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这位新闻发言人的李少莉副局长的穿搭跟举止引起大家的高度围观及探讨!
了解此事之后,自己脑补了这样一个情景,一群人在村口晒太阳,路过一个光鲜亮丽的人,其中一个人就说了,奥呦呦……,然后其他人开始附和,继续脑补,然后逢人便讨论讨论,本来不认识她的人,也知道了原来有这么一个人呀,是不是有点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0月29日一场关于疫情的新闻发布会引起了网友们的高度关注并由此上了热搜。
据听说此次参会的耳钉与纱巾都是国际著名品牌,官方价格分别为三万及四千。围观群众发声了,作为公务员的李副局长的花销与收入是否匹配呢,言外之意,李副局长是否有其他不正当的收入呢?这戳中了网友们的兴奋点!以至于热度不减,呼和浩特市纪检部门反应神速,立马回应公众已经介入调查。是否有作风问题,咱们可以静待官方的调查结果!
在此之前我都不知道李少莉这个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认识或了解的,看到照片确实挺端庄的,比实际年龄略显年轻这么一位漂亮的阿姨,你第一眼看上去,肯定是赏心悦目,而不是别的什么感受。作为一名高级公务员而已,穿着妆容别样一点,有什么不可的,这样还可以给同事们枯燥乏味的工作,带来几分愉悦的轻松氛围,也是挺好的?
虽然官方的结论还未出来,一些坊间的揣测分析,已经纷纷出笼真真假假知多少。有客观阐明自己观点,严肃认真评论李少莉事件的;也有娱乐窥私,也有为了博取流量,八卦胡扯的。这瓜是越炒越大,李少莉副局长大火!
我还特地观看了疫情发布会的视频,李副局长手指发言稿,一个字一个字照本宣科,读稿断句,也显得生疏,这一点也被广大网有质疑。有说,是人年龄大了,老眼昏花了;也有说,是李副局长一丝不苟,唯恐出错。多少有些嘲讽。无论什么原因,个人观点确实是不专业。这是此次事件阿姨最大的失误。
最大亮点就在李少莉副局长是一个实际奔60的大妈但却貌如30多岁的美女,如此反差以至于会在网上引起这么高的热度!
美女外加可能有经济作风问题,这是触及了多少人的兴奋点,你说有没有,这又让多少人有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有句话说的好看热闹不嫌事大。
关于李少莉副局长的出生年月有出入。李副局长在网上的出生为1966年与1968年两种说法。哪个是正史哪个是野史有待考证,热心的网友可以,在去具体考证一下哈,
一些网友深挖到学历问题,关于近六十岁的大妈仅从现在网上公开查到的履历来看,从16岁(或者18岁)进纺织厂做女工,通过学习提高,努力工作30多年,做到副局长的位置,可以看出这位大妈是一个积极要求上进并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至于有人说她的学历不过硬,其实学历并不能代表能力。
在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人的第一学历并不高,我的父亲跟这位阿姨年龄相仿,学历也是初中毕业,妈妈小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也是只上到了小学,村里跟爸妈差不多年纪的也有很多不识字的。
反思一下自己,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的我,这位阿姨是不是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作为一名女性,对于这位阿姨的这身装容,我是羡慕的,作为一个女人谁不愿意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再说这位阿姨的形象也未失了体统,关于耳钉与丝巾是否是奢侈品需要等官宣。错就错在行政人员需要低调些,需要朴素点,假设耳钉与丝巾不是奢侈品,大家又会怎么评价呢?
还有就是近期疫情频发,全国多地疫情严重导致很多人封控在家,我也在其中,这使很多人正常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收入受到了严重影响,大家的怨气很重,不满情绪也在蔓延,这些群众都需要情绪的宣泄出口,在家待着不用,工作,吃吃睡睡,楼上楼下,吵架的,吼孩子的,因为邻居家噪音大起争执的彼彼皆是,前天看到一则新闻,疫情风控在家,两口子吵架,把孩子扔下楼,孩子当场死亡,多令人痛心呀。如果能正常上班,也没时间去关注什么李少莉,忙都忙不过来。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不容易,特别是部分网民收入减少,行动受到了限制,本身都很焦虑,李文莉事件就这样成功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成功被吃瓜,这也许也是此事件持续发酵的原因之一吧!
怎么才能摆脱焦虑,都是为了生活,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抗疫,早日摆脱疫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吧!
