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记录我的2023# 今日早读分享:
(一)职称倾斜、薪酬待遇......福建省出台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激励保障措施,在组织实施2022年度考核时,对参加疫情一线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可继续单独核定考核优秀档次比例,不超过参加一线防控工作医务人员总数的30%,不占所在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比例。
(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建设的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必须设置和开放发热门诊,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加强发热门诊机构物资准备、人员培训,进一步优化门诊、住院流程,不得拒诊发热病人。
(三)国家中医药局:加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中药协定处方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使用,以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为适应症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在辖区内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
(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新一届党委任命宣布会召开,王建六任党委书记,陈红松、高杰、邵晓凤为党委副书记,陈红松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委书记,姜冠潮为纪委副书记。
(五)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新冠感染救治中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同时提到,强化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加强重症医疗救治。
(六)《四川省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发布,共有十八条,明确了举报奖励适用范围,奖励的原则、条件、标准、发放、领取、兑付、收回等有关内容,规定奖励范围为“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设置奖金上限为20万元,下限为200元。#药事健康超能团#
【职称倾斜、薪酬待遇......福建省出台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激励保障措施!】在组织实施2022年度考核时,对参加疫情一线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可继续单独核定考核优秀档次比例,不超过参加一线防控工作医务人员总数的30%,不占所在单位年度考核优秀比例。
福建女排这几场球打得很好。沈泽教练利用了斜木桶效应,他没注重去补短板,是向长板处倾斜。他知人善用,根据队员情况制定积技战术,让队员们各尽其能发挥出最大作用,这才是好教练。
我名叫大空翼排超联赛:天津女排横扫福建女排的背后,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福建省将完善优质普高指标到校招生办法 到2025年中招定向生比例不低于70%】台海网10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梁静)昨天,省教育厅网站发布《福建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在招生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标准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全面提高县中教育质量,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福建省要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招生办法,到2025年各地分配比例应逐步提高到不低于70%,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争取录取人数只增不减。
定向生指的是优质普高直接将一部分普通生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即指标到校。例如今年中招,厦门一中思明校区、双十中学枋湖校区、厦门六中东渡校区、厦门二中五缘校区普通生招生计划的50%指标面向思明湖里片区初中学校招收定向生。也就是说,目前,厦门中招的定向生指标是50%。
今年,厦门共有13所学校的20个校区招收定向生。定向生的录取分数一般比普通生低,今年厦门中招规定,定向生投档分最多可降至招生学校普通生最低投档线下25分。其实,定向生的出现就是为了均衡教育,遏制初中择校。定向生制度也是国家规定。
此外,《方案》还说,县域高中提升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县中整体办学条件和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健全,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92%以上的公办高中完成达标创建,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省一级达标的县中,培育认定若干所县中成为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同时,普通高中招生全面规范,县中生源流失现象得到根本扭转;教师补充激励机制基本健全,县中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更加健全,县中办学经费得到切实保障;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未完成达标创建高中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县中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高中##定向生#
编辑|王贵溪 来源|海峡导报
【2025年中招定向生比例不低于70%】福建省教育厅等7部门近日发布《福建省“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方案》。2025年,我省优质高中指标到校分配比例应逐步提高到不低于70%,并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倾斜,争取录取人数只增不减。https://mag.fznews.com.cn/fzwb/2022/20221022/20221022_A05/20221022_A05_1.htm
福建退休金调整金额算不对?我来为您解答。
福建省2022退休金调整包括
1:定额调整 40元/月
2:挂钩部分
(1):工龄挂钩部分,每增加一年工龄增资1元。(不足半年算半年,超半年的算1年)。
(2)与基本养老金挂钩部分:以2021年12月基本养老金为基数,上调2%
3:倾斜部分
(1)在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达到70周岁的退休人员,在本次定额调整、挂钩调整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发40元。
(2)对2021年12月31日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企业军转干部,2021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低于2818元的,补齐至2818元后,再参加本次基本养老金调整。
事业单位退休的李师傅今年67岁,2021年12月发的退休金合计为4850元,进入闽政通“养老金发放情况”中可以查到其中养老金为4637元,职业年金为213元。
李师傅对照文件算了算自己上调的金额:
1:定额40
2:挂钩部分
(1)工龄挂钩:34年零4个月,(一年1元,不足半年算半年)一共是34.5元
(2)基本养老金挂钩:4637x2%=92.74
3.倾斜挂钩:无
合计:40+34.5+92.74=167.24(元)
七月下旬福建老人调整的退休金已补发到位了,李师傅每个月上涨162.34元,比自己按照文件计算的金额少了4.9元[呲牙]
那是不是社保算错了呢???
