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年正月的一天,寇准翻阅来自广州的奏章时,突然发现自己的死对头冯丞的奏章,竟然排在彭惟节的前面,不由得勃然大怒,责怪他倚老卖老。
怎么回事呢,至道二年正月,朝廷举行郊祀大礼,按照惯例,以往举行完郊祀大礼以后,朝廷都要对百官进行封赏,称之为“郊祀加恩。”今年朝廷的这项封赏任务,就交给了风头正盛的寇准。
寇准得此大任后,欣喜之余,也有些飘飘然,于是,对于那些平日里和自己交好的同僚,他都会封好官,赐重赏,给的全是实惠,而对那些平时和自己明争暗斗的人,则是象征性的意思一下,给的都是虚的,甚至还明升暗降。
寇准的这一系列操作,毫无疑问,得罪了一帮大臣,很快朝中便引发了非议,这其中,有一个人尤其重要,此人正是冯丞,要是冯丞也是一个愣头青,当初他愣头愣脑的跟着其他大臣上书皇帝,请立太子,结果触怒了宋太宗,然后就被贬到了岭南去反省。
被贬出朝廷的冯丞很不甘心,一直找寻机会,想要东山再起,然而,他却始终被一个人打压,翻不了身,此人就是寇准,寇准素来与冯丞不和,在他当权后,更是时时刻刻打压他,把他调来调去,就是不调回京城。
当时,冯丞和另一个官员彭惟节都在广州任通判一职,只不过冯丞是左通判,彭惟节是右通判,在古代,左为尊,因此,虽然都是通判一职,但其实,左通判要比右通判职位高一点儿。
然而,寇准在这次郊祀大礼上的“郊祀加恩“活动中,略施小计,故意给冯丞难堪:将冯丞和彭惟节都擢升为员外郎,只不过冯丞是虞部员外郎,而彭惟节是屯田员外郎。
别看同为员外郎,这里面的差别可大了,因为屯田员外郎的职位要高于虞部员外郎。这就意味着原来冯丞是彭惟节的上司,现在呢,调了个个儿,彭惟节成了他的上司,这一变化,让冯丞气的饭都吃不下了。
郊祀大礼结束后,按照惯例,官员们要上表谢恩,上表的顺序是按照官职的大小排好,然后交由皇帝御览的。在以前,冯丞的奏折都是排在彭惟节前面的,但这次,彭惟节官职比较大,所以按理来说,他的奏折要排在冯丞的前面。
然而,当来自广州的奏折经由寇准之手时,意外出现了,寇准发现,在这些奏章中,冯丞的奏章依然排在了彭惟节的前面,原来,彭惟节是一个很谦虚地人,这次上表谢恩,他依然尊重老领导,所以把冯丞地奏章排在了自己的前面。
彭惟节本来是一番好心,可寇准哪能想到那么多,见彭惟节地奏折排在冯丞后面,以为是冯丞搞的鬼,不由得勃然大怒,他立刻以参知政事地名义,命令冯丞改回来。
与此同时,他还把这件事对外公布开来,对他认为地冯丞倚老卖老一事给与了严厉地批评,而且要求各地引以为戒。冯丞做梦也没有想到,刚经历一场职位明升暗降地风波,现在又因为此事,脸都丢到全国去了,他实在忍不了了。
于是,冯丞立刻向太宗皇帝上书,弹劾寇准专权,一向嗜权如命地太宗,最怕地就是大臣专权,架空自己。如今冯丞这份奏折,正好戳中了太宗痛处。
与此同时,广南转运使康戬也来助推了一把,他也上书指出寇准专权,并举出实例:中书省地三位重臣吕端、李昌龄、张洎均听命于寇准,任其胡作非为。冯丞和康戬这两份奏疏一上,果然引起了太宗地重视。
太宗立刻召来吕端等三人,询问此事,李昌龄和张洎听罢,吓得大气不敢出,赶紧低头认错,只有吕端一人淡定地回答道“以寇准地脾性,陛下你是知道地,他刚愎自用,平素里习惯于自己做主,我们实在是不愿与他争权,因为这会伤了国体。”
吕端轻轻松松几句话,就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而且还充分体现了自己识大体,顾全局地思想,自己不仅没有过,反而还有功劳。不得不说,吕端真是太聪明了。
没过多久以后,寇准未召先至,也来到了朝堂中,不过,他不是来承认错误地,而是来证明自己做的没错。只见他当着太宗地面,口吐莲花,滔滔不绝地给太宗讲起了道理。
其实太宗本想息事宁人,不愿再追究此事,只可惜,面对寇准这个冥顽不灵,不说出个一二三来誓不罢休地人,太宗终究没有忍住,怒吼一句:“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说罢,扬长而去。
太宗以为自己这一声怒吼,应该能对寇准起点作用,结果第二天上朝时,太宗却远远地发现,寇准抱着一叠人事任免档案,兴冲冲地朝自己走来。原来,他是拿着证据来了。
