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书打卡二十二天
今天读的是《断舍离》中,“紧紧攥住黑暗的人永远都看不到阳光”这一部分。
文中以“海尔”冰箱的发展为例,诠释只有肯舍弃的人,才可能获得更多。
1984年以前,中国经济刚刚起步,物资贫乏,虽然冰箱那时候在质量上按等级分成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四类,但市场仍然好!
就在1985年4月,情况发生了改变。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冰箱的质量问题。张瑞敏非常生气,在检查了仓库中的400多台冰箱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
于是,张瑞敏在厂里搞了一个劣质工作、劣质产品展览会,在展室里把那些劣质零部件和76台不合格的都摆出来,让全厂职工都来参观。
然后,张瑞敏又把责任者和中层领导留下,问他们怎么办?结果大家都一致认为,可以内部处理。
但张瑞敏却坚持就地销毁。自己di一个抢起大锤砸的。然后又让责任者砸。就这样,76台冰箱全部砸烂!
当时,在场的人都流泪了!那时冰箱800多元一台,而员工每月工资才40多块,一台冰箱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
也就是通过这件事,让员工们树立了一种质量观念,他们的生产责任心也迅速增强。
经过4年的艰苦历程,1988年12月,“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di一枚国内蕞高奖,把冰箱做到了全国di一。
如果当初不是张瑞敏的果断放弃眼前利益,他们就不可能拥有今天的一切!
这就是有舍小利而得大益!#我要上 头条# #金粉社区# #抄书打卡#
我已在冰箱中层冷冻室
你在冰箱哪一层?
我们这儿
大中午的,出着大太阳,零下-11℃
哆嗦的酸爽,干冷干冷的
孩子带个大帽子耳朵冻得通红
马路上除了跑的飞快的车,几乎没行人
湖面结的冰估计很厚
我本来想去看看的
算了,赶紧回家[吐舌]
#去有风的地方#/#刘亦菲吴倩新剧哭戏感染力#
看《去有风的地方》我跟女主灵魂共振了,
女主许红豆,一个北漂十多年的职场人,一个真实的“假”人。
她的真,是真实、真诚。
作为一个高级酒店的中层管理,她每天重复着上班、加班与下班,来不及用的年假、冰箱里过期的食品、失约的旅行计划...许红豆简直就是当代万千打工人的写照,坚硬又强大,不敢疲倦地燃烧着自己的热血。
陈南星的离开,剧拍的克制又令人猝不及防,这段我真的泪崩,太现实了,太带入了,太像我们无序的日常了。永远不知道幸福和意外到底哪个先降临。
第一集的结尾,一个小齿轮从精美的大钟里换掉,我的眼泪chua地就下来了,一颗坏掉的小齿轮,就像陈南星,病了、坏了,就被这个庞大的、紧密运转的社会机器换掉了,那是每个漂泊在外的社畜,都沉浸式体验过的渺小与虚无。
在一个繁忙的大城市,没有恋人、没有家人,也许乐观活泼的陈南星曾是许红豆唯一坚固的情感支柱,然而当这根支柱忽然间坍塌,坚硬的许红豆也一步步崩坏。
她的假,是面具、疏离。
工作时的许红豆,一身精致的制服与妆容,走路头发丝都纹丝不动,仿佛一个假面AI,世故圆滑地拒绝各种搭讪与邀约。辞职后的许红豆,为自己安排满满的“休假”日程,却独自一人吃美食看美景,与民宿的人都保持着客气与疏离,仿佛是个局外人。
我真的太带入了!红豆那种看似云淡风轻,不论何时都能稳稳拿捏的面具下,其实心里时刻有悲伤的暗流涌动。所以,当许红豆和开始马爷一起打坐、品茶,和大麦去做鲜花饼,真的很令人欣慰,这个小村庄也许真的可以给红豆一个喘息的机会。
去有风的地方,找回她的真,找回拥抱生活的勇气。 #刘亦菲李现去有风的地方好看吗#
亲家母帮忙在儿子家带孩子,作为婆婆我每月给她3000元。前几天发生的事,我和亲家母大吵了一架,直接告诉她再也不给她钱了!
我和老公都还没有退休,也都算岗位中的中层,平时都很忙,不是这会那会,就是下去看去考察什么的。我们俩几乎下班到家才有时间碰面,有时候还经常加班。
儿子成家后很快有了孙子,我还没有退休肯定没有时间照顾儿媳和孙子。月子里我帮儿媳找了月子中心的金牌月嫂,月薪一万五。儿媳产假很快到了要上班了,就和我们商量,孙子怎么办?本来想找住家保姆,后来,亲家母主动说可以帮忙带孩子,我们非常感谢!
