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公务员面试设计,极易选出那些巧舌如簧、伶牙俐齿、言语远超行动的人
曾在体制内工作多年,也曾参加过公务员面试,但一直觉得公务员面试的标准值得商榷,因为它太倾向于那些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之人。
事实上 大多数的公务岗位可能并不需要伶牙俐齿。
那么 ,公务人员选拔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史记》里给出的答案堪称经典。
司马迁关于尧选拔继承人的描述,透过尧之口一再强调“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尧让百官推荐继承人,有个叫放齐的大臣,这货放在现代也是情商满满的从政高手,他直接推荐尧的嫡长子丹朱,并拍马屁盛赞“嗣子丹朱开明”,意思是赞扬尧的儿子丹朱聪明通达。
但是,他这马屁拍在牛身上,尧帝心系天下苍生,根本不吃这一套。以自己的嫡长子丹朱不讲道德、争强好胜而予以断然拒绝。
大臣讙兜又推荐共工,尧又说“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意思是说共工能言善辩,但却言行不一,阳奉阴违,表面恭敬,内心却对上天轻慢不恭,不可用。
我尤其欣赏尧评价共工的这段话,对尧的明察秋毫钦佩到五体投地。共工这人极具欺骗性,和现代那些善于伪装、边腐边升的高官颇为相似。按现在的标准,共工绝对是公务员面试高手,进入官场也必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最终给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巨大损失。
万幸的是,他遇到的是慧眼如炬的尧,尧把“德”放在选人用人的首位,不管是自己的亲儿子丹朱还是善于伪装的共工 ,其品德不端终究都难入尧的法眼。
后来,尧让大臣们把推荐的范围扩大到民间,大家明白了尧的用人标准,纷纷推荐盲人之子舜,推荐理由是舜具有高尚的品德。因为舜的父母、兄弟本来都是很难相处之人,而舜却能够用孝心、爱心和他们和睦相处,使他们向善。
尧为考察舜的德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相当于在舜身边安插了两个眼线,全方位无死角观察舜的言行,又安排舜到不同的岗位上历练,结果舜在所有岗位上都能以德服人,团结和带领群众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 ,深受人民爱戴。
尧对舜的考察持续了三年,最后的结果是“尧以为圣”,即尧认为舜的德行如圣人般伟大,于是放心地把帝位禅让给舜。
尧特别突出地注重“德”,给我们今天选拔公务人员提供了借鉴,即必须把“以德为先”放在首位,必须在有“德”的人群中去选“才”。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才”不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绝对稀缺性,这为以“德”选人提供了基础;而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形形色色的诱惑始终存在,“德”作为抵御侵蚀的第一道屏障,却愈发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