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黑龙江公司考情分析
黑龙江电力在东北三省中算是比较好考的电力单位了,每年的竞争力与报名人数都不算多,对于大多数同学们来讲,黑龙江电力考起来唯一比较困难的就是哈尔滨市局,但哈尔滨市局的本科生占比却是众多省会城市、一线城市中较多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招聘要求
黑龙江电力网申的要求不多,对于英语和计算机都没有要求,但是年龄方面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当兵的同学们,网申的时候年龄一定要计算准确,否则备考的一切都会变成无用功。
二批的年龄要求:本科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5周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28周岁,博士研究生年龄一般不超过33周岁。年龄计算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30日。(这是20年二批的要求,今年要相应的换成2021年)
黑龙江电力在去年二批专业需求方面主要招聘的还是电工类的本专科,对于通信类和计算机类大家也能看到要求“非常少”,财会类也是零星的需求,这些非电类的需求主要还是因为校招和一批已经招收了一部分了,但是今年二批的非电需求具体还要看今年的招聘公告!
02录取数据
黑龙江电力的竞争力在全国的省市单位中都是垫底的,去年二批的实际竞争力只有1:8.98。也就是说一个上岸的名额只有九个人和你共同竞争,这放在公务员考试中或者和其他省市单位相比,已经是最少的了,并且偷偷告诉大家黑龙江电力是有看二志愿的几率哦~
去年二批是扩招了大概一半的人员,并且录取人数比预计招聘人数还要多,所以排名在预计招聘人数左右的同学们都是有机会的哦~
03高校排名
黑龙江电力二批主要招聘的还是电工类的专科生,录取高校排名第一的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黑龙江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电力类大专院校。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所以大家知道为什么二批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能独领风骚了吧~
当然在黑龙江还有一个大学需要注意,就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虽然是以农业著称的高校,但在国网招聘中总能占有一席之地。
#长大后才理解的父爱#
父爱如山,只有你长大后才能理解。
我出生于60年代,那是我国遭遇三年困难时期,在农村下的确连基本生活都难予维持。听奶奶说,我是早产儿,出生后连吸水的力气都没有,父亲看着十分心急,他常常用嘴含着水再喂到我的口中,他就是这样细心地呵护着我。
当时三餐桌上根本没有鱼肉佳肴,全家老少毎餐的筷子都是伸向桌面的那碗生盐和腌田蟹汁里。为维持一家三餐,父亲每天在生产队出工前早早就背着竹筐到田坑里捉田蟹,回来后扒开田蟹的壳把生盐撒进去,腌到中午便成了全家的佳肴。
到春夏雨季,这是野竹林竹子发牙的时候,这时父亲总是在生产队上午收工后连午饭都不吃,放下农具就提起长镰刀往村前水库边的野竹丛奔去。午时过后,我看见父亲满载而归,他背着一大把又长又嫩的竹笋归来。晚饭时我便享受了甜清清的鲜竹笋汤。
父亲从表面上看是个软心肠的人,但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屈服。我记得父亲当时任生产队长,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支左支军”是最大的政治。当时公社、大队为了表“忠心”,要求农村的生产队把最好的土地敲锣打鼓的送给农垦兵团。父亲当时在思想上想不通,就被作为“不忠”对象到大队参加学习班接受洗脑。
父亲还是一个心存孝道的人。在那“扫除一切牛鬼蛇神”的年代,清明祭祀就是搞封建迷信,就要列为“牛鬼蛇神”来批斗。我记得那是一九七三年的清明节,正是我初中毕业要考高中的前期,父亲跟我说明天一起去“拜山”。拜山是什么我不懂,到了先辈的坟墓才知道。谁知道,过了几天父亲就被免去了生产队长的职务,免职原因是搞封建迷信。
那年的初中升高中要参加全县的统一招生考试,我在全大队的初中生中考试成绩第一,但直至高中报名前都收不到入学通知书。在那段时间里,父亲每天总是绷着脸,一言不发。我知道这肯定是与我读书有关。一天,我跟他说,高中不读也罢了,你不要气坏身体。父亲只是“哼”了一声,什么也不说。
那是一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年代,谁的家庭背景好谁就有好的前程。同村中有一女生,初中升高中考试总分不满60分,但她爸是大队支委兼民兵营长,人家早早就领到了高中入学通知书。我越想越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读高中?
