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017保山公务员职位(保山市公务员考试)

昭通人谢饮涧生于1906年,卒于1997年,是书画家、考古学家,跟方树梅、张希鲁交游至深。在张希鲁之后,他也为方树梅《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写了一篇书后。此文不易得见,今录于此,以飨读者。与张《序》相比,我更

昭通人谢饮涧生于1906年,卒于1997年,是书画家、考古学家,跟方树梅、张希鲁交游至深。在张希鲁之后,他也为方树梅《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写了一篇书后。此文不易得见,今录于此,以飨读者。与张《序》相比,我更喜欢这一篇,没有什么原因,纯是偏好,一笑。

戊戌(1958)秋,挚友张君希鲁出示晋宁方臞仙先生《北游搜访滇南文献日记》抄本二册,并示所为后序一文,穷源竟委,情真性挚,发人深省。阅张君后序毕,随展诵《日记》,深佩臞老一生恬淡,以爱滇爱乡之热忱,从事著述有关乡邦典籍,现寿将跻八旬,而数十年如一日,无稍懈怠,其迈进壮志,足为后学楷范。

忆昔年张君北游归,曾道及追陪先生遍游南北各地搜访滇贤遗文轶事,藉供新纂滇志等书之资料,卒竟其业,厥功甚伟,已详具张君序文,勿俟余之喋喋。未几,余应召赴昆明,参加省人代会,拜访一见如故,挹其言论风采,如坐春风,并承惠所著诗集及《钱南园年谱》,雅谊高风,令人振奋。其游记原抄本已寄还。休会后,仍假张君重抄本细读之,获益尤不尟,知先生几对每一事物皆精细周详,如辗转抄归《杨文襄公遗稿》与详证保山吴树声《歌麻古韵考》为王灏误收入苗仙麓所著等类,不胜枚举,而于搜求文献之奋勇精神,更非恒人所能企及。在暴风雨中,只身往望江,竟获师荔扉先生诸秘籍。先生搜访之暇,直上峻峭之华山,漫游梅林于邓尉,与夫登泰岱匡庐、攀云冈伊阙、谒故宫、游西湖等胜况,表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之大之古之美,愈见先生风度洒落与率真性情,时时流露于诗文中。虽属时过境迁,然其访求文献之苦衷,亦自足千秋耳。

先生著述等身,已知者有《南诏备徵志》《续滇文丛录》《历代滇诗选》《历代滇游诗钞》《滇南碑传集》《续集》,杨文襄公、担当大师、钱南园、师荔扉等年谱,《滇南书画录》《滇贤像传》《滇贤生卒考》《滇南茶花小志》《滇南红豆集》《师斋随笔》《晋宁诗文徵》《晋宁州志》《学山楼文集》《诗集》《北游搜访文献日记》《滇联丛录》《滇谚汇钞》等二十三种,总二百余卷。或已刊行,或俟排印,皆精博详赡。近正编纂者,尚有《太华山志》《和衲山志》《海口河志》《滇会痕影录》,陈虚斋、赵樾村两先生年谱,《臞仙年录》诸稿,于以见先生著作之富也。

余于百忙中,抽暇再录此副本存阅,俨如与之晨夕语对,商量邃密,俾得古为今用,其愉快为何如!录既竟,张君嘱述梗概,爰不揣谫陋,略志所知,并缕叙先生生平之著述,以备查考云。

一九五九年五月十日(阴历己亥年四月三日)谢文冏饮涧识于昭通揅学斋

云南2022高考分数已经公布,昆明,曲靖,保山,大理等市都有考的不错的考生,看看能不能上985和211大学?要上清华北大实在不容易啊,不过云南省内也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还可以的大学。

云南小粒咖啡的种植历史悠久,虽然具体的种植年代已无详细的历史记载可考,但在贺云华著作的《云南保山小粒咖啡》里记载,根据保山潞江坝新城农场老垦荒队员的回忆,1958年前后,新城也有不少上百年树龄的咖啡树在潞江土司府领地上存活,而且这些咖啡树还挂果累累,后在60年代中被砍伐一光。据此推算,保山咖啡的种植历史年代应该为1850年前后。据说,这些咖啡树由当时的土司从缅甸引进(当时缅甸的咖啡多由英国人种植),仅是小规模种植,目的是满足当时上层人士的消费需求。。

#保山头条#女兵:二十五年 你知道什么?

