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臭。”1931年,陈克昌历经万难,将一口黑棺材运回了洪湖苏区。战友们原以为运回的是尸体。然而开棺后却都拍手称好。
1930年,洪湖苏区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的围剿。在红军和洪湖群众的合力反击下,国民党的围剿被成功击破。但因红军缺少枪支弹药,伤亡也十分惨重。
事后,领导便命陈克昌潜入国民党统治的白区,设法搞些军火运回洪湖。
虽然陈克昌为人机敏,善于伪装,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这搞军火的行动却不亚于直接上战场杀敌,一不小心不仅会前功尽弃,甚至还得搭上性命。
1931年,为了有一条稳固的军火采购线,陈克昌将妻子谢新安接到汉口。两人一起搬到了一家高级旅店居住,装扮成富商。
平日里,他们经常会参加商界举办的各种舞会及宴会。这么做,一来可以结识一些商界的朋友,二来可以打探到一些军火的信息,为日后军火采购打下基础。
果然,没多久陈克昌便通过这一方式,认识了国民党武汉交警总队军械处的杨处长,还和他谈成了一笔军火生意。
但是,如何才能将军火从戒备森严的交警总队运出呢?
陈克昌与妻子经过缜密的思筹,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这天下午,陈克昌将妻子乔装打扮了一番。只见谢新安上身穿着件蓝士林褂子,下身穿着一条朱红色的裤子,两只耳朵上戴着对金耳环,手上还戴着对银镯子,活脱脱一个乡下少女走亲戚的模样。
同时,陈克昌还为谢新安准备了一对精美的竹篾箱子。这两个箱子,一个装着200个鸡蛋和10斤面条,另一个装着20斤糯米和四只大母鸡还有八套小孩子的衣服。
就这样,一身少女装扮的谢新安,挑着两个箱子,径直地朝交警总队走来。
“喂!干什么的?”谢新安刚到交警部队门口,便被看守的哨兵叫住了。谢新安不慌不忙地回道:“我姐姐生孩子了,我是来送满月礼物的。”
哨兵又问谢新安她的姐姐、姐夫是什么人。谢新安告诉哨兵,她的姐夫就是军械处的杨处长。哨兵又打开谢新安挑的箱子检查,里面果然都是一些孩子满月用的礼物,便让她进去了。
谢新安来到了杨处长的住处,便将她进来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杨处长。杨处长听后,连夸谢新安机警。接着,便将包扎好的枪和子弹装入那两个竹箱中。
随后,杨处长派了一名士兵护送谢新安出了交警总队的大门。接下来的几天,谢新安又用这个办法,把从杨处长那里购买的短枪及子弹全部运了出来。
然而,还有4支长枪和两挺机关枪却没办法装进箱内,无法运出。怎么办呢?
陈克昌和谢新安又生一计。他先租来了一辆帆布三轮车,再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车夫的样子,然后用车子拉着谢新安,以走亲戚的名义顺利通过了交警部队的大门,来到了杨处长的宅内。
接着,他们在杨处长的帮助下,迅速将那几件大家伙放到了三轮车后的坐垫下。等到天色渐暗,谢新安便坐在这藏着6件大家伙的坐垫上,由陈克昌拉着出了交警队。
快到交警总队的岗亭时,谢新安故意伸出头来,对着陈克昌大声喊道:“师傅,快点,天快黑了,我还得赶路呢!”陈克昌便趁机加快车速,迅速冲出了交警总队的大门。
然而,要将这些军火安全运回洪湖苏区,还要经过重重关卡。如何才能突破这重重关卡而不被敌人发现呢?
