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河源,马路上一辆警用摩托正在逼停一辆女式摩托车。突然,悲剧发生了。女式摩托车撞上绿化带,两个人飞了出去,造成一死一重伤。原来,死伤者是一对情侣,因未戴头盔被两名协警示意停车检查,加上无证驾驶、摩托车已达报废标准,于是加速逃离现场,在追赶中引发悲剧。
事后交警认定,死者全责。法院判决认定两名协警构成滥用职权罪,但因情节轻微,免于刑事处罚。伤者邱女士,损伤构成一级伤残,生活无法自理。家属于起诉河源市公安局索赔600余万元。
引发舆论热议的,协警有没有执法权?协警为何构成滥用职权罪?公安部门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交警追车的相关法律问题。
一、交警追车行为是否合法
由于交警追逐逃逸车辆极易威胁公共安全,根据《交通警察道路执勤 执法工作规范》规定,除机动车驾驶人驾车逃跑后可能对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以外,交通警察不得驾驶机动车追缉。
就本案来看,两情侣未佩戴头盔仅属于一般交通违法行为,并不会对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此时,协警对其进行追赶,并不符合法律规定。
二、两协警构成滥用职权罪为何又免于刑事处罚?
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不按或违反法律决定、处理其无权决定、处理的事项,或者违反规定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滥用职权罪。
就本案来看,两名协警虽然不具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但是代表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车辆,属于职务行为,具备该案的主体身份。二人违反规定追车,超越职权,造成一死一伤的严重后果,其行为已构成滥用职权罪。
一是死者全责造成。二是二人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三是交警部门出具情况说明请求免予处罚。四是认罪态度好。
三、 受害者可否索赔?
本案由于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交警部门构成行政行为违法,因此,受害人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故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及时履行赔偿义务。但至于是否能获得600万赔偿,则要结合有关证据进行认定。
河源市纪委监委通报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为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强化重要节点警示教育,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现将近期查处的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如下。
一
源城区人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主任曹趸添违规赠送礼品、礼金问题。2014年至2019年,曹趸添违规向市、区残联等部门的公务人员赠送礼品、礼金共计4.59万元。此外,曹趸添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行为。2020年12月,曹趸添受到政务记大过处分。
二
时任东源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剑峰私车公养问题。2015年至2018年,张剑峰违规使用公款先后10次为个人油卡充值,累计3.7万元。此外,张剑峰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行为。2020年12月,张剑峰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相关费用被追缴。
三
龙川县上坪镇青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兴长,副主任温传忠违规领取补助问题。2013年至2017年,上坪镇青化村委会违规向村“两委”干部发放电话补贴、交通补贴和年终补贴等补助。其中,王兴长领取补助共计8600元、温传忠领取补助共计8000元。此外,王兴长、温传忠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行为。2020年12月,王兴长、温传忠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铁规矩、硬杠杆,必须保持定力、寸步不让、一抓到底。全市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扛牢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管理,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聚焦节日期间易发多发的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私车公养等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严查快处,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强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来源:河源纪检监察
应届生因本科毕业年龄超 24 岁被中国联通解约,当事人称「对方说是内部规定」,公司这一处理方式是否合法?事件概要:5月26日,2022年应届生何同学反映,去年秋招与中国联通河源分公司签订“三方协议”,近日被告知因年龄超24岁需要解约。解约的理由是,她是1998年2月出生,已满24岁,本科应届生不能超24岁,并声称这个“土政策”是“内部规定”。另外,她申诉:去年秋招时,在签三方协议之前都经过了背调审核,现在到了5月份突然说本科应届生不能超24岁,要求解约,这个做法不能理解。
关于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业内主要有三个标准:一是,只要没有缴纳社保记录,就视作应届生。道理很简单,没有正式就业,就是应届生啊!逻辑上非常清晰。二是,毕业后2年内,只要没有正式参加工作都算应届生,学校保留2年派遣证,给学生两年“找工作”的期限。三是,对留学生的应届生的身份认定,一般规定是2年。因为受疫情影响,很多城市延长了期限,给毕业生留出充足的找工作时间,这些举措既是务实的也是温暖的。
但是,在一些央企、国企或公务、事业等体系内单位,对应届生的界定则是层层加码的。单位越是热门,对应届生身份的要求越是严格,其实就是多加了一道“门槛”,属于“脱了裤子放屁”的“硬杠杠”!比如,某国有大银行在2021年10月秋招的招聘公告里写得很清楚:应届生特指2022年7月左右毕业的才算应届生。很多企事业单位一般规定,应届生身份时限是毕业的当年或再延长1年。
中国联通规定本科生毕业年龄为24周岁,这类“内部规定”并不鲜见。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呢?
