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本科毕业,入职淮南市供电局,不知道待遇怎么样,有知道的吗?
杭州司法见闻一一轻易不敢落笔的话题
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我们有义务忠实地记录所见所闻。
但对于在杭州的司法见闻,一直不敢轻易落笔,只怕见的太少,不具有普遍性,有失偏颇。
7月4日入职杭州某一大型律所,至今已3个月12天,接手了67个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与浙江的公安、法院、检察院有了一定的接触,一些案件已结案处理完毕。现把三个月来印象最深的几件事记录下来,大家一起来见证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先说说公安部门。受委托的一个刑事案件的家属在周六突然有事想让与办案警官沟通可能性。周六啊,周末大家应该休息了。但委托人有要求,只得硬着头皮给派出所打电话。值班电话一打就通。值班民警听完我们的诉求后说,办案民警今天休息,他联系一下。过了几分钟,值班民警回过话来,说办案民警同意们我们的诉求,让周一带材料过去。
最神奇的有一次误拔了该派出所的值班电话,赶紧挂掉。二十秒后,一个电话打过来,请问有什么事。派出所回电话过来了!
再说一下检察院的一件事,也让人很有感触。另一个刑事案件的委托人因身体不适,公安部门直接给他办的取保候审。我们接手案件已向公安部门递交了无罪的意见书。但该案牵涉人多。听说其他人被报检察院逮捕,委托人非常想确定确实没有他,且想知道有哪些人被报捕。我们与当地检察院联系,检察官说确实有一批人报捕,我们问有没有我们的委托人,检察官说没有。我们问有哪些人被报捕,检察官说不能说。我们说不说姓名,只说姓,检察官就把8个人的姓报了一下。这下委托人彻底放心了。
最后重点说一下法院印象。
第一件事,是去法院立案忘带身份证。我以前在老家的经历是只能埋怨自己,然后很郁闷的回去取身份证,否则不给你排号。那天去临平法院,又发生了这种尴尬事,只带了律师证,忘带身份证。立马有个志愿者跑过来,用她的身份证帮我们取了号。
第二件事,有一个二转案件,是上诉案件。我们想知道该案目前进展,但没二审法官联系方式。就给一审法官打电话,法官查了一下,说已转中级法院。过了两分钟,一审法官又回电说,该案因对方未交上诉费,二审法院已按撤诉处理。
第三件事是很多件事的集中代表。这张照片是前几天才照的,刚发生的事。照片中有审案法官,有对方当事人、律师。我因疫情检查未能按时到达,法官就把现场照片拍了一张发到微法院里,让我好去找。
这个案件我们提交了鉴定申请,诉请对我们退的货是否存在质量问题进行司法鉴定。法官组织我们双方去物流园仓库共同确认鉴定材料。
法官对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就会这么认真对待,对于审案判案就不用说了。
我一直困惑,为什么浙江认真审案的法官这么多,这么多?!为什么我原来在其他地方遇到的那么少,那么少?!
我常常想到橘生淮南淮北的古话。
大家常说要学习江浙先进经验,除了发展经济,其实最该学的是行政管理和司法管理。
全国各城市的硬件建设都差不多,但杭州确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来投奔,虽然房价这么高,夏天这么热,冬天这么冷。杭州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正是全国人民企盼的,那就是政治文明,司法文明。
期待我的国处处是乐土!
安徽-淮南,我来了
昨天跟好友志峰驱车530公里从河南新乡来到淮南,之前老领导介绍过来这边工作。一下车老领导也很热情的把我们叫上去饭店吃了个饭,推杯换盏之间能满满的感受到对我们的热情。
今天去体检入职,下午到车间熟悉环境,碰到不少之前的老同事却也听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当时几乎懵逼了,原来这家公司已经三个月没有发工资了[震惊]
说实话我现在非常矛盾,真的想现在就走,可是想想领导把我叫过来一起做事,本身也是看的起我,也希望一起过来可以慢慢做好,扭亏为盈,可是过来这边上班就要面对几个月没工资领,对于本身就负债的我确实也不好过,直接走也是怕伤了领导的心,本身我们俩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是我的领导也算是我的老师,我很敬重他。
哎、头疼,不知道咋处理只能先这样过几天才说吧,烦!烦!烦!
#我要上微头条# 我是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本科学历,2020通过校招入职合肥地铁,每月工资打卡5180,公积金双边1040,年底绩效1万左右。转正后,工资会涨,年底绩效还要高些。对农村娃来说,这个工资待遇自己感觉很满意的。
大家感觉这个收入如何?
