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公务员大多数执法还是有温度的,这个深有感触。毕竟,说现实点,工作也是为了养家糊口,如果你不太放肆,故意整人的很少。精神小伙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容易受到鼓动,警惕。
1556年,在酒精刺激和兄弟们怂恿下,戚继光手持钢刀,气势汹汹地往家走去,打算吓唬一下彪悍的老婆王氏。谁料刚见到老婆,戚继光不但吓得刀都掉了,还一脸微笑地跟老婆说:夫人,我拿刀来,准备杀只鸡给你补补身子[笑哭][笑哭]
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继光,自幼饱读兵书,练习武艺,上过不少战场,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却让他感到害怕,就是他的发妻王氏,直白的说,戚继光怕老婆!
王氏出身军人世家,她从小就爱舞枪弄棒,功夫十分了得,可谓是女中豪杰。而且性格泼辣,一言不合就开打,戚继光经常被打得抱头鼠窜。因此戚继光身上经常挂彩,他的兄弟们见他被打得这么惨,就给他出主意,说:你这样不行,让夫人来军营中,我们在先埋伏好,然后一起收拾她。
戚继光正被打得窝火,咬了咬牙说:好,就这么办。于是,他撒了个谎让夫人到军营来,王氏来到军营,看见一排排士兵身披铠甲手持长刀长矛,杀气腾腾。王氏跨入帐中,只见周围站着一排将领,个个怒目圆瞪,神情冷酷。戚继光坐在正中,神情威严,气氛十分紧张,大家就等着戚继光一声令下,好好教训一下王氏。
王氏瞪着凤眼问道:叫我来干什么?
没想到,上一秒还面色冷峻的戚继光,一见到王氏,马上堆起笑脸说:我是请夫人来检阅军容军姿。此话一出,两旁的将领再也憋不住了,个个笑得东倒西歪。
没多久,再次被家暴的戚继光找到兄弟们诉苦,兄弟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让他吓唬吓唬王氏,等她睡着了,拿刀架在她脖子上,让他知道知道谁才是一家之主!
本就微醺的戚继光听到一家之主这四个字,坐不住了,猛地站起来,拿着刀就往家走,结果一看到老婆还没睡,吓的刀都掉了,王氏问他:你拿着把刀干嘛?戚继光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看老婆最近瘦了,想给老婆杀只鸡补补身体。
无奈,惧内这个帽子是摘不掉了。戚继光叹了口气。在古代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时代,王氏能让威风凛凛的戚将军惧内,也算是难得一见。其实,说戚继光怕老婆,但其实是他对妻子爱的表现。
这些故事都记录在《明朝那些事儿》中,通过这些故事,作者刻画了一个有勇有谋,有大智慧的名将夫人王氏。
作者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将一些远久的人物和事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让大家了解我们熟知的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戚继光在我们印象中就是一个伟岸的英雄,但是谁会想到他怕老婆。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本名石悦, 1979年生于湖北宜昌。他说自己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大学胡乱考了个中南政法,读的是法律专业。因为喜欢历史,他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从来不跟同学聚餐聚会,一门心思看书。大学毕业后,他考了公务员,进入了佛山海关顺德办事处当了个基层公务员。
2006年3月10号,他以“当年明月”的网名,开始在天涯煮酒论史板块写网文,名字叫做《明朝那些事儿》,谁知道一出来就引发了关注。随后的3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写作,愣生生坚持了3年,写出了200多万字的《明朝那些事儿》,一举成名。
2009年,在接受采访时,央视主持人董倩问当年明月:“你把明史写成了喜剧,这不是篡改历史,不尊重先辈吗?
当年明月很认真的说: 我所写的是完全尊重史实的,“为什么我写历史可以卖到几百万册?可以和二月河相提并论?因为我理解他!很多人觉得我写的历史很幽默,但历史是残酷的,幽默的是我而不是历史。”
“整个大明朝276年,留在史书中的都是精英,但他们留下的也就是一篇传记甚至一句话。历史之所以残酷,是因为它真实发生过,它不是电影、没有大团圆的结局!我如果不这么写这段历史,就不会有年轻人喜欢看,这些人就会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无人知晓,仅此而已!”
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当年明月写到了徐霞客,用这样的一段文字结束了这部205万字的煌煌巨著:
“从俗世的角度,徐弘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是毁了。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荒谬,是不符合常规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问题的。”
“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吃饱了撑的,人只活一辈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这辈子浑浑噩噩地没活好,厚着脸皮还来指责别人,有多远,就去滚多远。”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除此以外,本书中也金句频出:
1、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2、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
3、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历史学家毛佩琦评价他说:“他的历史知识丰厚,语言幽默,文字表达浑然天成,多一字狗尾续貂,少一字言犹未尽,是一部极好的历史读物和史料参考。”
如果你也爱历史、爱看书,这部佳作你一定不要错过。需要提醒你的是:看这书真会上瘾,请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通宵哦!戳下方链接下单↓↓
明朝那些事儿
汉朝基层公务员,是很自由的。汉文帝“诏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令各率其意,以道民焉”。三老,是指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孝悌指孝顺的人,力田盖指干农活得力者。各率其意,是各行己意,按自己的想法来带领老百姓致富。乡村基础夯实,所以有文景之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