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文化方向杂志[给你小心心]
《贵州民族研究》北大期刊 CSSCI南大期刊
主办单位: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出版周期:双月
ISSN:1002-6959 CN:52-1001/C
杂志栏目
民族法学研究 民族法学研究_“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题研究
民族社会学研究 民族文化与民族学研究 民族经济研究
民族经济研究_“文旅融合发展”专题研究 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院)创建60周年专栏
投稿须知:
单位级别+科室+研究方向+用刊时间
#论文##贵州民族研究#
关注@论文小管家每天分享期刊资讯,记得点赞、转发、收藏哦!!!
历570分报中南民族法学有吗?
游游鱼82022年历史类湖北考生591分录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机率大码
#北京头条# 前阵碰到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这学生向来个性,不走寻常路,以他的分数稳走中政法学,他唯北京高校,他唯985、211高校,又喜欢法学。反正我是想不明白,为啥舍弃五院四系,选择到民大读法学?
谈及民大本科生就业情况:全班差不多一半人考公务员,一半人考研,有几个零星出国的,没听说谁要找工作。伴随着互联网红利消退,“35岁即失业”的恐慌,加班与内卷,考公务员已经取代互联网大厂,成为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就业首选。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呢?
系统总结三次理论飞跃的成果,建构中国自主特色的人民法学,人民法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紧密结合中国实际,融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物。人民法学要研究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良法善治。
赵宁芳,女,41岁,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师,法学博士。
承担课程有《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修养》《世界通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共政策学》《政治学》《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研究方向:思想道德教育、政治制度。
姓名:张旭
职称:副教授
学系:文博学系
回族,贵州省盘县人,1984年01月生,博士,副教授。2016年07月,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0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民族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6年0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民族历史与文化认知
代表性研究成果:
项目类: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认知人类学视域下西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研究”(18XMZ048),2018/10-2023/10。
2.主持贵州省理论创新课题“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GZLCZB-2018-14),2018/01-2018/10。
3.主持贵州省社科规划办国学单列课题“明清儒学在贵州传播的史料辑录及研究” (Grant no. 17GZGX33), 2018/01-2021/12。
4.主持贵州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行动计划》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Grant no. 17CG08) , 2018/01-2019/12。
论文类:
1.张 旭, 杨佩钰. 从化外到化内:清代儒家文化在贵州乡村的传播及影响[J]. 贵州社会科学,2021,(06):26-35.
2.张 旭, 蔡曙山, 石仕婵. 人类认知五层级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探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9(03):108-113.
3.张旭,田敏.土司文化遗产研究述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6(03):57-62.
4.张旭,龙昭宝.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侗族大歌传播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6,37(03):77-79.
教学情况:
本科生:文化遗产概论、中国民族史、西南民族史
研究生:文博专业文献导读、民族学原著导读
黄菡薇,女,布依族,1991年生,籍贯贵州清镇。先后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硕士期间公派至台湾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交换学习。现任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教师,为本科生开设《西南民族历史文化》《中国民族史》《民族学概论》,为研究生开设《中国民族史专题》等课程。主要从事南方民族史研究,发表《元明清“湘黔滇驿道”建置过程及路线变迁初探》等多篇论文,出版《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丛书:高荡村》等著作。
杨文顺,1977年4月生,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党委书记,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国家民委“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高端智库专家”。
中国民族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理论学理事、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会理事。
主要从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研究。
学习及博士后研究经历
2012.09—2016.12在职进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
2006.09—2011.06在职就读于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
2000.09—2003.07就读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专门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96.09—2000.07 就读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档案管理学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
【宁夏法学会七项工作助推实施依法治区战略】8月22日,记者从宁夏法学会获悉,宁夏法学会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法学会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年以七项重点工作助力扎实推进实施依法治区战略,着力提升法学研究质量、夯实基层发展基础、加强法学人才培养,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宁夏、法治宁夏,为建设先行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新贡献。
全力完成中央依法治国办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和全区“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多途径举办专题培训研讨班、《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精品课评选,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加强课题研究,建设青年法学法律人才库,高质量承办第八届民族区域法治论坛暨法治宁夏论坛,多举措推动法学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
全面推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争取有更多优秀案例入选《全国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典型案例100篇》。建好用好基层法学会工作站,进一步发挥法学会在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鹭港稳定中的作用。
深化“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的品牌效应,聚焦“关键少数”“青年学子”两大群体,推动法治宣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基层。
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围绕“创建全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宁夏”主题,立足解决基层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总结提炼社会治理典型经验,着力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出实招、见担当。
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法学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基层法学会按期完成换届,推动党组织全覆盖,继续发展壮大会员队伍,努力把法学会建成“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
从严从实加强法学会机关自身建设,坚持政治建会、从严治会,创建“以法之纽带、筑心之桥梁”机关党建品牌,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工程,全心全情全力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五型”模范机关。(记者 张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