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招录3665人
报名时间:2023年1月1日—2月20日,3月1日-4月20日,2023年5月1日-6月30日
#易考宝典##易考吧##住院医师#
报考条件
(1)具有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全日制医学专业(指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和中西医结合类)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2023年应届毕业生及2022年毕业生(急诊、康复、麻醉、精神、病理、全科医学科培训专业的学员,不受毕业年限限制);
(2)具有正常履行培训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张文宏医生这个人真有点意思。翻一下他个人履历,找到一些线索:
一、17岁那年,他以《论温州模式》这篇文章获得华东区中小学生政治论文竞赛活动一等奖。明明就是文科学霸块料,偏偏考进了上海医科大学。
二、1993年毕业后,一直都在华山医院感染科一线岗位,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他却完整的经历了上海市甲肝和 SARS 两次大劫难。
三、在职专业硕士学的中医,博士研究生研究肺结核抗药性。
四、语言颇具艺术,就是脑子拎得清。比如说这一些言论有深刻生活哲理……
1)主任医师亲自护理查房,而并非“后边指指点点”。
2)换岗,“人不可欺负听话的”,“将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部换下来,换为科室党员”,“并没有讨价还价”。
综上所述,这是个在医疗第一线滚雪球的文科学霸,这个人就是为新冠之战而生的,遇鬼杀鬼,见佛杀佛。你不服只会气死你,张医生是我最爱的医生!你心中有敬拜的医生吗?
上海交大、复旦大学、中科大、浙大等这些名校硕士毕业生,为啥毕业要去浙江的山区?
我觉得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你知道现在浙江的定选是啥情况嘛,哪怕限定了二十来所高校,依旧平均30:1,好的岗位甚至上百人抢一个位置,差的也要10:1,而且还限制专业。想要稳定编制,要么准备大半年以上去考公刷题,最后可能还是当炮灰,要么就只能去偏僻山区人才引进。
而且一些发达县区人才引进竞争比较激烈的,宁波大市,收入相对高一些的鄞州区竞争比上百的,其他县区也都不低,卷不动的话,来跟本科生统考,大概率考不过,不是小瞧!
最后就是这些人专业冷门,没有对口工作,然后这些学生在学校里也大多没有去找实习,所以毕业季人才引进草草了事!
#上海头条# #高考季#
上海市人才引进对高考生的启示,从上海市6月份第一批企业引进人才名单及人数看:
高端计算机类互联网人才,高端制造业人才(制药、汽车制造、芯片开发等),制药行业高端人才,经济金融类高端人才,最受欢迎。
但必须明白,如果不是名校硕、博士毕业生,普通本科生来上海就业会很尴尬,即使是名校毕业生也难。非上海生源考公资格研究生以上,本科生事业编制有资格报考,但不包括户口,只能积分落户。
比较好的单位都是通过校招招聘,没走校招的本科毕业生想在上海进好单位,好岗位基本上不太可能,除非是有特殊成果。但本科阶段有成果的鲜见,基本上不存在。
所以必早准备,勤奋努力积蓄资本,珍惜校招这一天赐良机,别不当回事。
#我要上微头条# 2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拟聘人员公示,我的天呐,简直颠覆我的思维啊!这大概是上海市三甲医院聘用人员学历最低档的。
不是进三甲医院必须是博士么?
进魔都的三甲医院,最低是211档次或双一流高校的博士么?
看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聘用人员名单,人们禁不住笑了[捂脸][捂脸][捂脸]
此次共录用71人,博士只有6人,10%都不到啊!
硕士也就是18个,占比25%多点。
本科生是绝对的主流,有47人,占比66%多点。而且19人为应届生,目前还没有学士学位。
听朋友说,进上海市的三甲医院必须得是医学博士,毋容置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聘用人员学历参次不齐,临床医师和科研岗位竟然以硕士为主,这不符合逻辑呀。
看一下具体情况:
科研岗位共5个,其中硕士3人,博士2人;
临床医师岗位共19个,其中博士4人,硕士12人,本科3人,最奇葩的是竟然有3个本科学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是沪上一所百年老院,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省部共建研究型中医院,位列上海十大综合性医院之一,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文明单位。
这么好的三甲医院,工资待遇挺好的,怎么会有硕士呢?最不可思议的是,居然医师岗位有本科学历,不可理喻!
护士和医技岗位,全部是本科学历,这在上海三甲医院也是最低档的,没有之一。
进医院,考编制,考试越来越规范,越来公开透明,凡是入选的,都是靠自己真本事上岸的,都是靠自己考上的。一旦上岸,不管你第一学历,大家平起平坐,靠自己能力吃饭,博士也不一定比本科生优秀啊。
以上信息根据官网公示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