正当陈克昌及谢新安一筹莫展时,他们突然看到路上有人在办丧事,陈克昌顿时又生一计。
他和谢新安先去买了一口漆黑的棺材,又找来了一批麻袋,将这些军火装进麻袋后再放入棺材内。然后在麻袋上铺了一层腐烂的发臭的猪肠子。两人再打扮成孝男孝女,哭哭啼啼、前呼后拥地就上路了。
每到一处关卡,检查的哨兵在闻到棺材里发出的阵阵恶臭后,便会捂着鼻子让他们快走。就这样他们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各个关卡,来到江边。
然而,此时江边还有三个巡察的人员。陈克昌一见他们,便笑嘻嘻地拿出备好的甘蔗请他们品尝。
接着,陈克昌便趁他们放松警惕埋头啃甘蔗之际,迅速掏出手枪,击毙了其中两名巡察人员,另外一名也被他成功俘虏。这下,陈克昌又轻松缴获了3把枪和200发子弹。
终于,陈克昌和谢新安顺利地将军火运到了洪湖苏区。
一到苏区,战友们看到这两人抬着一口棺材,棺材内还散发出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心想,坏了,估计又是哪个同志牺牲了。战友们难过地追问陈克昌,这棺材里装的是谁?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陈克昌听后竟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还边打开棺盖,伸手捞出了里面的烂猪肠,露出了装着军火的麻袋。
战友们看到棺材里装得满满的武器时,无不拍手称好。后来,红九师第十九团在这批军火的助力下,屡建战功。
作者:一鹭向前
编辑:安静
参考资料:
1. 中华英烈网 2015年6月21日《陈克昌》
2.湖北党史网 2021年4月2日《陈克昌:军火线上献丹心》
#2022生机大会##历史#
[太阳]1992年,湖北女童目睹父母自杀,23年后,带着警察法医为父母开棺。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思想就是“死者为大”尤其是亵渎尸体这种事,更是会受人唾骂的。
2015年有一个湖北女孩,由于亲眼目睹了父母自杀,成年之后带着警察法医来到父母坟前,坚决要让法医打开父母的棺材。
这个举动引来了小山村的人前来围观,村民们更是议论纷纷,都在辱骂这个孩子大逆不道,女孩的奶奶更是在坟前大声痛哭。
这个女孩到底是为什么要坚决打开父母的棺材呢?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开棺的女孩名叫吴家雨,在她的记忆中,从出生自己就很少见过父母,在她有记忆时,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一直在外面打工,每年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
在吴家雨5岁的时候,父母突然从外面回来,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外出,这一段时间内,她第一次感受了家的温暖,感受到了父母的爱。
放学回家的她终于可以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回家叫一声“妈妈或者爸爸”,妈妈也会在她外出玩的时候叮嘱她早一点回来,爸爸还会经常给自己买喜欢的吃的小熊饼干,这短时间的吴家雨是幸福的。
但是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天是个周六,吴家雨在看电视,父亲从外面回来,手里多了一个红色塑料袋,走去了卧室。
没一会得功夫父亲便拿出一床被子将吴家雨裹住并嘱咐:“小雨,我们来玩躲猫猫,爸爸不叫你不要出来,记住千万不要出来。”吴家雨回答一句:“嗯,知道了,爸爸。”随即眼前就一片黑暗。
但是,没一会儿耳边就一声巨响,躲在被子里的吴家雨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但心中很害怕,抓住被子的一角,手里不断有汗流出。
小小年纪的吴家雨,在充满恐惧状态下待了几分钟,从被子里钻了出来,映入眼前的却是一片狼藉,电视,桌上的摆件都掉在了地下,看着这种情况的她害怕极了。
吴家雨知道爸爸和妈妈在卧室里,她边哭边走向卧室,大喊着:“爸爸,妈妈你们在哪?”但没有回答,
磕磕绊绊的走进卧室,看到父母在满地都是血的地下躺着。吴家雨当即被吓得嚎啕大哭。
这时奶奶跑过来,看着坐在地下大哭的吴家雨,跑过去把她抱走了,被奶奶抱走之后,小家雨因受不了刺激昏迷了过去了。
年幼的吴家雨再醒来之后,爷爷奶奶就告诉她:“爸爸妈妈去了很远的地方,很长时间才能回来。”
从那一刻,吴家雨就知道她的爸爸妈妈再也回不来了,但是为什么爸爸妈妈会自杀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直到18岁这天,奶奶交给了吴家雨一个笔记本,告诉她,这个笔记本是妈妈的日记本,里面有爸爸妈妈自杀的原因。