不过,儿媳说要给3000元作为辛苦钱,我们也赞同。虽然当时儿媳直接说出来我有点不舒服,其实不说,我这个婆婆肯定也不会一点不表示,不会让亲家母白白出力的,毕竟是帮我们带孙子的。觉得保姆带没有自己外婆带放心,而且自己人带也更加尽心。原本亲家母一个人在家也冷清,到女儿家带外甥还可以经常能和亲家公见面(亲家公在城里做保安),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第一个月亲家母是15号来的,来的那天我就把3000元先给亲家母了,亲家母也一点不客气就收下了。儿媳居然在旁边说,妈,那下次就是下个月15号了,你别忘记给我妈哦,我听了极不舒服,但我也没说什么。
自从亲家母来照顾孙子后,我每天一下班(只要是不加班)就买肉买鱼买菜买水果给他们送过去,我去抱孩子,亲家母就开始做饭。我想亲家母带了一天也累的,下班了我就赶紧去换换手。亲家做完饭后,我就自己回家做,等老伴回来一起吃。亲家母和儿媳从来也不说一起吃,特别我那个没有良心的儿子也不说,好像我就是他们请来傍晚来帮忙的外人,想想真是心寒。
我给老公诉苦,我说每月给亲家母3000元,加每天买东西送过去,一个月至少得6000块。老公安慰我,说钱就不要多想,给花的还得花,就是你天天赶来赶去送太辛苦了,就双休多买点送去,平时让他们自己再买点。平时就不要天天跑了!
当我第二天傍晚送东西过去的时候,和亲家母、儿媳说平日工作日就不天天送了,最近工作很忙经常要加班,你们自己买些,没想到我话还没有说完,儿媳就说,妈,你不给我们送,我们哪有时间去买,我们也要上班的?我妈带个小孩哪里走得出。我说你和强子(我儿子)下班都不晚,你们辛苦点,去买一下。
等周末了,我买了一大堆东西过去,我一进门,亲家母脸色就变得不高兴了,对我也是冷言冷语,儿媳坐在沙发上玩手机,也不说话。我对儿媳说,今天我买了一堆东西,把整理一下,赶紧放冰箱了,儿媳头也不抬,理也不理,像没有听到似的!
亲家母则抱着孩子进了房间,直接关上了房间门!只有我尴尬地站在那里,摇了摇头,把东西放进了冰箱,只能郁闷地回了家。
最近因为省里有领导要来视察工作,我们天天准备,天天加班,最近几乎没有去儿子家。昨天傍晚,儿媳妇打电话叫我去一趟,下了班虽然迟了我先赶紧过去一趟,他们4个大人已经在吃晚饭了,亲家公也在,孙子睡着了,进去也没有叫我一起吃饭,儿媳妇就问,妈,这个月都22号了,你原本15号要给我妈的钱什么时候给啊?你是不是不想出这个钱了?如果不想出就痛快说一句,我让我妈回老家去!您的孙子您自己带!
没等我开口,儿媳妇啪啪啪地说了一堆,我强忍怒火,解释道:最近确实太忙,忘记了,小丽(儿媳妇的名字),我忘记了,你可以提前把钱给你妈。还没有等我说完后半句,亲家母就大声嚷嚷:凭什么钱要小丽给,我是给你们带孙子的,这钱必须你们出!我忙解释,亲家母,我还没有把话说完,我的意思是小丽先给你,我过来的时候再补给小丽。
没想到亲家母就直接开始连哭带骂说我不厚道,太没有良心了,给你们辛辛苦苦带孙子,连这3000元都不愿意出了,你们还有没有良心啊?今天必须把这个3000块钱给了!
我一听蒙了,我一下班急急忙忙单位赶过来,身上也没有那么多现金,主要没有想起来就根本没有准备。我解释道我明天送过来,今天没带那么多现金。亲家母和儿媳依然不依不饶,儿子和亲家公居然一句话都不说,最让我感到心寒的是我儿子!