“这是二十五年前你写的:你考取军校,我背你去屙屎。你怎么说?"

“是呢,这是我的字,想不到这么多年你还留着。"

“这还不算,想当年,一起考军校,女兵疯了,是你提议,机关有六名参加考军校,女兵疯了,是不是应该体现集体主义感,去看看?"

“应该的。"

“好,你是机关驾驶员,津贴加出车补助,有钱,你先垫钱,一人十元,这事过了拼钱,可以吗?"

“这事属实吗?拼钱了吗?"

“绝对是这个情况,但后来各奔东西,拼凑钱忘记了。"

唉呀!我一个农村伢子,后来考军校提干,再后来,拼凑钱看女兵的她,是他媳妇儿,这么过了二十多年日子,当年女兵的她终于明白,她没爱错人。

因为,他又问:“当年拼的钱,拼了吗?"

“没有。关键是想不到你娶了她,应了一句话,肥水不流外人田。"

呜乎!还好当年所谓的疯女兵,是因为考军校压力山大,脑神经衰弱而己。

此事二十五年后,去年,战友相聚,才有了対话,女兵也有了答案。

还好,当年五十元买营养品看女兵的同时,这男兵“公款私用”,顺便买了一个不锈钢的水杯。

这水杯能见证军旅生涯。

2015年9月25日,一对夫妻的骨骼标本,静静地安放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的屏风前。他们是一对医学伉俪,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听过他们故事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这对可敬的夫妻,丈夫叫李秉权,妻子叫胡素秋。两人都是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教授。一个是寒门孤儿,一个是上将千金,他们俩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

李秉权,1922年出生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少年时期,家庭贫寒,李秉权亲眼目睹了侵华日军在云南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义愤填膺,决心报效国家,即使献出自己的生命。

父母去世得早,是哥哥和嫂子供养他上学。高中毕业后,李秉权考进云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

因为出身寒门,连读大学的学费是借的,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苦心钻研,认真学习。在这期间,李秉权认识了比自己低一年级的妻子胡素秋。

胡素秋,将门之后,她是胡瑛上将的女儿,胡瑛还是朱德的金兰兄弟,当过云南省代主席。当时,追求胡素秋的富家子弟多了去了,但胡素秋一个也没看上。

李秉权身上那种坚毅不拔的性格和强烈的上进心,让胡素秋一见倾心,两人就此开始相识。

毕业后,李秉权和胡素秋先后进入云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成为新中国首批医师,李秉权在放射科,胡素秋在妇科。1949年12月,两人结为夫妻。

生活中,两人十分俭朴,淘菜水舍不得倒掉,用来冲厕所。屋里的家具用了几十年也不换。两人白天在单位工作十几个小时,回到家还要苦读医学著作,充实自己。

此后,两人再也没有离开医学工作。李秉权成为新中国培养的首批神经外科医师之一,胡素秋也是很有权威的妇科专家。

为了抢救其他病人,李秉权在妻子动手术时,也没能陪在身边。后来,妻子脑溢血手术,李秉权亲自操刀,把胡素秋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

在李秉权的医学生涯里,共发表过64篇医学论文,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一等军功奖,卫生部乙级奖、全国劳动模范、云南省劳动模范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

1993年,李秉权和妻子都退了休。此时,两人做了一个重要决定:百年之后,捐献遗体。

当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可以说是难以接受。可是,无论怎么相劝,都无法改变两人的决定。

李秉权对家人说:“我当了一辈子的医生,死了以后也要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做一些贡献。学生在我身上练熟后,病人就可以少受些痛苦。

我患过好几种疾病,可以做病理解剖;解剖切完用完之后,再做成一副骨架,供教学使用。”

最终,家人理解了。遵从了他们的心愿,在捐献申请表上签了字。拿到捐献荣誉证书的李秉权高兴地说:“我总算是了了我的心愿了。”