【1】企业内部对应届生的界定有“土政策”,比如,规定当年毕业才算应届生、本科毕业生的年龄不能超过24周岁,虽然有企业自己的考虑,但是在法律上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土政策”要服从“大法”。
【2】企业对本科毕业生的年龄做出“限定”,这是典型的“年龄歧视”,法律上并不支持。这位同学于2022年正式毕业就是“正经”的应届毕业生。至于她比同学大2岁,可能是上学晚,也可能是复读了。难道大2岁就没有资格进入企业大门了?
【3】从法律角度来说,何同学只要申诉,大概率是能赢的。中国联通已经与她和学校签订了三方协议,就要兑现法律义务;中国联通在签协议之间,已经做了背调,更强化了三方协议的有效性;中国联通突然以年龄超过24岁为借口,在任何法律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虽然三方协议,并不是带有强制性的约束条文,但在实践中就是一个“强制性合同”。学校作为第三方,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
【4】学生家长和网民有理由质疑中国联通这番“骚操作”的“内情”。按照企业招聘流程,取消上一个学生的录用资格,要补录一个学生。央企的录用名单都是要上网公示的,属于高关注度的事情,但是补录人员名单则没有那么多的关注度。这里面有没有其他因素?需要查一查补录人员的社会关系。
综上,中国联通此举,从法律上、从道义上、从履行社会责任上、从人文关怀上都讲不通。大家需要一个解释!希望企事业单位,要站在消化社会就业压力的高度,多创造就业岗位,多解决应届生的就业问题,而不是拿出“年龄超2岁、不是应届生”等站不住脚的借口,寒了广大学子的心。如果中国联通查出了该学生的其他问题,也要给出合理解释。#应届生因毕业年龄超24岁被中国联通解约##我要上 头条#
郑县长突然接到外甥女的电话说,小舅,我妈住院了,你能来看看她吗?郑县长放下电话,就往医院赶。得知姐姐得了白血病,妻子劝他别插手,说是无底洞。郑县长一个反手,给了妻子一巴掌说,你不能做人这么没良心。
郑县长今年46岁,出生在东北一个偏远农村,家中只有1个姐姐。姐姐比他大三岁,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起长大。
在郑县长的记忆里,他不害怕父母,更怕他的姐姐。
因为姐姐从小就对他管教特别严格,小时候,郑县长刚上小学,写字又慢、又难看。姐姐晚上不睡觉,盯着他写,写得不好,还用小棍子打他的手指。就这样,在姐姐的监督下,郑县长从小练了一手好字。
姐姐爱干净,虽然家里很穷,甚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但是姐姐跟母亲学,把家里所有的物件都归置得整整齐齐,东西都擦得干干净净。
郑县长小时候调皮,带一些小伙伴到家里闹。有一次,姐姐放学回来,看到他们一群小孩,把屋地、炕上都弄得灰土飞扬,姐姐当即放下书包,把几个孩子教训了一顿,然后开始收拾屋子。
姐姐上学学习也非常努力,做过班长、也当过学习委员。在姐姐的带领下,郑县长也不甘示弱,事事争先,学习好。
刚刚入学的那几年,郑县长年纪小,班上有同学欺负他,都是姐姐给他撑腰。姐姐瞪圆了眼睛,盯着爱动手打人的男孩说,谁敢欺负我弟弟,我让你们屁股开花。
在姐姐的庇佑下和引导下,郑县长一路高歌,年年拿三好学生,上到了初中。
那年,姐姐参加高考,因为成绩和所报学校有偏差,没被录取。在高考成绩并不理想的情况下,弟参加中考,姐姐还亲自送他去考场、考完接他回来,2天风雨不间断。
姐姐高考失利后,在家里郁闷了1个星期。很快她又恢复了斗志,在父母的帮助下,离家到外地,租房开始了一年的复读生涯。
最终姐姐熬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成功考上了广州的一所高校。开学后,她又是一个人背着行囊独自求学,父母都暗暗为女儿的坚强竖起大拇指。
郑县长以姐姐为榜样,三年后成功考上了浙江一所学校。
姐姐毕业后,留在广州打拼,3年不到已经买了房子,结婚生子,完成人生大事。
到郑县长大学毕业,他父母已经到广州生活,帮助姐姐带孩子。
姐姐诚意邀请弟弟也到广州来,说大家可以彼此有个照应。
郑县长问父母是什么意见,父母嘴上说让他自己选择,但看得出,父母很喜欢广州。
后来,郑县长参加了广州的公务员考试,成功被广东一所县城录用,成了一名政府工作人员。
虽然是在异地他乡,但有了姐姐的关照,加上郑县长对事业的兢兢业业,他很快在仕途上有了发展。
姐姐为了帮弟弟在这边扎根,把自己110平的房子卖了,拿出一半的钱给弟弟买房,还积极给他张罗对象的事。
工作第4年,郑县长成功牵手一个河源姑娘,在他工作的地方安家立业。
当郑县长家的孩子出生,姐姐征求了父母的意见,把父母送到了弟弟身边。
考虑到父母的思想都很传统,带了外孙子,也想亲手带大孙子,对女儿儿子都一视同仁,为了不给郑县长的小家庭添矛盾,姐姐付了首付,在郑县长家小区给父母又单独又买了一个房子。
自从郑县长父母来到儿子、儿媳妇身边,他们的矛盾就一下子多了起来。
