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亲让我给他讲解一下兖州的历史,而我自认为以兖州一名的行政历史在演变区划层级,及城的历史由来是比较坎坷的,因为兖州行政层级,与兖州城的关系,不太好讲,也不知如何给他讲起,所以内心泛起了波澜。一域持有悠久历史文化,及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名城应该如何讲解嘞?
今兖州,是市级行政辖地内的下辖地域,行政层级区级,前1992年从县级行政升格为市级行政,至2013年止,二十年间兖州行政层级为市级,即兖州市。1991年前至前1983年的七年间兖州为县级行政,即兖州县。兖州县在前1984年划归济宁市,至今已有三十八年。前1983年至前1962年的二十一年间依然为县级行政,属济宁专员公暑。前1961年至前1948年的十三年间兖州县,属尼山专员公暑。前1947年至前1913年的三十四年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废清朝府、州级行政,以道治县级行政制。兖州县,本名嵫阳城,城内置县级行政,县府同城。一名嵫阳府城,一名嵫阳城,一名兖州府,一名嵫阳县。前1912年至前1729年的一百八十三年间,兖州为府级行政,府城嵫阳城为县级行政,这就是一名嵫阳县,一名兖州府,一名嵫阳城,一名兖州城的历史由来。嵫阳城,因嵫山,城在嵫山之阳,因而得名嵫阳城,这就是嵫阳城的历史由来。东、西、南三方均称阳,而北称阴。嵫山在城西北三十里处。
兖州府,由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胤禛·雍正七年置,距今有着293年历史。兖州府属山东行省兖沂曹济道。兖州府府城总兵驻,为兖沂曹济道治所。清志·卷六十一:兖州府,冲、繁、难,总兵,兖沂曹济道治所。初沿明制,领州四,县二十三。雍正中,沂、曹、济宁、东平,济宁直隶。先后割县十三分隶,而东平降割泰安。东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广五百十里,袤二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五度四十二分,京师偏东三十四分,领县十。滋阳,冲、繁、难、倚。嵫山在西北三十里。东有泗水,自曲阜入,至金口坝,歧为府河,贯城而出,左得十四泉,入济宁,实珠水正渠,又南,左合沂水、蓼水入邹。西北有漕河,自宁阳入,左合汉马,右洸河,亦南入济宁,涸。故城驿二:昌平、新嘉。铁路。
嵫阳城城池考:砖城一座,周围一十四里二百步,高三丈,垛高七尺,基广二丈四尺,月墙四座,各高三丈二尺,垛高七尺,共高四丈一尺,垛口五千八百九十三,窝铺五十座。城楼四座,南楼额曰德政,後改。延薰东楼额曰九仙,後曰宗鲁。西楼匾曰泗水,後曰望京。北楼匾曰青石,後曰拱极。近更洗其旧曰,南达吴会,北拱神京,东连海岱,西联赵魏,马道阔一丈五尺,壕深一丈二尺,阔三丈。雩河自黑风口西流入城,分两股,於南北遶城一匝,会西郭平政桥,汇而西流,中设三闸,而入济州。下▼,卫星地图古兖州府府城嵫阳城遗址清晰可见。嵫阳城城池总面积约30626.225平方公里。城墙高9米9,垛高2米31,总高12米21。基宽7米92。月墙高10米56,垛高2米31,总高12米87。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八年升元朝兖州为府,领四个州,二十三个县,府城嵫阳城东北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明志·卷四十一:兖州府,洪武十八年升为兖州府。领州四,县二十三。东北距布政司三百五十里。滋阳,倚。洪武三年四月建鲁王府。元曰嵫阳,洪武初,省入州,十八年复置。成化间,改为滋阳。泗水在东,又有沂水,自曲阜县西流来合焉。
元朝,兖州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济宁路。元志·卷五十八:兖州,下。唐初为兖州,复升泰宁军。宋改袭庆府。金改泰定军。元初复为兖州,属济州。宪宗二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复属济州。十六年,隶济宁路总管府。领四县: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州城嵫阳城。
古籍载,穷桑在曲阜北!忘了是哪本古籍的注解。考曲阜北,为宁阳县境东部,其古地名为成,为成姓发原地,又写作郕。穷桑,应成桑的误署。穷,成,音近而讹。上古时代有音无字,有字后,音近而误署。成桑,成地之桑,也就是穷桑,应该在宁阳县东部,郕城遗址南部之山,即宁阳南,曲阜泗水北部之山。
1457年,于谦被杀。明英宗朱祁镇一回后宫,生母孙太后怒斥:“昏君!你竟然敢杀了于谦?”朱祁镇回道:“于谦图谋不轨,有何不可杀?”孙太后大哭:“天下人都可以动手,唯独你不能动!”