答案是:没算错[捂脸][捂脸]
问题出在哪里呢??[捂脸][捂脸][捂脸]
敲黑板了[呲牙][呲牙][呲牙]
这次调整中“以2021年12月基本养老金为基数上调2%”部分,是容易错误解读的关键点。
“养老金”里其实还有一个埋伏[大笑][大笑][大笑]那就是代发的提租补贴[呲牙]
在“基本养老金”调整中,提租补贴是不参与调整的。[捂脸][捂脸]
李师傅查阅个人《基本养老金计发表》,找到自己的提租补贴是每月245元。
所以,李师傅“基本养老金挂钩”部分实际应为4637减245元提租补贴后再剩以2%,就是(4637-245)x2%=4392x2%=87.84(元)
再将李师傅两次算法比较一下:
92.74-87.84=4.9(元)
原来这少了的4.9元并不是算错了,而是李师傅不知道“养老金”里还有一笔代发的“提租补贴”[擦汗][擦汗]
所以大家在核对个人养老金调整时,别忘了先弄清楚自己每个月的提租补贴,减掉这笔代发金后进行计算。
官宣,福建省2022年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细则:
1,定额调整,每人每月加40元。
2,养老金掛钩调整,2021年12月养老金X2%.
3,工龄倾斜,每年工龄1元。缴费年限累计剩余月份为6个月以内,按半年算,7个月以上,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
4,高龄倾斜,70岁以上加40元。
5,2021年12月31日前,企业军转干低于2818的,补齐2818后再参加调整。
昨天省教育局出的这个政策,肯定对福州这些头部初中划片的老破小房价,影响非常大。请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人。内容有点长,大家要看到最后。这个政策出来,会让福州的老破小整体房价雪上加霜,这几年福州的老破小,不仅成交价一路下跌,成交量也是在不断萎缩,也只有自带优质学区属性的老破小,勉强扛一扛价格,大家都知道全国这几年都在打击天价学区房,从成效来看,带学区房的次新房,价格还算坚挺。福州鼓楼为代表的这些老破小,有学区和没学区,一平方随便都是差个一二万元,所以带学区的老破小,只要教育价值发生变化,必然是血亏。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政策,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说,从2025年开始,福建省的定向生比例不会低于70%,而且要向农村初中和薄弱初中逐步倾斜,让录取人数只增加不减少。跟大家聊一下福州的情况,现在福州市的优质普通高中老九所,招生定向生比例为50%,屏东等一类校招生比例为20%。按照新政策, 2025年福州中招优质普高的定向生指标不能低于70%,至于2023年和24年的比例要看推进的进度。定向生比例增加,就代表着你在自己读的这个学校的排名变得更重要了。哪怕是个很普通的学校,你只要在本校的中考成绩排名在前,你就有机会了。举个例子,你就听的懂了。按现在的政策,假设福州一中要招100个学生,那50个定向生,50个统招生,但如果按2025年的70%的比例,就是70个定向生,30个统招生,那么你在本校的中考成绩排名就会变得非常重要。这么一来就算是在普通初中就读,考上优质高中的这个概率也大大增加了,而对一三附这种优先的初中生而言,竞争就更加激烈。说的简单点,就是在第二梯队初中的优生在本校的年级可能是排在二十名,是有机会凭定向生进一三附了,但如果这个成绩到第一梯队优质初中去,他可能只有八九十名,那基本上是考不进一三附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私立校也是有一点伤害的。所以老话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我是熹贝看福州,福州买房请关注我。感谢点赞分享。
何亮亮:中国核航母时代呼之欲出,“20号”航母细节有重要变化!预测一下,2027建军百年时下水?
那么甲板上可以放置的这个飞机数量啊,那么也就是增加了这个不少甲板上的这个三座弹射器的这个布局呢,和福建县不一样。那么两条是向外倾斜的,那么相信是为了减少相互的这个干扰。评论员何亮亮的视频
评论员何亮亮继续写写人口问题,刚看到新闻爱生孩子的福建也4年下降43%,当前福建也在加大政策力度倾斜给二胎三胎家庭。
这些财政补助和支持的工作是肯定要做的,但归根到底人口问题不是简单钱的问题,光发钱解决不了问题,发钱只会带来通胀,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人均资源增加,一直增加到大多数人觉得生养两三个孩子可负担,而且有正向反馈效应,多生育可以带来家庭边际效应的增加大家才会有动力。
所以归根到底现在是人均资源不够,人均获得感不够,所以大多数人的感觉就是很卷,能活着都不容易。比如房地产看起来建了很多,但大多数房子是在少数人手上,过去不少人赚了钱就买房子,囤房子。门槛抬高之后,没有上车的很多普通人就很难受。这两年勉强上车的年轻人,因为房地产价格降了,预期变了,也会很吃力。
要解决人口问题,还是要进行全面的社会经济思想意识的改革,真正落实共同富裕。说白了共同富裕就是让大多数人的人均占有资源能增加,而且增加人口有利于人均占有资源的增加。比如在农村,多生人口多分地就可能形成正向激励。在城市形成正向激励就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