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男孩选报师范类一定要慎重!
主要原因如下:
一、任务太繁复。你以为当老师就是教书育人?为什么只想安心教书成为大部分教师的奢望。“唱高调,喊口号,搞形式和瞎折腾”,年轻时的教育情怀会随着无休止的其它非教任务而变成"躺平"和"佛系"。
二、晋升真的难。公务员10年后可能成为领导职务,教师干一辈子还是教师,当校长比评副高级职称难得多!评职称,在县城40岁以前难上一级。你愿意去乡村任教好评职称,媳妇都娶不上。
三、工资真的低。我们这里刚入职工资不到3000元,五六千的教龄都在二三十年了,苦了半辈子,教师工作太稳定了,稳定到你能“一眼望到死”的生活。
四、追责真的多。学生安全追责,控辍保学追责,班里疫情追责,家长不报行程追责,群众不打疫苗追责,扶贫法宣创城防水防火全追责,感谢唯有畜牧局没给学校分任务,感谢教育局教学不出成绩目前不追责。
任务重晋升难工资低责任大,欢迎有志青年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投身教师队伍。
甘于清贫,乐于奉献!
【#税务总局立案调查多领域偷逃税款问题#,已追缴税款7.56亿】12月21日下午,审计署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今年6月份审计署在年度审计工作报告里公布的问题,现在整改得怎样了?
报告显示,在《国务院关于202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8949个问题中,要求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的问题分别有7194个、382个、1373个。截至2021年10月底,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有6821个已整改到位,占比95%,要求分阶段整改的问题有318个已完成整改,占比83%。要求持续整改的问题均制定了措施和计划。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1435项,追责问责7700多人。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籍吉生:我们今年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分为三类,提出了整改意见,第一类就是立行立改的问题,第二类是分阶段整改的问题,第三类是持续整改的问题。/就相当于说在审计整改标准的认定上,比以前更加严格了。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年立行立改的问题有95%能够整改到位, 审计整改的效果是好的。
在今年的报告中,中央财政管理依然是关注的重点。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已整改32.88亿元,完善制度16项。主要围绕着财政资源统筹工作有待改进、财政支出标准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充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尚未理顺等问题进行了整改。
而在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方面,有关部门及所属单位已整改615.16亿元,完善制度61项,处理处分312人。尤其是对部门预算不够完整准确的问题,涉及的20个部门和98家所属单位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已整改12.72亿元。
制度建设提升民生资金整改效果
不仅是中央财政,“民生”也一直是审计工作报告中的一个高频词。今年,审计署围绕着老百姓关注的医保基金、保障性安居工程、乡村振兴等方面,对有关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核查。
对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审计查出问题,已整改89.76亿元,完善制度274项,处理处分886人。被骗取套取的10.59亿元中,有8.46亿元已追回,剩余计划2022年6月底前追回;同时,通过移送司法机关、罚款、加收违约金等进一步整改2.77亿元。
针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出的问题,已整改90.81亿元,完善制度13项。对公租房被违规占用或长期空置问题,有796套被违规占用的公租房已退出或恢复原定用途,3714套空置1年以上的公租房已分配入住。
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及资金审计方面,已整改530.64亿元,完善制度235项,处理处分32人。其中对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仍需加强的问题,已整改21.29亿元,制定完善就业培训、产业扶持等制度97项。
对一些屡审屡犯的问题,近年来审计机关更加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完善相关制度,提升审计整改效果。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籍吉生:有关部门完善的这些制度规定,主要就是针对审计发现的相关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的不完善、不衔接、不协调等,有针对性地去改进完善。这样的话既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整改,同时也是以后杜绝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审计移送的192起问题线索正在组织调查或立案查处
今年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中,明确提到“各类监督相互贯通,审计整改合力初步形成。”对于涉及跨地区跨部门的整改任务,需要行政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的贯通协作。那么审计移交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现在调查进展如何?这次报告也公布了相关结果。
报告指出,对审计移送的192起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有关部门正在组织调查或立案查处。其中,针对金融乱象变异升级的问题,人民银行协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推进规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行为,向14家互联网平台提出了整改要求。税务总局立案调查汽车销售、农产品采购、高收入群体个税缴纳等领域发生的偷逃税款问题,已追缴税款7.56亿元。
目前,要求立行立改的问题还有373项尚未整改到位,审计署将持续加强跟踪督促检查。
审计署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籍吉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整改到位,这些问题有些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时间跨度比较长,涉及的人员比较多,有些属于机制制度性问题,审计署将进一步跟踪督促检查,确保审计查出的问题真正地整改到位。央视新闻网页链接
李昌平:数万亿财政,为何拨不动乡村?—— 敬畏乡村(一)
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要我回答一个问题:中央一年投入数万亿财政资金到农村 ,为何出现“千金拨不动四两”?