【缅甸民众为抵抗军方镇压不断祭出各种“简单易行”的奇策和“一说就懂”的招数,从“不服从运动”到“沉默罢工”,从“堆砌垃圾”到“利用迷信”,可谓手法奇特且花样翻新。】在截至本月底缅甸抗议示威者死亡突增至500人的恶化走势下,民众抗议军方施压的做法也开始日趋展现智慧,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既有此前很多政府公务员和公司职员参加了以放弃职务为标志的“不服从运动”之策,也有呼吁停止上班和购物旨在致经济瘫痪的“沉默罢工”之术,既有主张在道路和广场等地堆放废弃物质和生活垃圾之计,也有利用发出巨大噪音来驱赶恶灵的习俗群起在房檐上敲击锅碗瓢盆抗议之招。总之,丢弃垃圾也好,利用迷信造势也罢,缅甸示威攻守博弈残酷性的另一面,各种奇谋异策迭出,说是智慧让人不禁苦笑,说是无奈让人更加哑然。倒是在垃圾堆前默默挣扎着的特别的轮胎与鲜花组合的祭奠台,仿佛让人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的如此无辜与短暂的凄美。
朋友花38w提国产红旗H9,开了6个月,跟我吐槽几个优缺点。
【一、具体车型配置】
红旗H9的2.0T智联旗畅版,用的2.0T纵置发动机,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销售说别看这车这么大,零百才不到8秒,要是选那个3.0T的,零百7秒出头儿。
【二、订车价格】
我这是2.0T的高配版,落地37w,不到38w,这价格买了个国产劳斯莱斯,还是很香的,(听说如果是公务员的话还有特别补助优惠),另外,厂家送了4年或者10万公里免费保养、终身免费保修,这个还是很良心的。
【三、4S店服务态度】
从订车到现在,4S店服务态度还不错吧,车子提回来之后,发现内饰里面有一小块儿被弄脏了,提车的时候没发现,后来销售也给解释了,答应下次去店里免费给清理。
【四、缺点】
先说几个你们最爱听的缺点吧。
1、变速箱顿挫明显!加速换挡的时候灵敏性有待提升,总感觉有延迟,不是随踩随有的感觉,达不到人车合一的境界;再就是3挡掉2挡的时候会有轻微的颤抖感觉,尤其是经济模式下,顿挫更明显,导致现在遇到红绿灯不太敢松油门;
2、后备厢空间小!红旗H9是一台商务车,所以为了保证前排和后排的空间,就牺牲掉了后备厢空间,有时候装点儿大件行李,空间就不够用了,如果你也打算买这车家用的话,后备厢空间问题,需要考虑清楚。
3、车身太长了!最近开车让我感到非常头疼,5137mm的长度,如果不是老司机的话,调头拐弯都得小心翼翼的,真的很考验驾驶技术,我老婆直接不敢开,她说开这车太累了。
4、配置不合理!不知道为什么这车不支持CarPlay,这么实用的功能却没有;没有电吸门,是个小遗憾,哪怕花钱选装也行啊;12个喇叭,前排只有5个,后排7个,感觉太照顾后排了;
5、前排座椅不舒服!前排的座椅感觉要比后排硬一些,总之不是很舒服,好在有座椅按摩能弥补一下,感觉这车真的太歧视前排了,难不成真的把前排当成“司机位”和“助理位”了?
6、异响!我这车现在倒还没发现什么异响,不过据车友群里的车友们说,他们的车发现过转向异响、车门异响、A柱饰板异响、仪表台异响,这个有待观察吧。
【五、优点】
这车的优点就很多了。
1、外观帅炸了!买红旗H9这车的,恐怕90%以上都是冲着这个外观吧?不需要做过多解释了,帅就完事儿了,国产劳斯莱斯,回头率比BBA都高。
2、动力挺猛的。2.0T发动机,252马力、380牛·米,油门踩下去,还是有点儿推背感的,超车也很随意,后劲儿也挺足的,高速跑到120km/h之后,动力也足够。
3、内饰档次感强。各种软包,各种真皮,各种钢琴烤漆,各种镀铬材质,内饰看上去就显高档,还有氛围灯等等,细腻奢华。
4、后排舒适性好。后排坐着是真的舒服,腿托、加热、通风、按摩都给配齐了,全车都是隔音玻璃,车里面的噪音控制得也非常好,个人感觉,红旗H9的舒适性,是要比奥迪A6L强一些的。
【六、车友总结】
这几年国产车的发展,都是看在眼里的,中国制造真的不比外国制造差了!德国100多年的造车史,各种毛病也不少!BBA车主闹事儿维权的,也不在少数。我觉得,要是预算足,你就买个奔驰S级、奥迪A8L那种,那些车确实香,没得说,但是40w以下的合资车,没有国产车诚意足。
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说花将近40w买个国产车不划算,但是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每次开红旗H9出门,满满的回头率,起码到现在为止,我一点儿都不后悔选了这车,支持国产,从我做起!
