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的三级主任科员王哥完成援疆任务回来,领导依据文件想优先提拔他为实职正科,没想到王哥提出了另外的要求。
王哥今年不到五十,去年有援助任务又没人报名,王哥就发挥风格主动申请,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再过两年就没去的资格了。
其实按文件中的优待政策,力度还是很大的,除了各种津补贴之外,最吸引人的还是对援外人员的优先提拔。
今年王哥回来后,局长找他谈话,想把他安排在一个业务科室里担任科长的职务,没想到王哥竟然拒绝了,重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王哥说自己长期在外业务已经生疏,而且年纪大了也没有足够的体力和心力去管理科室。当然自己还是有一些要求的,希望可以晋升为二级主任科员。
经过多次劝说王哥还是不愿意担起科长的职务,局长最后没办法还是满足了王哥二级主任科员的要求即非领导职务的正科。
我们从此可以看到,其实相比较于领导地位的权力和责任,王哥还是更希望得到对应待遇,这可能也是当下很多公务员的真实写照。#公务员# #职场#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留言。
更多干货分享,关注小西学长,助你成功!
十几年前,按照对口援疆的安排,江苏省对口援助新疆伊犁州,我的一位朋友被选拔为援疆干部,挂职某县任副县长,被县里分工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朋友到任后,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带领县直相关机构人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分析情况,确定需求,制定计划和政策办法。
朋友亲自带队,上北京、跑江浙、下广东,利用自己原来的工作关系,在原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招商引资效果显著。招来了多个优质项目,引进了稀缺的资金,还带来了一些技术和管理人才。
项目和企业进来以后,为了让企业能安得下心,创得了业,赢得了利,朋友又为项目和企业的正常运转,操劳费劲、呕心沥血。经常深入项目第一线,和企业管理人员一起摸爬滚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效益稳步提升,并追加了投资,扩大了生产规模。县里财政状况财也大为改善,财政收入有大幅度提高。
援疆挂职期间,朋友专心致志工作,没有休过假,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受到了大家的尊敬和称赞。 三年的援疆挂职很快就过去,朋友的工作成绩斐然,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江苏省的表彰和奖励,朋友回江苏后,被任命为正县级干部。
按照政策规定,朋友的孩子也随父亲到了当地学校学习,在当地参加了高考,被某985工程大学录取。这应该也是对援疆干部牺牲和奉献的奖励吧。
援疆医疗队来了,这次解封后就真的就会全面恢复正常了,未雨绸缪,现在想想还是发愁,估计我们老板撑不住了,很可能关门大吉。接下来必须重新找工作,马上入冬了,这工作也不太好找,总不能坐吃山空吧!如果真走到了这一步,大家说去社区或警务站应骋如何?毕竟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收入,况且有事也不会困在家里,不至于发疯!
“援疆”“援藏”支教队伍,有的一年,有的三年,情况还没有熟悉就回去了,对边疆的教育水平提高是有限的。有的是为了镀金,为名,有的是为了评职称提干,为利。对当地教育又有多少益处呢?
西藏,新疆需要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更需要扎根边疆,长期和孩子相处,熟悉当地情况,了解学生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这恐怕不是一年、三年的支教老师所能承担的。
边疆条件比较艰苦,一般情况下都不愿去,这是事实。但是有句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国家或者全国各地派出支教队伍的地方,拿出钱来,大幅度提高当地教师的待遇,让当地在全国范围内高标准招聘教师,签订长期合同,让招聘的老师安心扎根边疆工作,这样恐怕才能更好的提高当地教育质量。
当然,更根本的还是改革开放当地的经济,随着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才能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使边疆形成良性循环。人才越多,发展越快,发展越快,吸引力越大,人才越多。
为什么很多甘肃人去新疆务工?