孙太后为何如此说呢?朱祁镇作为一国之君,为何不能杀于谦呢?
于谦自幼聪慧好学,且志存高远。23岁时,便考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9年内接连升任,一直做到了河南、山西的巡抚,官至正三品。
此时的他,还只是在百姓口中清廉的好官,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人们对他就此改观。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兵分四路,大举进攻明朝边境。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不顾朝臣的反对,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挑唆,率20万大军亲征。
结果可想而知,20万大军全军覆没,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这是明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败,皇帝被俘,也是天大的耻辱。
消息传到京城,乱作一团。此时大明朝面临三个难题:
一是皇帝被俘,也先虎视眈眈,企图利用皇帝作为筹码,攫取更多的利益;
二是明朝的主力全军覆没,短时间内如何筹集部队迎战;
三是一旦开战必是持久战,部队粮食如何解决?
更有甚者,朝中以徐有贞为首的大臣,竟然主张南迁!简直是不战而败!
国家危难之际,于谦站了出来,他当庭训斥徐有贞:“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京城,是天下的根本,如果就此迁都,大势必然不可挽回!诸位难道忘了宋朝南渡之事了吗?”
于谦的怒吼,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但也是这一次的反对徐有贞,为他以后的枉死埋下了隐患。
随后,于谦作为主战派代表,被授予了兵部尚书一职,誓死守卫京都。
于谦虽作为文官,却对兵法也颇有研究,很快,他便展示了卓 越的大将风范。
他研究过军事布防图后,下达了军令:即日起,征调山东、河南、南京、浙江等地部队赴京守卫,包含备操军、备倭军、运粮军、宁阳侯浙军等,接到命令后即刻出发,违令者斩!
这些大多是预备役或者后勤,但也是没办法,主力全部败在了土木堡。
京城粮食不够,但离京城不远的通州却粮食充足,只不过瓦剌军时常乱窜,京城兵力有限,没有多余的人运输。
这时于谦又下达了一道军令:所有受召部队,全部绕道通州,士卒各自取粮,并送至京城。
由此一来,调兵和运粮联系在一起,全部解决了。前后仅半个月,京城的兵力就达到了22万,并且粮食充足,有了对抗也先的资本。
接下来就是皇帝的问题了!在于谦的思维里,朱祁镇是小,但”皇帝“的名分却重于泰山,如果对方拿皇帝要挟,朝廷必会处处掣肘,还何谈抵抗?
所以,于谦便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说服孙太后,立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祁钰为新君。
孙太后也的确识大体,她扶持朱祁钰称帝,遥立朱祁镇为太上皇。如此一来,在瓦剌手中的朱祁镇就失去了利用价值。
很快,两军对战,于谦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又连下了几道军令: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开战之日,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于谦彻 底切断了那些畏缩者的退路,这也就意味着,所有人只能进,不能退,只能胜,不能败!
此次对战,以明军大获全胜而告终。也先看朱祁镇也起不到作用,便将他送了回去。
但是朱祁钰刚刚继位,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啊,他当然不想让哥哥回来,僵持不下时,于谦又站了出来,说道:
“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也就是说,现在皇位已经定下来了,不必有太多顾虑,应该赶快迎接太上皇回京。
由此,朱祁镇才得以回京。
1457年,朱祁玉病重。石亨、徐有贞等人便趁机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拥立朱祁镇为帝。
而后,朱祁镇听信了石亨、许有贞的谗言,认定于谦勾结朱祁玉谋夺了他的皇位,下令处死了于谦,于是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这一年,于谦59岁。
【半月历史阁】
朱祁镇虽后悔,但也于事无补。但石亨、徐有贞恶有恶报,几年后因干预朝政,一个被斩,一个被流放。
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继位后,为于谦平了反,追谥“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至今留有“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的美誉。