颤颤巍巍的接过笔记本的吴家雨开始看起来,从妈妈的笔记里,她知道了,原来自己还有一个弟弟,但是在一次外出游玩的时候,被拐走了,母亲外出打工这些年也没有放弃寻找弟弟。
就是因为弟弟的走失,让爸爸妈妈难以释怀,后来又找了很长时间没有找到,最后绝望的爸爸妈妈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世界。
原来是因为这样,但吴家雨的爸妈是自私的,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还有一个女儿还在这个世界上。
吴家雨在看到事情的原因之后,终于释怀了,她虽然觉得爸妈抛弃了她,但是爸妈还是爱自己的,不然也不会用被子盖着自己,让自己活下去。
知道真相之后,为了帮助爸妈完成没有完成的遗愿,她决定寻找弟弟,就这样她参加了《宝贝,带你回家》的节目。
节目组通过两年的寻找,找到一个和吴家雨弟弟吴家焱相似经历的小孩,但是最后还得经过DNA的比对才行。
知道节目组找到了弟弟,吴家雨赶紧来到节目组,节目组采取了吴家雨的DNA和小孩比对,但相似度并不是太高。
节目组告诉她:“如果有直系亲属的DNA就更好了。”经过深思无虑之后。吴家雨决定挖棺取DNA。
最后在吴家雨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提取了吴家雨父母的DNA,通过比对,这个小孩真的是弟弟吴家焱。
几十年之后,姐弟俩终于相认,父母的在天之灵也能得到了安慰。
也愿还没有回家的小孩,能够及早的回到父母的怀抱里。没有拐卖就没有伤害,人世间的疾苦已经这么多了,不要再增加人为的伤害了。
2015年,孝感市政府,身着便衣的杨拿出一张泛黄的借条,上面写着红军四个字。
工作人员看到后,不敢怠慢,立即召集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
经专家鉴定,发现金额为400银元的欠条是真的。
经过了解,一段尘封了90多年的往事慢慢浮出水面。
1927年,国共合作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把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同胞。
全国共产党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民革命遭受沉重打击,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这时,红军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虽然被国民党围剿,但红军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打地主、打土豪,开粮仓为民储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受人民拥护。
看着红军的艰难处境,人们自发的送钱送菜,但是红军有铁的纪律,不能乱拿人家的东西。
1928年,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大事项,包括“借什么还什么”、“对人民好说话”等等。
每个红军都牢记在心,坚决执行,给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老百姓深信只有红军才能救中国。
1930年,湖北孝感红军队伍不断壮大,相对物资开始匮乏。许多红军战士温饱不足,国民党围剿使红军队伍举步维艰。
无奈之下,红军只能以“借款”的名义接受老百姓的钱物,并做个证明。
许多普通人积极捐款捐物,杨就是其中之一
杨出生于湖北孝感。他的祖先是地主,家里有很多肥沃的土地。他从小就不愁吃穿。
长大后,杨精于经商,常年卖各种货物,赚得盆满钵满,成了当地的财主。
与旧社会的其他土豪不同,杨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他不剥削穷人为自己赚钱,甚至经常帮助一些穷人渡过难关。
有时候遇到天灾,他会给没东西吃的人送粥和馒头。
甚至一些付不起房租的租客也会被减免。
战争期间,杨每天都希望祖国变得更好,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当他听说红军的事迹时,他非常感动。他开始打算帮助这支球队,为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做点什么。
这一天,一支红军队伍来到杨家,看着眼前的红军战士穿着破旧的军装和破鞋子。杨对感到很不高兴。
虽然他当时是地主、土豪,但红军打探到他的情况后,发现当地老百姓都夸杨,所以杨也就没太为难。
而杨也对这支红军很感兴趣。他想知道红军是否真的和外面说的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交流,他知道了红军的宗旨和纪律,这与杨的思想是一致的,他不禁对红军产生了加倍的好感。
