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毕业8年 考公务员(毕业一年了考公务员)

对啊,我儿子大学毕业两年了,还不努力找工作!被他妈惯来在家两年考公务员!我明确说了,这个月8号考完,趁别人放假回来,就出去打工!也不用在家里过年了!反正我不会给他一分钱了!

对啊,我儿子大学毕业两年了,还不努力找工作!被他妈惯来在家两年考公务员!我明确说了,这个月8号考完,趁别人放假回来,就出去打工!也不用在家里过年了!反正我不会给他一分钱了!

报考公务员选择岗位时,离家近重要还是上岸重要。

很多刚毕业的学生报考公务员时,都想着先考上再说,其他的都没想那么多,而真正家里有人在公务员队伍时,都会选择选择离家近的岗位。原因有四,一是调动工作难。容易上岸的岗位一般都是“偏远散”,大多数都是乡镇公务员,一旦进入乡镇,再想调动工作是很难的,在乡镇一般都有5年的最低服务年限,等过了服务年限,年龄优势一般都没有了,再说想调动没有关系是很难的,考遴选同样压力很大,还不一定考得上。二是结婚难。在乡镇或者偏远的地方找对象相对难一些,因为成家了一般都会两地分居,会很痛苦。三是工作压力大。尤其是在乡镇工作,检查多,5+2、白加黑是常态,节假日休息都很少,压力大。四是工资也没有那么高,基本工资都差不多,但年终考核奖不一样,越有钱的地方发的越多,越穷的地方发的越少。以上都是针对没有关系的人,一般针对有关系的人,上岸是第一位的,因为只要一上岸,可以调到进步空间大的单位。

邻居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倒数,最后考了个三本,毕业后考上公务员,进了某局。

朋友因此得出结论: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这个观点我是不敢认同的,首先这个概率非常低,虽说每年考上公务员的有二本三本,但占比率肯定比一本的低不少,所以不能以偏概全,把少数个例当做普遍现象。

其次,孩子成长的每一个过程,我认为都是重要的,都需要家长和学校一起引导教育的,不能不管不顾,放任自流,那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曾经听一位家长说,我孩子说了,他长大不要我管,他肯定能自己生活,所以现在他爱学不学,我也不管了。

我想说,即使孩子这么说,家长该管还是得管,即使孩子长大也不要你管,你将来老了也还要孩子管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不能缺少,不要为了省事,就放任不管了。

现在的不管会给孩子的未来,自己的将来,都会带来很多的困扰和麻烦。

只是管要讲究策略,管不是一味的约束,管也不是无休止地说教,管不是打一顿骂一顿那么简单的事。

管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要和孩子有深度的交流,要了解孩子所思所想,了解孩子的理想,孩子心里的小骚动。

管要讲究教育的艺术,该表扬表扬,该激励激励,要善于看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也要不吝惜你的表扬和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管要有细心耐心恒心。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进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这个事急不得,坚持下去,孩子肯定会进步的。

管就要以身作则,不要只把眼光精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管好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言教不如身教。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读书吧。

你还有教育孩子的哪些好做法?欢迎分享

一位妈妈来找我,说她儿子大学快毕业了,家里人让他回来考公务员,这样会比较稳定,但是儿子想出去闯一闯,父母很尴尬。他们怕儿子在外面受委屈,就来找我看看孩子的事业运势,看看孩子的星盘:孩子的事业运势很好,财运也不错。你可以尝试创业。发展空间大,成功率高。我跟妈妈说,孩子适合创业可以让孩子尝试。#占星#

考上县直公务员的,上岸后发现也会有很多坑!比如,你以为是在县城工作,结果却是去乡镇办公。

 

一亲戚家在省会城市。孩子大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天天在家啃老“考公”。先是把目标定得很高,要参加“国考”进中央部委,出人头地!

 

试考一次之后,发现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于是,调整心理期望值降低了目标,一心要参加省考,进省直机关大单位。一来离家近,二来平台高。觉得这个目标也很不错!

 

但考了2次都不中。第一次笔试就被刷下来了,第二次折戟于面试中……一晃几年过去了。在家人苦苦劝说下,经历过几次打击之后,孩子慢慢接受了现实。最终下定决心:只要能“上岸”,县里也去!

 

终于,他考上县市场监督局。满心以为是在县城里工作,没想到报到时,被告知直接去乡镇市场监督所。原来,乡镇市场监督所是县市场监督局的派出机构,人事关系在县市场监督局。

这下可苦了亲戚一家人。家在省城,孩子却要到偏远的乡镇上班。周末都难得回家一次。更让孩子伤心的是,原来谈了多年的女朋友,听说自己要去乡镇,直接提出分手。

搞得一家互相埋怨,见面就吵架。孩子怨父母眼界太低,如果当初把目标定在省城就好了;父母也是有苦说不出,又不好埋怨孩子能力不如人、竞争不过别人!