【西安抗疫日记(13) 】 1月4日 周二 阴
封闭隔离第13天的感悟
《西安我为您自豪》
(1)
当被封闭在防盗网的阳台里,
隔窗望街道——
红绿灯依然闪烁,
才知道自由的珍贵。
(2)
当不能出防盗门,
楼梯上24小时都没有脚步声,
白天和晚上万籁寂静——
才知道没有人气的恐惧。
(3)
谁制造了这害人的生物武器?
要问问新冠病毒的娘家--德克里克堡基地!
先害武汉、再害全国,
这次又祸害着西安人民。
(4)
为了重回自由 ,我们的民众最听话,
一声令下:宅家、宅家、再宅家,
一个布置:核酸、核酸、再核酸,
为了绿马、为了清零,
一切困难,一切憋屈,不在话下,
各个都是大写的人,是民族的精华!
(5)
我们的白衣天使最伟大,
层层的防护服里是弱小的身躯,
她(他)们可都是年轻的娃娃,
每班八小时的坚持,
不喝不吃不解手,
顶着危险在一线,
她们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爸妈,
难道她(他)们不是新世纪二十年代最可爱的
人吗!
(6)
我们的志愿者最可敬,
他们是公务员、是社区干部、是企业职工、是个体工商户、是快递小哥……
是无数的你我他——
为了古城1400万同胞的福祉,
在志愿的岗位上默默的把青春血汗挥洒,
这才是中华的脊梁,新时代的楷模。
(7)
偶尔有些失误,有些拖沓,
不要紧,谁都没有经历过如何封城,
况且体量又这么大——
期间有些杂音,有些臭虫,有些自媒体在嚎叫,
不可怕,终将会大浪淘沙,
风雨过后我们的西安一定更伟大……
西安长安 西安必胜 西安伟大
(15:32)
【#环球时报社评#:疫情汹汹,港府如何“切实负起主体责任”】香港17日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107例、新增死亡24例,这一波疫情确诊数已超越过去两年的总和,死亡人数也在急速上升。尽快稳控疫情,是香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央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广东省和特区政府已经成立三方协调机制,支援香港抗疫和保障对港物资供应。这一机制已经运转起来,中央和内地社会全力支持香港抗疫的态度非常明确,行动非常有力,为香港社会团结抗疫提供了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眼下,香港抗疫工作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难题,包括如何提升规模化检测能力以尽快摸清传染链、找出全部潜在病例;如何让所有轻重症患者,都得到科学分类和及时有效的隔离治疗;如何统筹医疗资源与社区支持资源,有效动员香港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抗疫,解决核酸检测资源投放不足、疫苗施打人手不够、围封点民生保障不力的难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中央和内地支持是不够的,关键是“香港特区政府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和资源,包括庞大公务员队伍、卫生界、教育界、工商界、基层社团等各行各业人士,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特区政府抗疫举措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两方面:一是政府的执行力,二是社会的配合度。香港过去奉行西方式“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逻辑,然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中,我们明确看到了这种制度模式的严重缺陷。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没有一名官员因应对疫情不力而被追责,官员不负责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躺平式的消极抗疫。疫情政治化,社会撕裂严重,这一局面让整个社会付出了沉重的“淘汰部分人”的人权与人道代价。
香港是“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这意味着香港的治理绝非是对西方模式的照搬。如今奥密克戎来势汹汹,特区政府要真正成为领导和带头的力量,需要拿出更有力和更科学的举措,遏制疫情的发展。只有特区政府团队统一思想,在各个层级都切实负起责任来,尽可能地团结香港各界、各政治及社会团体,让他们放下此前对一些公共政策的不同看法,超越政治观点的分歧,全力投入到战疫当中来,特区政府才算真正负起了主体责任,香港抗疫才有可能在速度上跑赢新冠病毒。
要看到,香港虽然没有内地的社区网格化治理体系,但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转化为抗疫的强大资源和动力。比如香港有大量社会团体、私立医院等民间力量,他们参与抗疫的积极性可以动员和提高,但缺乏统一安排,大量民间资源难以得到最佳配置。特区政府手里有最大的统筹力量,在团结社会各界方面应做出更多安排,让民间力量深入香港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对港府抗疫的系统化支撑。目前,香港还没有一个专门应对疫情的联合指挥中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疫的效率。
一些西方媒体利用这轮疫情极尽挑拨,抹黑内地,恐吓香港,试图把香港拉入“与病毒共存”的泥淖。与此同时,香港也存在迷信西方模式的观念和势力。然而随着确诊病例屡破新高,香港社会对团结抗疫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急迫。香港拥有专业的医疗、公共卫生等团队,这是特区政府高效运转、在抗疫中落实主体责任的支柱力量。香港公务员有约17万人,多名立法会议员正在呼吁他们“全体总动员”。
在香港抗疫的关键时刻,最宝贵的是信心,最重要的是团结,最迫切的是行动。对全港700多万民众而言,当务之急是统一思想,摒弃杂音、齐心抗疫,确保香港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相信,在中央全力支持与特区政府更为坚决的科学举措下,香港一定能渡过疫情难关!