1、我在新疆生活了一段时间,目睹了新疆的变化,总体来说新疆比较包容,不排外,因为大部分汉族人都是外省人,加上国家这两年对新疆投资加大和援疆项目多,机会多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哪里有赚钱效应,哪里就会吸引人啊!还有就是甘肃和新疆接壤,生活习惯接近,靠近甘肃的哈密,吐鲁番甘肃人也比较多了。
2、甘肃是资源枯竭型省份,面积比新疆小得多,地理环境也比新疆艰苦,人也比新疆多一点,收入也就比新疆少。新疆是资源开发型省份,有国家大力支持,而且储量大,种类多,不管是农业还是工商业甘肃根本比不了。人均GDP甘肃倒数第一,当然新疆比甘肃强点,但新疆和甘肃都是比较贫穷落后的省份。新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甘肃有大量富裕的劳动力
#打工#
这个#临朐#人官至正处级!因涉嫌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被提起公诉……
霰景亮,男,1968年4月生,汉族,山东#潍坊#临朐人,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省##东营#市投资促进局局长。1988年09月,在曲阜师范大学学习;
1992年08月,历任#广饶县##大王镇#党委委员,团县委副书记、书记;
2000年08月,历任#利津县#县长助理、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5年06月,利津县委副书记;
2005年07月,第五批山东省援疆干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县委副书记、南疆齐鲁工业园第一主任;
2008年01月,#东营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调研员(正县级);
2011年11月,广饶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2012年02月,广饶县委副书记、县长。
2016年12月,东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列李辉之后,原正县级待遇不变)。
2018年12月,东营市投资促进局党组书记、局长。
疫情之下,铺天盖地的黑上海,很多喷子以为是国家全力扶植的上海,其实不是。
新中国一直撑着“养家”责任的上海,终于撑不住了。在整个抗美援朝时期,承担了70%援朝军人服装坯布的纺织。并从1950年11月到1952年5月底,共捐、献款高达8491万多元,折合战斗机566架,占全国捐献总额的15.3%。
解放后将各种资源捐助给全国各地,西安交大,武汉医学院,……每年上海上缴国库的钱是80%以上,一度占全国六分之一。现在全国其他省份发达起来了,上海至今排第二。2020年只占全国万分之六的国土面积,占全国GDP的3.8%。税收1.87万亿,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0%。还要拿出占自己税收69%(1万亿)来上缴国家。
几十年前,还有各种三线建设,我同学父母辈都很多深入到贵州山里搞军工。
最近十几年,还有各种援疆援藏援滇,像我本人就是上海援滇志愿者之一。
汶川地震,全国其他省份援助一个县,上海援助的都江堰是一个地级市。
上海,自新冠疫情起,从接收24%国际航班,增加到46%,从正常接受香港人进入内地,到深圳每天只接受300香港人进来,其余的都转入上海进来。出了问题铺天盖地的骂,平时都想伸手要钱。
上海只会默默付出,上海从不宣扬有多辛苦。但是作为普通上海市民有必要如实陈述。
上海加油!我们加油!一切都会过去的。
“镇村结对”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从东部沿海到西域大地,从太湖之滨到托什干河流,因国家对口援疆战略将江苏人民与新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助力克州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高质量
对口支援工作。
一直以来克州当地农民依靠土地为生,收入微薄,对此,江苏援克前指深入村户调研,科学
规划,瞄准当地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之路。
木纳格葡萄是克州种植面积较大的葡萄品种,但由于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导致农民每年
的收成很低,江苏援克前指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连线江苏农业科学院果树专家咨
询相关问题,并组织科技专家进村上门对果农进行一对一示范指导、技术培训。通过近一年
的技术攻关,现在不仅葡萄产量上去了,品质还相当好,通过开展“镇村结对”定向销售模
式,江苏昆山的周庄镇与阿图什的阿扎克乡成为结对帮扶乡镇,当前木纳格葡萄陆续进入采
摘期,但今年的种植户们不需要像往年一样东奔西跑寻找销路,而是精心照料好成熟的葡
萄,在家“坐等”收购。原来,这些葡萄早已找到了“婆家”,昆山周庄镇已开设了多家新
疆瓜果、干果经销门店,借助周庄的旅游知名度,把木纳格葡萄推向全国。彻底解决了
销路难问题,现已经形成了“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产业链模式。
托合提是阿图什阿扎克乡阿其克村的村民。以前,他和妻子都以种沙棘为生,因土地贫瘠、
产量低,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家里几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了,日常开支越来越大。虽然夫
妻俩很勤劳,但还是没过上富裕的生活,江苏援克前指了解到情况之后,为托合提申请到了
2万元专项援疆资金补助,购买了一辆厢式小货车,在附近几个乡镇运输瓜果,然后拉到县
中转仓,再由货运包机运达内地。如今夫妻俩靠着这一辆小货车每月平均收入达8000多元。
“我运送的不仅是水果,还有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托合提说。
如今,托合提不仅自己踏上了致富路,还帮助种植户一起走上致富路。
“我常常对孩子说,靠着党的好政策,只要努力就可以改变生活状况,只要付出就会有收
获。”托合提又开心地说道。
#对口援疆#【主动靠前服务 精准破解难题】在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进行时”,在固定资产投资主动靠前服务“提质时”,在工作作风转变能力提升“发力时”。为推动一八三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鲜食玉米加工、冷链物流一期项目高质量快速推进,近日,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龙江援疆十师分指挥部,带领施工图审查、质量安全监督、消防审核、施工许可等部门负责人,针对项目存在的问题,开展现场办公,加快破解项目难题、推进项目快速建设。
