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怒江公务员考试报名(怒江州考试网)

丽江丙察察 山南进藏10天行程  D0 全国各地—丽江集合(领队逐一通知出发时间和上车地点)

丽江 丙察察 山南进藏10天行程 

D0 全国各地—丽江集合(领队逐一通知出发时间和上车地点)

D1 丽江—大理--六库-老姆登-知子罗记忆之城

D2 老姆登教堂- 石月亮-怒江第一湾-丙中洛

D3 丙中洛-石门关-雾里村-秋那桶-老虎嘴-察瓦龙

D4 察瓦龙-蛇形山路-目若村-心湖-察隅县

D5 察隅-水磨岩-然乌湖

D6 然乌湖日出-米堆冰川-盔甲山-波密

D7 波密-桃花沟-通麦-鲁朗小镇-林芝尼洋河-派镇

D8 派镇-雅鲁藏布江--南迦巴瓦峰-朗县

D9 朗县-加查-拉姆拉措-曲松-择当

D10 择当-雍布拉康-贡嘎-羊卓雍措-拉萨

D11拉萨-大昭寺-八廓街-贡嗄机场

活动费用

丰田红杉——兰德酷路泽——普拉多12880/3个人成团单住补房差4个人加师傅一辆车

报名需付定金2880元/人

费用包含

住宿、景区门票、车费、油费、过路过桥费、司机领队费,每人70万元旅游意外保险,提供一次拉萨免费接机接站服务。

#旅行#

溢价成交!9人报名,578人设置提醒,12737次围观!

2021年10月17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奔驰G63 号牌:云Q26577,G-Class AMG/G级 AMG车辆经过38次竞拍以1258888元的价格成交。

拍卖标的:云Q26577白色梅赛德斯奔驰G63 WDCYC7CF;车身颜色:白;排放标准:欧V ;排放量和功率(5461ml/400kw);燃料:汽油;四驱; 出厂日期:2013年10月1日;初次登记日期:2014年2月25日;扣押时间:2019年4月26日;使用性质:非营运;核定载客5人;行驶里程约137699公里。

瑕疵提示:静态检查:车辆整体完整,白色车身前后漆面布满灰尘,驾驶舱完整,因阴雨天气又部分霉变迹象,部件操控正常,易损部件外观磨损不明显;发动机仓清洁情况一般,灰尘遍布。各部件无破损痕迹。刹车盘片有磨损痕迹。评估基准日2019年4月26日,由于停放时间长,蓄电池已失效。因蓄电池时效未进行动态行驶测试。

特别提醒:标的物以实物现状为准,法院不承担拍卖标的瑕疵保证。有意者请亲自实地看样,未看样的竞买人视为对本标的实物现状的确认,责任自负。拍卖成交买受人付清全部拍卖价款后自行至相关管理部门办理标的物权属变更手续。办理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税、费均由买受人自行承担,具体费用请竞买人于拍卖前至相关单位自行查询,与拍卖人无涉。

保证金 : 100000元 评估价 :1176000元

起拍价 : 980000元 加价幅度 : 5000元

此次拍卖为标的车辆的第一次拍卖,起拍价低于评估价。标的车辆车龄7年,行驶里程13.7万公里。停置时间较长,整体维护较差,内饰发霉严重。长时间停放可能存在一些未知问题。希望竞买人在开拍前实地看车并咨询相关部门过户政策后再参拍,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此次拍卖吸引9人报名,经过27次延时溢价成交,成交价高于评估价。此次拍卖的买受人为自然人。此次拍卖标的以这个价格成交你觉得算捡漏吗?对于此次拍卖,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自己的看法吗?对标的车辆你有多少了解呢?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标的车辆吗?

欢迎留言讨论。#怒江傈僳族# #奔驰G63#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辆车牌号为云Q26577的奔驰G63汽车以125万元拍卖成交】 2021年10月17日10:22,经过38次竞价和27次延时,车牌号为云Q26577的奔驰G63汽车,以1258888元价格在阿里拍卖平台拍卖成交。其中该车辆评估价为1176000元,成交价高于评估价。整场拍卖共吸引9人参与报名,584人设置提醒,共有12292次围观。

 

被拍卖的这辆奔驰G63,是由云南省泸水市人民法院作为处置单位,在阿里拍卖平台进行拍卖的。该车辆起拍价为988888元,保证金为100000元,增价幅度为5000元。

 

该车辆车身为白色,车辆出厂日期为2013年10月1日,初次登记日期为2014年2月25日,行驶里程为137699公里。车辆识别代码WDCYC7CF2EX216346,车辆类型为小型越野客车,燃料种类汽油,发动机号15798460037864,发动机功率为400KW,排量5.5L,目前停放在泸水市公安局地下车库。

 

13款奔驰G63 AMG的新车价格在229万元,而本次拍卖的这辆13款奔驰G63 AMG,以125万元价格成交,比新车低了104万元,你觉得值不值?