此外,官兵们衣着寒酸,饮食简单,但他们将大部分粮食和财产分给了穷人,因此没有额外的军费开支。
杨看在眼里,他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来支援红军。
杨搜查了他的家,拿出了他所有的积蓄:300大洋,但他认为这些还不够。
于是他让儿子杨文顺出去又借了100大洋,一共400大洋,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1930年的一天,杨开了自己的粮库,给红军送去了一些粮食和肉。同时还给了红军团长400大洋。
当时负责收钱的人是涂星。看到这笔钱,他很惊讶,一开始并没有收下。
然而,在杨的坚持下,涂星不得不接受了捐赠。他找来纸笔,写了一张借条,在杨身上盖了章,答应他以后一定会还的。
杨虽然收下了欠条,但在他心里,他想都没想过找红军偿还。这是他的心声,也是他的荣耀。
之后,红军因为作战任务,没有再留在这里。
第五次围剿时,红军被迫放弃苏区,开始长征,建立新的根据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给地方政府发了很多通知,让打白条的人兑现。
虽然这一次,杨家的情况不如以前,杨并没有将其交换。
把这张借条作为传家宝珍藏起来,作为他对革命贡献的象征,是他至高无上的荣耀。
多年以后,杨去世了。临走前,他把欠条给了儿子,告诉他:“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好好保存。”
杨的儿子一直把父亲的话记在心里,把那张发黄的借条保管好。
久而久之,这张借条到了杨的孙子杨手里。他非常珍惜它,并把它保存在一个特殊的盒子里。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打开的。
2015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杨的身体越来越差,家里的经济也很拮据。
杨心里很是纠结。他一方面受到祖父和父亲的教导,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现实的困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
思前想后,他决定拿出借条,去政府兑现。
这一天,杨来到孝感市政府,找到相关工作人员,递出借条。
面对工作人员谨慎的目光,他说出了自己的来意和这张借条的来历。
工作人员不敢怠慢,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
领导知道后,先联系了党史专家,然后来到杨,看着有点不知所措的杨。他如释重负地说:“如果借条是真的,就兑现了。放心吧。”
很快,党史研究专家对借条进行了鉴定,结果毋庸置疑。
下一步是多少才算合适兑换成现金?
经过专家换算,按照30年代银元的购买力,给杨4万元。
最终,这张欠条终于完成了使命。
拿到钱后,杨很感动。他没想到这张欠条能兑现,对他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借了东西再借,并不难。这张借条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军民一家亲,什么是团队的铁的纪律。
虽然杨没有完成祖父和父亲的命令,但他的生活迫使他这样做。
我相信杨和涂星都支持杨的做法,希望看到这份借条,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会不会是全网最想回婆家的人
我潮汕女孩,2015年远嫁湖北,跟老公一起在广州生活。我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我属于晚婚晚育,为了不当高龄产妇,2015年5月1号结婚,2016年7月生了第一胎女孩,2017年9月生了第二胎男孩。老公是湖北人,对生孩子没有执念,一胎没出月子,老公就对我说我们就生一个就好。架不住我是潮汕女孩,第一个生的是女孩,我坚持生第二个,我内心想生儿子,幸好第二胎如愿了。
刚结婚时,婆婆说只要我生,就过来帮我带孩子,当我生下第一胎时,公公婆婆都来帮忙了,但是他们两老年纪大了,发现带不动。我才后知后觉老公是公婆老来得子,跟他哥哥相差快10岁,公婆10年前带大哥的孩子,没问题,到了我们需要帮忙的时候,年纪大了,才发现带不来,而我又一年生一个,三年抱两,两老又开心又担心。
我也是生完老二,要工作又要带孩子,才知道生活多艰辛,幸好我妈妈过来帮我带孩子,我才不用当全职妈妈。每年过年,我妈都会回潮汕过年。前几年,两个孩子小,湖北过年比广州冷,我也不想带着孩子折腾,就没有回湖北过年。2020年年头,疫情来了,又不能回湖北。如今三年疫情已结束,两个孩子也大了,女孩6岁半,男孩5岁4个月。我问老公,过年回湖北吗?老公说不回了,我竟然有点失望,我内心是想回去的,儿子给爷爷带,女儿给奶奶带,老人家开心,我也开心,加上我从小没有爷爷奶奶疼,对爷爷奶奶感情不深,我内心是希望孩子的记忆有爷爷奶奶,情感上有爷爷奶奶,平时在广州生活,过年希望可以让孩子跟爷爷奶奶多相处几天。公公婆婆年纪大了,但是人还不错,从来不要求我做任何事情,回湖北,我也是比较轻松的。