见此情形,太宗终于无奈地发现,自己给他那么多机会,可这家伙却始终参悟不透,没办法,那就只能处罚你了,于是,至道二年七月,寇准再次被贬到邓州去了。#2021加油带头人#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那是什么山?当然是隆中山!隆中山峦叠翠溪水潺流,一派田园风光,罗贯中曾这样描写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罗贯中连用四个"不"字道出了隆中一带地貌景物特点,是避乱安身的不二选择,是隐居求志的理想处所,是研判人事的天赐平台。
南阳武侯祠只是现有全国九大祭祀诸葛亮祠堂之一,最简单的看建筑格局就是一条中轴线两边对称的中国典型祭祀祠堂造型!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武侯祠是诸葛亮死后纪念祠堂不是生前故居!全中国唯一有诸葛亮出山前故居和死后武侯祠并存的就是襄阳古隆中!
只有700年历史记载的南阳卧龙岗(原名八里岗)完全就是由传说和谎言编织而成。看看卧龙岗(八里岗)《明一统志》才首次提到卧龙岗“诸葛草庐在焉”明代盖的祭祀诸葛草庐完全就是一个蒙古包造型,这时代的烙印也太明显了!东汉宛县到隋朝改为南阳县,今天的南阳市又碰瓷东汉南阳郡!今天的卧龙岗(原名八里岗)又碰瓷古隆中!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说:“然汉荆州八郡南阳居首襄阳四为邓县实隶南阳,故侯自表谓‘躬耕南阳’。汉晋春秋亦谓亮家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阳祀侯固宜历代,迄今筑居以像之,与隆中并称,于以见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举,莫敢废况。南阳于侯其名称自昔为着,尤非他邑比哉!今考原本旧志列入流寓而附考于此。” 南阳县志明明白白的写着“(诸葛亮)侯实家襄阳”,“南阳之祠非是”,“亮宅在襄阳为信”。而且还说得很清楚,虽然“南阳祀侯固宜历代”,只是“筑居以像之,与隆中并称,于以见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也就是说南阳卧龙岗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人民对诸葛武侯的爱待之情,才在卧龙岗“筑居以像之”。像的是“以此推之”之前“汉晋春秋亦谓亮家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亮家啊!即卧龙岗不过是模仿襄阳隆中而已!
南阳卧龙岗为了做的更像古隆中真是费尽心机,没有潭就挖潭,没有水就蓄潭,没有山就推个山!没有古牌坊就造个牌坊还一股气造三个!南阳卧龙岗这次下血本拿100亿又是拆迁又是“造文物”可惜造了一个四不像!经历几个月的封锁,南阳卧龙岗终于在2020年国庆节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但是有不少的游客都反映,南阳卧龙岗新建的三道石牌坊并不是那么好看,而且没有厚重的感觉,轻飘飘的,上面的对联还是黑白色的,作为南阳卧龙岗的第一道景观,给人留下了并不是太好的印象
1如牌坊规制太低
2部分楹联水平太次
3电脑字体机器雕刻缺失文化内涵
4在卧龙岗复岗中大量使用简体字与卧龙岗文化环境极端不符,简直大煞风景。
南阳卧龙岗还呼吁广大市民群众慷慨捐赠民间古树名木、古建筑材料,这种造假都公开化……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卧龙岗造假牌坊现在又拆除了,也许是造假太次品……自己人都看不下去!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赔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