抗战时,日军以回龙山为中心,形成环形防御阵地,国军久攻不克。陈明仁率部抵达,观察地形后,向远征军司令卫立煌立下军令状:“三天不拿下回龙山,誓不为人。”

陈明仁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市洪源乡洪源村陈家岭,中学毕业后担任小学教师,后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惠州之战,亲率敢死队最先攻入城内,第一个登上城楼,总指挥蒋介石命令全体官兵举枪向他致敬。1935年,陈明仁到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

1938年春,陈明仁从陆军大学毕业。6月,调任预备第二师师长,重新带兵。

预第二师系贵州部队,战斗素质差。陈明仁上任后,率部开赴江西九江对日作战,但部队一到达战区,不少官兵就纷纷逃跑。陈明仁为提高部队的战斗素质,不顾日机空袭,大抓军事训练。他晚上训练营以上的干部,天亮前训练连排干部,白天再由干部训练士兵。经过一个星期的大练兵,部队战斗力迅速增强。

日军进犯九江地区,参战的其他八个师均溃不成军,唯独陈明仁预二师作战得力,完成了预定任务。

1939年秋,陈明仁部调归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开到湖北松滋、枝江一带驻防。次年春,开赴广西参加桂南会战,在前线指挥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七天七夜,伤亡七千余人,直到接到撤退命令,才率残部离开火线。蒋介石在柳州召开的军事检讨会议上,处分了所有参战部队的将领,唯独表扬了陈明仁,并宣布优先给预二师补充兵员,开往武鸣担任防守。

1940年冬,陈明仁率部进驻黔西、川南一带整训,兼任川南清乡司令部司令官,曾干预地方事务,禁烟禁赌,清剿惯匪,严惩恶霸,安定了当地的社会秩序。次年冬天,奉命开往云南昆明,由于军纪严明,受到国民党中央参谋团和云南行营的嘉许。陈明仁就任七十一军副军长。

1943年春,陈明仁奉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之命,以副军长名义指挥七十一军,从惠通桥、攀枝花渡过怒江,主攻龙陵。

陈明仁即令第三十六师围攻松山日军前进阵地,指挥主力从左翼迂回龙陵县城,先歼灭城郊之敌,然后攻城。他要求协同作战的盟军航空兵大队摧毁日军坚固工事后,令所属炮兵部队进行烟幕弹射击,掩护步兵冲锋前进,很快包围了松山。

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在友军的配合下,陈明仁率七十一军终于将松山守敌和龙陵外围之敌大部歼灭,并击落敌轰炸机三架,日军松井旅团长剖腹自杀,敌主力退守龙陵城一隅,继续顽抗。

陈明仁即亲临第一线督战,命令各师组成敢死队,昼夜轮番攻击,迫使守敌疲于应战。经过七天七夜的猛烈进攻,龙陵守敌2000余人大部被歼,一小股乘狂风暴雨之夜,突围窜入龙川江与大盈江之间的原始森林中,他立即派出一个步兵营追击,将100余名残敌悉数歼灭。龙陵战役结束后,陈明仁接任第七十一军军长。

1945年1月,陈明仁被卫立煌电召到远征军长官司令部,接受主攻回龙山的任务。日军一个残缺的联队,以回龙山为中心,在三台山一线构筑坚固工事,形成环形防御阵地,控制着滇缅公路,久攻不克。

陈明仁观察地形后,认为只有步炮一致,方能取胜,要求盟军空军配合作战,并归自己统一指挥。卫立煌和盟国空军联络官表示同意,问其是否有把握攻下回龙山,他当场立下军令状:“三天不拿下回龙山,誓不为人。”

陈明仁针对日军崇尚武士道、顽固死守的特点,针对回龙山日军阵地设置及地形地利,实行包围作战,各个击破,并以密集火力消灭日军有生力量。

第二天清晨6时30分,陈明仁命令炮兵向三台山开炮,进行火力准备。半小时后,命令佯攻部队向三台山发起进攻。日军果真上当,将主力迅速转移到三台山方面,被炮火大量杀伤。8时许,陈明仁即命令航空兵出击,轮番轰炸回龙山高地。接着,集中所属部队和友军的一百余门山野炮、榴弹炮猛轰,掩护步兵主力冲锋。