郑县长妻子总嫌弃老人带孩子的手法,和自己要求的有差距。几次三番训斥老人,让老人面子上很难看。
忍无可忍之际,老两口给闺女打电话,让她接他们回广州。
最后,姐姐把父母接到了广州照顾,还说要把在河源给父母买的房子卖掉,将来争取在广州给父母另外买房子。
可郑县长的妻子一听说大姑姐要卖房,不依不饶。她的意思,老人住的房子、月供是他们家供的,大姑姐没有资格煽动老人卖房。将来这个房子老人也应该是留给他们才对。
清官难断家务事,郑县长夹在妻子和姐姐之间,从此两家关系闹崩,来往减少。
这次,接到外甥女的电话,得知姐姐得了重病住院,郑县长二话没说,赶去看望。可是妻子却让他不要去多管闲事,还说他姐姐的病就是个无底洞。
回想起往日种种,姐姐对自己恩情不薄,如果不是姐姐的支持,他不可能到广东工作,更没有今天。
他决定拿钱出来,帮姐姐看病。
妻子拦着郑县长,家里的钱1分不让他动,郑县长反手给了她一个巴掌说:我父母由我姐姐照顾多年,照顾父母我也义务。当初,和你结婚买房,都是靠姐姐帮忙,如今她生病,你叫我袖手旁边,你还有良心吗?
@素一的人生导图有话说:
郑县长从小到大,在姐姐的引导和帮助下长大,受姐姐的扶持,才有了今天的一切,因为年龄相差不大,他们的姐弟情可以说很深。
很多兄弟姐妹之间,长大成人,各自有了小家,感情就会变淡,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也让人无奈。要想维持好这份亲情,就得真诚待人、别一味计较个人得失,做事要有人情味。
支持郑县长救姐姐,这才是亲人之间的互相照应。
但对于妻子,郑县长应该尽量说服,不该动手。
事已至此,救人要紧,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家人好商量。
李县长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从他的侄女,说:“叔叔,我妈妈住院,你能来看看她吗?”李县长放下电话,赶往医院。因为知道他的妹妹得了白血病,他的妻子劝他不要多管闲事,说这是一个无底洞。李县长挖苦,拍拍他的妻子说,你不能这样想。
李县长48岁这。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偏远村庄,家里只有一个姐姐。姐姐比他大三岁,两人可以说是一起成长。
在李县长的记忆中,他并不害怕他的父母,但更怕他的姐姐。
因为他的姐姐一直很严格,他,因为当他还是个孩子,李县长刚开始上小学,他写的字缓慢的和丑陋。他姐姐晚上都没睡,盯着他,并说道写不好就拿小棍子打你。这样一来,姐姐的监督下,李县长练好写字。
他姐姐爱干净,虽然家境贫寒,甚至可以说,家徒四壁。但是,我姐姐从她母亲那里学来并把所有的东西在屋子里整齐,干净。
到
李县长调皮捣蛋时,他很年轻,带来了一些朋友到家里闹事。有一次,他姐姐放学回来,看到一群谁取得了房子和炕尘土飞扬的孩子。姐姐立刻放下书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然后开始收拾屋子。
他姐姐也是在学校非常努力。她是一个班的班长和学习委员。姐姐的带领下,李县长不甘示弱,抢着一切办法去进取,学习很好。
在最初几年,李县长年轻的时候,他的同学欺负他,只有姐姐支持他。他姐姐的眼睛呈圆形说,谁敢欺负我的兄弟,我会让你的屁股开花。
在姐姐的指导下,李县长一路顺利,上了初中并拿下三好学生。
那年,姐姐高考,因为她的成绩,她申请了学校因为差异没有被录取。在高考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弟弟参加了中考,姐姐亲自送他到考场,考完后再带他回去。两天没有中断。
失去了高考后,我姐姐在家里郁闷了一个星期。不久,她恢复了斗志。随着她的父母的帮助下,她离开了家,去了另外一个地方,租了房子,开始了她为期一年的复读生涯。
最后,我的姐姐幸免于难最困难的时期,并顺利地考上了广州一所大学。开学后,她去学校再次单独奋斗,她的父母偷偷给竖起大拇指肯定女儿的实力。
李县长以姐姐作为一个例子,并顺利地考上了浙江一所学校。
毕业后,他姐姐住在广州打拼。三年之内,她已经买了一套房子,结了婚,生了孩子,并完成了她生命中的重大事件。
从李县长的大学毕业后,他的父母已经在广州生活,帮助他的姐姐与自己的外孙。
我姐姐诚恳邀请我到广州,他说,每个人都可以互相照顾。
李县长问他父母的意见。这位家长表示,他将让他选择,但他看得出来,他的父母很喜欢广州非常多。
后来,李县长参加了广州市公务员考试,并通过在广东的一个县作为政府工作人员被成功录用。
虽然他在不同的地方,在姐姐的关照和认真的工作下,他迅速发展自己的事业。
为了帮助弟弟扎根在这里,姐姐把她110平方英尺的房子卖了,花了一半的钱,买房子给她的弟弟。
在工作的第四年,李县长成功地与来自河源女孩手牵着手并定居下来。
当李县长家的孩子出生时,姐姐寻求父母的建议让父母给回到弟弟身边。
考虑到父母的思想很传统,他们把自己的孙子,他们也希望把自己的孙子用自己的双手照顾。他们对待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为了李县长的小家,姐姐诶交了首付款,并在给父母单独购买另一栋房子。