一八三团现代农业产业园鲜食玉米加工、冷链物流一期项目,是“十四五”援疆规划的重点项目,计划分五年完成全部建设。项目建成可调整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极大提高区域职工群众收入,是产业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投入建筑厂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3430万元。
通过实地踏勘、调研、座谈,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取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方式压缩审批时间,安排重点环节专人挂钩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责任主体委托加视频验收方式,破解受疫情防控影响,人员来往不便产生的阶段验收困难问题。承诺“一个工作日”原则,力争重点援疆项目验收不过夜,提高项目施工效率。通过多项举措,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堵点、难点,全力帮助企业抢工期推进度,加快项目推动。(张睿 项阳)
来源:第十师北屯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潘新萍
审核:赵圆圆
签发:李洪君
新疆迪化的街头上,谢良等五位伤残红军沿街叫卖,兜售货品。几人用千辛万苦赚的钱,换了五百斤熟肉和一千斤炒面,送给了牢房里的同志。牢房的同志却让他们不要这么做了。
1940年春,陈振亚带着其他5名伤残红军,以及他们的家属,出发苏联疗伤。
恰逢苏联境内,德军肆虐。不得已,他们只能在一座叫迪化的边境之城等待再次出发的时机。
遗憾的是,陈振亚不幸逝世了,大家便推举谢良为这支队伍的负责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
当地的军阀盛世才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
原先,他不仅讨好苏联,还积极响应中共的抗日统一战线,不仅允许八路军在新疆建立办事处,还向延安请求派人过去,协助建设新疆。
岂料延安派出的这几百名优秀人员,在各自的专业上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他们到达新疆之后大刀阔斧,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让新疆实现了从里到外的蜕变,让其焕然一新。
盛世才虽然感到佩服,但也怕这股力量动摇自己在当地的霸主地位。
于是在“皖南事变”之后,他不仅赶跑了苏联顾问,还开始残害延安派去的几个援疆领导人。
随后,盛世才逮捕了其他的两百多名援疆的同志,并把滞留在当地的谢良一伙人也投进了监狱。
这一关,就长达两年之久。
监狱生活不是人过的。
他们每天只能分到极少的食物,几口下去就没了,加上每天只派发两次食物,所以大家都饿得讲话都有气无力。
另外,牢房阴暗潮湿,虱子、跳蚤到处都是,有时候半夜还有老鼠啃脚丫子。
而且,几百号人都被胡乱塞进里面,传染病盛行,很多同事坚持不下去,牺牲了。
跟援疆的同志相比,谢良这些伤残的红军处境更加艰难。他们缺乏治疗,伤口一再化脓,伤势愈发严重,可以说也到了危在旦夕的阶段。
盛世才怕这些有抗日功勋的人死在这里,不好向国人交代,所以只得把他们还有一些虚弱的烈士遗孀和小孩丢到一个所谓的“贫民安残所”,立了一个“共党户”的门牌,算是给他们安一个家。
虽然环境依旧艰难,但至少不像监狱那般暗无天日。
这十几个老弱病残的气色开始逐渐好转起来。
他们时时关心还在监狱里受苦的同志们。为了自救、也为了救人,大家把身上能换钱的东西全部掏了个底朝天,凑钱做小生意。
于是,迪化西郊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副让人为之侧目的景象。
五个伤残人士,其中一个失去双腿,一个双目失明,失明的背着没腿的,没腿的的背着小货品。其他三人都拄着一根拐杖,背着货物。
正是谢良他们!
他们虽然看起来很狼狈、很凄凉,但声音铿锵有力,精神饱满。他们每天都要来来回回地叫卖几十公里,第一天就把破鞋给磨破了,脚上肿起了大水泡。
为了省钱,从第二天起,他们就开始打赤脚。大家还互相调侃,这等残躯,比一般人省的还少,果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五个人,成了当地的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所有人都好奇,为什么他们活得这么艰苦,还能有笑容,还能有激情,为什么虽然他们看起来很匹配,但却似乎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
所有人都不清楚的是,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苦中作乐,虽然苦,但是他们自由,能自在地感受阳光和微风,能一起搀扶,而不是一个人孤独面对。
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他们心中有一团熊熊的火焰,有一个坚定信念,那就是不能倒下去,“共党户”那里需要他们,还被关在牢房里的一百多个同志也需要他们。
他们拼尽全力赚取微薄的收入,除了分出一部分用来改善“共党户”的伙食外,其他的则是换成五百斤熟肉和一千斤炒面,雇了三辆牛车,送进了监狱。
监狱的同志知道他们的日子也是极其不好过,回了一封信告诉他们:不要再送东西过来了,优先照顾好自己,里面的人会想办法熬下去的,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向家里联系。
谢良等人确实也一直在努力,终于在多次尝试之后,与组织恢复了联系,与张玮同志接上了头。
谢良亲自写了一封信,详尽地汇报了在迪化受苦这一百多位战友的具体情况,并把名单罗列了出来,交给了张玮。
后来,这封信几经周折,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上。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被关押长达四年之久的一百多号人全部被救了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感恩于谢良那五位伤残同志的不抛弃不放弃,纷纷向他们索要照片。
在1960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这五位义士,谢良、谢江廷、罗云章、胡子明、罗祖元相聚北京,合影留念。
照相馆的同志听说了他们的故事,哭得稀里哗啦的,还特意在底片上写下了“五颗红星”四个字。
那封写满他们故事的求助信,还有狱中同志的名单,至今仍完好无损地保留在中央组织部档案中。
历史不能忘,英雄永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