下午5时,陈明仁登上回龙山主峰。随即,他命令部队向左右扩大战果,一直持续到黄昏,歼灭守敌800余人,逃窜畹町的100余残敌,也被七十一军的迁回部队消灭。盟军将领交口称赞这一仗是“一部军事指挥艺术的杰作”。

日本投降后,陈明仁奉命率部开拔湖南,途经柳州、衡阳时,先后强行接收了美军后勤部和美军联络组的两百余辆卡车。9月,陈明仁部被调往无锡,担任南京、上海的卫戍任务。同时,在无锡设立前进指挥所,接受京沪沿线的日军投降。是年冬,移驻上海闸北一带,后调往东北参战。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率部在长沙起义。1950年12月,率部赴广西执行剿匪任务,歼匪特3万余人。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4年5月21日,陈明仁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太阳]1942年,一支仅剩20人的远征军撤退途中遇到日本鬼子,19人当场牺牲,只剩一人被鬼子团团围住,膝盖也被鬼子刺穿六个洞,危急时刻,他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

 

1937年8月,年仅17岁的余国清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成为国民革命军迫击炮连中的一员。

 

1942年4月,余国清所在的远征军进入缅甸,保卫滇缅公路不落入日军之手。

 

滇缅公路是从云南到缅甸的一条长达959.4公里的公路,历时9个月修成。

 

是援华物资的重要通道之一,被称为“抗战输血管”,对于中国抗战胜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日本为了切断中国的物资,大举出兵缅甸,意图破坏滇缅公路的正常通行。

 

远征军不畏炮火,面对日军的强势进攻,英勇对抗,持续数十天的激烈战斗毅然地坚守着滇缅公路的通道。

 

4月28日,日军偷袭缅甸北部的重要枢纽腊戌,切断了远征军的补给和支援的路线,苦战多日的远征军陷入了被动。

 

再加上日军火炮猛烈,远征军不得不退守云南,防止日军从西南地区入侵中国。

 

然而重要路段要么被日军占领,要么被炸毁,远征军只能从茂密的丛林中走回云南。

 

然而那一带的丛林鲜有人走过,高低起伏变化大,行军异常的艰难。

 

就在距离中国边境数里的地方,天渐渐地黑了,远征军正准备休整片刻再赶路。

 

突然密集的炮火此起彼伏地喷射着——是日军的埋伏,无数的炮火将远征军打散了。

 

但余国清逃出了日军的埋伏地之后,发现只剩下20人,而日军很可能就在后面追赶。

 

身为班长的余国清当机立断,带着剩下的人快速地朝云南走去。

 

一路上满是被炮弹击中的尸体和车辆的残骸。

 

5月5日,余国清等人停下了脚步,湍急的怒江河水阻挡了一行人的去路,连接两岸的铁索被炸毁了,众人决定在附近找找有没有渡河的工具。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密集的脚步声,众人立马躲进附近的丛林。

 

不久,便看到一队日军从山头冲了下来。

 

虽然从缅甸撤退时重量武器都就地销毁了,众人只带了一部分小型的武器。

 

但众人用眼神交流了想法,一致决定突袭日军。

 

众人都轻轻的擦了擦自己携带的轻武器,二十双眼睛直直的盯着越来越靠近的日军。

 

日军的走在丛林里飒飒作响,树木随着阵阵微风轻轻地摇曳着,光怪陆离的树影照在远征军的脸上。

 

突然,一阵狂风袭来,一颗颗子弹精准的射在了日军的身上,远征军的突然袭击将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但日军很快反应了过来,也朝远征军开枪射击,远处的日军听到枪声后也往这边跑来。

 

丛林中的鸟儿发出鸣叫声,迅速地飞往别地,20个远征军和日军在丛林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一声声的枪响回荡在寂静的山谷中。

 

弹药不足的远征军硬生生地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抗了几分钟,干倒了数百个日军。

 

最终因为日军的炮火更为猛烈,除余国清之外,19位远征军已经倒下去了。

 

而枪中的子弹已经全部打出去了,余国清直接把枪扔在了一边,拿出了刀,朝着日军砍去。

 

余国清硬是用一柄短短的刀,杀死数个日军,而余国清的膝盖处的鲜血喷涌而出,被刺出了6个大洞。

 

虽然膝盖处很是疼痛,但余国清依旧挺直着身板,用眼睛瞪着众多拿着刀围上来的日军。

 