再过两天,就是高中入学报名了,同村的学生都在为高中报名而做准备,只有我整天愁头苦脸。父亲看在眼里痛在心中。那天正刮着十级台风,狂风暴雨虐待着大地,家家闭户锁门呆在家里不敢出去。午饭过后,父亲突然对我说:“你在家呆着,我去找大队书记说你上学的事。”说完向门外走去,消失在倾盆大雨中。望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苦涩。
经过父亲的苦苦哀求,大队书记终于同意我上高中了。过了很久,父亲才告诉我,因为他搞封建迷信,政治上不清白,所以我才不被录取。
如果当年没有父亲的哀求我就要辍学了,更没有今天能当上国家公务员的美差。这事虽然过去了几十个年头,但我始终没有忘却。
的确,父爱如山。她是那么深情厚重,那么温暖伟大!
友友们,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快与我们分享。
发自广东湛江
我要去海南,遍地是榴莲,水果随便吃,白吃不要钱。
这是我来海南之前的想法。
岛上水果遍地,马路边上都有,多到无人问津,随便摘着吃就好了,要什么钱呀。
踏上海南岛,发现那些想法多么天真:岛上最贵的东西就是水果!
到超市一看,哎呀妈呀,榴莲竟然30多块钱一斤,我只好咽下口水离开。
在海岛的艳阳下,怀念起在家乡的日子。
在家乡,一个北方小城,水果品种丰富,价格非常亲民。我等一个月几千块的小公务员,完全实现了榴莲自由,隔三差五买个榴莲解馋,水果想吃就买,不带含糊滴!
记得2005年,第一次买榴莲,搞特价,6.8元一斤,几十块钱买个大榴莲,啃馒头一样眨眼就下肚了。
20年过去,榴莲涨到18.8元一斤,依然是我的心头好。虽然没有初次吃的时候那么惊艳,依然时不时地买一只,安慰一下嘴巴。
对海南的向往,颇有几分来自于对热带水果的喜爱。
来到海南,对自己的孤陋寡闻更加确信无疑了。
还有更蹊跷的,超市货架上的水果,除了进口的就是内地运来的,当地产的几乎没有,而且都比内地贵很多。
拿最普通的香蕉来说,家乡的超市,香蕉比白菜还便宜,一块钱左右一斤,几块钱买一大串,吃到腻。
海南的香蕉3至5元一斤,还是进口的,本地的香蕉少得可怜,价格也并不便宜。
吃货的本质促使我要一探究竟。
首先实地考察一番,结果根本没发现榴莲树。
我到过海南的很多地方,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榴莲树长什么样?榴莲是怎么长出来的?
记得有一次去一个乡村,发现一棵大树,上面结满了硕大的果实(就是下面图片这棵树),天啊,快看,榴莲树!
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过去一看:咦,这个榴莲怎么长这个样子?
他们哈哈大笑:那是菠萝蜜!感觉内心受到一万点伤害[捂脸]
那么,问题来了,海南为什么没有榴莲树呢?
一、榴莲很娇贵,对气温要求很高。只在热带地区生长,最宜在赤道上生长,以离赤道最近的马来西亚为佳,泰国其次,越南更差些。
二、海南有些地方虽然属于热带,但是一年中总有几天低潮期。榴莲对低温非常敏感,温度降至10度,榴莲停止生长,低于10度就会死亡。
三、海南除了气候条件限制,榴莲树从栽种到挂果需要7、8年,占地大,管理不易,而且采摘必须要人工爬到树上摘取,危险系数大,成本高。
据了解,海南最早引种榴莲的是海南农垦保亭热带作物研究所,1958年从马来西亚引进,至今62年树,但只结过1个果。
70、80年代,广东、海南也引种过,但是少有开花结果的。
所以,海南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到目前也没有改良出适合在海南生长的品种,无法大量种植。
榴莲好吃树难栽呀,海南这边榴莲太贵了,真心吃不消。
如果有一天,榴莲成了土豆价,论堆卖,还会有人爱吃吗?
会,我会天天拿榴莲当饭吃,陶醉在它的温柔甜蜜中。
我打算把吃过的榴莲种子留起来,来海南的时候把它撒在荒地里,细心呵护,让种子生根发芽,自然生长。
没准儿"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呢,到时候试种成功,我请你吃榴莲[偷笑]
#头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