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高校招聘】
共招聘25人!要求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
【薪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事业编工资】
报名截止于1月5日前!!!
设有市场营销专业、汽车维修、车辆工程等相关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语言学、中文教育等相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理基础科学、数学教育、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英语翻译、英语师范、政治、历史、学前教育、电子商务、机电技术、汽修、安全工程、管理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物流管理、统计学、物流管理、统计学等岗位
淄博是淄川和博山的合称!临淄还是临淄区没变化啊!只是被淄博管辖,淄博面积并不小,五区三县相当可以了!而且淄博的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就业很好!就连厦门也难望其项背!厦门除了医疗和玈游就只剩下庞大雍肿的公务员队伍,这也是厦门永远发展不起来的最根本原因吧!年轻人工资低没办法立足,而老人退休工资高又在内耗国家的医保资金,像厦门这样的城市真的是奇葩,我们离厦门百十里地都不去那里打工而选择更远的淄博东营!因为路好且城市密度低!厦门你要去干点活除了怕违章还得天天找免费的停车位,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了怎么创造效益!//@迷途二郎:临淄多有名为什么改名淄博
我国有一座“散装”的城市,5个城区互不相连,各据一方
电视剧《大染坊》里面的陈寿亭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老板,对勤快的工人,特别是工作能力强的工人是非常大方的,而对那些狡猾的商人,苛刻的高层管理者和资本家却是一身鬼点子,从来不讲什么规矩。
陈寿亭对自己的员工出手是非常阔绰的,比如年底给员工发“喜面”,普通员工每人5块大洋,那些干活好特别是有技术的员工每人10块大洋,当时的员工都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干。
那么当时5块大洋相当现在多少钱呢?其实我们可以从《大染坊》里的人物活动年代来判断。陈寿亭这个人物是有人物原型的,大概是清朝末年出生的人,他在青岛开染厂时不到30岁,基本上可以判断当时环境应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前期。
1930左右大洋还是非常值钱的,我们看《大染坊》里面陈寿亭最后把青岛的染厂卖给了日本人,大概卖了10万大洋,价格是卖的很高。原因是日本人已经控制了青岛的纺织染色原材料的市场,但厦门还没有被垄断,最终陈寿亭又在厦门建了新的染厂,并且用卖染厂的钱还增加了进口的印花设备。
当时陈寿亭想和上海一家大型印染厂合作,但人家老板看不起他,并且想法让他投钱给自己公司,然后让他处于被动地位。但陈寿亭是多聪明的人,其实他一直在打听上海这家印染厂工人的工资情况。
最后陈寿亭打听到上海这家大型印染厂一些人的工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月工资大概两块大洋,公司里面骨干人员有四五个人,他们每月能拿到5块大洋,这工资在上海已经是高工资了。
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上海的普通办公室人员工资也就每月两块大洋,相当上海的平均工资吧。按现在上海的平均工资9000元每月来对比一下,当时的一块大洋大概相当现在的4500元人民币。
这样看来,当时的陈寿亭确实非常大方,甚至豪气,给自己公司的员工发“喜面”相当现在的年终奖。普通员工发五块大洋相当现在22500元,骨干员工年终奖十块大洋相当现在45000元人民币,这水平和现在公务员待遇已经基本差不多了。
虽然《大染坊》里面有的剧情稍微有点夸张,但整体还是比较真实的,比如在青岛开染厂时,陈寿亭是和卢家大公子合资的,卢家大公子是东家,陈寿亭是掌柜的。和陈寿亭竞争的另一家染厂牌子更大,经营时间更长,在竞争中陈寿亭他们暂时处于下风。
但陈寿亭他们的工艺更先进,染出来的布质量更好,竞争力越来越强,这让另一家大染厂有点担忧,因为他们研究不出这么好的配方。
而那家染厂有一个漂亮的女人,外号“大洋马”,她是那家染厂一个小股东,她决定用自己漂亮的脸蛋吸引卢家大公子,想让卢家大公子交出了他们染厂的配料处方。
然后陈寿亭也就将计就计,结果让对方的染厂亏损严重,也让陈寿亭从被动变为主动。这个剧情确实有点夸张,即使漂亮的“大洋马”再自信或者再傻,也不会不动脑筋啊,她既然是另一个染厂的股东,肯定夜明白染色的配方就是染厂的命根子,怎么可能自己使个美人计就能让对方乖乖交出自己的生命之本呢,这个确实不符合实际。
不过电视剧《大染坊》里面大家的工资标准还是很符合实际的,不像有些神仙剧里面演的那样夸张:一个人随便吃一顿饭就花两三个大洋。这简直就是挣着眼睛说瞎话。
有人说鲁迅工资每月还200块大洋呢,这是特殊人物,普通的工作人人员根本就没法比。按这样说现在一线电影明星一月收入甚至能拿到6000万人民币呢,这只是特殊情况,我说的是咱们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