自从李县长的父母来找儿子媳妇后,两人的矛盾顿时增加了。
李县长的妻子始终不喜欢把孩子交给们,训斥老人好几次,这让老人很尴尬。
当他们无法忍受,这对老夫妇称,他们的女儿,来接他们回广州。
最后,我的姐姐照顾父母在广州,说她将出售在河源父母的房子。今后,她会尽量买另一间房子,为她在广州的父母。
但是,当李县长的妻子听说大姐打算把房子卖了,她拒绝放弃。她的意思是,老人的房子,每月支付是由他的家人提供的,而姐姐是没有资格去把房子卖了。今后,这所房子也应该是他们的。
清官很难打破家务,李县长在他的妻子和姐姐之间。从此,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已经崩溃的交往有所下降。
这一次,当我从我侄女接到一个电话,得知姐姐病重,住院,李县长也没有说什么,就去了医院。但他的妻子告诉他不要多管闲事,并说他的姐姐的病是一个无底洞。
回想过去,我的姐姐是不是太对我很好。如果不是因为我姐姐的支持,他也不会去工作在广东,今天更是不在话下。
他决定拿钱出来帮他的姐姐看病。
妻子不让李县长使用家里的一分钱。李县长给了她一巴掌,说:我的父母姐姐一直照顾我了很多年,而且我也有义务照顾他们。在开始的时候,当你嫁给我,买了一所房子,我是依靠我姐姐的帮助。现在她病了,你还有良心?#情感# #野酒故事#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考研人数持续“高烧不退”。2021年377万,2022年457万,2023年可能突破520万。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悄悄选择了“逆向考研”。
你知道什么是“逆向考研”吗?
简单说来,就是“向下考”,比如“双一流”高校本科生报考“双非”学校的研究生,“一本”院校的本科生报考“二本”学校的研究生。
这个“退而求其次”的做法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研究生上岸几率能大一些。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要考研呢?
有专家称,考研热背后是年轻人奋斗的渴望,反映出年轻一代心怀理想和积极进取,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发展和提高,所以考研。
还有专家说,受疫情影响出国留学人数大幅度减少,使得考生大量回流,所以助推了考研规模的扩大和竞争难度的加大。
也有专家说,全球化时代,社会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多读书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考研又能获得知识,还能通过文聘取得社会认可,是个“一举两得”的明知选择。
在我看来,“考研热”的真相就只有三个字——“就业难”。
很多大学生考研既不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也不是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他们只是为了想要找个“像样的工作”,不得已而为之。
在大部分家长心目中,考公、考编、进国企才算是个体面的工作,如今大学生们也普遍把体制作为找工作的首选,很多年轻人甚至认为考上了公务员,找对象都更有底气。
然而,我国连续多年大学扩招和升级,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从前,体制内很多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起步,要想敲开这些单位的大门,手中就必须要有研究生文凭这块敲门砖。
此外,疫情下互联网大厂裁员、教培整顿、企业倒闭……,很多原本大学生扎堆的岗位少了又少,而大学毕业生人数又逐年增加,结果只能是条件水涨船高,内卷越来越严重。
今年北京朝阳区酒仙桥城管执法岗位就录取了一名北京大学毕业的女博士,同时进入城管队伍的还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海归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等很多名校高学历人才。
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还开始涌入县城“抢饭碗”,今年广东河源市和平县,82个事业编岗位就被700多名硕士博士抢破了头,哪里还有本科生的机会呢。
现在的年轻人太难了!经济下行选择机会少,刚毕业想大展拳脚又遇上资本寒冬,“逆向考研”不过是他们面对生活,无奈的选择罢了!
对于“就业难”这事,你怎么看?你支持大学生降低身价“逆向考研”吗?
#头条创作挑战赛##考研##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