日军弯着膝盖,一步一步地缓慢靠近,突然,日军被吓退了一步,不敢再向前走半步。

 

一颗手榴弹出现在了余国清的手里,日军盯着那手榴弹,一动不动的。

 

余国清望着倒下去的远征军战士,望向了蔚蓝的天空,朝日军大笑一声,然后拉响了手榴弹,准备和日军同归于尽。

 

日军立刻撒腿往后跑,余国清将手榴弹朝日军的方向用力一扔,只见几个日军和尘土一样被炸得飞扬。

 

待烟雾消散,日军想要追击时,余国清已经滚下丛林,奋力地爬进了一个小树林。

 

凭着顽强的意志,余国清在树林里靠着露水扛了15天,确定日军走远后才从树林里出来,朝着昆明的方向走去,所幸在路上遇到了一个医生才保住了腿。

 

休养一年后,余国清再次入伍成为远征军,奔赴缅甸战场。

 

抗战胜利后,余国清留在了云南,过着普通的生活。

 

正是有着无数舍生忘死的先辈,才有今天的安宁生活。#历史#

1938年9月3日,豫东南抗战,甘肃籍战士水青山在富金山附近找水喝,忽遭两个鬼子尖兵偷袭,一个鬼子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肚子,水青山感觉大限将至。

水青山于1912年出生在甘肃临洮潘家集水家山,自幼习武。父母先后过世后,作为长子的水青山向同村的曹学长和赵彦柳借钱安葬了母亲。水青山放了三年羊还清了欠曹学长的债,又做了四年长工还清了欠赵彦柳的债。

1928年,水青山在临洮参军,后在天水报考黄埔军校。受训结束后,他被调到了兰州教导大队当教练。

1937年,日本轰炸上海,南京教导总队新兵大队前往上海支援。12月13日,水青山随部队开进南京,编入预备1师,任机枪连班长,在浦口修筑工事,防御日军进攻。防御工事还未修完,队伍就被日军的飞机、大炮等密集的火力攻势冲散。

水青山看到房子倒塌人被砸死,来不及躲闪的百姓被日军飞机扫射死,跑不动的被坦克压死,水青山目睹日军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下决心誓死杀敌报仇。

水青山所属连队幸存的士兵赶往汉口,又坐火车到江西萍乡,被编入71军36师107团。萍乡雨多不便训练,他们又转道南昌,遭遇日军飞机轰炸,水青山又随队转道河南。

1938年6月6日,日军开始轰炸河南开封,水青山所在部队与日军激烈交火,水青山负责用机枪压制敌人火力,掩护战友们冲锋,第一仗打赢了,然后部队又前往河南曲兴集小镇。

水青山所属36师106、107、108三个团奉命乘火车前往曲兴集,108团乘坐的火车首先遭到日军袭击,全团900多人只剩下30多人。水青山和随后赶来的106、107团官兵目睹这惨烈的一幕,都咬牙切齿。水青山打光了机枪子弹,十几个日军被他射倒。

水青山手持大刀参加肉搏,战友们炸毁了一辆日军坦克,水青山在坦克后,以一敌三,瞬间砍死了三个鬼子,全师共歼敌1000余人。曲兴集之战后,师部奖励水青山怀表一只,指南针一块。

1938年9月3日,日军第13师团在飞机、坦克和炮兵掩护下突破了71军在新集子与石门口的警戒阵地后,直扑由36师坚守的71军主阵地富金山。日军攻击富金山的兵力从最初的一个联队逐次增加到整整一个旅团。在飞机重炮的陆空一体火力掩护下,连日猛攻,36师利用富金山有利地形拼死坚守。

日军第13师团从9月11日凌晨起,全力猛攻。战至9时许,从富金山与石门口的战线接合部突入,36师强力逆袭,官兵奋勇拼杀,与日军白刃搏杀,战况十分惨烈。36师经多日血战,虽得到88师一个团的增援,但由于双方兵力和武器配备相差悬殊,最终除富金山主峰制高点外,其余阵地全告失守。

战斗中,水青山奉令携带手枪、身背大刀查哨,完成任务后准备找水喝,忽遭两个鬼子尖兵偷袭,一个鬼子的刺刀刺进了他的肚子,水青山感觉大限将至。他瞬间反应,左手把住刺刀,右手开枪射中当面鬼子脑袋,又两枪打死第个鬼子,低头一看自己的肠子都露出来了。

