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央行属于公务员吗(央行和公务员选哪个)

银行存款被“上锁”?各大银行发布通知,存款需认准“新标识” 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热衷于存钱的国家,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的存款金额都在稳步上升,可见银行存款依然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最信赖的理财方

银行存款被“上锁”?各大银行发布通知,存款需认准“新标识”

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热衷于存钱的国家,根据央行的统计数据,每年我国的存款金额都在稳步上升,可见银行存款依然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百姓最信赖的理财方式。不过,随着银行存款数量的增加,银行的大小问题也被不断暴露出来,例如银行公职人员私自挪用以及不负责任地诱导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等等,所以现在即便是要将钱存到银行,也让不少人感到处处是坑。不过现在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各大银行为了减少客户资金出现意外的情况发生,相继发布了存款新标识的通知,只要有这个标识就等同于给存款上了锁。

▲存款

“存款保险”新标识的设立

存款不管是对于银行还是对于老百姓都非常重要,对于银行来说,存款量越大就代表银行的实力越被得到认可,而这一份认可又会反作用到老百姓身上,实现银行与老百姓之间存款的良性循环。但是银行不是机器机构,他需要人为介入保持金融服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相挪用公款或者诱导消费特殊意外情况。

▲存款保险

这些现象一旦发生,无疑会破坏银行与老百姓之间的信任,同时也会在社会上造成不好的反向,因此为了保证存款的安全性,同时也杜绝银行内忧现象,存款保险标识被设立了起来。只要是有存款保险表示的银行,就意味着该银行给用户的存款加上了一层安全屏障,让老百姓可以更加放心地把资金存放在银行中。

▲给存款“上锁”

新标识设立的意义

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在存款银行的选择上都会在五大行中选择,这意味着一些地方性的小银行将失去很多用户,长久以往新银行以及小银行的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这对于经济发展其实是不利的。而新标识的设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从而变相地为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帮助作用。

▲五大行

除此以外,新标识的设立也让老百姓省去了考核银行实力的麻烦。银行的工作人员一般都是通过考核选拔而来,但是通过考核的之代表其专业知识过关,并不代表其它方面的能力依然能够胜任。银监管在审核银行是否具有设立新标识的资格时也会对该银行的从业人员进行审查,因此,新标识设立还意味着该银行的工作人员各方面素质过硬,也从侧面加强了用户们存款的安全性。

▲存款保险额度

新标识已在各大银行上线

目前,已经有不少的银行张贴了存款保险的新标识,新标识的张贴位置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大部分银行都会将新标识张贴在存款窗口上,这样一来,用户们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存款窗口,提高存款效率。

▲存款保险

不仅如此,新标识贴在窗口上还有助于对银行工作人员以及用户进行双向提醒,即注意用户谨记存款目的,同时也提醒工作人员保证高质量服务。相信在新标识彻底普及开以后,老百姓们的存款将会变得更加安全,原本层出不穷的银行资金安全隐患也会因此平息不少。

央行每次超发货币、地方疯狂救楼市的真相,其实就为公务员和大佬们准备的,和普通老百姓真没太大的关系。

因为每次超发货币都是房地产命悬一线的时候,首先,超发的货币通过多种方式派到各大行;接下来便是开发商去贷款,开发商从银行借到钱便在地方手里买地,于是地方用卖地的钱发放所有公务员、包括体制内群体的工资+奖金,这就是超发货币的去向和地方疯狂卖地无论如何也要救市的真相。

央行超发货币也叫做“放水”,但每次放水必然诱发通货膨胀,也是向弱势群体的一次掠夺,钱也就越不值钱了,超发一次货币的话,100块钱至少缩水3块,穷人手里的钱便被贬值了,对大佬没有半点影响。

接下来地卖不动了,全国各地公务员的工资怎么办?#房地产# #怎么能最通俗的理解通货膨胀#

有朋友或者会说:普通老百姓不是能在工地上挣到高工资吗?后面的装修也能令大批的普通人致富?想多了,不论在工地打工,还是装修致富的普通老百姓,最后还不是在买房时啥都还给开发商和地方去了。

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近在眼前了,试点地区的公职人员已经领取了数字货币形式的工资及补贴,那么什么是数字货币呢?。

央行的数字货币,称为DCEP,由人民银行发行,具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与人民币等值,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

那么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数字货币怎么使用呢?