百般无奈之下,我打电话给老伴,老伴气冲冲地把钱送过来对着儿子说:孙子是你儿子,你有义务和责任把他养大,你妈没有义务一定要帮你带儿子。从下个月开始我们不会再送钱过来,你爱找谁带孙子就找谁带!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老伴带着我摔门而去……
#我要上微头条#
俺老头还没有退休的时候,他说单位里表扬计划生育先进个人,都是那几个天天围着领导屁股转的人,说他们生一个儿子的是计划生育的先进标兵,发奖状发纪念品。
他说我只生一个闺女的,那才算得上计划生育的标兵,可是我不会围着领导的屁股转,领导也不会发现我,他说表扬的那些标兵我都不服气!领导根本也没有做全面调查随意表扬的!
俺老头这个人他脾气很倔犟,他曾经从一个工区到另外一个工区的中层干部,结果他到了另外一个工区后,井下的工人直向他诉苦,说这个工区的区长苛扣工人的钱,具体怎么怎么的苛扣?
俺老头他想伸张正义,把工人反映的情况和这个人向负责掘进的矿长汇报,结果掘进矿长来了一个信息反馈,又把俺老头反映给他的具体情况告诉了这个人,后来才知道这个掘进矿长让那个人送冰箱贿赂了。
那个人反过来对俺老头处处难为他,想把他从这个工区里面踢出去,因为他太正义了,在那个工区妨碍人家做事!没有办法俺老头又托熟人调到了另外一个矿!
我骂俺老头这个人痴,像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比比皆是,你正义有一个屁用?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人体性倔犟但是不坏!工作认认真真连家也不顾,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是真正的领教到了。
今天“五一节”,放假的第1天。我读完了《断舍离》整本书。摘抄的文字及由此引发的想法和感受如下:
1.摘抄的文字:有的时候,我会发现有的人家里的碗柜里还放着早就忘到脑后的已经风干了的食品,就这么和餐具混在一块,类似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
我家的冰箱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专门放普通的冷藏食品,以及干燥食品和调味料;中层是蔬菜保鲜格,我把蔬菜大致分成绿叶菜和根茎类;最下一层是冷冻室,我家基本没什么冷冻食品,之前还放了两盒冰激凌,不过已经吃光了,所以现在是空的。
接下来是烹饪器具的中等分类。我们可以先粗略分成水槽周边器具、炉子周边器具和电器。
我的想法和感受:我家的碗柜里,清理出大量已放入多时,过了保质期的调味品。这些调味品什么时候放入的,我早就不记得了。不知道你们家是否也有和我一样的情况发生?
我家冰箱只有冷藏层和冰冻层,所以我购买多余的蔬菜经常是放坏的。浪费了钱不说,对蔬菜本身也是一种糟蹋,这件事,我需要好好思考一番。
烹饪器具,我从来没想过分水槽周边器具、炉子周边器具和电器。而是经常随手一放,没有固定过放的位置,使用时找起来特别费劲。
2.摘抄的文字:其中一大半是壁橱、衣柜、抽屉等看不见的收纳空间。
所谓眼不见为净,有些人会把收纳空间塞到百分百的程度,甚至会塞到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程度。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就怎么都打不开了,好不容易打开它的一瞬间,很可能发生“天崩地裂”的情况。
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七成满(请参照彩图)。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而空出来的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
我的想法和感受:我家也存在吊柜这样看不见的收纳空间。记得有一次从吊柜翻找换季的衣物,因为塞得太满,打开时,我被衣物砸在头上了。
收纳空间只放七成满,这个观点非常好。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爱做繁重家务的女人。留出三成的通道空间,物品摆放不仅整齐,而且拿取更方便。
3.摘抄的文字:解决完看不见的空间,接下来就是碗柜、餐具架之类看得见的收纳空间了。这些空间从美观上来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请参照彩图)。
再接下来就是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东西,也就是说要最低限度地放东西。
我的想法和感受:碗柜、厨具架只放五成,这样做收拾和整理也会变得一目了然。
装饰性的东西只需要放一成即可。否则容易主次颠倒,杂乱无章。例如:主卧里放着房主的大幅结婚照,客厅里放的体现房主品味的装饰山水画或书法等。
4.摘抄的文字:因为一旦实现了“舍”,就会出现“这些东西处理起来这么麻烦,我以后可必须得更加慎重了”的想法,即便还没能做到彻底的“舍”,人也会变得慎重起来的。
比方说京瓷和丰田等大型企业,就不会采取一下子买很多的方式,而是会用每次采买的方式。因为不良品库存就等于负债,所以每次都只在必需的时候才购入本次所需的物品。
我的想法和感受:当舍弃物品成为了一项“大工作”,我就会有意识地在断这个源头去慎重选择物品。
我家厨房清理出大量亲戚朋友赠送的干货:干黑木耳、干花菇、干银耳等等,还囤积了许多重复口味的调味品。
现在购物,我会先想想家里有没有?不再一味被商家促销蒙蔽了双眼。
每次购买法,连R本有名的京瓷和丰田都采用,作为平凡人的我,为何不能做到呢?!