战友们听到枪声赶来救援,将水青山背下阵地,他被送到武汉野战医院,治疗半个月后,伤愈出院,被派去训练新兵。

1940年3月,水青山随部队开赴晋东南地区与日军周旋数月,首战即力克长治,掩护国军调整兵力部署。后至陕南豫西地区休整,继而南下入川,于1941年7月进驻西昌。

1942年3月,水青山奉命随队进入云南,作为远征军的后援。5月,日军击败进入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并衔尾紧追撤回国的远征军。由于第66军不战而退日军直入滇西,威胁昆明。

水青山随36师刚刚抵达滇西祥云,部队立即征集车辆紧急开起保山。36师到达怒江东岸的惠通桥地区后,迅即对敌攻击,水青山以机枪压制敌火力,战友们迅速肃清乘坐橡皮艇游过江的日军小部队,并构筑工事展开防御。日军因惠通桥被炸断,主力及重装备无法渡江,又见36师严阵以待便放弃渡江东进的企图,在松山转入防御,双方形成对峙。

自1944年到1945年,水青山先后参与滇西反攻、强渡怒江、攻占腾冲等战斗。

抗战胜利后,水青山离开部队。返乡途中因交通费不足停留西昌,后在一位军官的推荐下训练新兵。

新中国成立后,水青山经人介绍与西昌一位姑娘结婚成家,定居西昌,膝下无子,收养女并招赘女婿,后一家五世同堂,子孙十分孝顺,家庭和睦幸福。

2013年9月3日,水青山受邀,作为12名中国远征军老兵代表参加在云南腾冲举行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揭幕仪式。2015年,水青山荣获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入选CCTV1《抗战记忆:70年70人》。2020年9月2日,抗战老兵水青山“归队”,在四川西昌市佑君镇中坝村家中安详地走完了他跨越世纪的一生,享年108岁。

郑洞国到北京工作,妻子嫌北方冷要离婚,晚年穷困想复婚被拒绝

当年,郑洞国在组织的安排下调往北京工作。妻子以嫌弃北方寒冷为由闹离婚,郑洞国无奈,选择了前往北京工作。多年后,前妻回到他身边请求复婚,郑洞国拒绝了。时光飞逝,一切已然物是人非。

抗日名将郑洞国

1903年,郑洞国出生在湖南省的一户富庶家庭。良好的家境让郑洞国得以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也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很少的一部分知识分子。

幼年时期的私塾教育,让郑洞国有了一定的文学基础。中学时期,郑洞国被父母送入当地的一所具备西式教育理念的学校上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郑洞国逐渐接触到了先进的思想理念。

1919年的五四运动火爆全中国,各地的爱国青年、学生纷纷加入革命运动的行列。这一次几乎带动全中国学子参与的爱国运动,唤醒了许多人心中民族觉醒和反抗压迫的意识。与此同时,这些参加运动的学生也对于社会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并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

在这场运动中,郑洞国的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此后,郑洞国报考了黄埔军校,并顺利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

当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的热血男儿大都在军事领域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他们冲锋在前线,为了革命事业不懈奋斗。抗日战争爆发之际,郑洞国带领着手下的战士们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台儿庄战役等,他越战越勇,成为了人人称道的抗日英雄!

日本投降之际,郑洞国与何应钦一道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前往会场接受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仪式。

抗日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关系日益紧张。虽作为国民党将领,但郑洞国并不希望看到国民党想方设法打压共产党。郑洞国向来主张和平相处,只是两党对立在那,他的态度也无力代表什么。

辽沈战役中,郑洞国突围失败,选择投诚。这一选择,不仅是他事业的分水岭,还是他第二段婚姻结束的导火线。

不圆满的婚姻

郑洞国的一生有过三段婚姻,每一段都令人唏嘘。

1918年,在父母的安排之下,郑洞国迎娶了大自己八岁的妻子覃腊娥。虽说这是包办婚姻,但郑洞国很幸福。覃腊娥比郑洞国大八岁,她很会照顾人。覃腊娥的细心照顾,让自幼没有感受过母亲关怀的他十分幸福。郑洞国很敬爱自己的妻子,两人的婚姻生活十分美满。

婚后,覃腊娥先后为郑洞国诞下三个孩子,他们一家人生活和乐,美满幸福。

五四运动爆发之时,郑洞国告别了父母和妻儿,毅然走上革命前线。报考黄埔军校那一年,妻子也是全力支持。丈夫临走前,覃腊娥细心帮他收拾好包裹,送他启程。

覃腊娥舍不得丈夫离开,但在家国大义面前,她只能退步。国家不安稳,小家又如何能够幸福。就这样,郑洞国怀揣着对妻儿的爱和对革命事业的期待,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没想到的是,突然的一天,郑洞国突然接到了妻子去世的消息。爱妻前不久还在与自己书信往来互诉思念,一转眼就病逝了!这个消息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后的几年里,他一直在思念亡妻的日子中度过。