常看到有人在头条上晒收益,说通过发文日进千元,并传授挣钱秘籍;也有更多的人抱怨,说是劳心伤神,发了不少文章,收益不过三五毛,结果大失所望,并且声称:退出了,不干了!
我就有点搞不明白了,头条这个平台,难道是工地?来搬砖的仅仅是为了挣钱?
我觉得头条对于发图文的人来说,是个分享个人生活经历、心情,以及人生感悟的平台。如果把在头条发图文当成一种赚钱的生意来做,一切以赚钱为目的,那么,所发的图文免不了被金钱污染而弄虚作假,失去了她纯真的面目。
图文具有话题性,容易引发讨论(争论)的,倍受头条推崇。以下引用的这个微头条就非常符合头条的胃口。
“婆婆开的退休工资实在少得悲哀,30年工龄才8000元,一个四线城市,现在的大白菜都三元一斤,菠菜15一斤,蒜苔10元一斤,一会看病,吃药,心脏病支架手术,一会公公糖尿病打胰岛素,吃药,一会给两个孙女交幼儿园学费,物业费,水电煤气费,电话费,我们家四口开销全靠婆婆,怎么生活啊!看来只能捡菜叶吃了,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这种文章能不引发讨论吗?网友看了后,十有八九心里憋得慌,不吐不快。那就正合吾意。
讨论点一、婆婆30年工龄,退休金少得悲哀,才8000元。
讨论点二、四线城市,大白菜3元1斤,菠菜15元1斤。
讨论点三、我们家四口开销全靠婆婆。
这种文章为了追求讨论,引发关注,不惜歪曲事实,胡编乱造。
1、30年工龄不会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女干部。企业女职工50退休,退休金8000元,叫“少得可怜”?
2、北京市的大白菜1.5元一斤,物美超市现在买0.88元一斤。小关市场的菠菜7元一斤。四线城市难道比北京市的贵?
3、你家四口的花销全靠婆婆的退休金。你两口子啥活不干,啃老啊?世上有这样的家庭吗?
不合常理才会有人发表不同意见,讨论、争论的人越多,文章的流量越大,那就叫“好文”,爆款。正是这种畸形的导向,教人们学会了投机取巧。
如今头条里述说婆媳矛盾的,亲情之间见难不助,见死不救的,比比皆是;抱怨邻居装空调贴近自家窗前,邻居把鞋脱在公共走廊里,楼上夜半发出噪音的,此等邻里纠纷,百说不厌;假扮的佛媛红了半边天,终于受到了官媒批判。佛媛不成那就病媛,病媛被揭了底,又变着花样来个幼儿媛。美女配故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至于我、我亲戚、我同事、我同学得了这病那病,花了多少钱,生活如何艰难之类的悲情故事,更是屡见不鲜。
这类胡编乱造的虚拟故事,用第一人称,谓之亲身经历,实则是骗人的伎俩,赚钱的手段。
曾经轰动一时的水泥西施,声称老公得了肝癌,为了生存,她每天扛70多顿水泥。把网上那帮怜香惜玉的男网民感动得痛心疾首:“这么漂亮的女人,不该干这种又脏又累的活!”结果呢?老公得癌症是假的,她扛水泥也是假的。现实中,她有车有房有钱,在网上演戏,那叫生意。
自媒体这种乱像,根源就是被钱闹的。既然发图文、视频是为了赚钱,而一个人的经历、故事总是有限的,没有经历、故事,又想赚钱,那就只能靠弄虚作假,胡编乱造。如果发文不赚钱,谁会闲得无聊去制造这些垃圾?
钱这玩意儿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农民被钱诱惑,那就拼命劳作,多打粮食;生产线上工人被钱诱惑,那就争分夺秒,多出产品;快递小哥被钱诱惑,那就废寝忘食,多送快件。在物质生产、流通领域,金钱的激励机制对个人,对社会皆有积极意义。可金钱的激励机制用在上层建筑的文化领域,那就为弄虚作假提供了动力和广阔天地。
呼吁头条封杀那些为了赚钱而编造故事的账号,还网民一个没有欺骗,真情实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