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范岁月
我是一九七九年考大学,考到了扎兰屯师范学校师专化学班。当年考大学是一条龙,大学考不上,可漏到师范学校。农村孩,赌一把。我就报考了大专。因为我知道自己的实力,考上大学希望不大,漏到中师里面是一点问题没有。
高考时,稀里糊涂进的考场,会不会都在写。考完后,在报考志愿表上写了四个字,服从分配。老师讲解怎样报志愿,怎么样对答案估分,我一摡不听,拿了高中毕业证,立马回生产队挣工分了。从七月份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到九月下旬接到扎兰屯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已是两个多月了。看了通知书,我还奇怪,怎么是《高等教育入学通知书》?录取的专业是师专化学班。然后就是起户口、转粮食关系,自己很高兴,可算从农村地垄沟爬出来了。到了学校才知道,自己考上的是大专,到是高兴了一下。
入学后,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可我在领教材时,就少领了一本《哲学》教材。上课时,才发现我没有这本教材,找老师买吧,可学校一本多的也没有,自己很窝气,没办法,期中考试《哲学》不及格,让自己很羞愧,然后,借同桌的书,把整本书抄下来了。结业考试还不错。课程学的不是最优秀,却也是中等水平,正常毕业。
由于出身农村,上学了才算进城了,再加上在农村生产队里劳动了两个月,入学时,十九岁的年龄,像三十岁的中年人,晒得黑黑的,瘦瘦的。同学问我有三十岁吗
?我回答二十五岁,这样,我在班级里就成了大哥。很多人都叫我大哥,其中主要成份是贬义,我当时也分不出好坏,也就无所谓的应着。一直到工作后,同学们几乎忘了我的名字了,取而代之的就是“大哥”!
在学校除了学习,也想表现自己,但是,我有两大弱点,一是说话庄河口音,到参加工作多年后才慢慢改成普通话。二是人穷,全校穿衣服唯有我穿的是工厂劳动服(还是亲戚给的)。所以,虽然为人诚恳,可也不受人待见。
当过寝室长,我很勤奋,可有个家是海拉尔的同学,一次值日不做,我下半年就辞掉了。这样减少了生气。
到第二学期,我与张同学一起打饭,饭票合在一起,压在床铺下。我俩都很勤奋,合作快乐,毕业后更是友谊加深。他当市长,我当行长时,他元旦带领市里慰问团队到我行慰问,我们员工着工装整队,我站在队伍前向他汇报工作,让同学惊呀,老同学事后告诉我,他们整个慰问了二十多个企业,唯有我们单位,企业文化展示的圆满。
与同学关系,我是以诚相待,寝室里别人从家带回来的食品,基本上都是自己吃。我的拿来后,肯定大家吃,我只是这样想,两年很快过去了,也许一辈子在见不着。
教过我的老师,有绰罗巴图、于永泉、大赵老师、小赵老师、孟老师、王金荣老师……还有一些忘了名字了。
毕业后,就分配回了阿荣旗图布新中学当了老师。
师范学校虽然只学习了两年,可这两年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基本上每年都能去扎兰屯师范学校一趟,去看看校园,有时也拜访一下老师。无论是校园还是老师,每次相见,都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