郑洞国的第二段婚姻来自一段偶然的相遇。那一天,他去医院看望战友。可谁能想到,这位堂堂抗日名将竟在医院里迷了路。旁边一位少女见状,忍俊不禁笑个不停。郑洞国闻声望去,发现对方竟是个17岁的妙龄少女。

这女子正值大好年华,亭亭玉立,气质温婉。郑洞国请这位女子带着自己去战友病床前,她欣然答应了。后来,两人通过彼此的朋友约着见面,没想到竟促成了一桩婚事。

这位女子名为陈碧莲,父亲曾是国民政府的军人,后来转行做了律师,家中产业颇多。可以说,陈碧莲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小姐。只可惜,这段婚姻有美好,也有隔阂。

物是人非,拒绝复婚

抗日战争时期,陈碧莲不顾丈夫和家人反对,毅然决定陪着丈夫上前线。最开始,陈碧莲去军中只是为了看看丈夫。后来,她逐渐参加到军人们的生活之中,记录下那些珍贵的历史画面。

因为经常出现在军队,陈碧莲被战士们称赞为“怒江之花”。后来的艰苦战争岁月,也是陈碧莲的经常探望,让郑洞国总能够感受到温暖。

投诚之后,妻子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组织安排郑洞国在南方工作,夫妻俩便团聚了。只是,她始终在意他共产党人的身份,两人还总是因此争吵。

后来,组织安排郑洞国去北京,郑洞国兴高采烈地将这个消息与妻子分享。可没想到,妻子以“北方寒冷,水土不服,不愿北上”为由拒绝了。1953年,陈碧莲痛斥郑洞国对自己的冷落,并附上了离婚协议书。

三年后,郑洞国在北京再娶,对方为之诞下一女。后来,第三任妻子因病去世,只留下他和女儿生活。而陈碧莲再嫁后却遭遇丈夫去世,生活一度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多年后,陈碧莲得知彼此再度成为孤家寡人,便提议与他复婚。可郑洞国带着女儿去与之见面,拒绝了她的提议。

此去经年,早已物是人非。

人的一生没有那么多缘分和巧合,我们要懂得且行且珍惜。有些人一旦错过,就是一辈子错过。纵然日后能够相见,也未必可以再续前缘。

当我们拥有一份爱的时候,不要挥霍,好好珍视它。若当时选择放手,那来日便不要再纠结于过往了吧。

1942年,一支仅20人的远征军,在退守途中,不幸撞见了日军。19人当场牺牲,仅剩的一人被日军团团围住。此时,他的膝盖被刺穿六个洞,千钧一发之际,他拉响了最后一枚手榴弹……

在中国有很多英雄,而余国清,则是英雄中的英雄。

1937年,全民抗战开启,很多热血青年都报名参军,想要为抗击日寇,出一份力!

这时,在江西南昌,刚满17岁的余国清,也央求母亲说:“我想去!”

母亲看着余国清稚嫩的小脸,满眼都是担忧和心疼,可最后,母亲还是对他说:“去吧!家里你不用担心!”

于是,余国清高兴地去报了名,成为了一名战士,几天后,母亲站在村口,满脸泪水的和余国清告了别。

母亲知道,这一分别,这辈子的母子情分,大概也就到如此了。

后来,余国清参加了无数次战役,凭借勇敢和机智,余国清都化险为夷。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2年,这一年,让余国清几度在午夜梦回醒来,几度绝望。

1942年,22岁的余国清,跟随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抗日。

刚到缅甸不久,余国清所在的八十三团,就遭到了日军伏击。

当时,在敌军猛烈炮火的疯狂扫射下,队伍被冲散,紧急情况下,余国清和周围的19名战士,组成了一个20人的临时小队,准备前往保山和大部队汇合。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准备过连接怒江的惠通桥时,却发现桥已被日军破坏。

此时,情况十分危急,旁边战火连天,地上还有很多逃难者的尸体。

仔细往江对面一看,竟然也埋伏了很多日军,此时,前有伏兵,后有追兵。

最后没办法,余国清只能选择前进突围,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日军炮火太过猛烈,还没过江,就已经有一半的战士倒下。