今天忍不住又问了老公一嘴,回湖北过年不?老公说:不回了,我们就在广州过年。[捂脸]
附上两个宝贝,终于出门不用带奶瓶,尿布,大包小包了
20-11-11
万象入星辰三星堆的青铜文明,高度发达。并不是什么文明外来。这是湖北石家河遗址,蚩尤部落青铜工艺的延伸。一直到近代的汉阳造,现代的武钢。湖北九头鸟,什么时候停止过在金属制品的探索。沿着长江流域的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其铜矿来源都是湖北大冶。湖北大冶除了矿业发达,另外也是劲酒集团所在。方便大家理解位置,湖北大冶是黄石地区代管,位于湖北东南部。大冶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3000多年前华夏先民在大冶采矿炼铜,创造了青铜文明。境内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获评“持续开采时间最长的古铜矿”基尼斯记录。铜绿山四方塘遗址入选“201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2015年,湖北孝昌县农民杨明荣向记者展现了一张85年前的欠条,声称当年红军向他家借款400大洋。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他想要回这笔钱。
这张有些发黄的借条长12厘米、宽4厘米,写着“因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
落款为: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
据《孝感县志》记载:“1930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红1军1师进行了扩编整训,部队由1200人增加到1500人。”
为了筹集军费,红1军各部奉命在当地筹集资金,筹集的对象包括商人、开明地主和富农。
当时,杨长银家比较富裕,有田有地,但为了凑齐400大洋现钱,还是到亲戚家借了100元才凑够。
如今杨长银和儿子杨文顺已经去世,借款人的孙子杨明荣一直珍藏着长辈留下的这张借条。
父亲杨文顺曾告诉杨明荣,当时的红军部队没有武器弹药、生活物资也很缺乏,有些时候要靠向百姓借款坚持斗争。
当时,红军执行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吃了老乡的饭菜,就一定要帮老乡挑水、砍柴来报答。想办法把自己收到的帮助,更多地回报给老乡。
可受制于艰苦的生存条件,往往缺衣少粮。当红军领导不得已找上了爷爷杨长银,希望他能提供一些帮助时,老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本来老人想着400大洋无偿支援红军了,可是红军干部怎么也不肯白收下这笔钱,于是留下了这张欠条。
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来兑换,是因为老人家真没想再拿回这笔钱,欠条就当做一个纪念了。杨明荣解释到,如果不是因为家里实在困难,他也不会把这张欠条拿出来。
根据有关部门的计算,当时的400银元,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大概相当于4万元钱。
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称,该借条经权威部门技术鉴定后,一旦被确认是真实的,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给杨明荣老人兑付现金,相信这笔钱会使老人的困难生活得到一个很好的改善。
至今这张欠条作为军民一家亲的证据,还继续留在了老人的家中。
2015年,湖北孝感,一位老人在清理老宅子的时候,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就在墙缝的夹壁中,一张发黄的纸条引起了他的注意,老人拿起纸条,虽然这张纸张已经变得破烂不堪,但是上面的字还是看的非常清楚:“红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特务营,今借杨长根大洋400元,今立字为证”,再一看落款时间,竟然是1930年。
在老人的印象中,杨长根正是自己的爷爷,他小时候,好像听人提过这件事,但是因为年代久远,现在,当事人早就不在人世了,如果这张欠条是真的,那么现在还能兑换吗?老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走进了当地政府的大楼,一番讲述之下,老人拿出了那张大黄的“欠条”,工作人员非常惊讶,因为这样的事他们也不敢擅作主张,于是赶忙请老人坐下,然后去请示领导。
