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只与自己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你们又要生气,武汉汽车每年增加量暨年保有量数据分析变化,
2020年武汉汽车保有量居全国第8,比19年前进一名,增长量29.2万,排名在重庆西安之后,全国第三,
从年增长量上看,排序是
2018年增长量51.3万
2015年增长量34.8万
2014年增长量31.6万
2016年增长量33.22万
2017年增长量30万,
这是年增长量超过30万以上的五年,也是连续五年,也是满城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收获期的五年,快速路,高架桥,长江大桥联系开通,过江大桥的免费,这些利好叠加,所以汽车快速进入普通百姓家,2020年武汉平均3.06人一辆车,基本可以平均一家人一辆车的标准,
20年的疫情改变了国人的生活,出行方式,汽车销售量也不错,武汉排名全国第三,
2005到2020,十年时间增加了近十倍,从全国十几名进入了第八,与GDP排名一致,方方面面来看,武汉复兴之路正在逐步回归……
武汉每天不一样
请你聊聊这些年你买车以后对交通的感受
图1 /2武汉2005-2020年增长量与保有量
图3 2020全国汽车保有量过200城市,武汉排名第8
图4 武汉3.06人1辆汽车
从图7,长江大桥日通过数量也可以反应出来车辆增长量信息
#武汉头条#【武汉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大关 第400万位车主产生!】8月2日上午,武汉第400万位车主诞生。极目新闻记者在武汉市车管所见证她登记上牌的时刻。由此,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大关。1903年,武汉出现第一辆机动车,直到1949年,全市机动车只有1044辆。2000年以后,武汉机动车保有量开始快速增长。2002年总量突破50万辆,2010年8月突破100万辆,2015年8月突破200万辆,2018年突破300万辆。(极目新闻)
2010年,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
2015年,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辆;
2018年,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
2021年8月2日,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0万辆。
路还是那条路 车多了而已。
#武汉头条#武汉市有多少汽车?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底,全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372.4万辆。这几年武汉市机动车呈井喷式增长,2010年9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2015年底达到205万辆,随后每年以30万辆左右的速度递增,预计2021年底,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400万辆。
武汉第400万汽车登记用户于2021.8.2日上午诞生,这是一个新的里程开始,第二个百万用了五年,后面两个百万各三年,大江大湖大武汉能过400万,而不限制、歧视外地兄弟姐妹,这一点值得有些地方好好学习,地形地势限制,能这样也值得点赞,多中心、新城区自成一体,这也是城市发展方向,,,
1903年,武汉出现第一辆机动车,
1949年,全市机动车只有1044辆(其中汽车1021辆,摩托车23辆)
1989年到10万辆。
2002年达到50万辆,
2006年突破70万辆,
2010年8月31日突破100万辆。
当年全国有15个城市车辆保有量突破百万辆。
2015年8月突破200万辆
2018年8月份突破300万辆,
2021年8月突破400万辆
看来武汉与8月分不开了,,
我的武汉房产工作15年回忆录(第7篇)
经过了3年的限购和限贷政策的调控,2014年房地产市场在增速上慢了下来。回忆那一年的宏观经济,才发现,2014年的武汉市GDP的增长速度也是放缓明显。虽然在这一年武汉进入了“万亿俱乐部”,排名全国第八,超过成都。但实际在房地产销售一线的我们,能很清晰的感觉到市场的萎靡。来访少,成交难。老百姓的观望情绪浓厚。必须得绞尽脑汁的做推广、做活动打广告。
这一年的互联网的pc端影响巨大。新浪、搜狐、搜房(后来的房天下)、亿房等等,都在配合开发商的去化各显神通。渠道的力量开始有了萌芽。
政府层面也明确的感受到了经济的下滑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难处,在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开始启动了和2009年相似的政策调节办法。
第一招:解除了执行三年的限购政策。就是说外地人买房不再需要社保或纳税证明了。
第二招:银行降低首付要求,利率最低可以打7折。
第三招:办证契税征收减半。
第四招:公积金组合贷款降低首付要求。
第五招:国家央行层面的降准降息。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压抑了几年的武汉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年底最后的两个月报复性回弹,这两个月新房就卖了4万套之多。
这个不就是妥妥的熟悉的味道。
房地产带有的政策属性越来越浓厚!