家有教高中英语的老妈,高一儿子却要放弃英语改学俄语。你们说我要不要支持他的选择呢?

先说说大家不熟悉的俄语,高考俄语词汇量1500个,高考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一共听力、阅读、语法和作文四个题型。

再说说大家熟悉的英语,高考英语词汇量3500个,高考试题以综合能力为主,一共听力,阅读,完型,语法和作文五个题型。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英语,小学学四年,初中学三年。其实我们的高一学生已经学了七年的英语,也积累了七年的词汇。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已学了七年,高一英语才考个四五十分。改学俄语后,两年半的时间,他们的成绩真的能提高到130分吗?

他们的成绩真的能提高到130吗?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也不断地问自己。作为一个老母亲,孩子的选择我要不要支持?

我们学校第一批学俄语的高三毕业生,一共学了一年半,55个人最高分137,平均分117。而他们的英语成绩普遍不到50分。

我们学校第二批学俄语的学生,已经分出了5个俄语班,每次期中、期末考试,俄语成绩平均过120分。这些我也是亲眼看到的。

我也是高中英语老师,不是老师不负责,不是学生不努力,主要是高考题型太难了。尤其25分的读后续写,真正拉开了地区差距。

俄语是小语种,我们国家在大力扶持。全国考生人数少,竞争压力小。我很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时候选择大于努力。

我也问过今年考上大学的俄语生,别的同学学大学英语,他们就去学大学俄语。寒假考试,别同学考英语,他们就参加俄语考试。

我们高中毕业生,上大学学语言的并不多。俄语只是高考的敲门砖,我们大学报志愿,96个专业,我们可选择的专业太多了。

大学毕业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考教师编,考医生编,考银行编,这些也通通不考俄语。这些最低需要一个本科学历罢了。

我就是用这些数据和道理,在一遍遍说服我自己。孩子想学俄语,孩子想考高分,我不能为了自己的脸面,阻拦孩子的前程啊!

我真的太难了,哎,头条的友友们,也给我出出主意吧。帮帮我,为我这个当局人指点迷津。我到底该不该支持儿子学俄语呢?

我是一个典型的80后,出生在农村,父母没有太高的文化,每天勤劳耕做,艰难的供我上学,我也不负众望,成绩优越,那时候没有父母陪伴读书,也没有父母监督学习,一切都是自愿,因为信奉知识能改变命运!不知道大多数80后是不是跟我一样,为了弟弟妹妹也能上大学,所以成绩优异的我们选择去读师范,觉得出来能分配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可是当我们踏入社会,90年代末,两千年初,社会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机会,没有关系,想进体制内工作,简直是痴心妄想,更不用说像现在这样毕业就可以考公务员!所以,没有来自父母的经济后盾,也没有高人指点,前路茫茫的我们匆匆踏入社会,靠着自己所学习的有限的知识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去闯荡社会,可想而知,是多么的惨烈跟不易!酸甜苦辣咸靠自己尝了个遍!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拥有了岁月静好的底气,我经常跟闺蜜聊天,回想当初我们做销售员,为了拿下一个单子,四十度高温坐着公汽跑遍整个城市,一遍遍围追堵截对方业务主管,常常是去的时候汗湿衣襟,等待接见的时间,衣服已经干了……当然我们回忆并不是抱怨自己吃了多少苦,而是欣慰自己的坚韧不拔跟毅力!那时候的80后散落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多数人都用自己的一腔孤勇实现了阶层的跨越!现如今四十而立的80后,在社会里依然是中流砥柱,据我所知,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里,还在职场的80后大多是高管级别,有能力,有责任心,主要是有共情的能力!我们朋友偶尔聚在一起喝喝茶,大家感慨最多的是,现如今中小企业难做,不仅仅是大环境影响,还有大家没怎么提上桌面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如今踏入职场的90后,00后,都是父母呵护着长大的,却少了职场的坚毅果敢,甚至是责任心,很多动不动就吐槽老板,一不高兴就离职,根本不用妄想他们会用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80后是为了生存迎难而上,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没有生存压力,遇到难题就开溜!时代造就了80后,虽然我们的人生大多艰辛,但是一路走来,真的是不负青春不负韶华的最好体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7525/
1
上一篇800米 公务员合格(公务员1000米)
下一篇 江西公务员职位人数(江西公务员人数统计)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