5.摘抄的文字:不管东西有多贵,多稀有,能够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我的想法和感受:我曾经被商家的“饥饿营销”所套路,购买了平时很少使用的精油产品。后来,在整理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囤积了好几套稀有的精油产品。精油本身没有错,但是被物品“绑架”的我,完全把是否需要这个原则忘到了九霄云外。
6.摘抄的文字:不断地进行断舍离之后,剩下来的东西就可以分成两种:从一开始就很珍惜的东西,以及回过神来才发现留下来的东西。
我的想法和感受:经过断舍离不断筛选后的物品往往更能反映出我当下的状态是怎样的。
我家鞋柜里摆放了不少平底鞋和运动休闲鞋。这些鞋子反馈出我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追求简单、踏实。
原来断舍离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看到真实的自己。
7.摘抄的文字: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
我的想法和感受:过去已经成为历史,即便历史再困难都成为了故事。未来还有无限多种可能。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只有当下。当下做好了,未来就会有更多美好。
8.摘抄的文字: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我的想法和感受:整理、收拾物品在居住环境的摆放,实际上也是对自我不断肯定赋能的过程。
人生就是不断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让我们都从日常的断舍离开始,当你真正听话照做了,你就会收获到丰盛、充盈、自信的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春日生活打卡季#
记录封城的第二天,由于我懒惰,一觉睡到下午两点,导致我在封城前啥菜也没买,索性虽然我没有肉吃,但是不会饿死,因为我厨房有我妈腌的一大缸泡萝卜,冰箱中层有一百个鸡蛋,还有晒干的腌菜,还有冻成铁的腊肉,还有十二包去年中秋买的螺丝粉,以及清明买的六包新疆炒米粉,以及端午买的一大包面粉,我感觉封半个月都没有问题,吃的是够的……就是不知道过没过期,会不会穿稀……吃饭我说这,啊呸……
表嫂搬新家,打电话问我这里有没有冰箱,她想买个一级能效的,我二话没说就满口答应了,正愁不知道给送个什么东西呢,这下好了,就送她一个冰箱吧,还了这个人情,也了了我的心结。
8年前,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工作没着落,在他们家借住了2个月,表哥一分钱的房租都没要,我一直觉得欠他们的人情。
听说了她们要搬新家,可是表哥早早就在群里打了招呼,不收任何礼品和红,包,就单纯去他家坐坐,热闹一下。
我本来想给表哥买个小家电,4000元左右的,想把欠他的人情还了。
可一直纠结,不知道买啥,又怕我送的他们不喜欢,毕竟都是几千块钱的大件。
现在好了,她自己挑选好,我帮她付钱就是,总算有机会把他们这份人情还了。
于是我迅速联系了以前的同事,同事立马就给我发来了三个款式的冰箱,价位有四千多,五千多的,最贵的六千多。
我把和同事的聊天记录截屏给了表嫂,我让她自己挑选,看要哪一款。
表嫂看了冰箱图片,就问我:“妹儿,第二个多少钱,你帮我问问呢?”
我赶紧丢下手中的工作,生怕怠慢了她,我看了看,告诉她,那个是六千多的。
表嫂说:“好的,那晚上我问问你哥了来,我和你哥商量一下,看到底要哪个。”
我说:“嗯嗯,好的,你们决定好了就告诉我,还有要认真看看图,上面长宽高尺寸都有,要结合自己房子的预留位置考虑,别到时候买回去,搁不下?”
