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公务员下指标贷款买城投债,这是什么操作?
坏账了让全民买单?
看来60万亿的城投债扛不住了!财政部说谁家的孩子谁家抱,中央不救济!
未来何去何从?
这两天,我那些上班的朋友,陆陆续续都阳了,他们有国企职员,医生,公务员,私企员工,还有街上开店面的老板,在现在这个特殊时期,普通民众该何去何从。
一周内好未来关闭k9业务,新东方之前已经宣布关闭k12教育。
这个市场的两个巨头都凉了,我特别好奇的是背后上千万的从业者,接下来何去何从,是去考编制进入公办学校还是去考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毕竟这个领域的从业者,文化程度都不低,拿惯了高工资,开网约车、送外卖、送快递、这些普罗大众从事的工作,他们应该很难看得上?
你们觉得,教培行业被优化的从业者,未来大概率会从事什么职业?
#我要上微头条#疫情断断断续续地持续了三年,先是房地产走下了神坛,紧接着教培行业也一落千丈,最后终于轮到互联网行业了,大厂裁起人来那叫一个干脆,这叫今年毕业的一千多万大学生何去何从,总不能全去考研亦或全去考公务是吧,哪有那么多硕士和公职去分配了!不远的将来,不知会有多少人有奈无奈地加入那2.6亿的灵活就业人员中间,不知又会有多少人心甘情愿地选择躺平,在家啃老!不用问,今年又是内卷更加严重的一年,这正是人生能有几回卷,此时不卷何时卷!
老夫不太明白的是,在寰球同此凉热,经济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华夏都卷成这样了,外面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是已经卷完了,还是和我们一样正昂首阔步走在内卷的金光大道上?望哪位明白人答疑解惑,老朽这里先行谢过了!
31岁了,在销售行业干了将近十年了,慢慢的也觉得不太喜欢这个行业了。感觉也进入瓶颈期了。在最近连续多日高温的天气下,今天突然降温的。晚上终于有时间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突然觉得真的步入中年了,我也曾经是少年。但是时间过得好快。在三十一岁人事的又一个十年的开始。该何去何从。
现在的师范生,真难
师范毕业生,一般选择考教师,进入体制内,或者去一些辅导机构当老师。但现在双减政策下,很多辅导班倒闭,机构老师都失业,怎么可能还会需要新人。
考编进入体制内的确是不错的选择。疫情之下,才知道稳定工作的重要性。而且现在教师待遇也在提升,所以考教师编制成为很多毕业生的选择。
但僧多肉少,岗位就那么多,这样不可避免就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我看有些报考岗位的竞争已经不逊于热门公务员岗位。而且有些地方就没有招考名额,比如这次合肥四县一市就没有。但不代表他不缺老师,他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优先录取211,985等院校的优秀毕业生,这对一般院校师范生又是一次打击,而且这是似乎是一种趋势,很多地方通过这种形式录取优秀院校的毕业生,像之前的深圳中学,他们招的老师都是清北毕业的,这样让一般院校的师范毕业生何去何从?
你还会让你的孩子学师范吗?#教育#
中央出台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后,其中最重重要的因素就是行业间的垄断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那么地方设立的国有平台公司将何去何从?
全国各地的地方政府都设立了平台公司,其目的是将政府的优质资源划转到平台公司,由公司经营管理。比如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用品的采购,全部由平台公司统一供给。学生的营养餐,保险等等也由平台公司经营,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用车的保险,修车,加油等等都有平台公司统一来经营管理,已经严重的垄断了整个市场。那么,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施意见出台以后,这些行为,已经违背了中央的规定那么,那么,这些公司没有了这些优质的资源,以后他们能否通过公平竞争的渠道参与市场竞争,那就是一个未知数了,那么他们今后如何发展将何去何从?
互联网人何去何从,临近年末,互联网公司高层也纷纷进行人事调整,阿里调将风波、苹果高管离职,还未喘口气,京东闫小兵申请辞职,但凡在运营这个行业混了个三五年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一个发展快、变化也快的行业。混在这个行业,总是让人感觉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你总能看到无数新奇的事物,甚至亲身参与到一场变革中去;而不安的则是,任凭你如何牛,你也无法保证是不是哪一天,你就会被无情地抛在时代的身后,成了那个被替代的家伙又或是一场新变革的牺牲品。
没有比我生意更差的实体店了吧…小县城开店…从去年底开的店,五个多月,就开了2单…几乎没有人进店啊…各种焦虑…想干脆出去打工都比这强好多,但是孩子才5个月啊…考公务员吧自己又只有个大专文凭,本地合适的直接没有,只有周边的。该何去何从呢?
实体店很难,但是网店是比不了的
01:45你,焦虑吗?
不知道35+的年纪在社会当中或者其他的行业属于什么样的定位?年轻人?中年人?在我们的行业中,能明显感受到,已经不年轻。
从2020年开始,我不断地感受行业中的动荡,当时在想,这可能跟14、15年差不多吧,过去了还会好起来,但是两年了,叠加疫情、叠加政策管控,感受到的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也越来越大。
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迷茫、质疑,不知何去何从,当然这些都是在心里默默的想,因为我不太喜欢宣之于口,不太喜欢让身边的人知道我在想什么。一方面不想给别人添麻烦,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别人太多的窥探我的内心(大概是没有安全感吧)。虽然如此,我觉得我还是幸运的,至少我还有选择权。
在来之前的这段时间,突然开始时不时的哼唱孤勇者
去吗 配吗 这褴褛的披风 战吧 战吧 以最卑微的梦 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歌曲最大的意义在于唤醒人内心情感的共鸣吧,像是一个宣泄口、也像是一个精神上的支撑。
最近,在新的岗位上,又听说了组织变革,也听说了一些人事的变动。在来之前就已经知道,脱离了10年的社交圈,以后的路更加需要靠自己来走,不知道前路如何,但没关系,只要走下去,就会有路。我焦虑,但是我的心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