房地产市场就是妥妥的政策市!
再此,我的一个深刻的总结就是:不要对抗政策;国家会給你指引。听国家的话。
2014年也下了大雪。
讲2014年的楼市,一定要结合2015年,2015年经济恢复,房地产市场逐步走向火热。党中央说了六个字“促消费、降库存”,全国一盘棋,武汉不负众望,在2015年商品房销量荣登全国第一。
这一年在贷款层面的突破最给力:
比如:二套房首付40%。
比如:20%首付重出江湖。
到了2015年中秋节期间,庞大的购房需求好似烈火一样熊熊燃烧。每一个售楼部都开始人声鼎沸;每一次朋友聚会坐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之一一定有买房、买房的话题;(想想这一年,朋友之间的聚会中,还有热烈的谈买房卖房的话题吗?很少了!)这一股庞大的购房需求的力量还在继续蕴量和部分的释放着,紧接着就要迎来疯狂2016。。。。。。
2014年和2015年您出手了吗?请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武汉房产[话题]# #武汉楼市#
武汉这么多大学,怎么就留不住人呢?抢人也抢不过别的城市,还不如郑州。这是为什么?
武汉三镇,城市面积国内前三,高楼遍地,城市现代感很强。武汉大学数量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在校大学生超过百万。可是2007年时武汉的大学毕业生留汉率还在55.3%,然而到了2011年就已经降至50%以下,到了2016年以后已经下降到45.5%。
广东和浙江2015年高校毕业生的本省就业率比武汉高出了30%以上。上海的高校留沪比例将近百分之九十,更是高破了天,看样子上海的大学生一点都不虚上海的高房价高物价。
据说武汉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仅有1%留在武汉,而硕士和本科生的留汉率也仅有4%和11%。
看看2019年人才净流入排名城市,武汉还不如郑州?这是为什么??
日前,住建部发布了《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城市“规模层级”也随之出炉并引发网友热议。其中,有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超过了1000万人被列为超大城市,位于500万到1000万的特大城市增至10个,郑州以城区人口规模670.41万人排在全国第十二位。
城市“规模层级”是如何划分的?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I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II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此次发布的《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有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超过了1000万大关,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和广州、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其中上海超过2000万,北京和重庆超过1500万。
位于500万到1000万的特大城市为东莞、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郑州、西安、厦门、沈阳和青岛,相比上年增加了一个城市,即厦门。
特大城市郑州有哪些“硬实力”?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此次以城区人口规模670.41万人排在全国第十二位。特大城市郑州有哪些“硬实力”呢?在日前公布的《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大河网记者获悉,“十三五”是郑州大发展、大跨越的五年。其中,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左右,在全国大中城市中的位次不断前移;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每年新增40万左右,总量突破千万,市域城镇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
郑州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加快转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1∶49.6∶48.3调整为1.3∶39.8∶58.9,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1.6%增长到2.0%以上。
此外,开放功能全面提升,“四条丝路”不断拓展延伸,航空货邮吞吐量跃居全国机场第六,进出口额稳居中部城市首位;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增加8755万平方米,年优良天数达到230天,比2015年增加90天;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181个贫困村96549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建议》还明确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全面形成,基本实现“两化五强”——现代化、国际化与创新强、枢纽强、生态强、文旅强、法治强建设目标。
不少网友点赞:郑州就是“中”
最新16个超大、特大城市榜单出炉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大河网记者在浏览评论时发现,不少网友为郑州、为河南点赞。
网友@恍惚海棠说:郑州市是河南省会,国家特大城市,中国交通枢纽之一,被誉为“中国铁路的心脏”,有着数量众多的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一座有活力的城市就应该这样,有动力才能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网友@小才女说:看到了所在的城市郑州,为之感到自豪,继续努力加油!
网友@熊小姐说:郑州作为特大城市,成绩非常显著。不得不说,俺郑州就是“中”!作为郑州人,再也不用对其他大城市“羡慕嫉妒恨”了,因为我们自己就生活在郑州这个大城市里。最新榜单!16个超大、特大城市出炉 “特大城市”郑州有哪些“硬实力”?-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