确确实实,今天中国农村普遍存在“千金拨不动四两”的现状。以为农民修一条路为例,过去政府只出一两千元,可以调动农民出资一两千元,再加上四五千元的力气,这叫四两拨千斤。现在为农民修路,政府出一万元,农民要土地补偿、苗木补偿等,至少要花去三千元,还要政府支付力气钱,这就是说,现在政府投一万元下去,干不出过去投一千元所干的事,这就叫“千金拨不动四两”。
过去,领导同志办改革点,给些小奖励和表扬,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就会干劲冲天,典型引路的意义非常大。现在,领导同志办改革点,需要拿钱堆,人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总是觉得给的钱还是少了。最后,钱堆出来的典型,却是一点先进性都没有。
过去,农村没有垃圾和污水。现在,农村治理垃圾、污水等成了“最大的花钱产业”,好像有多少钱都不够花!
80年代扶贫,政府财政极少花钱,却能够让数亿农民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现在每年花数百亿帮扶,却不能解决1000多万人的问题。
为什么农村“千金拨不动四两”了?我的理解是: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农产品供求平衡或生产过剩了,小农家庭生产经营就会进入增产减收状态,农业经济发展在告别短缺阶段后,必须把农民再组织起来才行,否则就是一盘散沙,握不成拳头,使不出力气。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一旦过剩,小农户如果不能依附于村社共同体等组织,必然导致恶性竞争、甚至互相残杀,分散小农是买方市场条件下的市场“贱民”,越生产越致穷!此外,分散小农天然的自私自利等“恶”的本性,必然会像恶性肿瘤一样膨胀,政府下到农村的钱越多,刺激分散小农自私自利膨胀的速度会越快、越严重。政府在农村花的钱越多,农民觉悟可能越糟糕。
第三,政府没有了强大的村社组织这个抓手,政府在和千家万户小农打交道的时候,不仅会付出高昂的成本,且会毫无效率可言。
第四,财政的钱下到农村,如果直接进入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就可能撬动农民更多的钱进入合作体系中,以少量资金带动巨量的发展。如果财政的钱下到农村,以项目资金的方式直接进入“精英”的口袋,不仅撬动不了农民的资金,相反还会产生挤出效应,把农民排除在外。
现在,我国农村必须突破“组织供给”无效和“金融供给”无效,这两个双重瓶颈。否则,“千金拨不动四两”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且越来越严重!呼吁高层,迫切需要考虑该如何“四两拨千斤”了!
本文为《敬畏乡村》第一篇,本系列内容首发于2016年,部分内容略有改动。如有转发需求,请尊重版权,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内容出处,如发现私自篡改及盗用相关内容,将保留追责权利,感谢大家的支持与转发,欢迎批评。
#农民##农村##农业##李昌平##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村社内置合作金融体系##“一社N部”村社联合社体系##农村改革创新怎么才能大发展##农民组织##中央财政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00亿元#
李昌平:形式主义“万岁”(二)—— 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的神药丸
官僚主义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获得自信的神药丸!
有些地方,每个村都有几十万的扶贫贴息贷款,如果贫困户不把这些钱贷出来发展生产,说明扶贫工作没有做,这是政治问题,是绝对不行的!如果贫困户真的把这些钱贷出来发展生产,连本钱都亏掉的可能性极大。亏本了,这就为扶贫工作没有做好提供了铁证,也是不行,该怎么办呢?扶贫干部一般的操作是:以贫困户的名义把钱贷出来,又把钱存入银行吃利息,但这显然也不符合扶贫工作的要求,于是就只能造假了。
如某某贫困户,贷款多少钱,养了多少鸟,每只鸟每天吃多少饲料,什么品牌的饲料,下了多少蛋,蛋多少钱一斤,收入多少钱……纯粹的编故事。编扶贫干部如何如何通过扶贫贷款帮助贫困户发展养鸟,终于使贫困户脱了贫。扶贫干部每月上报的所有数字都靠编,但假的还得跟真的一样,还必须坚持每月不间断的上报。如果上面来检查怎么办?还得让贫困户和真正的养殖户配合演戏(当然,演戏也是有报酬的),以应付上面的检查。
这类事情,在不少地方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很多人对此形式主义深恶痛绝,而我却想为基层的形式主义智慧高呼万岁!因为,这样的形式主义智慧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在一些地方,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一种常见的体制病,上面总想搞,实际不一定搞得好,但必须搞,也必须搞成功。这是一种病,叫官僚主义。有药治吗?有的,最好的最经济的药,就是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让官僚主义很有面子,官僚主义也很享受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其实挺好的!你想想,假如没有形式主义这药,官僚主义这病怎么办?!