其实数字货币的使用跟纸币是一样的,普通用户使用数字货币,只需要手机安装电子钱包,将DCEP存入电子钱包即可使用,不需要银行账号就可以使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货币不同于支付宝与微信要有网络才可以完成支付,而数字货币即使没有网络也可以完成支付。

当然,在这个遍地都是互联网的时代下,这项优势也不算什么优势了。

之前很多人认为数字货币可以代替支付宝与微信,

但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好像不大可能,你们觉得呢?。#数字货币# #我要上头条#

央行公告还出吗?网申、笔面考情速报来啦!

哈喽,小伙伴们!眼看着10月就要见底了,央行的公告却还是迟迟没出,今年真的是谜一样的“央妈”,评论区最近也沦陷了,处处可见各位小伙伴焦急的疑问,那么央行到底还出不出公告呢?

中国的顶尖人才都去了金融、互联网行业。或者就是当了管理、公务员。基层的工科人员又面临就业面狭窄,工资少的困境。所以是文科生过多引起的中等收入陷阱吗?其实是市场决定的。高中的时候,绝对是理科压着文科一头,到了大学阶段,反而更注重文科了。我们的中等教育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个高中生的知识储备量让外国大学生都惊讶。可是高等教育却又松懈了下来,热门的专业大部分都是文科类的,让很多理科都消失了。央行关于文理科的论文火了,这本该是教育部的事情,或许这论文就是给教育行业看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M2增速创6年新高,资产配置要考虑抗通胀因素

我们判断国家的战略方向,一切要跟着“钱”走,目前我们遇到两个绝对性的风险,一个是社会需求不足,失业率处于高点。一个是财政赤字虽然是数字,但是教育、军事、医保、公务员工资。。。确实实实在在的。

缺钱,增加货币投放是出路,7月末,M2余额已经达到257.81万亿,同比增长12%。M166.18万亿,同比增长6.7%。无论从历史还是看现在的各国,用的都是这个方法,虽然没有用宽松,但也真的“宽松”了。

货币多了,通胀不可避免,7月31日CPI已经到了2.7%了,下半年一刺激,一定超过3%。

那么会怎么变,我们要怎么应对呢?

1、货币多了,CPI上升,经济复苏,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资产价格上涨大概率只是时间问题。资本市场应该投,房地产也应该投,这些都是抗通胀的。

2、为什么房地产没有同步回升?近期的黑天鹅事件大家都看得到,人们预期变了,但是再改变,也架不住钱多,结构性房地产具有投资优势。

3、货币多了,需求又不足,国家一定会解决资金空转的问题,就楼市而言,相信3个月内会再一次下调5年期LPR,同时会出更多政策把资金逼出来。

4、CPI上的快,会抑制国家的货币政策,虽然说我们会容忍一定程度的CPI,但是从责任来讲,经济不好因素很多,CPI上涨一定是央行的责任,所以债券不要给予太高的预期。

历史有的时候是重复的,货币多了会怎样,看看历史,也可以看看美国和欧洲,建议增加抗通胀资产的配置。

你的月收入达到中产标准了吗?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19》披露的中国各阶层收入及人数占比数据显示,月收入在2000-5000的有3.8亿人,属于低收入层,占人口比重为27%;而中等收入层月收入在5000-1万之间有0.8亿人,属于中等收入层,占总人口比重为5.7%,月收入过万的高收入层有7110万人,占比5.1%。