怎么兑换这张借条,其实还是要回到鉴别这张“欠条”的真伪度上面来,经过大量的走访,再结合欠条纸张材质、署名落款、印章等分析,最终专家给出了答案,这张欠条是真的,不存在造假的可能,原来大约在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有一支军队在当地活动,这支军队纪律严明,从来不扰民,还经常帮助老百姓干活,后来因为物资补给问题,向附近的老百姓借款借粮,但都给留下了字据,并承诺拿着字据将来一定可以兑换。
在了解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怎么来给老人兑换这张欠条,又成了一个难题,有人主张直接兑换成现金,那么直接兑换成现金又应该是多少钱呢,最终在金融部门的帮助下,按照当年的汇率,一块大洋大概相当于现在一百元人民币的兑换比例下,向老人偿还了4万元人民币。
李铁案终于有足协官员被带走了,媒体人冉雄飞爆料称:“据传中国足协执委,武汉市足协前秘书长,前足球管理中心主任,已经被李铁专案组派出的湖北省经管警察带走“协助调查”。
李铁案件迄今为止,已经有张鹭,郑斌,高尧,忻峰,田旭东等数名李铁活动圈子里的足球人接受调查。”
不过小冉爆料说是据传,也就是传说,消息不确定,他人在美国啥话都敢说也不怕说错了,人家找他算账。
另外他说的高尧可是02世界杯中国队成员,当初都说他挤走了大连的李明,他是山东足球圈的怎么和李铁混在一起去了。查了一下资料:2015年2月17日,河北华夏幸福通过其微博宣布,曾代表中国国家队出战02年世界杯的中国足坛名宿、原青岛中能助理教练高尧加盟,出任球队助理教练。
噢,估计在华夏和李铁共事了,也有可能请他协助调查李铁在华夏期间的事。#2022世界杯#
#王晓萍任人社部部长# 王晓萍同志1964年3月出生,湖北黄冈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外国法制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学位。从履历看,她研究生毕业后,历任 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法律所职员、国务院侨办政策研究司国外组干部、调研处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政策法规司司长、国外司(港澳台司)司长,2015年后任副部,历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党组成员、吉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兼)、组织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察委员会委员,刚刚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同志长期在国家机关工作,在不同领导岗位上得到了历练,又在省积累了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成为一名女部长,可喜可贺!这是党和人民对王晓萍同志的信任和重用,相信她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洁奉公,不负众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重要岗位上作出新的重要贡献!#头条创作挑战赛# #媒体人周刊#
【历史上的今天】
【刘华清上将去世】2011年1月14日6时,共和国开国少将(海军)、1988年获授上将军衔,曾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将军去世于北京,享年94周岁。
刘华清生于湖北省黄安县花桥乡刘家院子村(今属孝感市大悟县),为共和国海军的元老人物,在担任海军司令期间主张发展中国航母,令共和国改变原来的“近海防御”战略,转而面向海洋发展。刘华清被称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
【张万年上将去世】2015年1月14日17时,1988年获授中将军衔、1993年获授上将军衔,曾任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将军于北京病逝,享年86周岁。
张万年生于山东省黄县(即今龙口市),1944年入伍,戎马多年。其于对越自卫反击中立下赫赫战功,曾重创越军,是共和国功勋将领。
图一为刘华清像;图二为张万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