等好不容易过江之后,余国清才发现,日军太多,他们简直就是羊入虎口。

在一阵儿厮杀过后,只剩下了余国清一人,余国清看着自己的队友一个个的倒下。

小到18岁的男孩,大到40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叔,余国清已经快要崩溃。

余国清看着两只腿上,被敌军打穿的6个窟窿,余国清强忍着悲痛,做了一个决定。

他要和敌人同归于尽!于是,在敌人蜂拥而至,想要活捉他的时候,他抱着必死的决心,把身上最后一颗手榴弹拿了出来。

而日军看到余国清的手榴弹,则赶紧退了回去,余国清见状,直接把手榴弹扔到了敌军中间。

在炸死了几个鬼子,趁着浓烟骚乱的时候,余国清赶紧逃走,看到前面一片树林,余国清赶紧躲了进去,走到了树林深处。

而在这里,余国清也发现了跟他一样,躲在这里的老百姓,其中,还有一位医生,因为医生的救治,余国清活了下来。

在里面躲了将近半个多月后,余国清出来了,在这期间,他将牺牲战友的名字,一一记录了下来。

然后,带着伤腿,一路乞讨,历尽艰辛终于,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到达昆明境内的军队。

治疗半年内,余国清说不清多少次,梦到战友当时壮烈牺牲的场景,每一次,醒来后,余国清心里都是说不出的难受!

后来,就在大家都以为余国清承受不住,准备退伍的时候,余国清却毅然决然的,再次主动申请继续加入到抗日的队伍中。

一年后,余国清又再次加入了远征军的队伍中。

@小鑫侃娱乐 国人当自强,很多战士倒下了,身后,却还有无数战士站起来!

余国清是好样的!

如今,这位老人已经90多岁了,余国清曾说:“我很怀念我的战友…”

是啊!他们如果没有牺牲多好,可战争是残酷的,因为他们的牺牲,才换来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

感恩,感谢,同时,勿忘国耻,爱我中华,牢记历史,永远奋斗!

"娘生下我不久,就被鬼子抓去慰安所了,后来染上了病,鬼子看她一点利用价值也没有了,就叫家里人把她抬了回来,当时全身浮肿,连路都不能走,家里倾家荡产卖了耕牛和生猪,又借了很多钱请医诊治,这才保住了性命。”

徐淮清老人提起这件往事的时候,眼里仍然冒着对侵略者的愤怒,那时黄流的慰安所,鬼子叫“军中乐园”,可对中国人来讲,这就是“人间地狱”!

“那个地方有两间宿舍,第一个有慰安妇5人,是专供空军军官玩乐的;第二个慰安妇有16人,是普通士兵用的。当时她们大部分都是从广州、江西抓去的。

慰安所有哨岗日夜看守,她们根本就没有人身自由,非常悲惨。但和那些没幸存下来的人比,娘还是幸运的。

1937年8月,我才17岁,就报名参了军,发誓一定要把鬼子打出去!当时是编入了第二十八师八十三团迫击炮连,师长是刘佰龙。

按照计划,部队招满了1000人就去了重庆,训练结束后我们被调到贵阳,主要负责保卫能直接通往缅甸的西南通道,力图确保“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的畅通和重庆乃至整个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1942年4月,我们第二十八师进入缅甸,当时战局对盟军已十分不利,十六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陷入了被动。兵败“野人山”之后,我们在溃败的情况下,一路向云南方向撤退。

离中缅边界大概不到100里的山地,因为天黑又不熟悉路线,我们八十三团遭到日军伏击,部队彻底被打散。退回云南境内后,我带着二十几个战士一路经过腾冲赶往保山。退到怒江边的时候,连接东西两岸的惠通桥已经被炸毁。

逃难的人群发现惠通桥被炸,想到后面追赶的日本兵,立即乱了起来。一些尚未过桥的战士和华侨,相继点燃、引爆了自己的汽车和车上的军火、物资,以免这些车辆和物资落到日军手中。一路上到处是惊慌逃难的人群,大多是妇女和孩子。

一个多月以后,我带着20多人在惠通桥附近设法渡江,想要撤回保山。当时远远地看着一队日军士兵从山上冲下来,我想这是个偷袭的好机会,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战斗能力,由于枪弹不足,最后寡不敌众,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几个鬼子见我已经没有子弹,就围了过来,我两腿的膝盖附近被他们刺穿了六个洞,我冲着他们怒喊“来啊,小鬼子!”