于谦17岁时,便写出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诗句,立志要成为像文天祥一样有气节的人。历史证明,他的确做到了。
于谦真正效忠的从不是某家某姓的皇帝,而是整个国家,所有的百姓。他做事的出发点,无不着眼于大局。京城保卫战中,他以一己之力,带领一群新兵溃卒,力挽狂澜,为大明王朝续命200年,是当之无愧的社稷之臣。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半月历史阁,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入
她其实有过两次入党的机会。
第一次,师专毕业。她考上了专升本。其他同学都忙着,准备联系老家找工作。还有几个比较活跃的同学,正频频出入系主任家,在写入党申请书。反而她静下来了,一反一贯锋芒毕露的风格。以前不管是演讲还是主持,她都是活跃分子,可经过大半年的选拔考试,似乎耗尽了她的力气。在洗水槽洗衣服的时候,宁阳的一个同学用吃惊又钦佩的语气说她:“末玭,你真让我们刮目相看!你考上学了,我们都以为你更得咋咋呼呼的,没想到你反而低调了。”她才感觉出来,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高傲张狂的人。
系主任也让同学叫她到办公室。那是个晚自习,外面灯火闪烁。教室里,大家都互相在写着留言簿。叫她去办公室的团支书神秘兮兮地说“我也从系主任那里刚出来,估计是让你对想入党的几个同学做评价。”
果不其然,系主任问了那几个同学的表现。他们的表现大家都心知肚明,她真想不出,这是例行公事还是别有用意?她对同学们的表现都做了中肯的褒奖。反正主任那里肯定有九九表,还用得着她这个学生大放厥词吗?只是系主任对她的回答不太满意,脸色有些不悦。
多年以后,她才觉得可能系主任是想给她机会的,假如当初她毛遂自荐“其实我也想入党”,那估计也不是没有希望吧?因为后来她到了更高的学府,收到了系主任的一封信,鼓励她在做学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并且向她推荐了自己当年的老师,现在学府的一位硕导。
第一次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大三的时候,系里又开始选预备党员。很多同学在专科阶段已经入党了。她吃惊地发现入党的比例还不小。
她积极地做了准备,有演讲的基础,自然也是说得声情并茂,尤其是她曾在师专救助白血病同学的事迹,更是让大家刮目相看。
新的团支书是男生,私下找到她说:“辅导员给我们党员开会,说你太优秀了。让调查一下情况,你说的那些是不是属实?”难道优秀就得让人怀疑?不知是这位男支书对辅导员惟妙惟肖的语气模仿,还是男支书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后来,她落选了。
落选原因绝不在于事实证明的优秀,她深知背后的真相。
那年春天,校报通讯员约她一起去北校采访。他们坐上了校车。上了大巴,她才发现旁边是他们的辅导员。见了老师,学生的本能是打怵,这一定律在她这里绝对套得上。她甚至都没跟老师打个招呼,还故意把脸转向窗外。中午,辅导员和他们一起吃盒饭,有意无意地瞟了她几眼,似乎有话想说。但她却不好意思像其他同学一样围着老师开玩笑。
这么一个没礼貌、做事又不大方的学生,你指着她入党以后能做些什么工作呢?
结果让她心知肚明,反而就此她放下了入党的心思。她妈也是党员。在她的心里,和其他的母亲是一样的形象。
入民主党派吧!男支书不断地劝她。她知道男支书的心思。后来他还开玩笑,说为了她也留在了这个城市,放弃了去剑桥读硕的机会。“你知道辅导员出了个糗事吧?”支书说小道消息,“愚人节那天,大家骗辅导员系主任找他。辅导员穿的西装革履,把皮鞋擦得锃亮,着急忙慌地去了系主任办公室,结果发现是大家开的玩笑,让系主任也一头雾水。辅导员被耍了,”男支书乐不可支,似乎是为她报了一箭之仇。可是她觉得辅导员人挺好的,她也没觉得辅导员给她穿了小鞋。
像她这样一个不善言辞,不会打交道的人,还想什么入民主党派?民主党派哪那么好入?听说都要有推荐人,似乎还有年龄限制,有社会地位。
她就扎扎实实工作吧!凭着自己的爱好,她在工作岗位上勤奋多年,评了先进,入了十佳。年过四十的时候,区文化局长在某学社,准备推荐她入社的时候,她心情澎湃了一阵子。“需要考察一段时间,先等着吧。”
等着的时候, 区里一个民M的领导知道她是语文老师,请她给孩子辅导了几次课。孩子如愿上了重点高中,这位大哥热情邀请她入民盟。为感谢她辅导孩子,还特意组了饭局。席间右手的贵宾说,“入你那个干啥?里边全都是些律师和医生。这个圈子不适合她。让她直接入省里的那个吧,我在那里。”
“区里有区里的好处,可以有具体的工作干。”这位大哥进一步劝她。实际上,她已经帮他们写了几次活动方案了。等真入进去,估计可能比她上班的工作量还要多。
她想起了辅导员的那个愚人节。进去以后,会不会看到办公桌后面抬起的吃惊的眼睛呢?
最后,她统统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