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打得好。”
“这才像个男人!”
听听这是朋友吗?这就是我老公的所谓的朋友。
我发誓我这一辈子都不想管他了,爱干嘛干嘛,死了也跟我无关。如果他要离婚我也不在乎了,这个世界谁离开谁也能过。我现在在厨师培训班学习,想掌握一技之长,自己靠自己,自己养活自己。
我是一个农村妇女,没有固定的工作,偶尔帮人带带孩子挣点零花钱。所以看钱看得很紧,有人说我是“守财奴”,为了自家的日子别人爱怎么说让他们说去吧。可是现在我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没劲了。有个不省心的儿子三十多了不结婚,还有个不省心的老公一天到晚就知道喝酒。
我老公是个公务员,每月五千多块钱工资拿着,悠哉悠哉什么事也没有。越发到了快退休的年龄,领导也不给他安排工作,就是在混日子。整天无所事事,和一帮狐朋狗友吆三呵四,这里喝完哪里喝,不醉不归。
本来就爱喝酒,这样一来更成了酒鬼,见酒比见他亲爹娘都亲。如果他妈快要死了,他还得说:等我喝完这口酒啊,说他嗜酒如命一点不为过。
最糟糕的是一喝就醉,一醉就脱光衣服,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地点,真是丢死人了。一次在大街上就脱光了,遭到很多人围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后来才被熟人看到给弄回家。孩子们的脸都被他丢尽了。
还有在朋友家喝酒,喝得回不了家,一晚上尿的尿,都快把人家客厅给淹了,沙发上,地板上哪哪都是,一个星期屋子里骚气冲天,朋友媳妇见他一次骂一次。还有许多丢丑的事,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为了让他戒酒我想尽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
我陪他一起去旅游,分散他的注意力,没用;我掐断了他的经济来源,他就用透支卡;没收了透支卡就管别人借……总之他有一百二十个对付我的方法。
喝完酒签到刷脸,打卡都不管了,经常被罚钱。我忍无可忍怒匆匆找到他们领导,质问他
“员工聚集工作时间喝酒,你管不管?”
“你们都是国家干部整天就知道喝酒,老百姓怎么看你们?”
“你们干部的形象呢?威信呢?”
……
领导觉得丢了面子,开会点名严厉批评了他们几个。我以为好点了,没想到转入地下,上班不让喝就下班后喝。我把他和他的酒肉朋友一起骂的狗血喷头,我掀翻了他们的酒桌,得罪了他所有的朋友,也捞不回他。可能自认为理亏,无论我怎么闹,他都不吭声。他的同事,朋友都当面取笑他“妻管严”,在背地里骂我,“母老虎”,“泼妇”。
没想到“气管炎”也有发威的时候,他居然敢打我了。
前段时间,我听说他又在饭店喝酒,直接就找了过去。看见他们一帮人,正在欢天喜地地痛饮,我的火蹭蹭往上串。
“喝你妈✘,整天跟你爹们一起,就知道喝。回,回家有事。”
我正欲拉他没想到“啪”“啪”他突然抬手给了我两个耳刮子。
“好!打得好!”
“这才像个男人。”
他的朋友不但不拦住,还一起起哄,我哭着跑回了家。
他喝完酒半夜回家叫门,我也不给他开。是闺女起来给他开了门,他借着酒疯把我从床上拽起来,又使劲踹了我两脚,多亏闺女从中间拦开了。不过了,这日子简直没法过了,我哪受过这样的委屈。
到今天为止我给他冷战已经一个多星期了,谁也不理谁。
我要给他离婚。大家说我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吗?……
这是我朋友两口子。我曾今劝她给男人留点面子,人都是有尊严的。她说“面子值多少钱?尊严是什么?”一句话怼的我无话可说。他的老公已被她塑造成金刚不入之躯,软的,硬的都不吃就认酒。
烟难戒,酒更难戒。酒瘾胜于毒瘾。喝酒伤身,喝酒误事,可照样有成千上万的人削尖了脑袋往酒坛子里挤,不怕伤身,不怕误事。任谁摊上这样的老公也无济于事。大家有好的建议吗?
#中秋游园会#《中秋吃月饼引起的感想》
不知为什么,人过中年,对童年的往事总是念念不忘,还带来许多许多的伤感,有时还偷偷地掉眼泪。
回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儿时不经事的我,对贫富本没有什么概念,可以说只要能吃饱,能穿暖,跟小朋友们无忧无虑的玩就行了。其间,也模糊地记得,母亲得了肺病,除了躺在家中的床上,就是住在医院里,父亲佝偻着身子忙完家里忙地里,然后就是四处为母亲求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三个姐姐也早早地辍学,一天到晚忙里忙外,但始终也未能改变穷的命运。
但父亲读过私塾,在农村算是有文化的人。虽然家里穷,过年过节还是讲究仪式感,比如中秋节,再穷,该走的亲戚一定要走到,该吃的月饼一定让全家人都吃到,甚至自己不够吃,也要拿一个馒头打发好讨饭的。同时,还要泡一壶最便宜的茉莉花茶,一家人围在一起,把走亲戚剩下的月饼拿出来一起过中秋。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一个月饼分四瓣,每人一小块,现在想想最赚偏宜的应该是我吧,四块月饼一般大,而我年龄最小,所以,大人们不够吃的,我却嫌月饼不好吃。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给我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也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来,总觉得有点惭愧。
自从有了记忆到上小学,我经历了最痛苦的事是母亲的病逝,那一年,我们一家人是含着眼泪过的中秋节,月饼怎么吃的,好像除了不懂事的我吃了一点,大人们都没有吃……
后来,我逐渐明白,我家的穷,不单单是政策的原因,也不是父亲不勤快,主要还是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母亲得了气管炎没及时治愈,后来发展成了肺气肿伴哮喘等症,靠下地挣工分的收入,根本无法维持家庭的开支,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有效的消炎药!
然而,读过书的父亲却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家里再穷,地里活再累,他也让孩子们上学读书,直到我和哥哥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
如今,到了2021年的中秋节,秋风依然那么爽,月亮依然那么圆那么亮。家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父亲却因积劳成疾,七十三岁就匆匆离开了我们。但在他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也有的考上了公务员,有的考上了国家教师。我是多么希望能围在父母身旁,一家人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啊!
所以,奉劝每位朋友,一定要趁父母健在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一起过个春节,一起过个中节,或者一块旅游,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而空留遗憾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