2005年,李秉权教授逝世。李秉权的儿子遵照遗嘱,捐献出了父亲的遗体,骨骼被制作成了标本。

2015年,胡素秋教授逝世。遵照胡素秋的遗嘱捐献了遗体,她的骨骼标本和丈夫李秉权的骨骼标本放在一起。

2019年9月25日,夫妻二人的骨骼标本依偎站在一起,静静地安放在昆明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馆入口处的屏风前。

两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夫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逢”。他们为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听过他们故事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献身医学,敬畏生命!也许这就是李秉权和胡素秋夫妻俩的一生写照。#我要上微头条#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71岁的杨慎写下这首诗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流放生活,吃尽了苦中苦。但他还是满腔乐观,豪迈地写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是15世纪的80后,作为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从小就聪明过人,24岁这一年,杨慎一举考中状元,正式登上了明朝的政治舞台。

因为科举路走得太顺,杨慎引起了不少人的羡慕嫉妒恨,说他是“关节状元”,说他能入仕靠的是老师李东阳和父亲杨廷和的关系。

杨慎也不加辩解,任职翰林院后,表现出惊人的博学和无与伦比的记忆力。

他不仅对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无所不通,而且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

质疑杨慎靠关系做官的人消停了,质疑杨慎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内库藏书的人又来了。

对这些质疑,杨慎选择了无视,用现在的流行语叫做:剽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但对于一些不合规矩的事,杨慎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可以说,他把所有的口才都用在了劝谏皇帝方面。

比如针对明武宗朱厚照的贪玩,杨慎就曾上书抗议:“皇帝应该有皇帝的样子,不关心国事到关外闲逛,成何体统!”

朱厚照置之不理。杨慎一怒之下,直接辞官回家。

朱厚照临死之际,杨慎终于又被召回了朝廷,此时的他已经33岁,性格却一点也没有变。

1521年,15岁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接替堂兄朱厚照,成为了明朝的新一任皇帝。

虽然当了皇帝,但朱厚熜并不高兴,因为大臣们告诉他:想当皇帝,必须要认武宗的父亲孝宗朱佑樘做“父亲”,以示皇权的正统性。至于朱厚熜的亲生父亲兴献王,就只能认作皇叔了。

当个皇帝还得把爹换了,朱厚熜表示接受不了。

杨廷和等高官看朱厚熜如此不听话,索性拿出杀手锏——辞职来威胁!

可谁知朱厚熜完全没带怕的,直接批了杨廷和的辞职报告。

杨廷和没办法继续反对了,而儿子杨慎却更来劲了。

杨慎来了一招“王炸”,他召集三十六人一同上书《乞赐罢归疏》,以集体辞职相要挟,后来又聚集了百余名大臣集体罢工。

朱厚熜龙颜大怒,对这批人进行暴力镇压,先送入大牢,再施以廷仗的刑罚。

廷仗就是打板子,100多板子打在肩不能提手不能扛的读书人身上,是一桩非常恐怖的刑罚,当场就打死了16个人。

杨慎也遭受了两次廷仗之刑,不过比较幸运的是,虽然遍体鳞伤,但他活下来了。

之后,杨慎拖着半死的身躯,被流放到了当年的偏远烟瘴之地,云南的永昌卫(今天云南省的保山市)充军。

这之后,国家先后有六七次大赦天下,通通没有杨慎的份。

为了活下去,杨慎只能把自己伪装成醉生梦死,私生活糜烂的无耻之徒,避开朱厚熜的嫉恨。这一流放,就是30多年。

在这30多年间,杨慎并没有因为环境恶劣而消极厌世。他寄情山水,著书立说,关心民众疾苦,为百姓发声。

他写下了《海门行》和《后海门行》递给云南巡抚赵剑门,要求其体察民情,彻查强占民田的现象。

他甚至带领自己家的家奴和百位士兵平息了安铨、武定的凤朝文叛乱。

1559年,杨慎写下了《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阙词写得荡气回肠,其中蕴含着的豁达高远、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让无数人叹为观止,感慨万千。

【晴朗文史阁】

《道德经》中说,苦难是一种修行,逆境是一种沉淀。

杨慎的一生,大半辈子都活在苦难之中,但他用强悍的意志力,学会了对所有的坎坷一笑了之。

逆境,让杨慎更快地成长、壮大。

《明史》中评价杨慎:“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陈寅恪也称赞杨慎:“杨慎才高学博,有明一代,罕有其匹。”

如果杨慎没有看淡厄运,放宽心态,或许无法在文学的赛道尽情挥洒自己的才华。

这也许算是一种不幸中的万幸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不一样的学生们# :#39岁男子重读小学# 】

你永远也想不到,年纪最大的“小学生”竟然有39岁!

