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时候,光绪和慈禧先后归天,这算是一件大事了,毕竟属于双重“国丧”。成都官府严令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要贴挽联。光绪也就罢了,至于这慈禧老太后,民众对其可是一点好感都没有,对官府的要求自然也就是阳奉阴违。其中有一家贴出对联:洒几滴普通泪,死两个特别人。
此联一出,众人绝倒。可惜没几日就被官府察觉,愣是罚了户主大洋五块,责令其速速更换。不久该户又重新贴出一联:熬几个酸字眼,罚几块大洋钱!这次官府也只能干瞪眼。
蜀人性格幽默,善讽刺,这其实是有历史渊源的。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四川先后在成都、绵阳等地出土了10多尊“击鼓说唱俑” ,就足以说明当时此地区说唱之风盛行,间接证明了蜀人的语言天赋。
像上面所说的讽刺对联,史料中还记载有很多。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端方是川汉铁路督办大臣,率新军入川镇压运动,到重庆后,他将行营设在了挨近水东门的江南会馆。没几天,有人发现大门口被人神出鬼没的贴了一副对联:端要死在江南馆,方好抬出水东门!
更绝的是,端方后来真的在资中被起义新军处死。
1946年,政协在重庆举行会议,中共团结了民主力量,孤立反动势力,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但是没多久蒋介石就悍然撕毁会议协定,一意孤行挑起内战。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这也导致了重庆等蒋管区经济崩溃,物价飞涨,引起了民众的极度不满。当时在重庆民间,就流传着一副著名的质问当局之对联:
制宪刚月满,政治待澄清,看市场物价,加后再涨,涨后再加,愈加愈长,愈长愈加,试问长上何种程度?加上何种程度?小公务员叫苦连天,我真不解!
胜利已年余,和平难实现,观国内形势,谈了又打,打了又谈,边谈边打,边打边谈,究竟谈到什么时候?打到什么时候?众老百姓流离失所,谁与担心 !
至于成都,还有两幅短联,言简意赅,一样振聋发聩。
到民国丗五年,该盼来太平新世界 ;
问彭祖八百岁, 可吃过这么贵东西!
只说胜利好,不料胜利还得打;
莫唱太平歌,谁知太平几时来?
蜀人之幽默可见一斑,内战之不得人心跃然纸上,失去民心者必然失去天下,古人诚不欺我。#历史#