表嫂说:“好的,谢谢妹妹。”
我说:“嫂子,你跟我客气啥?这么点小事。”
这个表嫂,是我舅舅的儿媳妇。表嫂之所以找我帮忙,是因为我以前在家电公司上班,估计她都不知道我几年前就已经辞职了。
说起来我们都在市区,相隔半小时车程,可我自从成家后,就很少去她家了。
8年前,那会儿我刚毕业,表哥介绍我去了他们公司,是个鼎鼎有名的大公司,外面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加班加点算下来,每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刚够养活自己,可我家里还欠着助学贷款呢。
那几年,我父亲做了脑瘤手术,家里经济很拮据,我大学四年的生活费都是自己兼职赚的钱,学费是贷的助学贷款。
表哥知道我家的情况,就让我住到他家里,表哥在公司是个中层,工资也不低。但是他们结婚没买房,是住的表嫂家的房子,表嫂家里两姐弟,家里拆迁分了两套房,表哥他们住的那个房子是三室一厅的,刚好有多的房间。
我和表哥都是农村来的,表嫂是本市的,我在她家住了2个月,也没闲着,毕竟住人家的房子,我一下班就帮她们做饭做家务,忙完就复习功课,准备二战考研,我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到半夜。
有一天我半夜起床上厕所,听到表嫂对表哥说:“晓英住了2个月了,她还要住好久才搬走哦?你看她每晚半夜才关灯睡觉,上个月我们的电费交了380元。”
表哥说:“你快闭嘴吧,我表妹马上考研,正抓紧时间学习呢,用得到好多电嘛?况且别人住咱家,啥活都帮你干完了,你还计较这个?”
听到这里,我心里不是滋味,表嫂这是不乐意我住在她家了,我得找房子搬出去,如果继续住下去,势必会影响他们夫妻感情。
于是那个月发了工资,我就找借口搬出去了,后来还清了家里的助学贷款,为了考研,辞掉了表哥他们公司的工作,找了个小的家电公司上班。
我从表哥家搬走的时候,我留了3000元钱,那阵租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每个月也就1500元,我住了两个月,我想3000块也差不多。
没想到第二天,表哥就把钱给我送来了,并埋怨我不该算这么清,还说我在她们家住两个月,就像当了两个月的保姆,还怎么好意思收我的房租呢?
我说:“我不是给房租,就算我给的生活费和水电费吧?我在外面租房子,也得给钱呀?”
表哥执意不收,把钱放桌子上就走了。
虽然这事过去了这么多年,逢年过节回老家,也有在舅舅家碰面,我从来没把表嫂说的那些话告诉过任何人,但也没忘记过。
后来,表嫂和表哥商量了一下,也看了其他地方的货,觉得我给他们介绍的冰箱性价比高,价格也更实惠,最后他们定了六千多的这款。
我二话没说就把钱垫付了,暖房的前两天才把货送到,表哥表嫂非常满意。冰箱安装好后,表嫂微信就把钱全部转给我了,我当时就退回去了。
并留言说:“嫂子,这算是我送给你们的新房礼物,感谢那些年你对我的照顾,我会一直记着你们对我的好。”
本来我以为他们会收下我的这份心意,但是暖房那天,我们去他家玩耍后离开,嫂子给我儿子单独给了一袋零食,里面有两瓶牛奶,还有一些水果,当时我也没多想,帮着儿子提在了手上。
回家后才发现,里面有六千多元,刚好那个冰箱的钱,我给表嫂打去电话,她说:“妹妹,这钱你得收下,我们说好的不收礼,大家的都不收,以后你表侄儿结婚,有你们破费的时候。
天啦,要还这个人情,还得等多少年啊?
创办吉利汽车之初,李书福还是一位有志青年。他发誓要打破大汽车厂商的垄断,“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造过冰箱和摩托车的他还曾放言:“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吗?”在这种理念下,他把一辆轿车的价格拉到了3万元以下,让很多家庭提前几年开上了小轿车。中国汽车市场被迫步入降价、降利润、提效率的轨道。
尽管自己生产的汽车价格低,利润也低,但草根出身的李书福矢志不渝。2006年年初,李书福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的一首诗《奋战十年变大雕》:
寒冬去,春天到,埋头苦干静悄悄。
不要吵,不要闹,自主品牌撑大腰。
欧美风,韩日潮,崇洋媚外何时了?
中国车,飞多高,奋战十年变大雕!