本文为《形式主义“万岁”》第二篇。欢迎转发文章,但请尊重版权,转发时注明作者姓名及内容出处,如发现私自篡改及盗用相关内容,将保留追责权利,感谢大家的支持理解与转发,也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李昌平# #农民# #农村# #农业# #哪些事算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害人不浅# #扶贫造假#
转发了
李昌平中国乡建院院长 乡村建设协作者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李昌平:说说“层层加码”(二)—— 工作任务“泛政治化”,导致层层加码体制化。防疫抗疫,使“层层加码”这个词变成了最热的词。现在,仅仅只有防疫抗疫工作“层层加码”吗?不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都存在“层层加码”的问题,如精准扶贫、粮食安全、土地整理、甚至土地流转、牲畜屠宰及厕所革命等工作,也普遍存在“层层加码”问题。如今上级给下级布置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首先都得来一段针对此项工作的“提高认识”,是怎样提高的呢?就是把此项工作“政治化”,如遵照某指示、依据某精神等等,把完成与不完成这项工作提高到是“维护”还是“不维护”的高度,“维护”与“不维护”可不是小事,而是“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这就是“政治化”。只要把某项工作“政治化”了,就必然层层加码、甚至不惜代价去完成,这正是布置此项工作的领导所期待的效果,这本质上就是官僚主义!
转发了
李昌平中国乡建院院长 乡村建设协作者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李昌平:说说“层层加码”(二)—— 工作任务“泛政治化”,导致层层加码体制化。防疫抗疫,使“层层加码”这个词变成了最热的词。现在,仅仅只有防疫抗疫工作“层层加码”吗?不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工作都存在“层层加码”的问题,如精准扶贫、粮食安全、土地整理、甚至土地流转、牲畜屠宰及厕所革命等工作,也普遍存在“层层加码”问题。如今上级给下级布置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首先都得来一段针对此项工作的“提高认识”,是怎样提高的呢?就是把此项工作“政治化”,如遵照某指示、依据某精神等等,把完成与不完成这项工作提高到是“维护”还是“不维护”的高度,“维护”与“不维护”可不是小事,而是“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这就是“政治化”。只要把某项工作“政治化”了,就必然层层加码、甚至不惜代价去完成,这正是布置此项工作的领导所期待的效果,这本质上就是官僚主义!
#请问贫困户没有建档立卡怎么办#
扶贫济困是国家政策,贫困户建档立卡有一套完整的程序、流程,违反程序、流程的规定,相关人员将会被追责。贫困户必须建档立卡,既然没有建档立卡,就不能叫贫困户。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不再有贫困户!
十点半,看到群里不时有人发村干部在村里加班整理档案资料的照片,觉得有点心酸!为他们,也为自己!
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基层干部已经没过过周末了。疫苗接种、疫情防控逼得村干部们团团转,再加上毫不松劲的脱贫攻坚工作,还有各种APP注册……
换届到现在已经半年了,这些村干部还没使到一分钱工资,但是村里的各项工作却是需要全职干的。已经有俩个村干部辞职了!
但是这些努力换来的是上级的追责和群众的不理解。一个村干部苦笑着说,在下去动员村民注册APP的时候,村民反感的说:“你们注册一个这,是不是有人给你们多少钱?”
真希望有人关注一下这些基层干部,别让大家都寒了心!农村发展需要他们!乡村振兴更需要他们!
这位老师真是吃力不讨好!又要教书,又要抗疫,现在还要立案调查。是谁把责任都甩给了老师?如果要追责?难道家长没责任?社区没有责任?医院没有责任?当地负责疫情防控的就没有责任?
据报道,因为要求12月12日复课,因此所有学生在12月12日之前需要做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才能进入校园。然而12月12日当天有一名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学生进入了校园,导致这个班级的所有学生在返校之后,又立即回家隔离。
现在的老师,真是一颗心要当十颗心用才行!教学、安全、卫生、打疫苗、保险、体测、视力检测、扶贫、防溺水、填写各种表格、防疫三年每天测温、提醒家长带孩子在各种App上学习……新时代,老师必须是全能!教师的主业是教书,是不是被人忘记了呢?
哎,这位老师或许是事情太多,一时疏忽,疫情防了三年,落了个被立案的结果。
啥时能够还老师们一个清静的教书环境呢?
市长热线12345这个电话可以直接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对话,所以必须是有用的。很多人会反问,打这个电话有没有用?到底能办啥事儿?听到了太多这样的抱怨,那是因为有多少次对接不及时,扶贫潦草行驶走过场,所以老百姓有了怨言和反馈,老百姓会对这样一个政府便民电话进行这样的评价,我认为是社会的进步。老百姓认为,热线电话是政府服务老百姓的窗口,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是能办事的窗口才会有所期待,接线即办,超时追责。在很多地方,已经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12345市场热线正式纳入行政规范中,老百姓再遇到12345不按规范来服务,可以通过追责的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负面评价正式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和压力,老百姓知法、懂法、用法,一起推进扶贫,政府依法行政。#普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