833年,30多岁的杜牧被时任淮南节度使的牛僧孺要走做幕僚。年轻人闲不住,喜欢夜游扬州,他的上司牛僧孺竟派三十多个人换便服暗中保护他。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大小伙子,晚上出街,居然还要人保护,看过我们前面文章的读者也许还记得温庭筠,他也是夜间出行,却被当地的虞侯打得满地找牙,为啥杜牧出行非但没被打,还配了“保镖”?这原因要从这里说起。
唐朝为了维护治安,实行很严格的宵禁政策。前面温庭筠被打,就是因为他违反了宵禁政策,这样看不算公报私仇。但有趣的是在各地都实现严格的宵禁制度下,偏偏扬州的夜晚会出现十里长街笙歌盈耳,珠翠塞途,宛若仙境的场景。
翻阅资料,我们发现,扬州是唐代历史上较早取消宵禁的地方。这是因为扬州的地理位置。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将扬州设为盐铁运使常驻地。盐和铁在古代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于是围绕盐铁引发的其他各项物资,也都由扬州转运。
同时,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造船、铸币、铸镜等产业,也在扬州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扬州一跃成为唐代经济大都会,古语曾说“天下之盛,扬为首。”由此可见,扬州当时经济繁荣。
商业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当时的宵禁政策产生了矛盾,所以为了满足需求,当时的一些人,把民宅改为商店,会在晚上偷偷营业,久而久之,宵禁就慢慢取消了,扬州成为唐代历史上较早取消宵禁的城市。
很多诗人在诗歌中,都描写过扬州的夜间盛况。也包括杜牧,他在离开扬州很多年后,还做过一些怀念在扬州幸福生活的诗。
如《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首诗写在杜牧即将离开扬州奔赴长安任新职时,写给当地歌女的,诗中句句透露了依依不舍之情。
后来杜牧深陷“牛李党争”,不得重用,恰逢弟弟身体不好,他无法再在朝中担任要职,于是到洛阳就职,此时的他早已没了早期的意气风发,只有对在扬州生活的怀念与眷恋,带这种心情他写下了《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我们再来看杜牧的家世,杜牧家学渊源。他的祖父是中唐宰相杜佑,有名的历史学家,曾编写《通典》,那是一部专门叙述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书,意义非凡,杜牧家里藏书是很多的,所以他从小就饱读诗书。
杜牧也是一位血气方刚的人,在23岁时就写了《阿房宫赋》,借秦始皇奢逸误国的事劝谏当朝皇帝,使他一文成名。这一点让牛僧孺欣赏,因为他也曾在科举考试中,提交过一篇批判朝政的文章,被主考官力荐。同样的经历,让他对杜牧非常关注。
828年,杜牧参加当年的科举考试,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同年的入职考试,杜牧也轻松通过,开启了自己的职场生涯。一开始在江西观察史沈传师府上担任江西团练巡官,试大理评事。后来沈传师升迁,杜牧就来到了牛僧孺的门下做节度使府幕僚。
这种幕僚可不是简单地处理校对公文,他还是辖区军政、民政机关的机要秘书,在藩府中作用很大,是沟通藩镇与朝廷的重要文职僚佐。一上任就给了重要职务,足见牛僧孺对他的器重,看这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他夜游,要跟随那么多的便衣随从了。
后来杜牧离开扬州,去新地上任,老领导牛僧孺给了他很多的寄语,说他前途无量,但再三叮嘱他需要注意自己的作风问题,这块如果不改,很有可能会影响他的仕途。
此时的杜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追着问:“我觉得我作风挺好的,没什么问题?您是从哪儿得来这个结论呢?”
这时,牛僧孺拿出一沓子密报,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几月几日晚,杜牧在哪个酒馆喝酒,几月几日晚,杜牧和哪个歌姬私会,几月几日晚,杜牧在哪儿宴游。
原来他安排的便衣不光是保护杜牧不受欺负,还会记录下杜牧的行为,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真是苦口婆心啊。
白纸黑字,放在面前,杜牧哑口无言,只能感谢领导对他的关照与叮嘱。多年以后,他还把这件事写成了一首诗《遣怀》:
落魄jianghu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qinglou薄幸名。
遥想当年在扬州,有领导的器重,自己的职场也如扬州的夜景一样,扶摇直上,前途无量,正准备大展宏图,却不幸遇到了党朋之争,多年来职位没有升迁,止步不前,抚今追昔,杜牧陷入了深深的感慨之中,感慨自己虚掷光阴,没能成就一番功名。
@青年共读会
杜牧不仅文采好,也有很强的治国才华,他的志向不仅仅是做一个才子诗人。他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曾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很多策论咨文。
可遗憾的是,他深陷牛李党争,既无法见容于李党,更无法干脆归属到牛党,这一生,注定郁郁而终,而他好的时光也留在了那些写扬州的诗中。#学问分享官#
关注我@青年共读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故事。
风雅三千年
【2022年第二季度“淮南好人”】林世宝:拼搏奉献终不悔,投身红门谱青春
林世宝是淮南市消防救援支队凤台县消防救援大队凤凰消防救援站消防士。入职12年来,他牢记宗旨、忠于职守、英勇顽强、无私奉献,把自己全部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消防事业。他先后参加了省内部分地区及全市的多起重、特大火灾扑救以及化学泄漏、地震演练等特殊灾害事故的处置,屡立战功,为保卫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7月20日凌晨四时许,凤台县李冲回族乡魏台村被洪水围困,千余群众亟待转移,作为队站唯一一位舟艇驾驶员林世宝随抗洪小分队迅速出动。凌晨的水面烟雾弥漫透着阴森,看着就令人胆寒,行进途中一波三折,水下情况极其复杂,冲锋舟数次搁浅,螺旋桨屡屡被缠,他总是第一个下水,最后一个登船。三百余户拉网搜索、二十余次往返护送、十六小时艰苦卓绝,千余群众全部安全转移,他功不可没!从工作到现在林世宝同志参加了1100余起火灾扑救,420余起的抢险救援,救出了200余名遇险群众。每次他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为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守护者”的作用。近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市消防支队“优秀士兵”、“红旗驾驶员”、记嘉奖两次、“优秀共产党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