诗言志。李书福憋着一股子劲,要向“欧美风,韩日潮”叫板,向“崇洋媚外”的消费心态叫板!针对消费者喜爱“国际名牌”、讲究“豪华品位”的现象,他气愤地对媒体说:“我全身都没有什么贵的东西,我的品位是实实在在……也许我年龄大了,过时了,看不懂现在的人。我反正天天坐个吉利汽车,我也没有什么豪华的享受,但是我觉得很踏实,我跟这个世界联系得很紧密,跟这个现实联系得很紧密。”
但是,这种倔强没能坚持多久。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小排量、经济型汽车的销量明显下降,很多吉利的老用户在更换新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外品牌。吉利辛辛苦苦打造的“让老百姓买得起”的低价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李书福坐不住了,痛定思痛之后,在2007年5月宣布战略转型。他说:“要摆脱造廉价车的影子,从此以后我们就不是低成本造车了。”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李书福伤心地说:“我们的产品没有尊严,售价总是比人家便宜,总是被人家低看一眼,这个局面最起码我是接受不了。”据说,有一回李书福与同事喝酒后号啕大哭,说:“我一不偷、二不抢,每天从早晨6点半工作到晚上11点,辛辛苦苦办企业,为什么别人总嘲笑我?”他决定“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工艺,开发出高技术、高品质的汽车产品”。
事实上,吉利在技术上真下了工夫,比如它自主研发的CVVT发动机,这是一种非常领先的发动机技术。但当吉利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广告时,竟然引起轩然大波,质疑和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质疑,发动机是汽车最核心的技术,一向只与低档车联系在一起的吉利,能够研发出“世界先进、中国领先”的发动机吗?
2008年年初,吉利在底特律车展上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并在远景等几款新车上运用了这种新技术。但是,在性能、质量、服务都提高的情况下,售价却只能标到同类产品的50%。消费者对吉利推出的新车仍然不太买账,吉利还是被国人瞧不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我们可以说,一旦人们对你形成了档次不高的印象,要扭转过来比较难。但这似乎不是问题的本质。李书福敏锐地意识到,“自主品牌的汽车,不管是吉利还是奇瑞,卖价都比不过洋品牌。消费者对中国自己造的汽车品牌不认同,对自主品牌也不是很信任”;“人们现在的概念里面,自主品牌的车就是价钱便宜、质量差,服务也不怎么样,开着也没有面子,所以要是卖得贵了就接受不了,而开外国品牌的车就有面子,卖得贵也愿意买”。
信任不信任,有没有面子,这才是关键!
怎么办?
在媒体面前,李书福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是到国外去。“消费成熟的汽车市场,这方面顾虑会少一些,比如韩国的现代车在美国卖的价格和日本丰田差不多,不像在中国的差距这么大。”李书福认识到了这一点,也付诸了实施,但他的认识似乎并不透彻。因为海外接受吉利汽车的,并不是他所谓的“成熟市场”,而是叙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新兴市场。
二是品牌战。2009年年底,在吉利与通用汽车达成收购沃尔沃的协议后,李书福对吉利的中层以上干部称,品牌是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吉利进入战略转型以后,不是以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不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技术战、品质战、服务战、品牌战。”诸位请看好了:一向讲究经济实用、连30元以上的衬衣都舍不得穿的李书福,开始谈论“品牌”了。虽然“品牌战”被放在了5个战争的最后,但或许这才是吉利团队最使劲的地方。自创办吉利以来,李书福最大的心痛,正在于吉利的品牌被定格在低档次、廉价车上。
吉利怎么样提升品牌?他们找到的方法很简单,按消费者喜欢的办法!你们不是喜欢“洋品牌”吗,我就给你们洋品牌!
与沃尔沃联姻之前,吉利早就开始了海外寻亲之旅:2006年10月,参股英国传统出租车制造公司锰铜公司,成为其最大股东;2009年3月,收购在变速箱技术方面居于世界第二位的澳大利亚DSI公司。
收购沃尔沃之前两年,吉利主动与福特汽车接洽,讨论收购事宜。虽一再遭福特汽车拒绝,但吉利痴心不改,几经努力,终于抓住了金融危机之下的天赐良机。——2010年3月11日《新营销》#管理#
低筋面粉100克盐 1克糖粉 15克黄油 50克蛋黄1个 冷水25毫升
淡奶油100克 砂糖20克 草莓适量 黑巧克力适量 薄荷适量
黄油切成小块室温下软化,加入低粉用手搓成粗玉米粉状
加入白砂糖、全蛋液揉搓成团。
面团包裹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1小时以上
取出面团,擀成0.2cm后的薄片,放入模具中,整形
用叉子在表面扎些小孔,冷藏松弛30分钟;入烤箱180度、中层、上下火,烘烤15分钟左右,取出后晾凉备用。
淡奶油摇匀倒入无水无油容器中,加入细砂糖中速打发。
打至湿性发泡,约为7分发,装入挤花袋中。
将奶油填入挞中,不必抹平;装入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