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吴川不同岗位劳动者,吴川因你们而美!五一劳动节特辑!
01
市场商贩
清晨6点
猪肉摊主已将案板上的肉处理好
新鲜的食材高高挂起
准备迎接吴川人的一日三餐
02
早餐店老板
早餐店老板彩娟
坚持12年凌晨4点半开档
用辛勤换取他人一天的开始
03
修路工人
他们用辛勤和汗水
修建着城市通行的“脉络”
04
田地里的农民
面朝黄土背朝天
默默耕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
05
二摩车司机
吴川的二摩车司机
用每天奔波
换别人的一路前行
06
环卫工人
他们的满身灰尘
换来了吴川的“一尘不染”
#湛江头条#今天在吴川与坡头交界的农村,看到一辆很特别的汽车,车子被防晒布包得密密实实的,然后四周还用黄土封着底下。第一次看到打包得这么好的车子,简直做到了密不透风,车主绝对是个人才!
现在车子便宜了,很多人都是买得起开不起,油费路费停车费维修费,还有这个险那个险一大堆的,每天钥匙拧不拧都要烧钱。很多人买车后瘾头一过,就把车丢在一旁养灰尘了,到逢年过节才想起来还有辆车子。
这种情况,在大城市里面特别明显。以前好多同事都是这样,自己有车不开,找个不要钱的角落把车停在那,然后每天去挤地铁公交上班。大家还经常交流,哪哪哪有停车不要钱的地方,真的挺不容易的,做有车一族也是件麻烦事……
黄土高原,绿了;黄河水,清了。
星球研究所头条群星榜·10月黑马作者 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黄土高原,绿了!
14:33#秋收# 喂喂喂!小伙伴们,你妈喊你回家割禾了嘛?家里满是沁人心脾的稻香了哦!
周董吟《稻香》,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是皈依,也是收获。
谭校长唱《爱在深秋》,需八仙过海,各凭“领悟”,笔者个人悟的是: 爱即收获,秋越深,收获越多,处处皆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们湛江,地理环境优越,要休养生息种两季稻,甚至全年无休种三季稻,都不在话下。不久将来,还很有可能成为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的摇篮。
这不,秋临了,徐闻雷州早已稻谷入缸、新米上桌了;麻章遂溪正在忙得不亦乐乎,收割一望无垠的“黄金”;而我们坡头吴川,稻田还在青黄交接中,察人言,观稻色,收获也指日可待了!一地三境,风土神奇。
时代一直在进步,机械下田,是个大趋势,确实省了不少牛力和人力,耕作效率更是“轰轰轰”的上涨。
发展趋向无所不能的机械化,权衡得失,得,是占多,而失,还是会有些小吧。
牛耕田,人食谷,看似不公,年月久远,已成自然,是农耕文化的沉淀。如今,逐渐不需牛去耕田了,耕牛不再是耕牛,那又该如何实现它们的“牛生价值”呢?
再说我们人,农家子弟,父辈往上,都是耕作好手,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却也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繁衍生息,长此不疲。
而我们年轻一辈,貌似生来就是为了追求舒适和安逸,都想着,离了农家,让田地留守,甚至丢荒,只剩父辈在伶仃坚守,就算到城里蜗居苦干,生活再不易,也算出息。
当然,其中肯定不缺有些不守旧却念旧的小年轻,为了感同身受父辈的艰苦奋斗也好,为了找寻新鲜事物的乐趣也罢,物以稀为贵,还是想择机体验一番的,这是好事。
但你会翻地播种吗,会耙田插秧吗,会看水追肥吗,会观苗喷药吗,会割禾晒谷吗,会舂米煮饭吗?相信很多人只会吃饭吧?有些还兼着无所谓的浪费呢,很难想象一粒米来之不易,粒粒皆辛苦。
好在之前看似萧条逐渐荒废的农耕文化,在好政策的扶持下,慢慢在复苏、好转了。袁隆平爷爷让我们能吃饱饭,饱暖思进取,进取不是进了新时就弃了旧物,希望“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纵横万亩连”的盛景常在!
不说了,回家割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