按以上数据,月收入在2000-10000元的国人总共有4.6亿人,这些人应该基本上都是正常有收入的工薪阶层,据网上数据,中国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合计约4000万左右,个体户约1亿户,还有在各种类型的企业里工作的人应该不少于3亿,三者合起来大概接近4.6亿人,而在这4.6亿工薪阶层里只有17%的人月收入在5000-10000,感觉这个数据统计会不会比较偏保守?记得以前有个央行副行长曾说过,中国2020年的中产阶级已达到4亿人,这个说法与统计局公布的中等收入层只有0.8亿的数据相差就太大了。都说庞大的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那么你中产了吗?#职场# #重庆身边事#

【武汉向公职人员预发购房补贴】

7月18日,武汉市东西湖区财政局印发《预发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的方案》的通知,称将向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购房职工一次性预发补贴15万元。

蒙面评论:

1:方案称,预发补贴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属于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政策对象,且要在方案下发之日起至2022年12月31日前在东西湖区内新购房。行政、事业单位住房预发补贴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补助资金;

2:在各种楼市新政刺激下,房地产市场经历短暂复苏。而克而瑞近期发布研究报告称,7月的高频销售数据看,30个典型城市房地产新房销售面积环比再度大幅萎缩下行,短暂回暖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再度遭遇扼杀;

3:各地楼市刺激新政,奇招不断,各种措施屡见不鲜。我们认为,房产市场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下行以来,此后虽不断在政策呵护下短暂复苏,但均很快再度转头下行,势大力沉的房地产下行趋势惯性极大,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人口结构和城镇化率到顶,而房地产作为周期之母,趋势下行的房地产市场将给宏观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4:此外房地产是我国一直以来关键的信用抵押物,房地产的兴与衰直接关系到金融宽信用的效果,房地产持续的下行叠加近期发生的“烂尾楼停贷潮事件”对居民购买新房预期的影响,即使央行努力维持流动性宽松的环境,但由于关键抵押物“房地产”的缺席,将极大阻碍宽信用的效果。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方专栏卡片查看蒙面财经完整视频。

文科生出路窄吗?理工类仅剩计算机了,教师:文科专业考公不香吗

高考报志愿,大学选择不难,因为自己考多少分,能报考什么大学,基本都比较固定,600左右报考末流985或者中等211,550左右报较好的双非一本,650左右,基本可以上中等偏上的985,这个大多数考生都很清楚,但是,如何将好大学与好专业匹配起来更重要。

很多读清北冷门专业的只能读研,将来去中小学教书,如果拿清北冷门专业的分数,读华五的计算机专业,年入几十万毫无问题,所以合适的院校的好专业更重要,盲目追求名校,被调剂不是傻就是对于专业问题视而不见。

最近央行对于高三考生专业报考也发声了,不过还提到了房价等问题,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对于专业的阐述,小编倒是不敢苟同,说什么文科专业出路窄,不提倡大家报考,而应该报考工科专业,实际上,个人的禀赋不一样,报考专业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原则,逐利性决定专业的冷热度。

对于央行说的提倡大家都报考工科专业,实际上在文理分科的年代,大多好一点的高中,基本上理科和文科比例是7:3,报理科的实际上一直都是非常多的,但是由于近年来制造业下滑厉害,唯有IT一枝独秀,所以工科专业晋升IT系可以报考,其他都是劝退的专业。

工科出身的孩子,每月拿着四五千的工资,不受人待见,想要在稍好一点的城市买房,估计一辈子都攒不够首付,可见目前学工科真的是性价比极低,而且报考公务员岗位只能报考三不限,竞争比达到好几千比一的程度,即便想考公,也是去凑数字了。

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来看,为何目前仅剩几个无数不多的好专业呢?文科的的财经类、会计类等,理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要小编来选,也只能建议大家报考为数不多的这几个专业,其他工科专业谨慎报考,央行说的也不一定准确,对此大家有何看法?可以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6945/
1
上一篇公务员录用后多久上岗(公务员从考试到录用要多久)
下一篇 公务员和高考(公务员和高考英语难度)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