就拉响胸前的手榴弹,准备和鬼子同归于尽。他们吓得惊慌逃窜,我就把手榴弹顺势扔出,鬼子被炸退了几步。过了一会儿,又有几个鬼子扑过来,我看准时机,丢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然后我趁乱滚下高坡,爬到河边的小树林躲了起来。

我在这个小树林熬了十多天,饿得慌了就胡乱抓一把树叶、草根之类的东西。渴了也不敢去河边喝水,怕被公路上的日本兵发现,只有等天黑以后才敢悄悄去河边饱喝一顿。

后来我确认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了,才大着胆子找了条木棍撑着,走到河湾边,正好一个老船工见我是当兵的,把我送到了河对岸。

一天早上,我见有辆军车停着加水洗车,司机听说我是从缅甸打仗回来的,就买了个糍粑给我吃。得知他要去贵阳,我就求他带上我一起去。到了贵阳,热心的司机还请我在路边吃了顿饭,我对他千谢万谢。司机却说:“都是为了打鬼子,我们是一家人!”

大约一年以后,国防部及美国军方代表团到部队招人参加第二次远征军,我又报名了,被正式编入远征军汽车兵团十团三营七连。不久,我被调往清镇县的重炮第十二团汽车连,在那里等命令,为“打到东京去”做准备。不过,就在我们在贵阳待命期间,日本投降了。

内战我没有参加,后来被遣散回家,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锅子哥论文史 说,如今的国泰民安离不开革命先辈们,当年华夏大地上无恶不作的日军肆意横行,那震惊世界的暴行,数以万计的军民伤亡我们不能忘。

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这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张中国抗战时期的照片,是1944年一个美国记者在缅甸战场拍摄的。

照片中的人物是一个穿着中国远征军服的孩子,因为他年纪小,个子矮,新发下来的军帽戴不上,所有就把旧帽子套在新帽子里一起戴在了头上。

别看他年纪小,身上背的装备可不少:两个水壶,一个茶缸,脖子上挂着干粮袋,身上挂满了背包,身后还背了一张大军毯。

一个还没有枪杆高的孩子,面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照片一公开,马上引起了多方关注,都在猜测照片中的孩子到底是谁?他经历了残酷的战争还健在吗?

照片上的娃娃兵名叫陈友礼,当年拍照时,他年仅13岁。

1931年4月,陈友礼出生,不到1岁,他母亲不幸因病去世。后来,父亲离家出走,他随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1942年底,他已经成为孤儿靠乞讨为生。恰逢国军在毕节招兵抗日,年仅11岁的陈友礼就跑到招兵处要求报名参军,他当兵的原因很简单“吃口饱饭”!

陈友礼回忆他当时跟招兵的长官说:“我是个孤儿,不要看我年纪小,我什么都能干,也特别勤快,求你们带我走吧,不然我就只能饿死了。”

当时,一个马夫见他可怜,就收留了他。帮其养马,再干些杂务。就这样,陈友礼成了当年在毕节招募的数百个新兵中年龄最小的娃娃兵。

1944年,陈友礼被编入国民党第5军第200师,军长是大名鼎鼎的邱清泉。因一个连长看他机灵、勤快,就把他从“马夫助手”提拔当了勤务兵。

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给连长送水、送饭、洗衣服等。但是战斗打响时,他照样端着卡宾枪和战友们一起冲锋杀敌,跟随连队先后参加了怒江惠通桥保卫战、攻克松山、收复龙陵、南天门、遮放、畹町、黑山等战斗。

据老人回忆,因为自己年龄小,长官和老兵都照顾他,危险的战斗任务都不让他参加,他才有命活了下来。

1945年8月,陈友礼在中缅边境迎来了抗战胜利。1947年,随部向解放军投诚,随后又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1950年10月,陈友礼又随军跨过鸭绿江,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与敌军大小战斗几十次。

1955年,陈友礼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血火考验,终于回到了阔别13年的贵州老家,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2012年8月22日,贵州公益性计划项目“关怀老兵”在贵阳启动,陈友礼成为扶助对象。

2014年8月,志愿者到陈友礼家中拜访慰问,并带来了不少抗战时期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娃娃兵的照片”很应景,想给老人留作纪念。

当陈友礼看到这张照片时,老泪纵横地就道:“这就是我啊!”七十年前的照片失而复得,让老人喜极而泣。(当年美国摄影师拍照后,并没有给他一张留念)

在这张照片里,不仅记录了一个小战士的青春,也见证了国难当头时,国家和民族的坚强和隐忍。一个普通少年,在战争中绽放的微笑更照亮了人民的心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8236/
1
上一篇泰州公务员报到(泰州公务员报名入口)
下一篇 天津滨海公务员招聘(天津市公务员招聘岗位)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