答案,不过那已经是19年的事了,那个时候对堂弟来说已经太晚了,太晚了…)因为几乎所有时间堂弟都在干一些毫无技术含量的事,与瓶瓶罐罐打交道…
大学毕业,堂弟很顺利进入到一家国企,。但现在想真的那么顺利么?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进入国企,无一例外。第一件事就是换洁净服下车间,看了各种机械。
堂弟始终记得同班同学第一天上午就计划跑路,呵,跑,往哪跑,市区离这四十多公里路呢?堂弟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在这开始了堂弟的第一份工作,慢慢呆得久了,学了不少东西,也慢慢认识了一些人,无一例外,都生化环材专业,更不乏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呆得越长,学得越多,越觉得自己完蛋。
堂弟始终记得有一次午夜梦回,(其实拉肚子痛醒了)跑去上厕所,那个时候大概两三点,站在七楼的阳台,看着夜色,听到附近机械的轰鸣声,回想自己咋混成这Ⅹ样,每个月五险一金交完,拿了不到5k,能干什么,真想翻过去,再往前一步,那个时候真的绝望,现在也绝望…
后来干了差不多两年,实在无法忍受,终于于19年㡳辞职了,回老家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
后来,你们懂的,20年新冠来了,别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延期,工作也是难找,但堂弟还是以事业单位第二的成绩进面,当时那个岗位招两人,第三是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就这样,堂弟出局了。
辗转到21年,更惨,大部分岗位限应届,堂弟无岗可报。
就这样,堂弟差不多躺了三年,而他,越努力,越失败。
#头号周刊##人口# #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为什么人们坚信人少了大家就会富裕呢?因为人们以为人少了竞争就少了,就好找工作了。但是人少了,消费也少了,消费少了,产业也流失了,工作压根就没了,不是好找工作了。
人才都跑了,剩下的人为了为数不多的岗位挤得头破血流。经济越差的地方人们越挤破头想考编制,没有编制的人当个临时公务员也行。
人口数量和富裕并不是这么简单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