这个“学生”来自云南,话不多说、特别努力,虽然已经39岁了,但是在网课学习中,却宁愿做一个“小学生”。

他,就是蒋建宏。

作为全国近300万乡村教师中的一员,蒋建宏无疑是优秀、坚韧而执着的。从2005年开始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房乡执教,一年后,他所在学校的学生成绩全部及格,并获得“隆阳区优秀教师”称号。

从2005年到2021年,16年的教书育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留守儿童,但是萦绕在蒋建宏心头的,却是不安、困惑和歉疚。因为他觉得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好老师,用他的话说,就是“恼火”!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承载着蒋老师“教育梦想”的乡村小学,只有一座外界捐助的教学楼,虽然有多媒体设施,但其实根本不够用。比如,整座楼的一体机只有3台,有的教室连多媒体白板也因为老化而成了摆设。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书育人,显然是件捉襟见肘、焦躁烦闷的事情。

更何况,学校教室老龄化严重,39岁的蒋建宏老师,虽然不再是“精神小伙”,却已经是这所小学里最年轻的老师了。

如何解决乡村教师的思维、能力和教学困境?蒋老师的解决办法是听网课。

毕竟,网课中的年轻老师很多都是毕业于像清华北大、985大学这样的高材生,更有一些专家级名师,能够在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和授课技巧上,给予蒋老师独特新颖和专业独到的启发和引导。

就这样,在看似虚无缥缈却又联系沟通着天南海北的网络课堂里,蒋老师认真踏实地听老师讲课,俨然一个乖巧懂事的39岁“小学生”,但是在下课以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课堂上,领悟和实践着在网课学习中掌握的思路和技巧,日复一日地打磨和揣摩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技巧。

2021年伊始,蒋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如果精力和财力足够的话,我还愿意多学几门网课,让自己成为一个教学全才。”对他来说,即便是试听的网课,费用也不便宜。

要知道,永盛街道有15个完小,一共才只有一个英语老师。比如龙塘小学的孩子们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没有老师,只能跟着一个U盘,在教室里播放课程。

结果,为了教好这些留守学生,蒋建宏老师几乎变成了一个全科老师,他甚至经常从媒体平台下载关于生活常识的小视频让学生们看,“我教他们学习,也教他们做人。我出来教了十多年的书,从来没教学生作弊,就是最差的一个学生,我也告诉他,你考几分就是几分,不能作弊。”

每逢说起自己的学生,蒋老师的眼睛里总像是闪着光,还带着一种平静的自豪。这么些年过去,他最骄傲的是自己始终是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种执念,而蒋老师心中的执念就是:当好学生,做好老师!

对于云南保山市某小学半路出家的数学老师蒋老师来说,每次重新回到一年级教刚入学的娃娃,他都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都要鼓足干劲,因为那必定又是一场打击自信心的“腥风血雨”。

明明很简单的一道问题,可是娃娃们都不太懂,他只能重复着用最简单的话语去解释,有的时候孩子们依然不懂,他只能自问自答。看着依然一头雾水的孩子们,蒋老师表面保持着平静,可是内心早已经是翻江倒海。

很多人觉得老师是一个很稳定的工作,可是在蒋老师看来“要稳定的,还必须是做老师的心态。”蒋老师请教过其他资深的教师,应该怎么样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数学呢?得到的答案都是先让孩子背下来吧,可是在蒋老师看来,这不是最优的教学方法,他觉得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学生带入知识,而不是把知识抛给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尝试去听了网校的课,发现上面老师的授课形式很轻松,解题思路也很清晰明了。他二话不说,拿着自己的微薄的工资去,于是39岁的他,成为了一名网校一年级的学生,还把网校上学的教学的方法带到了他的课堂上去。终于这次,在蒋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真的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期末考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或许对于很多在城市里的父母和孩子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算不了什么,可是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却意义尤为重大。蒋老师每个月的工资有4200多元,对于他来说网课的费用不便宜,可是经过了这一次数学的教学后,他仍然愿意再报一门英文课,他想自己学好了之后再去教给学生。因为对乡村的小朋友来说,他们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机会,有资金去报课,而如果在源头上老师自己去吧,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再教给学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孩子们也很幸运呢,能在自己的生命中遇到一个这样的好老师。你们觉得呢?

#39岁男子重读小学# #不一样的学生们#

#保山头条#当兵时的哪个事

男人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这是男人调侃常说的一句话。

男人当了兵,不和女兵恋爱,是否也后悔过?但这个不能乱说,女兵乃大熊猫嘛!

一个泥腿子,当了兵,还和女兵恋爱过。

弹指间,二十六年啦,不曾想,午夜无眠,偶翻拾女兵给的情书,定情信物……………一夜无眠。

照片瞅瞅,难得一见的:三角章,牛皮信封、特快信件……………

哦豁。

九五年一起考军校,都是机关兵,不在机关,女兵见不到。当年一百五十三男兵,女兵四个。

考军校完了,机关五个兵一起考,三个女兵两男兵。

周末三女兵约我一个男兵聊聊,公房私用,就在后勤处处长办公室闲坐。

三女兵叽叽喳喳聊起,上了军挍后的…………,可怜我一个男兵,正眼不敢瞅“天仙女兵",悄悄的瞌麻子(工业大麻的种子,市场不售,云南的一种零食)儿。

瞌麻子只云南少数人会这玩意,是技术活,一般人学不会,圆溜溜丢进嘴,米大一颗,瞬间壳儿和果肉分离,吐了壳,香甜果肉留嘴。但吃得够,吃不饱,市场不给售,据说会吃上瘾。

几十颗往嘴里送,因和女兵近距离,话不敢讲,只专心瞌麻子。舌头一顶,感觉一颗麻子有点大,卡一声,门牙咬碎,感觉麻子有点不干脆,心想糟糕,偷偷吐出,该死一颗老鼠屎分尸。

碍于女兵在,乌乎?

风险无处不在!

军校放榜,五兵三中榜,一女兵没考取。

欢喜间我上了军校,卫生队女兵落榜。该是她胆子大,竟然向我示爱,就有了三角章互动,一场男女兵恋爱地下党式活动一般启动。

可怜呀!部队内部不许谈恋爱,经过五年恋爱,相知相惜,瞌瞌碰碰结了果。

五年地下恋爱详情,等我今晚读完当年如地下党接头的情书,再给你们一一道来。

明天上基地看魔芋长势,忆往昔,不亏,因为好男儿当了兵,与女兵恋爱过,同是男儿的你,有何感想?

中国人文地图|云南昆明市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滇池平原。

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春城一瞥”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

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

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

“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

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它接近昆明之故。

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

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

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 “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

景点:

昆明是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城市,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截至2012年,全市有各级政府保护文物200多项,有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滇池、安宁温泉、九乡、阳宗海、轿子雪山等国家级和省级著名风景区,还有世界园艺博览园和云南民族村等100多处重点风景名胜,10多条国家级旅游线路,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东南亚,集旅游、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石林

风景名胜区,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86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九乡溶洞

九乡溶洞 是国家级风景区,地点位于昆明市宜良县,景区距离宜良有40多公里的路程。据说九乡何以得名,人言人殊。九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云南省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溶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滇池

滇池 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

大观楼 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西山

西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滇池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昆明市西郊15km,由华亭山、太华山、 罗汉山 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公里,海拨1900~2350m。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翠湖

翠湖 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

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东川红土地

东川红土地 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千米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千米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366874/
1
上一篇公务员考试录取通知书
下一篇 山东证监局公务员(山东证监局历任局长)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